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徒步探险第一人余纯顺罗布泊意外身亡之谜

中国徒步探险第一人余纯顺罗布泊意外身亡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07 更新时间:2024/3/18 17:27:02

【一】

1996年6月11日早上,准备从土哏出发的纯顺自己的导赵子允说了昨天自己的梦:梦中他梦见自己的前妻了,她要和自己复婚。

赵子允其实曾经建议余纯顺不要在六月穿越罗布泊,六月危险性太大,但是余纯顺没有听,因为他这次穿越除了要打破六月中旬不能穿越罗布泊的魔咒,还有个任务,为上海台拍摄一部纪录片,任务很急,因为要参加一个国际性的展览。

赵子允这人很牛,被称为沙漠,罗布泊活地图。央视有个纪录片说,把赵子允扔到罗布泊,不给他水,不给他限定时间,他能安全的走出罗布泊这个死亡之海。

2004年赵子允去世,不是因为罗布泊,而是因为车祸。

余纯顺出发前,为了保证安全,他们开车走了一遍要穿越的路途,还探访了楼兰古城,拍摄了一些视频素材,沿途余纯顺自己每隔7公里埋下6瓶矿泉水。每隔35公里埋下全天所用的装备补给。

有安全保障,他只需要按着车辙,穿过107公里的沙漠,一切看似万无一失,但是他最后却永远的留在了罗布泊。

有人把余纯顺的死归咎于灵异,有人猜测他在沙漠中迷路了。


【二】

1996年6月11日9时,余纯顺拒绝了车辆人员的随行,踏上了穿越罗布泊的路途。

余纯顺以每小时四公里的速度在罗布泊行走,期间摄制组不放心还曾经追上过他,那时候他大约走了32公里,摄制组告诉他还有7公里可以到T字路口以东3公里的第一个营地。

余纯顺很兴奋的表示自己要赶快到宿营地扎上帐篷养精蓄锐,争取提前完成穿越任务,然后他挥手和众人告别:咱们前进桥见。

然而这竟然成了他最后的遗言。他没有进入这个营地,他失踪了,直到几天后救援队找到他的尸体。

后来人们猜测他可能是迷路了,因为迷路找不到补给,主要是找不到水,后来又很倒霉的碰到了沙尘暴。

而且这次沙尘暴从北到南刮了一天多,沙漠里的沙尘暴不同于城市的沙尘暴,城市的沙尘暴顶多是吹散了头发,吹花了宝宝的妆,沙漠里的风暴是要命的,据说人能把倒下的人吹起来。

沙尘暴来了,带走了所有的水分,沙漠里的含水量为零,在没有补给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余纯顺找到了一个土坎避风,风小了的时候,他扎下帐篷,用随身带的藏刀,用赵子允教他的方法在地上挖了大洞,想找到哪怕一点湿润的沙,但是他终究没能如愿。

他不知道这处土冈距离湖心土路只有50米,在土路的T字路口再走三公里就能找到他亲手埋的一箱矿泉水,但是他却永远没有机会去喝一口自己亲手埋下的水了。


【三】

其实出发前有人曾经劝过余纯顺放弃这次穿越,毕竟视频素材拍了很多,够用了,必冒险?

但是显然他有英雄主义情节,他说:迄今为止,到过和将要到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个是彭加木,一个就是我。如今,彭加木已经魂归大漠了,而我,只有我余纯顺,一定能征服罗布泊!

临行前他和摄制组,以及他的两个向导喝了白葡萄酒,余纯顺饮尽杯中酒说:如果这次穿越不成功,那是天亡我也!

一语成谶。

关于他的遇难有各种说法,他的另一个向导沙漠王子-彭戈侠认为是一顶草帽害了余纯顺,余纯顺从土垠出发时的是一顶他戴了八年的帽子,但是摄制组心疼他,给他换了一顶帽檐更大的草帽。

沙漠风大,这顶帽子又不是他惯戴的,他难免会用手来按住草帽抵御迎面的风,一低头间难免在T字路口两条车辙间走错了。

在那部叫《壮士余纯顺》的视频中,唯一戴帽子的人就是余纯顺的另外一个向导赵子允。


【四】

关于余纯顺迷路,其实有人还有另外一个猜测。

那就是他故意的。

倒不是他故意寻死,而是他觉得这样穿越平平淡淡,没有挑战性,他的宿营地离湖心不远,30公里,来回60公里,他想找到湖心碑,拍照,然后向世界证明自己彻底征服了罗布泊。

