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元衡被刺杀的真相揭秘,究竟谁才是幕后主使

武元衡被刺杀的真相揭秘,究竟谁才是幕后主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54 更新时间:2024/1/18 22:40:27

历史上,武元衡被称为是“铁血宰相”,因为安史之乱后,朝廷已经认识到藩镇具有的威胁性。所以武元衡在位期间大力支持削弱藩镇割据,导致他最后遭到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暗杀,这起事件在当时也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堂堂宰相竟然被刺杀,这放在任何时期都是不能被容忍的,不过武元衡真正的死因也没那么简单,这背后还牵涉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人。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段历史,想了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1、武元衡人物简介

公元758年出生于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的武元衡,家景原本显赫。他的曾祖父是武则天的堂兄弟武载德,时任湖州刺史;他的祖父武平一历任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等职;他的父亲武就,曾任殿中侍御史。

可以说,武元衡来自根基深厚的官宦世家,是标准的"官二代。"

但武元衡并没依仗祖辈功勋而成为纨绔子弟,他自小即"天资聪颖",又刻苦念书,年少就"才华横溢",是中唐有名的诗人,还与白居易、韩愈、王建等大诗人多作诗唱和,曾留下一段佳话:

武元衡去西川节度使韦令公宅园时,见到一只漂亮的孔雀关在笼中,忽感于人生变迁,即兴作诗《孔雀》: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增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

白居易见这首诗表意不怎么深刻,为此作《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唱和:

索莫少颜色,池边无主禽。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顶毳落残碧,尾花销暗金。放归飞不得,云海故巢深。

白居易的这首和诗更为悲切地写出孔雀沛留蜀地久了,其羽翮已有残伤,即便放飞也难以重归重巢了。

可见,白居易的诗确技高一筹。不过,这并没影响武元衡在诗歌爱好上的雅兴,他一有空闲,便作诗表意,留下了大量诗作,著有《临淮诗集》十卷,有191首诗录入《全唐诗》中,其诗以"藻丽绮丽,琢合精妙"著称。

当然,诗人只是武元衡业余爱好的一个标签,他的主业还是入仕,本文也主要梳理铁血宰相武元衡在仕途生涯中的起落。

建中四年,即公元784年,26岁的武元衡参加科举考试即位列榜首,成功"进士及第",由此步入仕。

才气过人的武元衡历经三朝,最先在唐德宗李适的欣赏下,从华原县令起步,后赐升比部员外郎。由因武元衡工作出色,一年内创下连升三级的记录,荣任左司郎中,可参政议事,随时与唐德宗咨议国事。

在德宗朝,武元衡走得很顺,入仕生涯长达二十年,可谓意气风发。到贞元二十年,也就是公元804年,46岁的武元衡官运享通,升任御史中丞。

但不久,武元衡的仕途便出现了坎坷。唐德宗在公元805年驾崩后,唐顺宗李诵即位,不看好武元衡,重用以"二王刘柳"为主要成员的改革派推行"永贞革新"。

武元衡又不愿参加改革派,兼之在安葬德宗皇帝时出任山陵仪仗使,时任监察御史的刘禹锡请求担当仪仗判官,耿直的武元衡婉拒,由此结怨。

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上位后,当即贬武元衡为太子右庶子。

阴差阳错的是,"永贞革新"实施还不到一年,唐顺宗被迫禅让帝位,其子李纯即位称唐宪宗。次年,唐顺宗便在忧郁中病逝。

武元衡又迎来仕途上的"春天",且步入辉煌。因唐宪宗对清廉正直的老师武元衡信任有加,不久即提任武元衡为相,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的要职。后下派到地方历练,接替行营都统高崇文主政西川任西川节度使,治蜀七年。

期间,他发现有宰相之才的裴度,予之重用,用为掌节度府。对女诗人薛涛爱护有加,曾作《赠道者》勉励: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55岁的武元衡再次奉旨还朝,二度拜相,仍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2、震惊朝野的武元衡遇刺案

只是,此时的大唐社会矛盾坚锐,尤其是"藩镇割据"严重威胁着朝廷的安危。以强势对抗藩镇著称的宰相武元衡,成为主战派的领袖,由此与"主和派"产生对立,又与对藩镇割据持"任其自便"观念的宰相郑絪出现了裂痕,还与李吉甫李绛等宰相在执政观念上严重的分岐导致不睦,争吵不断。

武元衡等重臣在朝堂上的纷争让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以为有了可乘之机,便勾结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地方大员起兵反叛。

