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罗马名将贝利撒留有多厉害

罗马名将贝利撒留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55 更新时间:2024/2/7 19:52:47

古罗马帝国,作为西方历史上罕有的庞大帝国,其存在期间涌现出了很多有才人物,名将辈出。多数情况下,罗马帝国的精灵平往往是凭借着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凭借罗马帝国比敌人强大的军队来取胜。无论是战胜战略之父汉尼拔的西庇阿还是为罗马帝国奠基的凯撒,罗马军团的强大总是他们取胜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就在罗马一分为二,西部帝国灭亡几十年后,却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名将。

这位将领率领的军队绝大多数都是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而且数量往往比对手稀少。可是,在他的将领生涯里,他灭亡两个强大的蛮族国,令毗邻东罗马帝国的萨珊波斯帝国闻风丧胆,夺回了沦陷的故都罗马城,并且差点恢复了西罗马帝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弑君成风的时代里,他忠心耿耿,有两次成为皇帝的机会,却都被放弃,可惜却一辈子都在被皇帝怀疑。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位绝世名将,还有一个家庭丑闻,那就是人人都知道他头顶大草原。

这位集威武、忠诚、冤屈、耻辱为一身的罗马将领,虽然在现代少有人知,在他的时代却几乎是“不败”的代名词,他就是东罗马帝国时代最强大的战将-名将贝利萨留。

贝利萨留出身于公元505年,他出生卑微,早年便作为普通士兵参军,由于作战勇敢、武艺精湛,被当时的皇帝收为亲卫军的一员。正是在亲卫军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生的主君-查士丁尼。查士丁尼当时还只是皇帝的侄子,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大力培植亲信,年轻的贝利萨留也是他重点发展的目标。贝利萨留没有令他失望,在老皇帝于527年死后,贝利萨留带领亲卫军查士丁尼宣誓效忠,通过禁卫军的武力保证,查士丁尼毫无疑问地稳坐皇位。

贝利萨留的威名,离不开查士丁尼这位皇帝。一方面,是由于他心腹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查士丁尼好大喜功。

查士丁尼继位没多久,毗邻东罗马帝国的萨珊波斯便因为边境矛盾发动了进攻,兵锋直指边境重镇达拉城。查士丁尼在朝堂上举目四望,决定派遣贝利萨留率大军出战。说是大军,其实数量上非常稀少,加上当时达拉的守军,也仅仅只有对方的一半人数。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作为国力相当的两大帝国,为什么罗马这边只有这么点兵力?原因很简单,因为东罗马四面受敌,需要防守的地方相当多,兵力十分分散,并且波斯人以骑兵为主,进攻很突然,导致了罗马这边来不及集结军队。

如果按照一般情节来看,皇帝力排众议提拔的心腹在战争中,应该来个大败仗,这样才能彰显大臣们的贤明。但是包括皇帝在内的众人都没想到,此时年仅27岁的贝利萨留,将是日后主宰沙场数十年的“怪物”。

面对两倍于己的敌人,贝利萨留非但没有据城而守,反而选择主动在城外布阵。他先是挖出了“几”字形的战壕,又将稀少的雇佣骑兵部队放在左翼战场隐蔽地带,自己则率领亲卫兵把守右翼。等到骄傲自满的波斯人主动发动进攻时,战壕迟缓了对方的进军,导致波斯人步骑兵分离,贝利萨留的伏兵又在对方骑兵杀到兴头时果断打乱其阵脚。而等到波斯主将终于率领最精锐的骑兵出击时,利用佯装失败的步兵和埋伏的雇佣骑兵,波斯主将的队伍被短暂分割,贝利萨留则率领亲卫兵直冲对方主将,争分夺秒之下,成功将其阵斩。罗马人大获全胜。

达拉战役的胜利,使得贝利萨留之名立刻传遍了罗马和波斯。这场战役中,贝利萨留遇到的问题远不止兵少,他的士兵的纪律性比对手更差,东罗马帝国当时的大多数军队,只能叫做兵匪,比起过去的罗马军团早就退化了。因此,贝利萨留其实主要依靠的是雇佣军、少量骑兵和自己的亲卫军,很遗憾的是,在他以后的日子里,这位名将所能得到的军队,大多还是这样的。