而且此前赵子允曾经带领一个科考队到过湖心,赵子允肯定给他详细说过这次科考,科考队车辙犹在,好像完成这个挑战也不太难。

于是在T路口,余纯顺偏离了他既定的道路,去往湖心碑。

但是他终究没有找到那个小小的湖心碑,这次可能他真的迷路了,返回时又遇到了沙尘暴,路和人都一起迷茫了。

这就解释了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为什么是空白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找到湖心碑。

一年后有人在湖心的位置埋下一个空汽油桶标示湖心,后来又在这儿立了纪念碑。

如今作为徒步旅行的鼻祖,余纯顺的墓在罗布泊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景点,和湖心碑一样成了来罗布泊人们必去的地方。

所以这个故事中没有双鱼玉佩,没有阴谋,有的只是一个壮士对自然虽死犹荣的挑战。

虽然最后他失败了,死后,却成为传奇。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余纯顺更加了解了呢,更多章请关注探索发现栏目及历史人物专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半球的国家比北半球多还是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在南极和赤道之间的半个地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位于南极点附近的是南极洲。巴西、澳大利亚是南半球最大的两个国家。大洋洲、南美洲大部,都在南半球。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因为其70%以上的国土位于南半球。东帝汶是亚洲唯一一个全境都位于南半球的亚洲国家。非洲被赤道

  • 弹涂鱼:离开水也能活 会跳能爬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弹涂鱼简介弹涂鱼,又名跳跳鱼,泥猴,江边、海边,常见为刺鳍鱼科,世界上共有25种弹涂鱼,根据其形体和行为特点可将其归为四个种类;中国沿海主要有3属6种,分别为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大青弹涂鱼。常见的种类有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弹涂鱼有鳃,是真正的鱼,一类进化程度较低的古老鱼类小动物。弹涂

  • 章鱼、乌贼、鱿鱼的区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章鱼、鱿鱼、乌贼这三种生物,很多人其实都是分不清楚的,吃海鲜的时候自己吃得到底是哪一种生物,只怕多数看官的心里也都没底。那么,这三种生物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今天咱们就来抽丝剥茧解析一下。首先咱们还是先来分类,看看它们仨是在哪一层开始分家的。从纲这一层开始分的话,章鱼、乌贼和鱿鱼三种生物还是一家人,

  • 鹦鹉螺——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鹦鹉螺简介鹦鹉螺(学名:Nautiloidea)是海洋软体动物,共有2属、6种,具卷曲的珍珠似外壳,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外套位于外壳内。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鳃2对;具63-94只腕,但无吸盘;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

  • 翻车鱼为什么叫翻车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翻车鱼简介翻车鱼(学名:Mola mola),又称翻车鲀、曼波鱼、头鱼,是硬骨鱼纲,翻车鲀科(Molidae)3种大洋鱼类的统称。分布于栖息于各热带、亚热带海洋。也见于温带或寒带海洋。中国沿海均产。翻车鲀为大型大洋性鱼类,最大体长可达3.0~5.5 m,重达1400~3500 kg。单独或成对游泳,

  • 儒艮——传说中的美人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儒艮简介儒艮(学名:Dugong dugon)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

  • 海豚真的比人类聪明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豚简介海豚(学名:Delphinidae)具有齿鲸类典型的形态学性状:纺锤形的身体;单个新月形的呼吸孔;头骨套叠,上颌骨向后扩展与额骨重叠;颅顶偏左的不对称;圆锥形或钉状的齿等。海豚是与鲸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大约于1千万年前的中新世进化而成,广泛生活在大陆架附近的浅海里,偶见于淡水之中

  • 海鸥——海上天气预报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鸥简介海鸥(学名:Larus canus)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体长38-44厘米,翼展106-125厘米,体重300-500克,寿命24年。腿及无斑环的细嘴绿黄色,白尾,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翼镜。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海鸥身姿健美,惹人喜爱,其身体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样晶

  • 海绵动物——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绵动物简介海绵动物是对一类多孔滤食性生物体的统称,起源于5.7-5亿年前的寒武纪,其中390属已被确认源自白垩纪(1.35-0.65亿年前)。海绵动物门约有5000个物种,分为790属80科,呈世界性分布,从淡水到海生,从潮间带到深海。它们形态各异,呈块状、管状、分叉状、伞状、杯状、扇状或不定形,

  • 贼鸥——强悍的偷食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贼鸥简介贼鸥(Stercorarius)体长约60公分(24吋),形似海鸥,较粗重,淡褐色,具白大翅斑。分布于中国:哈尔滨、山西解县、江苏东海、香港和广东沿海等地区。贼鸥科(Stercorariidae)大型钩嘴海鸟,4种。也称猎鸥。繁衍于北极和南极地区,在较温暖的地区过冬。体长52—58厘米,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