唐宪宗遂令武元衡统兵清剿淮西、蔡州几路叛军,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等人便将矛头对准武元衡。认为是因为武元衡的主战才导致朝廷对他们的征讨,只有杀死了武元衡,其他宰相也不敢主持讨伐藩镇,宪宗皇帝只得停止用兵。

于是,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的6月3日,天刚蒙蒙亮,一场蓄谋已久针对武元衡及其副手裴度的刺杀行动便开始了。

当武元衡骑着马,带着仆人赶出靖安坊东门赴大明宫上朝时。藏在暗处的刺客,一个先用箭射灭灯笼,射杀仆人;一个即用大棒猛击武元衡的左腿,将马夫击倒,随后迅速将武元衡掀下马,割去头颅,仅留下无首尸身,示威后便扬长而去。

紧接着,武元衡的助手裴度上朝时,也遭到另一批刺客击杀。所幸,裴度倒在水沟,仅被刺伤及时得救。

这就是震惊朝野的武元衡遇刺案。

铁骨铮铮的状元宰相、有名的中唐诗人武元衡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去往朝堂的天子脚下,惨遭毒手横尸街头,卒年不过57岁。

3、武元衡遇刺案的吊诡之处

武元衡、裴度遇刺的消息迅速传到朝堂,唐宪宗在悲痛之下震怒,下令取消当日朝会,立即封闭城门实施戒严缉拿凶手,并派禁军护卫其他宰相上朝,召集文武大臣共商对策。

没想到,韦贯之、张弘等宰相保持沉默,认为刺客敢在天子脚下公开刺杀当朝宰相,肯定来路不凡;"主和派"巴不得消除"主战派"的势力,平日里他们早已过惯了太平日子,生怕为此惹来一身膻。由此,出现了吊诡的一幕:文武大臣纷纷对武元衡遇刺不置可否。

时任左拾遗的白居易刚好是现场目击者,他上朝时亲眼看到武元衡遇刺时的惨状,当即义愤填膺,向宪宗皇帝紧急上奏,要求尽快缉捕凶手,以告慰宰相武元衡在天之灵。

吊诡的事再次出现,白居易的仗义直言原本在情理之中,也符合宪宗皇帝的想法。

谁知,朝堂上的宰辅大臣们竟以白居易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样的闲职,居然"越职言事",便对他要求罢免白居易:

"朝廷有非常之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

宪宗皇帝一方面对各怀鬼胎的文武大臣们非常气愤,一方面却认同了大臣们的"罢免"说辞,当即将白居易贬去江州。于是次年白居易在浔阳江边,愤闷之下写出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还有一个吊诡的说法是,武元衡在遇刺前的晚上,他冥冥中似有预感,会有无能为力去改变未卜之事的发生,便作了一首有诗谶意味的绝命诗《夏夜作》: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

无因驻清累,日出事还生。

这,吊诡的武元衡遇刺案,既是"人为",难道也是"天意"?也许,成就"拐点"的重大事件,必有错综复杂的因素,而又带来意想不到的"否极泰来"。

4、"元和中兴"在昙花一现中登顶

唐宪宗贬了白居易,也没有听从主和派的意见。后来,他在苏醒后的御史中丞裴度"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的谏言下,再度下令禁军和京兆府等各路机构全力搜捕,严缉元凶。

胆大妄为的刺客居然到处散发"毋急捕我,我先杀汝"的纸条,威胁查案人员。一时,主和派敷衍拖延,以观后变。

唐宪宗明白,宰相武元衡遇刺必定与狡猾凶悍的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等地方藩镇势力有关,唯有成功削藩才能真正追捕凶手。

于是,在淮西战争僵持不下的景况下,唐宪宗将缉捕到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手下的吏卒张晏下狱拷问,以凶手名义公开处死。

随后,启用裴度为相,接替武元衡强力平定"藩镇割据"。

在名相裴度的统筹总揽下,名将李愬等人力挽狂澜,于元和十二年,一举擒获悍将吴元济,终于中止为时30多年割据一方的淮西势力。

其他藩镇见最难攻破的淮西被平定,便纷纷表态归顺:横海节度使程权献出沧州、景州,幽州节度使刘总削发为僧挂冠而去,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上表悔过,主动献出德州、棣州,还将两个儿子作为人质送到长安……

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又宣调张弘靖、韩弘、田弘正等将领率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各路藩镇大军联合讨伐拒不归顺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取得完胜,李师道父子兵败时被其部下都知兵马使刘悟击杀。