贝利萨留的成功,使得皇帝的野心开始膨胀,皇帝查士丁尼开始准备,让贝利萨留筹集军队,去西方,打败那里的日耳曼蛮族,光复西罗马,这样,他就是统一的罗马帝国的中兴之主。就在贝利萨留在召集部队后准备让皇帝检阅远征军时,首都却发生了暴乱,皇帝查士丁尼差点被杀,还好贝利萨留及时赶到,率领军队击杀了数万暴民,这才保住了皇帝的小命。贝利萨留由于大功再次受到皇帝的嘉奖和晋升,但是,查士丁尼的内心却开始变得非常多疑。

远征西方的打算并没有因为暴乱而延迟,贝利萨留的军队依然按时出征。说来可笑,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盘踞北非、曾经烧毁罗马城的达尔人,可用之兵超过10万,但是贝利萨留的远征军上上下下加起来,却不过15000人,虽然号称精锐,但是确实是太过于稀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是因为罗马当时的军费太过高昂,每个士兵的招募费用、日常工资等等太过昂贵,因此很难调集大兵团作战,所幸贝利萨留的士兵素质勉强够用,另一方面,则是查士丁尼居然已经开始怀疑他这位心腹大将了,面对贝利萨留的求援信,他多次都表达了沉默。

贝利萨留对汪达尔王国的入侵,可以说势如破竹。汪达尔人惧怕贝利萨留的威名,安排分兵伏击,还没来得及出击,就被贝利萨留闪电般逐个消灭,连首都都被罗马人趁机占领。最后,汪达尔国王和其兄弟集结好大军主动向罗马人进发,竟然在一条河处遇到了贝利萨留亲自率领的骑兵。寡不敌众,本来应该先逃才对,可是贝利萨留并非常人,在这种危机状况下,他反而让麾下将领全体出击,顶着巨大的损失,整整主动突击了三次,汪达尔大军惊慌之下,国王弟弟被杀,陷入混乱之中。这时候,贝利萨留手下的士兵差点坑死了他,中途抵达战场的步兵一看敌人败了,立刻就开始抢起了辎重,全然不顾主帅的命令,贝利萨留当时心惊肉跳,如果汪达尔人重整后再进攻,他这1万多人就会损失惨重,还好国王居然自己先跑了,贝利萨留这才放心了下来。

如果说达拉战役中,罗马军队的糟糕纪律还看不出来,那么在汪达尔战场上就非常明显了。贝利萨留手下的部队,大多都是这样的军队,因此,比起步兵,他更多依赖于纪律教好的罗马骑兵,而王牌则是他亲自率领的亲卫骑兵,因此,出于这种原因,他也被迫每次都要亲自冲锋。同时,由于当时的帝国税负非常沉重,这也导致占领地区的平民往往会不堪重负,再次向罗马人发动叛乱,因此,贝利萨留常常也会因为同僚的关系而背后起火。

顺带一提的是,就在这期间,贝利萨留还在迦太基城里撞见自己的妻子安东妮娜和仆人私通,这就是贝利萨留私人生活中备受人们嘲笑和同情的地方。安东妮娜出身低微,是赛马场选手的女儿,而且她还比将军大十多岁。本来有这样优秀的丈夫应该很珍惜才对,可惜她最喜欢的就是红杏出墙,甚至还曾让贝利萨留收自己的情人当养子,贝利萨留却从未提过要和她离婚。有的说法是安东妮娜很有魅力,让贝利萨留对她神魂颠倒,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安东妮娜和皇后关系非常良好,两人都出身卑微,贝利萨留希望借着妻子的关系和皇室保持和谐。

话归正题,汪达尔人的军队覆灭后,国王也在不久后被罗马军队围捕,贝利萨留带着这个俘虏凯旋而归,成为了当时罗马人民心中的大英雄,自己也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不过,他的休息却十分短暂,很快,贝利萨留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从西西里岛登陆,入侵意大利半岛,击败当地的东哥特王国,夺回故都罗马城。而这回,贝利萨留的部队,比上次还少了一半,仅仅只剩下了7000人,而东哥特人比汪达尔更强,全国兵力上下加起来接近20万。本来罗马军队应该是一南一北同时夹攻哥特人的,结果北边的将领能力远弱于贝利萨留,还没有到意大利,就被哥特人给杀了。无奈之下,贝利萨留只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的击败哥特人了。

