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党卫军军官迪勒汪格有多残暴

党卫军军官迪勒汪格有多残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53 更新时间:2024/1/18 19:48:43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党卫军,大多数人对他们的印象就是大肆屠杀平民,劫掠财务,永远会比当时日益强大威胁——苏联要重要太多。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叫奥斯卡·迪勒格就是这样一名靠着无尽的屠杀而出名的党卫军军官。那么奥斯卡·迪勒汪格到底有多残暴呢?最后的结局如?下面我们就尤其来看看吧。

1895年,迪勒汪格出生于当时德意志帝国的乌兹堡。1913年,年满18岁的迪勒汪格入伍当时的普鲁士陆军,并作为当时的第123掷弹兵团的一名机枪手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血腥的西线战场上表现优异。光是负伤就负了6次,为此还得到了两枚勋章作为嘉奖。战争结束时,迪勒汪格已经被晋升为中尉并转调至陆军第121步兵团下属的机枪连服役。他在前往东线的途中突然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求其立刻将所有武器装备人员划归到罗马尼亚陆军的指挥(因为当时他们所在的土地属于罗马尼亚人的管辖范畴)。迪勒汪格拒绝服从上级的命令,夜里,他带着600名同样不愿归顺于罗马尼亚陆军的士兵一同逃回了德国本土。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迪勒汪格的人生。他开始变得畏战,酗酒,极其暴力和野蛮。

根据1920年代一份警察的报告显示,这位一战老兵“极度暴力,酗酒,甚至有过吸毒史。”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混乱的情绪与性格,早在1919年,迪勒汪格就加入了所谓的自由军团右翼组织。1922年,迪勒汪格开始选择进入当时位于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学习,并取得了政治学博士的头衔。1923年,加入纳粹党后,迪勒汪格开始试着在冲锋队之中生存下去。在1934年,因为性骚扰一位年仅14岁的德国少女,德国法庭将他投进了铁窗之中。他的博士学位被收回,纳粹党党员证也被取走。就在他的一生就要毁在监牢之中时,当时的党卫队领导人希姆莱以及纳粹大区领袖格特洛布·贝格尔却瞅上了这位“斑斑劣迹”的知名人物,不仅特赦了他,还让他加入了党卫队之中。

迪勒汪格在1936年时加入当时的秃鹰军团(Foreign

Legion)随着部队一同在西班牙战斗。3年的服役期间一共负伤了3次。由于他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优异表现,纳粹党重新对他敞开了大门。而他的博士学位也得以重新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迪勒汪格成为了中校。1940年5月,经由迪勒汪格本人挑选的80名犯有不同罪行的犯人被集体送到了当时的奥拉宁堡接受军事训练。他们加入部队的目的就是”洗清自己的罪名”。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有55人被留了下来。这些人在1940年7月14日也被党卫军总部授了“奥拉宁堡偷猎者特勤队”的称呼(Wilddiebkommando

Oranienburg)。迪勒汪格本人成为了这只部队的指挥官。它也是日后臭名昭著的迪勒汪格师的前身。

该师原先只是一个所谓的“奥拉宁堡偷猎者”特遣队的名号。后来在党卫队和骷髅单位的“特别关照”下搜刮了一大批犯有重罪的犯人加入该单位。逐渐的从特遣队变为营,团,旅。直至1945年2月20日正式成为一只师级单位。在此之前所有该师的番号内都带有“迪勒汪格”的字样。事实上该师除了在波兰,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地处决了大批犹太人和非德意志人之外,根本不具有任何战斗力。特别是在华沙起义中该师甚至报告宣称打出了300%的战损!1945年5月3日,迪勒汪格师越过了易北河美军投降。然而大部分官兵随后都被移交给了苏联人。只有700人幸存至战后。

1944年的华沙起义可以说是迪勒汪格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在他的率领下,已经被苏军打得零零散散的“迪勒汪格”突击旅又重新汇聚成了一股黑色的旋风,在两天时间里就处决了40000名波兰平民。迪勒汪格下令烧毁波兰人的住宅,把孩童吊在路灯上为乐,他甚至让部下对住满伤患的医院下手,纵火将其烧的一干二净,然后自己站在燃烧的楼房前兴致勃勃的欣赏自己的杰作。因为迪勒汪格在华沙起义的“优秀”表现,1944年8月15日,党卫军高层将其提拔为党卫军区队长,并在10月授予其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视鼓励。

