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的儿子为什么能封王,还进入凌烟阁

安禄山的儿子为什么能封王,还进入凌烟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2/7 20:00:49

安禄山我们都知道,作为唐朝历史上,可以说是颠覆了唐朝的人物,一直都被看作是一个乱臣贼子,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将原本盛世辉煌的唐朝变成了一个乱世,之后更是一路走下坡。虽然说唐朝的衰败也不只是安禄山一个人的责任,这也是那个时代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安禄山的罪名还是很重的。但是在后来,安禄山的一个儿子,却不仅被皇帝封王,甚至还进入了凌烟阁,要知道凌烟阁可是供奉对唐朝有功之人的地方,最初只有二十四个人,后来逐渐增多,但是安禄山的儿子怎么可能也能进入凌烟阁呢?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待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安禄山养子李宝臣简介

李宝臣(718~781年),原名张忠志,字为辅,幽州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区)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将领。

善于骑射,起家范阳射生官,成为节度使安禄山养子,亲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参与安史之乱。后来,投降朝廷,拜恒州刺史,册封密云郡公,赐名李宝臣,迁成德军节度使,统辖恒定易赵深冀六州,进封赵国公。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勾结幽州朱滔、魏博田承嗣等藩镇将领,割据河北,成为河朔三镇之一。唐朝姑息妥协,累迁司空、太傅、同平章事、陇西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傅。

2.为何李宝臣能够进入凌烟阁

众所周知,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八年多的战乱使唐朝的社会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史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献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绝断,千里萧条。”由此可见,战乱使得广大百姓无家可归,社会一片荒凉。唐朝经此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能恢复往昔的繁荣昌盛。可以说,经此战乱唐朝已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直至其灭亡。

然而这场战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在其死后,他的儿子却没被唐朝清算,甚至在其起兵反叛唐朝的战争结束后,还被唐朝封为郡王,奉入凌烟阁中!安禄山的这个儿子就是唐朝历史上河朔三镇之一的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

李宝臣是范阳奚族人,他原本姓什么史书并无记载,只是后因范阳将领张锁高很喜欢李宝臣,于是就收他为义子,取名为张忠志。李宝臣善于骑射,武艺高强,深得安禄山赏识,因此被选为官。后随安禄山入朝,被唐玄宗留作射生子弟,得以出入禁宫。安禄山起兵反唐后,李宝臣作为安禄山的心腹,逃回了河北,这让安禄山大为高兴,于是正式收他为自己的儿子,所以两人这才成为了父子。

李宝臣有胆有识,作战勇猛,他第一次出手,仅率18骑就将劫持了太原尹杨光翙,令万余唐朝追兵不敢追逼。而后屯兵土门关,扼守井陉口,阻止了唐朝大军从山西进入河北地区。安禄山死后,李宝臣被安庆绪任命为恒州刺史,不过此时的李宝臣却开始产生了动摇。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困安庆绪于相州。李宝臣恐惧,于是归顺了唐朝。但不久,唐军却战败,史思明进入邺城,李宝臣遂叛变唐朝,归附史思明。后叛军内部发生内讧,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而史朝义又接连败于唐军,于是李宝臣再度归唐“开土门纳王师,助攻莫州。”

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宝臣不仅没有受到朝廷的惩罚,还被唐朝“擢礼部尚书,封赵国公,名其军曰成德,即拜节度使。”同时唐朝还赐他国姓李,并改名为李宝臣。

当时,李宝臣占据恒州、定州、易州、赵州、深州、冀州六州之地,拥有步卒五万,战马五千,成为了河朔诸镇中的最强势力。后又据这六州之地,“召集亡命之徒,缮阅兵仗,不禀朝旨,自补官吏,不输王赋”,已俨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当即便如此,在763年,李宝臣还是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殊荣,他的画像被奉入凌烟阁,

李宝臣虽然是实力强劲的一方藩臣,对唐王朝构成了极大威胁,但朝廷对他也无可奈何,只得加官进爵进行拉拢。后李宝臣又被改封为陇西郡王,独霸一方近二十年。一介叛将竟达如此高度,唐朝的衰落可见一斑。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中毒而死,终年六十四岁。

3.李宝臣是怎么死的

776年(大历十一年),李宝臣改任左仆射,又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779年(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正式任命李宝臣为司空兼太子太傅。