然后他就开始自己近乎奇迹的表演了。就凭借着7000人,贝利萨留居然横扫了整个西西里岛,吓得当时的哥特国王立刻送来信件表示要投降。结果这时,由于北非汪达尔故土上的罗马官员横征暴敛,导致当地叛乱,贝利萨留就被紧急派往当地了。而且由于罗马人北边配合贝利萨留的部队失败了。哥特国王这边听说这个消息,立刻痛心于自己投降早了,然后就调集大军再次对抗罗马。

结果很是惨烈,贝利萨留解决完北非的问题后,再次回到了西西里岛,然后北上,他出其不意地攻克了重镇那不勒斯城,吓傻了哥特人,他们认为国王实在无能,自己选择背叛罗马人,结果能力还不行,于是后者直接把国王给杀了,拥立了新国王。新国王维提吉斯一上来,还是负了众望,连罗马城也丢了,于是乎,距离西罗马帝国覆没后60年,罗马城这个帝国发源地终于又回到了罗马人之手。

但是,在攻克罗马城之后,贝利萨留的军队,终于无法前进了。为什么?因为人实在是太少了,7000人一路从西西里杀到罗马城,沿途多多少少要分兵把守,到了罗马城下,贝利萨留已经只剩下了5000人。于是他只能加固罗马城防,然后写信请求皇帝派遣援军,结果可想而知,皇帝依旧是装聋作哑。在此期间,哥特人又卷土重来,包围了罗马城。贝利萨留主动率领小规模骑兵打游击削弱敌人,同时默默等待着皇帝的援军。

而在此期间,罗马士兵差一点又要把长官贝利萨留给害死了。东哥特军刚抵达罗马附近时,贝利萨留率骑兵队越过一座桥梁巡视,结果哥特人突然发起攻击,而本来应该警戒的哨兵居然自己先跑了,放着贝利萨留留在桥上。等到贝利萨留发现情况危急时,哥特人已经要冲到跟前了,结果他和骑兵队且战且退,到了黄昏时分,居然硬生生突破到了罗马城前,然后,城里的部队居然害怕到不敢开门让主帅进城。到了这个地步,贝利萨留突然灵机一动,命令士兵背城列阵,向哥特追兵发动主动进攻,当时战场视野很差,哥特人慌乱之下,以为城里罗马人冲了出来,自己中计了,于是赶紧后撤,反而被贝利萨留和他的亲卫兵斩杀了1000多人。做完这些后,贝利萨留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这次以后,贝利萨留全力守城,哥特人则全力攻城。奈贝利萨留防守滴水不漏,哥特人连番的进攻不仅毫无作用,连精心准备的攻城设备也都被罗马人烧毁,在罗马城下,足足损失了3万人。当然,这时候的贝利萨留也已经到了极限,刚好这时皇帝的援军终于来了,贝利萨留大喜之下,却发现援军只有3500人!不过,有意思的是,哥特人听说罗马人援军已到,尽管只有3500人,他们依然准备撤退,在他们心中,5000人的罗马军都可以让他们损失3万多人,还能继续守城,要再来3500人,怕不是贝利萨留就可以全灭他们了。

于是,罗马人援军还没到,哥特大军就先选择撤退,他们大营刚动,城里的罗马人就冲了出来,哥特人的警戒部队根本不是贝利萨留的对手,罗马骑兵们在哥特人撤军背后一阵砍杀,居然把哥特大军打崩溃了。国王维提吉斯只得带着残军逃回首都。哥特人刚回去,罗马这边又来了一路援军,由大太监纳尔西斯率领的7000部队姗姗来迟,结果他们一到,就宣布,奉皇帝之命,主力部队由纳尔西斯率领,贝利萨留改为先锋。唉,贝利萨留的威名不仅震慑了敌人,还把自家皇帝给吓了不轻。

贝利萨留主帅之位没了,可是这依然不能阻止他取胜,在纳尔西斯稳坐后方后,贝利萨留终于放开手脚,很快就包围了哥特首都拉纳。哥特国王于是派人连夜送信给罗马东方的萨珊波斯,希望后者能够派军进攻罗马,这样才能让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把贝利萨留调回去。嘿,贝利萨留已经成了哥特人心中的噩梦了。哥特国王的想法是正确的,查士丁尼果然派人要调贝利萨留回去。贝利萨留一看,如果自己现在走,那就功亏一篑了,于是他假装不知道皇帝的命令,反而下令加紧猛攻,哥特人实在撑不住了,就提出了投降,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罗马官员统治太过于残暴,希望贝利萨留能够当他们的国王。

