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晋之地指的是哪里

三晋之地指的是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33 更新时间:2024/2/19 21:49:29

三晋在古时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和韩国;二是专指山西省。当时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后来周威烈承认赵魏韩成为新的诸侯,所以此后就把赵、魏、韩三家称为三晋。而三晋的所在地是在山西附近,所以三晋也指山西。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历史化底蕴深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众所周知,河北省被称为“燕赵之地”,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地”,陕西省被称为“三秦之地”,湖南省被称为“三湘大地”。

山西简称“晋”,又称“三晋”。对于这里面的“晋”,主要指的是周朝时期的晋国。晋国(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作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由此,在春秋时期,今山西省一带基本上都属于晋国。并且,对于晋国的曲沃、晋阳、绛、新绛等都城,基本上都在今山西省一带。

针对晋国的都城来说,曲沃主要在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一带,而晋阳则是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由此,晋国之于山西省,就如同秦国之于陕西省、齐鲁之于山东省一样。而就“三晋”或者“三晋之地”这一称呼,则和“三家分晋”这一历史事件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对于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因为出自晋国,所以被统称为“三晋”。

在三家分晋后,不管是魏国,还是韩国、赵国,其疆域都包含了今山西省的部分地区。更为关键的是,对于魏赵韩这三个诸侯国,都曾经在今山西省一带定都过。具体来说,就韩国来说,在春秋时期,韩国君主的先人曾经是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进入到战国时期,平阳成为韩国的第一个都城。平阳对应的是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一带;而就赵国来说,一开始的都城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最后才迁都到邯郸,也即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的。在三家分晋之前的晋阳之战中,赵襄子就是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击败了智氏,从而和魏氏、韩氏三家瓜分晋国。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历史上曾有两个都城。早在魏赵韩三家分晋的时候,相对于韩国和赵国,魏国获得了经济基础较好的河东地区,就是今天的晋西南一带,都城为安邑(今山西夏县北)。安邑,主要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对于安邑来说,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三国,虽然最后都迁都到别的地区了。但是,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这出自晋国的三个诸侯国,都在今山西省一带定都过。而这,无疑也是山西省被称为“三晋之地”的重要原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有:在时间上,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小篆是秦朝到西汉末年采用得字体;在形状上,大篆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小篆笔划较细,匀称工整;在由来上,大篆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

  • 小篆是什么朝代的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篆是秦朝到西汉末年的文字;小篆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有利于统治,在文字上进行了改革,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推行“书同文,车

  • 小篆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篆的特点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小篆的制定

  • 三晋之地指的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晋之地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现指山西省。韩国是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为姬姓韩氏。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公元前403年,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赵国建立。魏国是周朝时期由华夏族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魏氏,始祖是周文王第十

  • 郑国渠是现在的哪条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国渠是现在的泾河;泾河是黄河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秦代有著名的郑国渠,近代有泾惠渠等,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生命之河,泾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泾川河谷自古就是穿越六盘山区的交通要道,秦有鸡头道,近代有西兰公路,古代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泾河龙王、柳毅传说的故

  • 李信历史上是什么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信历史上是秦国少壮派中较有为的显赫人物,他同时也是秦王政非常信任的一位年轻将领。李信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历史评价:秦始皇:“李将军果势壮勇。”司马迁《史记》:“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李

  • 郑国渠在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国渠在现在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的由来: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

  • 王翦是哪个国家的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王翦年少的时候对军事特别感兴趣,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王翦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作为秦代杰出

  • 郑国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国最后善终在秦国;郑国是韩国人特地派到秦国修建水渠的,目的在于消耗秦国国力,使之无力吞并七国,在水渠快要修建完工的时候,秦国发现了郑国的身份,想把他处死,郑国辩解道,要是把他处死这个水渠就无人会修了,而且这个水渠的确对秦国有用,于是秦始皇让他继续主持完成了这项工程,令韩国人始料不及的是,郑国渠的修

  • 王翦为什么不班师回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翦不班师回朝的原因是秦始皇信任他,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统一南中国,派大将军王翦率领大军40万打下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将南中国统一到了秦国的版图中。秦始皇也告诉王翦要守住南方,如果朝廷有难,也不要回朝,要保住华夏族群,于是王翦就没有班师回朝。秦始皇特别宠信王翦,在他内心里王翦是绝对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