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地震预警系统发展现状及困难

地震预警系统发展现状及困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69 更新时间:2024/3/10 18:21:45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

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实现地震预警的配套设施。按照系统响应的顺序可包括: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预警信息接受终端。

整套系统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实时监控、飞速响应,尤其是飞速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用分秒必争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

一、美国

预警系统的原理决定了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供的应急时间是有上限的。美国虽然没有部署地震预警系统,但相关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其中包括一个在旧金山湾区进行研究的名为ElarmS的地震预警系统。

结果表明,这套ElarmS预警系统,对于不到一半的地震,能够提供10秒以上的预警时间;对于绝大多数地震,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

在几秒至数十秒的时间内,我们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减少损伤?停止高速列车、从电梯撤离、终止或保护关键仪器和设备、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等等……我们可以做的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做的却更多。

此外,预警系统面临一个尴尬的规律:越是地面运动强烈的极震区,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对预警系统依赖越弱的地区,能提供的预警时间反而越长。

再拿汶川地震举两个极端的例子:离震中不到20公里的映秀镇,处于预警系统的响应盲区,基本没有可能获得提前预警;而距离震中约1500公里的北京,可获得大约3分钟的提前预警,但又几乎没有意义。


二、日本

日本国土交通省所属的日本气象厅于2006年8月1日用高度利用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并于次年10月1日上午9时开始向全国的一般大众发布警报。

紧急地震速报分为“预报”和“警报”,“预报”向高度利用者提供,警报的发报条件为“预测震度5弱以上”,在其预警系统的宣传手册中提到,如果您距离震中太近,预警信息和地震波可能同时到达。

2008年6月14日,日本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中,距离震中30公里的鸥州,在3.5秒后收到了预警信息,但此时破坏性的S波已经到达。在遭受严重冲击的栗原,地震预警信息只提供了0.3秒的应急时间。对应于距离震中50公里和80公里的居民,则分别获得了5秒和15秒的应急时间。

2011年3月11日的东北太平洋冲9.0级地震中,系统分别在地震发生后5.4秒和8.6秒向高度利用者和一般民众发布了地震预警,几乎是在地震波到达陆地的一瞬间,在警报地域居住的居民都收到了警报。

其中距离震源较近的岩手县大船渡县(观测震度6弱)获得了12秒的预警时间,摇晃最剧烈的极震区宫城县栗原市(观测震度7,最大加速度约3.8个重力加速度)则获得了18秒的预警时间,而东京都(震度5强)在警报发出1分钟后也感受到了剧烈的摇晃。

预警系统在关键技术上还没能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地震参数的快速判定,以及复数个地震同时发生时,震源参数分离独立判定。

作为5个部署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地区之一,日本的投入最大,性能也是最好的。然而2008年1月27日,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一则标题为“地震预警系统再次失效”的新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现状。


三、中国

2014年5月,中国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经过近1年半的建设,已建成并于投入运行,为首都圈民众和地铁、化工等重大工程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此次系统覆盖了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家口、保定、廊坊、沧州、大同等首都圈区域13万平方公里范围。当首都圈及周边区域发生地震时,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7秒内为民众和重大工程发出警报,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

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应用了该所自主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该技术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来自中国地震局等国内外专家的支持下研发的,经过大量汶川震检验而逐渐完善与成熟,形成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技术。

截至2014年,中国已有15个省市开始应用ICL地震预警技术建设地震预警系统,覆盖区域近10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南北地震带、郯庐地震带等。其所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成功预警包括芦山7级强震等破坏性地震,并通过手机、电视、微博和专用接收终端等发布预警信息。首都圈中的一些学校、社区、科普馆已经应用了地震预警信息。


四、发展困难

地震预警系统面临三个困难:

一是硬件条件的限制;

二是技术上的困难——地震发生后,只能用到近震源有限台站的初期信息来确定地震基本参数,并实时预测尚未到达的破坏性地震波的强弱。信息的有限性会影响地震事件自动判别的可靠性和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的准确性;

三是地震预警的局限性——地震预警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其应用受到台网条件、技术发展及震源所处位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地震预警系统建立的阻碍在于思路、体制和科技三方面。同时由于部门利益分割严重致使地震相关工作大多是地震局在负责,打破部门分割,少一些‘本位主义’;发动多部门参与研究,避免思路僵化,引入竞争机制也是地震预警系统建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地震预警系统的现在及困难更加了解了呢,更多地震相关知识请关注探索发现栏目及自然探秘专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黄延秋事件:中国UFO第一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延秋事件简介黄延秋事件是指黄延秋与外星人同行的事件。黄延秋,男,1950年生。家住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乡东北高村。农民。现有一女一子,其子女都已成家,其儿子已生有女。从家庭构成讲他是一个做了爷爷的人。在村里是一个诚实、本份、富裕的人家。1977年7月27日至1977年9月28日与外星人同行三次,

  • 美国51区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1区简介51区(Area 51),指的是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南部林肯郡的一个区域,距离拉斯维加斯市中心西北方130公里(37°14′06″N115°48′40″W),有一个空军基地在此,此区被认为是美国用来秘密进行新的空军飞行器的开发和测试的地方,这个地方也因为许多人相信它与众多的不明飞行物阴谋论有关

  • 埃尔斯米尔岛——只有冬夏的北极寒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简介埃尔斯米尔岛是世界第十大岛,加拿大纽纳武特(Nunavut)地区巴芬区伊利莎白女王群岛中的最大岛屿。宽480千米,长804千米,面积196235平方公里,为加拿大第三大岛。据说维京人在10世纪时已到访过这里。1616年为航海家巴芬(Williarn Baffin)发现,是加拿大

  • 四季各自的特点与交替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季简介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

  • 溶洞形成的原因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溶洞?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

  • 中国十大奇洞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十大奇洞包括:织金洞、黄龙洞、腾龙洞、本溪水洞、芙蓉蛋、白云洞、石花洞、玉华古洞、梅山龙宫、雪玉洞。第一位:织金洞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距省城贵阳120公里。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

  • 钟乳石的成因与功效你都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钟乳石简介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

  • 陨石坑形成后为什么找不到陨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陨石坑简介陨石坑是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直径超过4公里的陨石坑中心可能会形成中心锥。陨石坑内可能会因降雨等原因充水,形成撞击湖。陨石坑形成的原因陨石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由其它天体相互碰撞或爆炸而产生,以极高的速度在真空的宇宙中飞驰,继续撞击其它天体。

  • 化石林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化石林?化石林是一根根石化的树干,宛如废墟上的残柱,组成“森林”,叫做化石林。化石林世界上最大、最绚丽的化石林集中地是美国的化石林国家公园,它位于亚利桑那州北部阿达马那镇附近。数以千计的树干倒卧在地面上,平均宽度0.9-1.2米,长18-24米,最长达37.5米。在完整的树干周围,还有许多零散

  • 波浪谷——时光的年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波浪谷,其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由红砂岩丹霞地貌构成,被称为时光的年轮。波浪谷是怎么形成的?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在那个时候,这里的地貌好像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