由此,刺杀武元衡的幕后真凶一一被唐宪宗拿下,大唐自"安史之乱"后持续六十多年的藩镇割据,一度基本消失,在宪宗时期迎来短暂的中央集权与经济发展,史称"元和中兴"。

只可惜,"元和中兴"不过是昙花一现,唐宪宗后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昏庸无道,信仙好佛,还长期服用所谓的"长生药",以致性情变得暴躁易怒,裴度、韩愈等股肱大臣先后被贬,又在太子人选上畏手畏脚,致使自己在43岁时被宦官内常侍陈弘志、王守澄合谋毒死,太子李恒旋及继位,这就是"昏童失德"的唐穆宗。

"元和中兴"共维持了15年,登顶时间从武元衡遇刺到"藩镇割据"被清剿,真正的"中兴"其实仅有5年时间。自唐穆宗登基后,大唐进入宦官专权时代,"藩镇割据"又死灰复燃,大唐逐渐江河日下,再也没有"中兴"过,苟延残喘87年后,最终于公元907年被梁王朱温所灭。

作者: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罗马首富克拉苏是如何走向衰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罗马共和国晚期,凯撒、庞培、克拉苏这三个人组成了古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前三巨头。这三个人各有各的特点,然而最有特点的还要属于克拉斯这个罗马首富。克拉苏通过经商发家致富,组织起了自己庞大的军团,最终却在征服帕提亚的卡莱战役中丧命。作为古罗马共和国晚期最有声望的政治家,他的早期经历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出生

  • 韩信死得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韩信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小编反正觉得这个人是非常的厉害的,但是就是这个人命什么的不算好,也不能说命不好吧,就是做了很多的错事,最后遭了报应,年纪轻轻就死了,而且死的非常惨,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韩信到底死得有多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韩信究竟死得有多惨吧!韩信的死:萧何向吕后献计把韩信

  • 尧建云怎么断手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不少朋友在看了《赌神》这部电影后,内心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像高进这样的赌神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实际上,赌从来都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事情,电影里的高进虽然也赌,但编剧赋予了他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正义感,所以让人看起来没那么讨厌,甚至还会有崇拜感。但现实中好赌的人往往都没有太好的下场,例如有着“江西赌王

  • 鲁班的真实身份只是木匠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一说到鲁班,很多人都会觉得他的身份就是工匠,木匠,因为他也的确是因为这些而在历史上出名的,也有“班门弄斧”之类成语俗语中包含了鲁班的名称典故,他也一直被誉为是木匠的鼻祖,是土木建筑的鼻祖,因此很多人印象中的鲁班也是很厉害的。不过鲁班的真实身份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木匠这么简单,而且在鲁班的身上也

  • 刘禅够不够资格被称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说到刘禅,一定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却当了皇帝这样的一个人。而且有关刘禅的也有很多俗语成语,比如乐不思蜀等等,都是在笑话刘禅,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基本上也就已经是一种固定的形象了。然而却还是有人提出,其实刘禅是完全有资格被称为“千古一

  • 历史上薛西斯怎么变成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斯巴达300勇士》这部电影相信不少人都有看过了,对于这部电影中形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要属电影中的大反派,波斯帝国的皇帝薛西斯一世了。在电影夸张的艺术表现下,他的形象高大、瘦削、霸气且诡异,就相似一个魔鬼一样。在法国17世纪的时候有一名非常著名的主角和神学家雅克·贝尼涅·博须埃曾经写下过这么一句话:

  • 为什么说三国最惨的人是秦宜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宜禄”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点点印象,但是并不会特别的熟悉,似乎听说过,却想不起来他到底是谁。秦宜禄是汉末时期的一个人物了,他原本是吕布的手下,后来吕布被杀,他归降曹操,最终又被张飞所杀。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他的生平,而是他的“老婆”,似乎在当时,很多人都惦记他的老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拿破仑为什么没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拿破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曾经一度叱咤风云的欧洲霸主,生性孤僻且傲慢倔强,法兰西人将其拥戴成为至高无上的王。可以说拿破仑是被世界公认的战争之神,所向披靡,横扫一世。然而最终他却在一天内输掉了整个世界,一场滑铁卢战役了却了他的辉煌。1、拿破仑简介拿破仑·波拿巴,18世纪末

  • 打败拿破仑的两个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拿破仑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枭雄,曾经一度让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抖。拿破仑战争期间,几乎让整个欧洲都臣服在在自己的脚下。了解拿破仑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拿破仑的一生中失败了两次,也正是这两次的失败彻底导致拿破仑无法东山再起。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聊导致拿破仑两次失败的这两个人

  • 二战结束后古德里安为何没有成为战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若是要说有哪些非常优秀的将领,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这三位了。这三位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优秀的三位陆军将领。不过我们今天要着重的讲一下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此人在整个二战之中和之后的历史里,算是大名鼎鼎了,虽然古德里安是一名德国将军,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