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生于眉州什么地方

苏轼生于眉州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25 更新时间:2024/2/14 11:34:16

不少朋友去四川眉山,应该都会到苏轼的故居三苏祠去看看。三苏祠目前位于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行南街,距离成都大概有80公里。三苏祠不仅是苏轼的故居,也是苏洵、苏澈的故居,明朝时期这个地方就被改为一个祠堂,用来祭祀三苏。后来明朝末年毁于兵燹,直到康熙年间才恢复重建。不少朋友对于苏轼具体出生地感到好奇,在网上流传的说法也是很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苏轼家乡的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

初冬时节,笔者有幸前往四川省眉山市,拜谒了向往已久的“三苏祠”。庭院深深,幽雅宁静,草木依然郁郁葱葱。瑟瑟寒风下,高大的银杏树,黄叶纷纷凋零飘落,给人平添了几分寂寥。伫立半亩池塘边,绿竹掩映,荷叶枯黄,斑驳光影中,只有靠想象去感受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雅兴了。

听导游讲解,说三苏祠外就是古纱縠行街,这里是苏母程夫人开店做生意的地方,也是苏东坡、苏辙兄弟从小生长的地方。身处眉山城区,我突然间对苏东坡的出生地产生了浓厚兴趣。苏东坡究竟出生在眉山的什么地方?三苏的籍贯到底应该在何处?

苏东坡是眉山人,这是妇孺皆知的事情。苏东坡是眉山人的骄傲,“三苏文化”是眉山市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但是关于苏东坡在眉山具体的出生地点,现在还流传着多种说法。

首先,苏东坡出生在眉山城的纱縠行,即从元朝起就已经开始建立,历代都在修缮的三苏祠;

第二种说法是苏东坡出生在眉山城内的纱线街;

第三种说法是“三苏”出生在距眉山城西七十里的拨股祠,那里地势“形如飞凤,秀气独钟”,民国年间的《眉山县志》也认为三苏都出生于拨股祠,后迁移到眉山城纱縠行。

一、“三苏”对眉山出生地的自我陈述

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的答案就在“三苏”本身。“三苏”在各自的文章署名中都为自己打下了标记:眉山苏洵、眉山苏轼、眉山苏辙。三苏籍贯毋须争辩,就在眉山。

成书于南宋时期的《东坡先生年谱》就明确记载:“景祐三年(1036)丙子,先生以是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时,生眉山县纱縠行私第。”

然而“三苏”对自己出生于眉山的具体地址却并没有交代,并且布下了“烟雾弹”。例如,苏东坡在《跋李伯时卜居图》中云:“余本田家,少有志丘壑,虽为缙绅,奉养犹农夫”(见《东坡题跋》卷五)。苏辙在其晚年所写的《葺东斋》诗中也曾言:“我生山溪间,弱冠衡茅住。生来乏华屋,所至辄成趣。”

而且“三苏”在很多诗文中都说自己“在乡里”、“乡闾”、“乡间”,苏辙在《自写真赞》诗甚至说自己“心是道士,身是农夫”。种种记叙都在强调他们的农民身份,这似乎在表明他们都出生在眉山农村,并非是生长在城市的“街娃”。

“三苏”长期在外游宦,他们在诗文中称眉山为“乡里”、“乡闾”、“乡间”,是很自然的事。苏东坡在题跋中说自己出生田家,重点却在表明自己的“缙绅”身份,说白了“缙绅”就是地主阶层。苏辙说自己弱冠住茅屋,古人男子20岁称弱冠,而他19岁就中了进士,哪里还住在什么茅草房里啊?可见这些都不过是他们自谦的说法。苏辙倒是在《堂成》诗中说得直白:“三世读书,粗免躬耕。”

“三苏”是耕读传家的地主阶层,他们住在眉山城里,在乡下有土地、房产,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府就是例子,贾府广占良田,靠收地租过着奢华的日子。大观园处于繁华都市,却建有稻香村,那公子哥儿贾宝玉偶尔故意打扮成农民,以示清高,可见“渔樵耕读”的形象在古代文人看来是非常骄傲、时髦的事情,与现代轻视农村人的理解截然不同。

熙宁二年(1069)苏轼、苏辙离开四川,此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他们在很多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诗文中,展现了他们在眉山城家中的生活情景,诗书传家,其乐融融。兄弟二人一起读书、游玩,一起度过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他们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永恒不灭的青春记忆。

二、毋庸置疑,苏轼、苏辙就生长在眉山城区

苏轼、苏辙兄弟都在诗文中记叙了自己在眉山城里的读书生活,苏东坡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一文中的记述到:“昔吾先君夫人僦居于眉,为纱縠行。”。“僦居”是租房的意思。于是有人就此推理:既然是租房,眉州城纱縠行“三苏祠”肯定不是苏家故居。其实,东坡先生这句话是在表述母亲在眉州城内租赁房舍门面,做纱縠买卖这门生意。这又怎么能证明苏家在眉州城内没有住房呢?

