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兴登堡是如何拯救德意志第二帝国的

兴登堡是如何拯救德意志第二帝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02 更新时间:2024/1/27 9:23:06

德意志德国的元帅、后来的德国总统兴登堡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一直都是一个坚定的保皇派。兴登堡这辈子的荣誉全部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来自”国所征服的,由亲王建成,元帅保卫,士兵拯救和统一

... ...”的段子,兴登堡就是保卫帝国的元帅。

兴登堡相貌威严,身材魁伟,一看就是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举手投足自带高大上的主角光环。

不过,当年兴登堡作为第八集团军司令,被捧为东线对俄作战的英雄时,他手下的参谋霍夫曼就不太买他的帐,曾以挖苦的口吻对到战地来参观的人说:“这儿是战斗前元帅睡觉的地方,这儿是战斗后元帅睡觉的地方,老实说,这儿也是战斗期间元帅睡觉的地方。”

元帅只是睡睡觉,就挽救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命运?有人认为,兴登堡在战场上取得的辉煌胜利应归功于自己有个好参谋长——鲁登道夫。

让我们从头说起。兴登堡年少从军,从军校毕业后赶上了普奥战争、普法战争这两场大仗,作为部队贵族代表参加了在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的典礼,这个年轻的军官目睹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兴奋地高举军刀,高呼万岁,这一刻起“忠君卫国”就成为他的终生信念。

战后,兴登堡到陆军参谋总部任职。此后的30年,他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当上了军长。唯一遗憾的是,进了二十世纪就没打什么大仗,兴登堡在64岁那年光荣退伍,回汉诺威老家赋闲打猎去也。

三年后一战爆发,兴登堡已熄灭的雄心又被点燃了,他跑到柏林去跟军方请缨上前线,但总参谋部看他67岁的高龄和发福的体型,实在无意用这个花甲老将,把他打发回家。

此时西线德军捷报频传,已经攻入法国,但东线俄军不待动员完毕就突然打进东普鲁士境内,德第八集团军仓皇后撤。总参谋长小奇一气之下将司令和参谋长全部撤职,从西线抽兵去对付俄军。

临阵换将,谁是合适人选呢?第二集团军副参谋长鲁登道夫少将在攻占比利时列日要塞时立下赫赫战功,小毛奇想让他去指挥第八集团军,但鲁登道夫的资历太浅,加上性格专断,虽然军事才能出类拔萃,但难以服众,所以还得选一个威望高、会处事、脾气好的老将和他搭配才成。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兴登堡合适。就这样兴登堡上任东线德军第八集团军司令,鲁登道夫当他的参谋长。大战临头,两人在开往东线的火车上第一次见面,鲁登道夫只讲了15分钟作战构想,兴登堡就说,赶紧ok吧,我也没啥好主意,你办事我放心。然后回到车厢,安然入睡。

当晚,鲁登道夫一夜无眠,天才多少都有点神经质,且睡眠不佳。据说他在和兴登堡见面前就给各军下了作战命令。战斗在两人到达前线之前打响。

兴登堡睡醒之后的第二天,冒进的俄军萨姆索诺夫集团被德军团团包围;五天后全军覆没,史称“坦能堡战役”。

两周后,德军又在东线取得了马祖里湖战役的胜利,俄军被逐出东普鲁士。

然而德军在西线的马恩河之战中败北,让东线的一切胜利都化为泡影,决战决胜的机会已经逝去,小毛奇被免职。怎么帝国人民交代?只有转移视线。

一夜之间,所有报纸都以整版的篇幅宣传“坦能堡的胜利者”。兴登堡被吹捧成“英明统帅”,全国掀起了“兴登堡热”,柏林一下子冒出来兴登堡纪念埤、兴登堡街道、兴登堡广场,连大学都授予他名誉博士的称号,各种以兴登堡命名的爆款商品在市场上卖到缺货。

在首都柏林,成千上万的粉丝为兴登堡捐款建了一座巨大的木雕像,现场尖叫者无数,晕倒者若干,他们的崇拜方式有点特别,都争着抢着把铁钉钉入雕像,表达对偶像的一片痴心。

远方的兴登堡在睡梦中一定感到遍体生疼,醒来见到的却是鲁登道夫忧郁的双眼。一纸任命传来,兴登堡当上了元帅,统帅全部东线德军。他非明白自己的使命,就是“使我的参谋长的聪明才智、几乎超人的精力和从不懈怠的干劲得到充分的发挥,必要时为他创造条件”。

换句话说,就是大帅给鲁登道夫甩锅,让他不睡觉玩命干活,而自己接着睡觉。伴随着隔壁大帅的呼噜声,东线的仗打得越来越好,鲁登道夫每晚的失眠症也越来越严重了。

兴登堡东线统帅的位子还没坐热,就被德皇威廉二世任命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担任军需总监。名义上是兴登堡统率全军,实际上是鲁登道夫背锅,不,替他指挥。然而不管别人赞也好,贬也好,这位大帅仍然我行我素,继续睡他的觉,让别人说去吧。

然而帝国已回天乏力。在英法美联军的强大攻势下,德国最终投降。但兴登堡认为这是非战之罪,协约国大军压境在外,德国左派发动叛乱在内,里应外合,在前线奋战的德军将士背后捅了一刀,帝国才轰然倒地。都怪这帮该死的德奸!