这时,李宝臣年纪已老,性格猜忌。他见儿子李惟岳愚昧懦弱,害怕部将不服,便诛杀辛忠义、卢俶、许崇俊、张南容、张彭老等二十几个大将,并抄没其家,使得诸将离心。

当初,李宝臣心怀异志,便召引妖人术士制造谶兆,做丹书、灵芝、朱草,斋戒于净室,并筑造祭坛放置银盘、金匜、玉斝,认为里面可以生出甘露神酒。术士还雕刻玉印,对李宝臣的部将道:“上天的祥瑞自会降临。”又道:“会有玉印自天而降,海内不战就可平定。”李宝臣大喜,对术士厚加赏赐。

781年(建中二年)正月初六,术士害怕骗术败露被杀,暗中在水中投毒,欺骗李宝臣道:“您饮用甘露水,可与天神相会。”李宝臣喝完便哑了,于三日后去世,并上遗表,请求让李惟岳领军,终年六十四岁。李惟岳随即把众术士全部诛杀,朝廷下诏追赠李宝臣为太傅。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庆之有哪些军事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陈庆之,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了,关于他的故事多少都有听说过了,在网络上也经历了不断被人神话和反驳的反复过程。但是无论南朝史书记载有多么过分和夸张,也无法抹杀陈庆之以数千之众,转战逾年,纵横千里,所向无敌,威震中原的事实。陈庆之,是让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都折服的名将。毛主席爱看史书,为人所

  • 龙云作为军阀,为何能够葬在八宝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时候,中国政权交替,袁世凯在窃取了革命成果之后并没有用心去好好经营这个到处伤痕累累的国家,而是一心想要做他的皇帝梦,最终结果就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袁世凯去世之后,各地区割据势力崛起,自立为王成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四处征战,中国陷入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的惨境。民国这种军阀林立的现象,

  • 山胁正隆作为二战日本陆军大将为什么没有受到审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中国人来说,抗日战争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痛彻心扉的回忆。在80多年前,有一群人来自扶桑,他们带着船舰利炮轰开了我国的大门,拆毁了我们的庙宇,炸毁我们的殿堂,险些让一整个民族为其送葬。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从此开启了长达十四年的奋勇抵抗。最后

  • 王玄策为什么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王玄策,可能有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还是比较陌生的。王玄策是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唐太宗的右卫长史。当年唐太宗拍王玄策出使印度,就发生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样说起来,王玄策这个人应该还是战斗力很强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了,可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历史上他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呢?王玄策当时还没有到印度,但是却遭遇了印

  • 寇准为什么会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寇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应该会因为收到一些影视剧等的影响,而认为他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实际上,寇准可以说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名相了,他对于当时的朝廷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多的。然而做了这么多事情的寇准,不仅在唉后世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并不好,甚至在当时,寇准最后也可以说是死的很惨的。寇准之死,一直都有很多人研究,

  • 三国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国是被晋国灭掉的。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政权的定制,吴政权才暂时得以延续。公元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政策。公元279年冬,晋灭吴之战开始爆发,280年三月晋国攻下石头城,孙皓投降,宣示着吴国的灭亡。吴国由弟弟仲雍和太伯所创立,但最

  • 西凉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凉的建立者是武昭王李暠。李暠(公元351年公元417年),谥号为武昭王,庙号为武太祖,为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政权的建立者,旧时定都敦煌,疆域甚为广阔。李暠,又被称为兴圣皇帝,掌权18年,他博才多识,有能力,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在最初就被人发现且被推荐为当官。武昭王李暠有着自己独特的才华,建立西凉政权之

  • 唐朝有多少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有289年的历史。历经22代,它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两大鼎盛王朝。而唐朝在历史上是国力最繁荣昌盛,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唐朝初期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最后因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而灭亡。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艺术开放多元化发展

  • 故宫是哪个皇帝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故宫是由明成祖朱棣建造的。明成祖朱棣是于西元1406年开始着手建设,直到永乐18年才最终建设完毕,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造。故宫不论是外观还是内在的建筑形式都是非常壮丽豪华的,可以将之说成为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之一。明成祖朱棣长期居住在北方,迫切感受到北元残余势力的强烈威胁,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及巩固政

  •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只要了解过三国的朋友都会知道。刘备求贤若渴,不惜前后三次拜访诸葛亮于草庐之中,这样的行为和坚持也是刘备能够在日后频频大胜仗的主要原因。在我们观看的大多数关于三国时期的影视作品中,刘备一直是给人一种仁义、和善的形象,对于很多事情都充满着怜悯之心,经常会因为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