这个故事讲的是程夫人不贪不义之财,结局是“夫人之侄之问(即程之问)闻之,欲发焉。会吾迁居,之问遂僦此宅。掘丈余,不见瓮所在。”可见,苏东坡一家做生意发达之后,又迁居了。程之问继续租借这座纱縠行房子,做生意,还有意去发掘夫人不肯占为己有的宝藏,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据司马光为东坡母亲所作的《程夫人墓志铭》记载:“夫人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苏洵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旦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若有志,以生累我可也。’程夫人靠做生意,发家致富。苏洵专志于学,卒成大儒。”

古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程夫人自力更生,帮助夫君成才,事迹令人感动。但司马光说“苏氏极贫”就未免有点夸张了。苏家如果没有财力,苏洵凭啥整日游手好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公子哥?少年时代,苏洵无所事事,到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如果没有家庭资助,他又怎么能够去实现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梦想呢?

“三苏”世代居住、生活在眉山城,出生在眉山城,本来就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苏东坡请求文学家曾巩为自己的爷爷苏序写的墓志铭中,就记载了苏序在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起义时,全力抵抗起义军进攻、守卫眉山城的事迹。这期间,苏序还从容不迫地在城中为自己的父亲举办了葬礼。

苏辙在《龙川略志·卷一》中说:“余幼居乡闾,从子瞻读书天庆观。”天庆观是北宋著名道士张易简所驻道观,具体在眉山何处,已无记载。有人考证说天庆观亦名天庆宫,位于丹棱县北龙鹄山。此地离眉山城八十余里,苏轼、苏辙小小年纪,就奔波到那么远去读书,似无可能。对此,《东坡志林》也有记载:“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太初,眉山市井人子也。”很显然,天庆观就位于眉山城附近。而且同学陈太初就是眉山城街巷里的孩子。陈太初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道士,晚年苏东坡相信自己的这位同学已经羽化升天,成了神仙。他后悔自己没有象同学陈太初那样坚持修道,以至于到老还在饱受尘世的煎熬。

三、拨股祠留给眉山“三苏祠”的困惑

“三苏祠”作为三苏故居,是代表苏东坡出生地的标志性建筑。但眉山至今还流传着一个说法:“三苏”出生在一个叫“拨股祠”的地方,后来才迁居到眉山纱縠行。探究其根源,这个说法不过是清代时期少数文人的发明,之前无人认可,更没有文献记载。

拨股祠,亦称拨股庙,位于今东坡区三苏乡三苏场(光绪版《丹棱县志》卷二亦名为“东坡场”),距眉山县城七十多里,距丹棱县城仅有十来里。传说,这里是苏家的乡间私第。对此,《眉山县志》记载云:“三苏乡的三苏场,原为苏洵父子故居处,元代建三苏祠,后称拨股祠,清代以此建场,名三苏场。”据说,苏家最初定居于眉山之修文,后由于家族繁衍生息,其中一支便从家族田地中划拨一股地方,迁徙定居到了三苏场,这一支族人为纪念这一重大事故,故立祠名“拨股”以志纪念。元明以来,此地即建有“三苏祠”。

清代《眉州州志》记载:“三苏父子皆生于拨股祠,后迁于纱縠行”。清代文人刘鸿典记云:“眉城纱縠行有三苏祠,旧相传为三苏故宅,而州西七十里有拨股祠,亦相传为三苏故宅。说者谓三苏父子皆生于拨股祠,既乃迁于纱縠行,理合然也。(见民国十二年的《眉山县志》卷五)”由此可见,清代眉山州志和清人笔记关于拨股祠的记载都来自于民间传说,都只是在推测,不足为凭。

四、有关引述苏东坡诗文的地名考证

拨股祠的传说毕竟来自民间,多少有点草率。于是有人就到苏东坡、苏辙兄弟的诗文以及宋人的笔记中去求证。他们在苏东坡的诗作《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组诗五首中发现了石佛山,而且考证出这石佛山就在拨股祠附近。据《眉山县志》(民国版卷一):“石佛山,治西,山半有石佛像。东坡寄子由诗:‘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指此。”据此他们更加坚定了“三苏”都出生于拨股祠的观念。实际上,这是张冠李戴,此石佛山非彼石佛山也!苏东坡诗作里的石佛山指的是徐州云龙山,“三苏”根本就没有在石佛山下居住过。这是错误理解这首东坡寄子由诗,引发的一场误会。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清代以来主张“三苏”出生于拨股祠的人们,还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史实:拨股祠所在的三苏乡从隋开皇十二年(592)丹棱建县起,经唐、宋、元、明,到清代止,一千多年来,这三苏乡都属于丹棱县管辖。直到清康熙6年(1667),眉州知府赵蕙芽以“眉州地狭事繁难任徭役为词”,才将丹棱原东馆、蟠鳌二镇(拨股祠所在的三苏乡在内)所辖地域划归眉州(今东坡区)管辖。如此,考证来考证去,反而把“三苏”考证成了眉山丹棱人!

