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缙怎么死的

解缙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16 更新时间:2024/1/19 17:15:51

解缙是明朝大臣,有着“明朝三大才子”之称。解缙一生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多部著作,还曾负责过《永乐大典》的纂修。可以说解缙的才华,在当时朝中也没几个人比的上他。但解缙的仕途之路走得却不顺畅,最后更是惨遭冤死。据记载,解缙被以无人臣礼的罪名入狱,最后被埋入雪堆活活冻死,一代文臣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下面就来揭秘解缙的死因究竟为何。

解缙死得并不惨,就是死得冤。

永乐十三年,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有点儿眼熟,就说了句:“缙犹在耶?”

纪纲回到狱中后,请解缙喝了一顿酒。解缙喝醉了,纪纲就把他埋在雪里,解缙就这样结束了他四十多年的人生。

纪纲为什么要请解缙喝酒,让解缙喝醉了才埋到雪里杀死。或许,纪纲都觉得解缙是被冤枉的,不忍心让他死得那么痛苦。

如果解缙没有那么傲才,不要太过耿直、口无遮拦,那么他还会是朱棣身边的“大红人”。

解缙冤死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政治上不成熟的性格

解缙是侍奉过三个皇帝的官员,朱元璋朱允炆、朱棣都很欣赏他的才华,他的官至从一个庶吉士升到了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了朱棣的心腹。

可是,就是这么丰富的政治经历,解缙还是像个刚入官场的小白似的,过于耿直,不分场合,口无遮拦。

解缙是个很聪明的人,也很会看人,但是有点傲才。当初朱元璋看到解缙,觉得这个年轻很活泼,而且很有才,就把他留在身边当个“小秘书”。

一次,朱元璋跟解缙说:“我俩虽是君臣,但恩如父子,你什么都可以说。”次日,解缙就呈上了一份万言书。洋洋洒洒的几万字,文采斐然,朱元璋称赞了解缙。

可是,解缙却因为得宠,而开始有点骄傲。

先是去兵部索要奴隶,出言不逊,被打了小报告;再来就是被任命为御史后,竟然为李善长起草奏疏鸣冤;后来,又为同官夏长文起草奏疏弹劾都御史袁泰,袁泰记恨他。

朱元璋本来是想任命解缙为御史,是为了让他收敛下自己的性格,可是解缙并不领情。最终,朱元璋无奈,也出于惜才的原因,让解缙回家呆着。

回家八年后,解缙听到朱元璋病逝的消息,就急急忙忙地入京哭丧。谁知道,被有关的官员弹劾,违背圣旨,被贬为河州卫吏。后来,因董伦向朱允炆推荐,解缙又重新回到朝中,可惜性格依旧如此。

朱棣登基后,解缙得到重用,官至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朱棣的心腹,解缙再一次受宠。

在朱棣纠结立谁为太子的时候,解缙一句“好圣孙”,敲定了朱棣注意,最终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可是,朱棣为了安抚二儿子朱高煦,所以提高了朱高煦的地位和待遇,把太子冷落在一边。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朱棣在搞两个人的政治平衡,都没谁站出来说话。可是,解缙这时就出来为太子说话,朱棣顿时就火了。后来,朱高煦派人陷害解缙泄露“宫中语”。朱棣大发雷霆,贬解缙为广西参议,又改为到交趾,去督运粮草。

政治上不成熟的性格,让解缙在官场上一直倒霉。每次都是被同一个叫“活得太明白,口无遮拦”石头绊倒,可是解缙却不曾改过,依旧口无遮拦。

过于耿直,朝中树敌过多

解缙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没有那么聪明。在官场混迹多年,解缙却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过于耿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史书中记载,解缙好品评人物,无所顾忌,廷臣多忌妒他受宠。

另外,之前为太子说话,让朱棣立朱高炽的时候,更是得罪了朱高煦,朱高煦一直记恨在心。所以,解缙失宠之后,更是落井下石诬陷他,其他记恨解缙之人也是站出来一起诬陷。

这些原因,最多是让解缙失去官至,还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接下来的一点,就是解缙被处死的关键。

私见太子,触怒龙鳞

永乐八年,朱棣北征,让太子在南京监国。虽然是让太子监国,但是在很多事情上限制了太子的行动,比如:有官员要拜见太子,不能私见相见,必须要有相关的官员在场,不然不能见面。

