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原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原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10 更新时间:2024/1/21 16:08:12

其实曹操的能力和成就,要比刘备孙权高出很多,不过曹操的口碑却是三人中最差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曹操真说过这句话,那他的确不是什么好人。不过曹操的原话应该并没有加上“天下人”三字,这并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演义中,多多少少贬低了曹操的人品,到底该如何客观看待曹操,还需要从更多史料中了解他的为人。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在中国史书上有着浓墨重彩描述的传奇人物,从他死后,就一直接受后人点评。可普遍人认为这是一个篡汉乱政的白面奸贼。而精通史书、对历史有深刻见解的学者,比如毛泽东,却认为曹操是个英雄,因为他结束了北方长期战乱,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多数人在一句话来评价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拿的七星刀去刺杀董卓,正在熟睡中的董卓突然醒来,没有刺杀成功,便逃到中牟县,中牟县有个县令-陈宫,陈宫听了曹操的伟大志愿,便和他一起跑了,跑到曹操父亲的一个世交吕伯奢家里,吕伯奢为欢迎他俩,便出去打酒并安排家里人好好招待,家里人杀猪宰羊招待曹操,可曹操认为要杀自己,便把这些人全部杀了。事后才知道杀的不是自己而是杀猪羊,跑出来路上遇见吕伯奢,也把他杀了。曹操便说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在这众说纷纭的评论中,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曹操,而真正的曹操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与刘备争夺汉中失败的曹操马不停蹄地带着军队赶到洛阳,准备随时向南支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这时的曹操已六十五岁,不久前刚刚晋封为魏王,还拥有了任意提拔官员与赏赐爵位的权力,可以说离皇帝的位置只剩了一步之遥。这本是一次很普通的军事行动,可是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却在这里特意注了一句:

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在此一日,也就是曹操受封魏王不久,一日,曹植误闯白马门,白马门大家都知道,且为天子专用通道。皇宫禁令,除天子车驾外,白马门不准任何车驾通行。荀彧极力反对,曹操便命人拆除的白马门,并杀了白马门当值将领。荀彧大家也知道帮助曹操立下汗马功劳,因为荀彧是忠于汉室的,在他眼中,他去辅佐曹操是因为他认为曹操能够兴复汉室,而曹操最早的时候也是兴复汉室,所以他们最早的时候走到了一起,并且荀彧成为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只是曹操野心越来越大,所以荀彧也就无力回天了,在此情况下他希望能保住汉室的名分,即使是傀儡也好,只是曹操没有采纳他的看法。荀彧是忠于汉室的,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儒家盛行,忠君爱国。可惜!可悲!可叹!

对于曹操这样的人物,他的性格极其复杂。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东汉朝廷高官,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三代。而他自幼受朝廷恩惠,所以他出仕后,渴望能为朝廷做点什么,希望凭自己可以振兴日益衰微的东汉王朝。可是这个王朝却拒绝振兴,不仅一步步走向灭亡,而且将曹操的热血和激情一点点扑灭。

普通的有才之士,遇到这种情况,要么不闻不问,要么随波逐流。而曹操,除了有振兴东汉的信念外,还有更崇高的理想——拯救天下苍生。在他振兴东汉的信念坍塌后,拯救天下苍生的理想正式建立起来,而他要实现这个理想,现实告诉他,只能采取非常规的手段。

在一次次冰冷现实的碰壁后和一次次激烈战争的历练下,曾经的热血青年蜕变成乱世枭雄。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就是“奸臣”,甚至“奸贼”。但鲁迅先生说他是英雄。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这就有了三种评价,也有了三种形象: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哪一种评价最准确?这就要弄清楚历史上真相的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并不容易。鲁迅先生说,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靠得住的,当然还是史书。但先生又说:“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好人必定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曹魏,恰恰就是年代很短的,所以曹操“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代人说坏话的公例”。