同样是1944年,这位沾满了波兰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还参与了镇压斯洛伐克民族大起义。在1945年2月时,迪勒汪格师被推到了阻挡苏军前往德国本土的前线。迪勒汪格呢本人在德国古本(Guben)指挥战斗时被苏军的流弹击伤。被手下再一次抬下火线。这也是他第12次负伤,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1945年4月22日,自知大祸即将临头的迪勒汪格选择了逃跑。但是他的好运气在6,1儿童节那天到了头。迪勒汪格在法国控制下的上施瓦本区被抓获。短短的几天之后,这位经不可一世的刽子手就被发现死在了尔茨豪森(Altshausen)的盟军战俘营之中。据一名叫安东·弗新尼的德国空军中尉回忆,作为迪勒汪格狱友的他,亲眼看见几个在法军当中的波兰看守走进了后者的牢房询问他是不是迪勒汪格。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以后,看守们用枪托和拳头把这个看起来瘦弱的屠夫送下了地狱。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时期最有洁癖的名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民国时期的华夏首富盛宣怀,相信大家多少都会有些许印象了,这个人开创了中国多个“第一”,是中国实业与商业的领军人物。赚了这么多的钱,肯定也是家大业大了。在当时的大上海中,盛家富庶之名可谓是人人皆知。盛宣怀虽然有钱,但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有钱的不如当官的”,盛宣怀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财富,主要还是依靠

  • 纳粹盖世太保头子米尔德纳最后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米尔德纳,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会非常的陌生了,事实上在二战纳粹党中,米尔德纳也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不过潘克每次搞得一些爆炸任务都是米尔德纳去执行的。虽说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米尔德纳绝对是履历复杂、经验丰富、结局异常神秘的盖世太保头目之一。正因为以这一点,与被称之为“里昂屠夫”巴比一样,他在战后受到了

  • 山田井马与冈村宁次有着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对手,美国调集了许多人才,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专家。这些人每天要做的就是集体剖析日本人的特性,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本至今作为研究日本社会的作品《菊与刀》。书中,对日本的特性有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概括描述:“日本民族是

  • 李莲英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1年,历经百年的清帝国终于是被革命的浪潮彻底淹没了。这一年大太监李莲英也去世了,在他的墓志铭上刻写着:“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多年以来,对于李莲英的死众说纷纭,一直是后世们所讨论的话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吧。李莲英,汉族人,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

  • 石井四郎为何能够逃过战争审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石井四郎,相信大家都对这个人恨到骨子里去了。石井四郎是臭名昭彰的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的首脑,在战争时期就是他组织领导了该部队以研究防治疾病和饮水净化为名,残忍的利用中国与朝鲜战俘以及中国老百姓进行活体生物武器实验与化学武器实验,遇害者高达上万人。现能查实的有名有姓的受害者就高达3000人。而被7

  • 李莲英真的与光绪帝有着深仇大恨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今只要一谈到慈禧太后,那么必然就会提到她身边的红人李莲英了,毕竟他是慈禧生前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了。李莲英的原名叫做李美泰,祖籍是浙江绍兴人。明朝末年的时候,家族开始北迁,后来移居到了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莲英的父亲是一个修鞋匠,叫做李玉,家境极其的贫寒,一直以来都是以修鞋为生。后来无奈,在李莲英七岁

  • 郑一嫂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大家喜欢看加勒海盗系列的电影,那一定是知道郑一嫂这个人的,这个人也非常的厉害,话说是一名女海盗,但是这些不是问题,问题是她真的很厉害,要不也不会当女海盗的,最近有人问了,话说这个郑一嫂到底是谁啊?她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说起海盗,你会不会自动拼出一个词组:加勒比海盗

  • 孙之獬为什么力推剃发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之獬是明末清初人士,在天启年间中进士,为官后正值魏忠贤当权,他便投靠阉党,算是过了一段舒服日子。清军入关后,孙之獬被授予礼部右侍郎,此后孙之獬为了讨好满清,竟然主动剃发留辫,还换上满足官服,此举引起了诸多汉臣的愤怒。但孙之獬却抓住机会上书剃发令,不从者以军法处置,就这样剪头发留辫子在民间正式展开。

  • 历史上四大战争狂徒是哪四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人类的历史一直都是伴随着战争而发展的,可以说人类的各种文明就是从战火当中走出来的。战争所制造的伤害是永远无法磨灭的,无论怎样都会在历史的画幅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从最初的部落到种族,再从势力到国家,无情的杀戮一直都在进行着。大多数的战争都是因为利益与野心而发动的,历史上也有着很多好战之人,他们

  • 德国人是如何评价战争狂人希特勒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德国是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尤其是在希特勒所带领下的德国,使得全球20多亿人陷入到了这场灾难当中。其期间轰动一时的种族大屠杀事件也让希特勒背负上了恶魔这一恐怖的称号。所以在外界的眼中,希特勒是个非常硬核的罪人,好战分子、战争狂人等等都是外界对他的评价。那么在二战结束后,德国民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