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为什么怕蛇是天性吗

人为什么怕蛇是天性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95 更新时间:2024/2/29 15:47:57

怕蛇是最普遍的恐惧症之一,然而,许多人可能从来没有亲自看到过蛇。那么,这种恐惧症是如产生的呢?一项新研究表明人类已经进化成了天生对蛇蜘蛛的特别感觉,天生知道害怕它们。

心理学家发现成年人和儿童都在各种不恐怖的物体中发觉蛇的图像比青蛙、花卉或虫要快得多。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此能力能帮助人类在野外更好地幸存下来。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瓦内萨·罗布说:“此主意穿进化历史,很快知道怕蛇的人类更有优势幸存和繁育后代。能快速发现有蛇出现的人类更容易传下他们的遗传基因。”先前,人类学家已经表明在野外注意蛇的这一需要让早期的灵长类动物进化出更好的视力和更大的大脑。

当研究人员想到人们是如何普遍不喜欢这种滑行的无腿动物时,他们便萌生要调查人类为何怕蛇的念头。罗布说:“这种感觉真的很普遍。我们根本没有看到过蛇,真的没有道理来不可抗拒地讨厌或憎恶蛇。”罗布的同事、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朱蒂·德劳琪碰巧被蛇吓呆了。德劳琪说:“我几乎是一位蛇恐惧症患者。当我看到蛇的图片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叫‘天啦’。我们进行此项研究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对人们是如何惧怕蛇的这一问题非着迷。我的直觉是一定有一些东西让我早早地有了害怕蛇的感觉。”

科学家发现,虽然婴儿和非常小的孩子通常不怕蛇,但他们如果有过不好的经历,或甚至他们在媒体上接触到有关蛇的负面描述,他们发现蛇就会出奇地快捷,并表现出对蛇害怕的天质。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人为什么怕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怕黑是恐惧症的一种典型表现,在临床上很多见,以女性或孩童为多。医学上将其称为单纯恐惧,也就是只怕一种东西。有的人怕狗、怕猫,也属于单纯恐惧。怕黑是人的一种本性。有试验发现,如果把婴儿放在黑暗里就会哭,这是从远古时代遗传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人人都有。“瞎子摸人”的游戏也有助于解开怕黑的谜团,眼睛被蒙上

  • 南海诸岛的自然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海自然海区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包括南海主体海域、北部湾和泰国湾。南海海域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南海几乎整个地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北部邻接中国海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各省区,东侧与菲律宾群岛相邻,南部邻接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西至越南、马来半岛、印度

  • 人怕冷的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冬季寒风凛凛,一部分人群出现畏寒怕冷的情况,即使穿太多的衣服也感觉到寒风刺骨,有可能是身体缺少营养元素或者新陈代谢异常。为什么冬季特别怕冷?主要是这4个原因在作怪!1、身体太瘦弱大部分身体太消瘦的人群容易感觉到寒冷,这类人群身体里面的脂肪和肌肉量少。充足的脂肪才能和外界相隔绝,肌肉能产生热量。体重过

  • 世界动物国宝排名:第一名是大熊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阿富汗:雪豹它们扎实的毛皮和斑纹,让它们得以假装。它们彻底适应了喜马拉雅山的冰冷和荒芜的环境。珍稀的雪豹,认为其宝贵的皮裘而遭到美军和盗猎者的大量偷猎捕杀,一度濒临灭绝。4.印度:孟加拉虎孟加拉虎是世界上最强大猫科动物,这些孤僻的山君坐在户外食物链的顶端,被印度人跪拜为榜首神兽。孟加拉虎弹跳力和

  • 古代穷人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农作物种类有限,还十分低产。高产还管饱的土豆在三百多年前才传入中国,广泛种植的时间不到两百多年,适应性极强的红薯在明朝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国福建、云南等地,到了清朝道光年间,红薯才在全国推广种植,7000年前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的玉米,也是在明朝中晚期才传入中国,高产水稻也才出现几十年时间,在大航海

  • 古代穷人穿什么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天冷了要加衣,穿棉袄。狭义上的棉袄,自然是用棉花来制作。可是我们都知道,棉花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虽然在唐朝之前就已有种植,但还没有流行开来。直到宋元朝时期,才开始被广泛用来制作衣物。南宋词人蒋捷在《梅花引·荆溪阻雪》一词中有句云:“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可见在当时棉袄已经出现了。那么在宋朝之前,棉

  • 古代穷人有三妻四妾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上层阶级除了拥有金钱地位,三妻四妾也是标配;下层民众终日劳作,标配只是一个老婆,那为什么穷人也有底线的交配权,没有被富人全部夺走,从而产生类似现代中国的“光棍大军”呢?古代的男女比例大致持平,在没有高科技的古代,一家五六个孩子都是常有的事,而且古代封建王朝最看重的便是

  • 古人读书为什么摇头晃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读书可以叫诵读,也叫吟诵,声音阴阳顿挫,很美。但是那个时候,它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读书的人往往不知道怎么断句。于是在读书的时候就晃头晃脑的用肢体的摆动节奏附和一下,便于断句和记忆。古中国人喜欢讲究神韵,就像国画对比西方油画,追求神而非型。古文更是讲究神韵。几句话也要按其韵律,就像音律一样,入其神

  • 古代所有女人都裹脚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妇女都裹脚,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缠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唐后主李煜,此人有个爱妾,据记载是千姿百媚的,李煜专门给她做了个六尺高的莲花台子,这个爱妾将自己的脚缠起来,让足尖成新月形,在莲花台上跳舞。从这开始,裹小脚的风气就在一些女子中传播开来。到了宋朝的时候,如果女的不裹小脚,很多

  • 明朝16位皇帝为何却有十九座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于景山自缢,明朝历经十六位皇帝,享国276年。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朝代,它先后有16位皇帝,但明朝却有19座帝王陵寝,另外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应该有15座帝陵才对,怎么一下子多出了四座皇陵呢?首先来算一下,朱元璋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