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到底在哪

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到底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98 更新时间:2024/1/20 2:37:30

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提到的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呢?

有人认为是南京杏花村。该杏花村位于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此处冈峦叠翠,绿树环绕,前邻大江,下为秦淮,历来是风景秀美之地,又称“金陵杏花村”。该说的根据主要有三:其一是杜牧曾数次到过南京;其二是明代顾起元的《客座赘语》、清末陈作霖的《凤麓小志》和吕燕昭的《嘉庆新修江宁府志》以及民国期间焕镳的《首都志》均有记载;其三是北宋乐史所撰的《太平寰宇记》也有“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沽酒处”的记载。因为《太平寰宇记》成书时间与杜牧生活的时间相隔只有一百多年,所以该书的记载便成了最重要的证据。

有人认为是徐州杏花村。该杏花村在江苏丰县城东南十五里处。根据有三点:一是根据诗意,该诗应当为杜牧途中所写,由“路上”、“借问”等语,说明杜牧对周围的情况并不熟悉。那么,杜牧是什么时候路过丰县的呢?查杜牧年谱,杜牧一生自外郡迁官赴京共有四次。其中有三次过丰县境。大和九年(835年)由扬州节度使掌书记迁监察御史,大中二年(848年)八月由睦州刺史迁司勋员外郎,大中五年秋由湖州刺史迁考工郎中,皆取道运河,经扬州、宋州(今河南商丘)、汴州(今河南开封)入京。

大中二年杜牧曾作《宋州宁陵县记》,丰县杏花村即在运河至宋州的道上。远古时,丰县曾属宋,而且是刘邦的故乡,所以杜牧过丰县境,写一首《杏花村》的诗,是合乎情理的。二是宋人苏轼写了一首关于丰县朱陈村嫁娶图的诗,诗中写道:“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言宋时丰县杏花村胜景破坏,猜拳行令豪饮美酒已被官吏打门代替,其诗暗合杜牧《杏花村》诗。

苏轼生活的年代离杜牧仅晚一百余年,他对杜牧杏花村的地址比他以后的人更清楚,因而较为可信。三是《丰县志》最早修于明代,从最早版本的《丰县志》开始,每个版本皆收杜牧《杏花村》一诗入《艺》部,此后的《徐州府志》亦屡次收入。不过反对者认为如今丰县城东南十五里一带并无杏花村,只有一村今名张杏行,至今家家门前院内尚有杏树三五株,可是该村向不产酒,如此丰县说多少有点牵强。

有人认为是安徽贵池杏花村。提出此说者认为该杏花村在安徽贵池县城西。理由是杜牧在会昌四年(844年)九月由黄州刺史迁池州刺史(唐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会昌六年九月又迁睦州刺史,在池州整整两年。并且贵池县城西有杏花村,素产名酒。所以清人郎遂写了《贵池县杏花村志》,将杜诗《杏花村》收入,后来《江南通志》亦将该诗收入,并言杜诗中的杏花村就在贵池。

此外《清明》诗中“纷纷”细雨的描写,与烟云伏地的江南春雨具有的特点相吻合,而与爽朗高旷的晋中气候大为不同。长江南岸的贵池,自古以来多杏花,城西有杏花村,直到今天还出产葡萄酒。可知贵池的杏花村是具备春雨、江南、杏花、美酒等条件的地方,杜牧所指的杏花村理应在此。

不过细细体味杜牧《杏花村》诗,疑窦便接踵而来:一是假如杜牧是在赴池州做官的路上,即会昌四年九月作此诗,离清明时节尚远,何以会提及路上的断魂人呢?二是假如杜牧是在池州为官时所写,从会昌九年至第二年的清明时节,近半年之久,这位嗜酒的大诗人,难道不知城西数里的杏花村有好酒卖吗?焉有向牧童“借问”之理呢?三是杜牧在贵池为官,要吃杏花村酒,自有当差的服侍,怎会自己寻觅酒店呢?因此,贵池说也没有说服所有的人。

有人指出是山西汾陽的杏花村,这种观点影响最大。相传自南北朝以来,汾陽即以产酒著名,汾酒享有“甘泉佳酿”之美誉,天下杏花村之多难以胜数,而有这般名酒的杏花村确实独在汾陽。而且如今的汾陽县杏花村旁,还有一口古井。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书法家、医学家傅山亲自为这口井题写了“得道花香”四个字,至今尚嵌在井旁的石壁上。

如今的汾酒更是名扬天下,所以很多人都相信杏花村就在山西汾陽。但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中,关于杜牧的生平事迹、每年行动,历历可考,却没有他到过并州(唐代并州相当于山西陽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区)和边塞地区的记载。所以,杏花村也不能完全肯定就在山西汾陽县。

还有指出就是湖北杏花村。该杏花村在湖北麻城,历史上也以产酒著名。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村有美酒,店店有美人。”有人认为杜诗中的杏花村也有可能就在麻城,因为杜牧曾任黄州刺史,他有可能到麻城饮过酒。

一部分人认为杏花村是泛指。理由是中国杏花村很多,诗人不可能专指某一杏花村,可能不一定是真的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只能是这样来理解,牧童所指的那个杏花村的深处是个美丽的村庄,里面有一家小小的酒店,正等候着雨中来客。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杜牧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大诗人,岂能作无病呻吟之诗?假如他不亲眼见到一个杏花村,他的诗兴岂能无感而勃发呢?