可是,解缙就是偏偏犯了这一点。

解缙因有事禀告,就急急忙忙地进了京师,不知道是他忘了朱棣定的规矩,还是有急事相见。解缙单独见了太子之后,不等朱棣回来就自行返回。

朱高煦知道解缙的所作所为后,就想着以这一点打击太子势力和报复解缙。于是,朱高煦向朱棣打了小报告,朱棣大怒。

朱棣是靠夺位当上皇帝,而且人有点多疑,他本来就不放心太子,明明立了规矩,解缙还是单独见了太子。这样一来,激起了朱棣的邪火,直接把解缙关进了监狱,牵连了不少的人。

最终,就发生了前边所说的那一幕,解缙在雪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结语

解缙是一个有很才华的人,却不懂为官之道就因为过于耿直,得罪了不少人。

解缙死得有点冤,因为他本来是没有过多的错,就是活得太明白、太聪明。活得太明白,敢说敢言,不知官场险恶,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

解缙之死,是因为他官场上不成熟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也得罪了朱棣。更是在朱棣北征时私见太子,触到朱棣的底线。在别人的煽风点火之下,朱棣对解缙也失去了兴趣,这也意味着解缙就没价值,死不死都一样。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冯玉祥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8年9月5日,苏联《红星报》最后一版在不显眼的地方刊登了一条塔斯社的快讯,标题写的是《“胜利”号轮船发生不幸》。在这则消息中表示胜利号轮船在行驶途中发生了火灾,有人员伤亡,死者中就包含着冯玉祥元帅以及他的女儿。该船已被带至傲德萨。调查仍在进行中。”这篇报道还说,装殓冯玉祥尸体的灵柩已空运到莫斯

  • 薛仁贵和薛平贵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不少姓名非常相似的人,经常会有不少人把他们弄混,例如薛平贵和薛仁贵,这其中有一个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而另一个则是后世的演义小说里面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如果不说清楚的话,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些分不清楚到底谁是谁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薛仁贵和薛平贵这两个人当中究竟谁才是真正存在的那个人,他

  • 康有为在瑞典买下的康有为岛如今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的封建王朝中,清朝是最接近于现代的一个朝代,所以我们所见识到的清朝历史面貌也是非常清晰真实的。晚清时期的著名官员康有为,前期算的上是个英雄人物了,但是后期却因为变法的失败从一个有头有脸的上层阶级人物变成了大清国的一名逃犯。光绪皇帝被软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失去后台的康有为只能选择逃脱,跑

  • 费迪南德·马科斯有多贪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只要在中国,一提起贪官这个词语,那么很多人肯定第一反应就会想到和珅了。因为在当年,和珅的贪污程度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在被抄家的时候,根据当时的统计,仅仅白银就有八亿两,而当年乾隆统治时期的清朝每年税收也不过7000万两。和珅一人所存白银就是清朝十五年的税收之多。除此以外和珅还

  • 师宜官卖字换酒典故 师宜官资料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师宜官是东汉著名书法家,他大约活跃于汉灵帝至汉献帝时期。师宜官曾当过袁术部将,十分擅长书法,尤其是八分书,后人评价师宜官,说他是汉灵帝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师宜官十分好酒,有古文称其“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去之。”这便是宜官卖字换酒的故事,他喝酒不用自己带钱,表演一

  • 真实的瞎子阿炳是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瞎子阿炳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感觉这个问题很冒犯,瞎子阿炳就是二胡界的扛把子,他说第一也没人说第二呀,但是这阿炳我们也都是听说啊,那么真实的阿炳到底是一位什么的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瞎子阿炳的真实情况,看看是不是被神话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来分析分析!真实的瞎子阿炳就是一个普通的二胡演奏家

  • 张露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叫张露萍,又叫余家英、余慧琳、余硕卿、黎琳。1921年出身于四川省崇庆县。张露萍的父亲从小就给她将岳飞的故事以及花木兰等尽忠报国英雄人物的故事。1935年秋,张露萍转学成都后改名为佘硕卿。后认识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思想逐渐成熟起来。1937年,她在车耀先和成都"抗敌后援

  • 伍建章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伍建章是隋朝开国九老之一,因为功劳极大,因此被封为忠孝王。不过伍建章最后下场却是满门抄斩,当时杨广夺权篡位,多数大臣为了自保不敢声张,伍建章则是披麻戴孝,直接在殿上怒斥杨广,使得杨广大为恼怒。杨广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伍建章,虽然他是开国功臣之一,但依然被诬陷入狱。不过伍建章在历史上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他出

  •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金日磾为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后来败给霍去病,便降了西汉入住长安。没想到金日磾来到长安后并没有感到不适,还屡屡立下战功,此后深的汉武帝的宠信。汉武帝病重之际,还专门任命金日磾为托孤大臣,辅佐刘弗陵。很难想象一位匈奴族的官员能得到如此重用,可能熟悉金日磾的朋友并不多,今天就趁此机会为大家讲讲金日磾,以

  • 管仲病榻论相为什么齐桓公不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等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朝内奸臣横行,公子相互争斗,谁都不在意齐桓公的死活,最后齐桓公停尸两月,未得殡殓,实在令人唏嘘。其实管仲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远离小人,但齐桓公失去管仲的辅佐后,明显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下面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