这无疑是让贝利萨留叛变,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答应的。可是这时他求胜心切,于是就答应了哥特人的要求。等到哥特王室打开城门,带着王冠列队出城时,贝利萨留立刻呼唤左右将他们拿下。就这样,东哥特王国在公元540年灭亡了。但是,贝利萨留企图叛变称王的谣言却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终于认定,贝利萨留不值得信任。于是,贝利萨留刚取得胜利,就被调回了东方迎战波斯,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命令不得离开东方边境。

回到阔别已久的东方防线,这时,凭绝对劣势兵力灭亡两国的贝利萨留已经成为了当时西方军队中的神话。本来波斯王库思老趁着罗马注意力放在西方时,在东部大肆入侵,罗马将领无人可挡,可他听到贝利萨留即将到来之后,立刻率领大军连夜撤退,连和罗马军队稍微接触一下都不敢。

贝利萨留于是就这样驻守在了边境,可安稳的日子还没多久,一场劫难就来了。一场巨大的瘟疫席卷了东罗马帝国上下,连查士丁尼也病危了,由于他没有孩子,许多大臣和将军都害怕他一死,国家陷入混乱,于是国家上上下下的大臣和将领都纷纷建议病危的皇帝立贝利萨留为继承者。查士丁尼由于病重,并没有理会,还好皇后拼了命压制住了这些大臣,而且,有人曾派人去找贝利萨留,可他仍旧选择了拒绝,依旧待在流放的地方。等到皇帝大难不死,痊愈了之后,他对贝利萨留怀恨在心,于是剥夺了将军的全部财产,然后将他流放。

说到底,皇帝确实需要名将,可不是强大到贝利萨留这样的名将,倘若贝利萨留是那种一旦缺乏国家支援的重兵,就会失败的将领,那么皇帝查士丁尼可能还会依然把他视为心腹,可是贝利萨留太强大了,他的军事才能已经远远凌驾于东罗马在内的西方全部将领了。这样的一个人,倘若他有一丝丝的异心,对于不善军事的皇帝而言,都是巨大的灾难。

然而,由于贝利萨留的离去,继任的罗马将领和官员在意大利横征暴敛,激怒了哥特遗民,于是他们拥立一个叫做托提拉的贵族为国王,再次展开了叛乱,当地罗马守军一触即溃,哥特人眼瞅着就要复国了。这时候,皇帝慌作一团,于是又下令恢复贝利萨留的地位,同时让他率军去意大利支援,但是,这次贝利萨留的军队更少了,只有4000人!

贝利萨留就这样领着4000人驻防罗马城,可惜罗马城内既缺乏士兵,又缺乏粮草,最终,贝利萨留只得带着全城市民撤退,罗马城就此沦陷。在决定撤退之前,贝利萨留曾经写了封亲笔信给查士丁尼皇帝,他告诉皇帝,希望能够获得一只援军,即使自己战死,也不要拖累手下的士兵和罗马的市民,可惜皇帝依旧没有派遣任何援军。

贝利萨留因为放弃罗马城而再次遭到惩罚,被解除了全部军职。此时他已经46岁了,这一次之后,他心灰意,再也没有主动领军出战了。讽刺的是,由于之后意大利局势进一步恶化,皇帝不得不加大军队投入,他一次性给大太监纳尔西斯调集了足足28000人的精锐部队,耗费一年时间才最终击败了东哥特残军。要是这28000人早给贝利萨留的话,那早就平定意大利了。

公元559年,贝利萨留远离战场的8年后,一只匈人游牧骑兵突破了边境,一路朝着首都进发了,沿途的罗马将领都不是对手,而纳尔西斯又还在意大利。皇帝查士丁尼又惊又怕,最后只得请贝利萨留再一次率领部队迎敌,据说,当80多岁的皇帝看到近60的贝利萨留时,抱住了将军留下了眼泪。年迈的贝利萨留从仆人和平民中召集了几百人,轻而易举地击退了这只匈人部队。正当他准备一口气歼灭他们的时候,皇帝却再次解除了他的军权,转而用钱换取了匈人的撤退。贝利萨留看着这样的局面变得黯然神伤,再一次回到家修养,在几个月后便离开了人世。