看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是客观存在的,而他究竟写的是哪一个杏花村,仍是一个搞不清的千年之谜,不知何日才能解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欧洲十大城市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NO1: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和香港并称为“纽伦港。大伦敦都会区人口约828万(2016年),面积为1577平方千米2016年,伦敦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5535亿美元。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

  • 全球十大经济体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应该没有什么可质疑的。美国自从1894年成为世界工业产值第一大国之后,直到现在一直都是世界经济体中的绝对NO1。根据2018年的经济数据统计显示,美国GDP总量为20.5万亿美元。2、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已经有不少年的时间,而

  • 汉代诸侯刘荆的印章为何震动了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个事情其实最早要从两百年前说起,这是在1784年,日本两个农夫在田间无意发现了一枚带有五个汉字的金印,随后他们将其上缴给自己的主人。这位主人是个文化人,当他看这个金印时,就隐约觉得这绝非寻常金印,于是他连夜将其送给专业人士进行鉴定。后来,经过专业人的鉴定,这个金印上面的五个汉字是:汉委奴国王。至于

  • 斗鸡游戏起源于何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斗鸡,顾名思义,指两鸡相斗。斗鸡在我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和《汉书》多处记载有“斗鸡走狗”之事。公元前770年,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季平子与邻昭伯以斗鸡而得罪于鲁昭公,竟互相打起架来。山东《成武县志》记载:“斗鸡台在文亭山后。周釐王三年(前679),齐桓公以宋背北杏之会,曾搂诸侯伐宋,单伯会之,

  • 方便面是谁的专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便面是人们最常吃的食物之一,虽然在现代看来,营养欠佳,但是没有人能够否定它的江湖地位。发便面的发明者是我国清代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绶。他在担任知府期间,经常有一些文人墨客会来拜访他,这可忙坏了他家的大厨,往往是刚开完一席送走一拨客人,另一拨又来了。伊秉绶看见自家的厨师因为这群“蹭饭的”而忙碌不已,

  • 叫花鸡:乞丐发明的美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在清朝的时候,在江苏常熟的虞山一带,叫花子在沿街乞讨的时候,从一户富贵人家讨来了一只活鸡。因为饿了好几天,他并不想把这只鸡与伙伴,就带着鸡来到了一座破庙。叫花子来到破庙之后,发现除了手中那个破烂不堪的破碗,什么都没有。那么要怎么把鸡做熟呢。看着庙门外的黄土堆,叫花子想起老家烧乳猪的方法,于是就

  • 为什么厨师叫“大师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经常管有手艺的人叫师傅,而有门手艺却在这群“师傅”中脱颖而出,被冠以了“大师傅”的名号,那就是厨师。到底为什么要管厨师叫做大师傅呢?传说,有一位皇帝请各种匠人来修建宫殿。有一天,皇帝来看看工地的进展,看到各种能工巧匠都在井井有序地工作,忽然觉得每一种工作都不简单,于是就说道:“虽然你们的工

  • 古代男子怎么化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化妆不是现代人的特权,也不是女人的专利,我国古代的男子也是修饰妆容的行家,当然他们并不是化妆师。汉朝的时候就有了关于男子敷粉的记载。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敷粉成为了士族男子的时尚。古代所用的粉是铅粉,是用铅、锡等材料,经过化学处理之后转化成的一种粉。这种粉能够让人的容貌增辉生色,所以也被称为“铅华”。铅

  • 古代的青楼就只是妓院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青楼大家肯定不陌生了,青楼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娱乐场所,特别是在宋朝时期,青楼随处可见,娱乐场所的变多也标志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越来越好了,那么,当时的青楼真的是妓院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时的青楼里面的女子大多是卖艺不卖身的,也就是说里面的人都是歌妓舞蹈家,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只有没有才

  • 古代关于UFO的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来不明飞行物不仅出现在现代,在古代也有很多,很久以前就有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这种现象的国家之一。除了民间传说,各种古籍都有记载。三四千年以前,有“飞车”的传说,以后又出现了“赤龙”、“车轮”、“瓮”、“盂”等对不明飞行物的描述和比喻,不明飞行物的形状可谓五花八门。古籍上有着大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