后人一直对曹操褒贬不一,可人一生,平黄巾之乱、讨伐董卓、抗击袁绍、南击刘表。战功赫赫,无论是政治、军事、文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曹操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其子,曹丕曹植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同时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在此用曹操的一首诗来结尾,共大家欣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柏葰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对待科举考试都是非常看重的,同时对于科举舞弊的行为也是严加审查的,一经发现都是处以极高力度的惩罚。就比如说明朝时期的才子唐伯虎,便是这项制度下的牺牲品。唐伯虎生来才华横溢,从参加科举时

  • 孙楚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楚是西晋大臣,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不过孙楚虽然有才,但为人比较傲慢,不怎么合群,对待自己看不上的人基本不会给好脸色。孙楚曾和多名同僚产生争执,好在他自我辩解能力强,最后司马炎也是难以判决。关于孙楚有一个典故,叫《孙楚学驴鸣》。实际上这个故事展现出来孙楚的另一面,说明孙楚还是非常珍惜、重视友情的,

  • 阎锡山有多吝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阎锡山,相信大家多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了,他有个外号叫做“阎老西”。那么这是个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阎锡山在做事的时候非常的小气,待客也非常的吝啬。那么这是从何说起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么一个关于阎锡山的故事。在中原大战期间,各路军阀斗得难舍难分。阎锡山召集军事会议,商议对策。会议结束

  • 傅介子一生立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傅介子是汉武帝时期大臣,可能不少朋友了解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杀楼兰王的事迹,不过傅介子一生的成就还不止这些。傅介子是北地郡人,开国功勋傅宽的曾孙,不过傅介子能升官完全是凭借他立下的军功。当时汉朝和匈奴战事不断,对于西域各国来说如果站错队可能会有亡国危险,而傅介子则是狠狠警告了楼兰一番。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傅

  • 孛秃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都说草原游牧民族的民风非常的朴实,重情重义,这话倒是一点也不假。在历史上还就真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心底善良,而感动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个人就是孛秃。孛秃亦乞列思氏,蒙古没落贵族出身,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再加上草原上连年征战,孛秃很快就穷困潦倒了。不过贫穷并没有让孛秃丧失了美好的品德,是金子总

  • 古埃及最美王后纳费提提长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她是古埃及文明最美丽的王后,她在密室之中沉睡了3300多年才被世人发现。古埃及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最早形成于公元4000多年,在那个时候古埃及就拥有了完整的文字、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如今的埃及已经没有了千年前的光彩,只有着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国王山谷中众多过去的君王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本期小

  • 我国最后的三寸金莲老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缠足是从我国历史上宋朝之后流行的一种陋习,一直到了民国时期,依然还有一些闭塞地区的女子还有着继续缠足的陋习。如今已经105岁高龄的刘娘就是出生于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最后一位小脚女性。她凭着三寸金莲嫁给了当地的权贵,脚成了她一生最重要之物,据说只有她的丈夫见过。刘娘出生的时候清政府已经倒台,中国进入了民国

  • 作为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为何最后没有被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李自成,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外号“闯王”,农民出生,明末的时候造反起义,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一路干翻了大明江山,而且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李自成起义的成功不可否认他的能力确实很出众,获取还有着几分运气在其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给李自成出谋献策,对李自

  • 福康安是傅恒亲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福康安的确是大学士傅恒的亲生儿子,而且福康安更是一位民族英雄。他虽然是孝贤纯皇后的侄子,但并没有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就倚势挟权,反而多次立下战功,先是平定大小金川,后驱逐廓尔喀,维护了国家的一统和完整。可以说福康安在某些方面的确是继承了傅恒的优点,相比之下可能多数朋友会更加了解傅恒,对于福康安的

  • 冯道历仕四朝十帝为何后人对他评价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冯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历仕四朝十帝的人物,其经历堪称传奇。不过后人对于冯道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欧阳修称冯道不知廉耻,司马光怒斥冯道奸臣之尤。不过据说冯道在当时受朝廷尊重,百姓爱戴,为什么欧阳修等人评价冯道的话语会如此之重呢?实际上还是跟古人接受的理念有关,冯道先后效力了十位皇帝,这对于古人非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