战后,军事天才鲁登道夫没了大帅领导,郁郁寡欢,很快退出政治舞台,开始埋头写作《总体战》。78岁的兴登堡仍然老当益壮,凭着战争英雄的声望竞选成功,做起了另一个有前途的职业——总统。

兴登堡并不喜欢日益崛起的纳粹党,但他宁愿选择一个奥地利小胡子当总理,也不肯原谅当年背后捅刀的德国左派。

兴登堡87岁高龄在总统任上去世,他在弥留之际将前来看望的奥地利小胡子当做威廉二世,称之为“陛下”。长夜将至,他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个奥地利小胡子就是希特勒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孟尝君为何要杀光一整个县的老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四公子之首,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为自己的热情好客和宽厚仁义,使得自己闻名于天下,受到各国的君王或是士人无论贤与不肖,都对其倾心敬慕。而且天下的老百姓也是将其当作君子来看待,事到如今他的美名还在各地传播着。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孟尝君,以及跟他相关的一场屠城案,来看看此人的真面

  • 和政公主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和政公主是唐朝时期一位评价很高的公主。他是唐肃宗李亨第三女,从小由韦妃带大,为人多才多艺,而且聪明漂亮深的唐肃宗宠爱。后来和政公主嫁给柳潭,为他生下五子三女,一家人过得很是幸福。结果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被攻陷,和政公主一家并没有利用柳潭兄长夫人是杨贵妃姐姐的这层关系,依然是行百里路,亲自砍柴做饭。下

  • FBI负责人埃德加·胡佛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埃德加·胡佛在1924年期间成为了美国FBI前身司法部门调查局局长,在往后的48年时间里,美国更换看了8位总统,16位总检察官。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人例外,都没能敢撤换埃德加·胡佛的职位。直至1972年,胡佛在自己上任期间死于了高血压。胡佛在FBI期间,建立了一个外部看起来高效有纪律的强势部门。他大权独

  • 张宗昌为何被称之为狗肉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张宗昌,相信大家都会想到他的绰号了,有一大堆,什么“狗肉将军”、“五毒大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张三多”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狗肉将军”的绰号,那么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张宗昌为什么叫狗肉将军张宗昌(1881~1932年),字效坤。奉系军阀头

  • 陈诚很少打胜仗,为何蒋介石还要重用陈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蒋介石身边的那些红人,了解的朋友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诚了。这人也没给老蒋灌什么迷魂药,反正就这么牛逼哄哄的在老蒋身边红了一辈子。自从陈诚跟随了老蒋之后就很少出现在战场上了。然而这样一个打仗不太行的人却能够一直位居国军的高层,这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陈诚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是蒋介石

  • 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屋大维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屋大维,相信了解古罗马历史的小伙伴们对这个人绝对不会陌生,他就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一个拥有传奇一生的古罗马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屋大维,看看一个真正拥有大战略思想的人是怎样行事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屋大维出生于公元前63年,他的父亲是以罗马元老院的议员,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凯撒大

  • 赵王武臣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臣是秦朝末年人士,曾跟随陈胜抗秦,也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之一。不过后来武臣选择不再听令于陈胜,自立为赵王。当时武臣没有选择和陈胜一起西进攻秦,而是北上夺取燕地。武臣功成一时,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因为武臣最后竟是被自己的部将李良所杀。乱世之中,想要称王称帝都是极具风险的,那武臣究竟是怎么被李良杀害的

  • 东北王张作霖对日本人有多痛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末年可以算的上是中国近代史中最黑暗的时期了。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再加上当朝政府的腐败,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承受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各种不平等条约加上各种割地赔款层出不穷,到后来日本利用地利之便也对中国进行了入侵,当然离日本最近的就是东北三省,而这里镇守的

  • 靠山王杨林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过《隋唐演义》或者《隋唐英雄传》的朋友肯定都对靠山王杨林这个角色记忆犹新。不过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杨林,他是《说唐全传》和《兴唐传》中虚构出来的角色,其历史原型是杨坚的异母弟杨爽,但两人的经历是完全不同。在演义中,杨林是隋朝开国九老之一,隋唐第八条好汉,因为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虽然杨林是虚构出

  • 玄奘回国后的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但是与西游记中唐僧成佛的结局相比,现实当中的玄奘法师就显得非常的凄惨了。贞观18年,玄奘从天竺取经回来,但是这个时候的身份就已经不是唐太宗的御弟了,而是一位被通缉了十几年的偷渡犯。15年前,当时的唐朝严禁私自跨越边境,玄奘在多次请求出境未果的情况下,一人冒险偷渡到了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