况且,如果“三苏”真的诞生在这个叫拨股祠的地方,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刻意去隐瞒这个事实。有人辩解说古人称籍贯大都有举州(郡)不举县的习惯。而事实上,在三苏大量的诗文中所写并非如此。苏辙在《亡兄子瞻短明墓志铭》中说苏东坡“世家眉山”,苏东坡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王弗为“眉之青神人”,在《乳母任氏墓志铭》说任氏为“眉之眉山人”。同为眉山人,县份籍贯分得很清楚。因此这种“举州(郡)不举县”的说法不能成立。

苏东坡在眉山城具体的出生地点早就因为时过境迁,无从考证,当然也无须去考证。“三苏祠”是纪念馆,更是令人神往的文化胜地。最值得我们敬仰怀念的应该是三苏父子的高尚品格、道德文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容老子不是一个朝代,为什么商容是老子的老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认为,商容是老子的老师,然而商容是商周时期一位著名的贤者,是纣王宫中掌管礼乐的人,但是老子分明是春秋末期的人,创立了道家学派,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师生呢?他们分明都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人,中间相隔了数百年,为什么商容会成为老子的老师?两人之间究竟是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老子大家想必

  • 少昊是谁 太昊和少昊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少昊是谁其实小编依稀记得好像就鸟神,能控制很多很多鸟的,但是更加细节的地方就不知道了,在看这个太昊那小编就不认识了,所以这个太昊又是谁呢?还有这个太昊和少昊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1、少昊是谁少昊这人不简单,是五方天帝之一,黄帝的儿子,少昊还有名字叫白帝,这下大家应

  • 大禹的故乡是哪里 大禹到底是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大禹大家都清楚这个人,大禹最为人熟悉的地方就是大禹治水了,所以可以说如果没有大禹治水,就没有黄河下游这些人的美好今天,以前黄河泛滥可太厉害了,洪水在古代是比猛兽更加厉害的存在,所以可想而知大禹把洪水治理好了,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最近很多人也说了,既然大禹这么厉害,那么能不能做成一种文化呢?搞

  • 唐德宗为什么下令处死李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冶是唐朝中期享誉盛名的女性诗人,李冶从小便展现出了自己在诗词方面的天赋,据说六岁便可作诗,还写下一首咏蔷薇诗。十一岁时,李冶被家人送到玉真观出家,但李冶还是潇洒自若,爱作雅谑,但这样的性格也为她日后带来一些麻烦。李冶晚年时期被召入宫,但最后却被唐德宗下令处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下

  • 张飞睡觉为什么不闭眼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睡觉的时候肯定是回闭上眼睛的,即便不能完全合上,但是大部分却肯定还是会闭上的,这一点不光是人类,在很多动物身上也是如此。可是却一直都流传着张飞睡觉根本不闭眼的传闻,说张飞在睡觉的时候一直都是睁着眼睛的,事实当真如此吗?张飞睡觉的时候为什么要睁着眼睛,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吗?据说他也是在梦里把自己杀掉了,

  • 班婕妤为什么被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班婕妤是汉朝一代才女,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出生在功勋之家,他的父亲是著名将领,曾在汉武帝时期出兵匈奴,立有战功。而班婕妤从小聪明好学,读了很多书,她也被认为是历史上在辞赋方面最有天赋的女作家之一。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班婕妤的作品读读,后来班婕妤被选入宫,成为汉成帝的妃子,但班婕妤此后却遭到汉成帝的抛

  • 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皇帝就是封建社会当中权利最高的掌权者,在中国这个极为讲究礼仪的国家里,龙袍最为皇帝专用的服饰,他人是绝对不能穿的。这里面包括了所有带龙的纹饰,上至官员下至平民都是不能使用的。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包拯穿的仿佛也是“龙袍”?这不是只有皇帝能穿的吗?皇帝的专用服装龙袍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朝服,

  • 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为何叫鬼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严世蕃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位很重要很有名的大臣,他被人们称为是“鬼才”,指的是他非常的有才华,但是严世蕃究竟是聪明到了什么程度,会被人们送一个这样的称呼呢?可是严世蕃即便是如此聪明,可是为什么最后又把自己给作死了?这难道也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吗?严世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聪明到底是什么样的

  • 罗马最伟大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公元395年的时候,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了东罗马与西罗马,东罗马的首都为君士但丁堡,由于君士但丁堡的旧名为拜占庭所以东罗马也被称之为拜占庭帝国。最终于1453年期间被强势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总国祚1058年。可能有部分人对东罗马帝国存在误解,以为东罗马帝国由始至终都一个朝代,事实上东罗马帝国上

  • 历史上苻生有多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苻生是前秦第二位皇帝,即位时虽然只有20岁,但生性十分残暴,兽性毕露。苻生在位两年间,曾以残忍无比的手段杀人,害死自己的顾命大臣,而且更是连自己的家人也不放过,将妻子梁皇后给杀死。苻生算是古代最暴虐的皇帝之一了,其行为和想法都令人感到胆寒,那苻生为什么会在自己称帝以后就大开杀戒呢?他到底是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