贝利萨留去世后,皇帝查士丁尼也病逝了。他们二人一死,远征得来的土地又纷纷丢失,贝利萨留的努力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了。贝利萨留本来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他在战场中显现的军事才能,无疑是当时罗马人军事上最强的武器,凭借1万多人击败汪达尔人,凭借7000人击垮东哥特人,都充分说明,假如他能有更多的军队,那么,光复全部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也绝非难事,可惜天不佑罗马,在军队的衰败、国家机构的腐朽和皇帝怀疑之下,贝利萨留的军功最终还是化为了乌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苏联王牌飞行员阔日杜布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若是按照战绩和击落飞机数量来衡量的话,那无疑是击落了352架飞机的德国战神级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但如果按照出击击落比和战斗技巧来看,有个人平均出战两次就击落一架敌机,效率超越了哈特曼,而且从没被击落过一次,甚至没有负过伤。这个二战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二战苏联的

  • 腓力四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欧洲的历史当中,法国人是从来都不会缺席的一个国家。在他们历史当中的文治武功以及历史贡献绝对不比中国在历史上的那些君主差多少。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加洛林王朝查理一世(查理大帝)、卡佩王朝路易九世(圣路易)、波旁王朝路易十四(太阳王)、波拿巴王朝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大帝),等等。不过法国历史厉害的君主又

  • 清朝最高的詹世钗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的身高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普遍的身高却也是有定数的,但是却还是会出现一些身高非常高的人,清朝时期的最高的人詹世钗,如果有人看到过他的照片,一定也是非常惊讶的,他看起来甚至相当于其他人的两倍,两个人叠在一起才差不多和他一样高。那么詹世钗究竟有多高呢?詹世钗的后人现状又如何,他们有没有詹世钗那样的身高呢

  • 爱德华二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勇敢的心》这部电影相信很多朋友们都要看过了,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在影片中偷偷与华莱士产生关系的来自法国的往后伊莎贝拉了吧。不过却对另一个重要人物印象不深,那就是国王爱德华二世。但是这个国王在真正的历史中却极其有名,他的名声不仅仅因为他有一个英雄般的父亲,更在于他是个同性恋皇帝并且是个标准的昏庸的皇帝。

  • 马恺文人生简介,马恺文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马恺文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如果说电影《决胜21点》的话那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里面的主角就是马恺文,马恺文赌术非常的高明,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马恺文赌术到底有多么的高明呢?下面一起来看看马恺文传奇的一生吧!马恺文,上世纪九十年代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赌场鬼才。在上个世纪,世

  • 为什么说严嵩之子严世蕃是冤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严嵩严世蕃夫子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可是一点都不好的,严嵩被誉为是鬼才,但是聪明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名声,相反在后时却被骂的很惨。而严世蕃最终是被皇帝处死的,也算是自己作恶得到的下场,可是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其实严世蕃的死并不是因为他自己造成的,而是被冤死的?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严世蕃的死因,究竟是不是一

  • 邓尼金是谁 邓尼金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邓尼金估计有很多人不太认识,但是问题不大的,看过电影《无畏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应该知道他,邓尼金这个人很不简单,争议也非常的大,所以这个邓尼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排成步兵方阵的军官团,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推进,胸前的军功章和如林的枪刺,在俄罗斯黎明前的黑暗中闪烁着致命

  • 刘伯温被传为神一样的人物,他到底有什么非凡的政绩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刘伯温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话说他被誉为是神一样的人物,其实现在人看刘伯温的话还是有一点看牛鬼蛇神的意思,其实这样的感觉还是有失偏颇的,那么这个刘伯温在历史上是否有非凡的政绩功劳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看看!《明史》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意思就是说,刘基博通经史

  • 匈雅提在欧洲人严重有着怎样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匈雅提,可能很多朋友们对这个名字还不是很熟悉,这个人在欧洲人中,尤其是在匈牙利人的眼中的地位就好比中国的岳飞。但是匈雅提与打了一辈子胜仗的岳飞不同的是,匈雅提打过两次打败仗,而且还有着当俘虏的黑历史。因此匈雅提在用兵的能力上也被一些人所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他就是个牛皮大王,事实上匈雅提还是很不错

  • 孤城闭赵徽柔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孤城闭》中,赵徽柔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女儿,作为长女赵徽柔就像是一颗明珠,被高高的捧在天上,但她也有无奈的时刻,面对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总是难以企及。有朋友好奇赵徽柔的历史原型是谁,根据记载宋仁宗一共有13位女儿,但只有5位顺利成人被封公主。剧中赵徽柔的原型应该是宋仁宗的长女福康公主,她也是宋朝第一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