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丸都山故城遗址的结构布局 丸都山故城遗址有哪些历史人文

丸都山故城遗址的结构布局 丸都山故城遗址有哪些历史人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97 更新时间:2024/1/20 7:06:45

丸都山故城遗址是怎样的结构布局?丸都山故城遗址有哪些历史人?以下为您介绍丸都山故城遗址。


丸都山故城遗址简介

丸都山故城始名"尉那岩城",公元前37年至668年高句丽山城遗址,是汉代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位于通化市集安市区2.5公里处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

丸都山故城修建之初是作为都城的平原城——国内城的军事卫城,形成了复合式都城的格局。也曾作为高句丽都使用,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文化层厚约1.5米。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丸都山故城遗址结构布局

城垣

山城的城垣依山势走而建,整体呈“簸箕”型,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梁的缺口处、山脊平缓处则用花岗岩石块条石高筑城垣,使城外高培绝壁。

东、西、北三面城墙砌筑在环抱的山脊上,周长6947米。城墙表面以楔形石错缝垒砌,墙体中部梭形石交错咬合摆放,石隙填以碎石。

墙体由底部向上略内倾,顶部筑有高约1米的女儿墙,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相距2米左右。城墙以东墙南段、西墙北段和北墙保存较好,高处达5米左右,由20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

全城有门址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址,西城墙上未发现门址。城门由门道、墙体以及体量不等的木构架门楼组成,南瓮门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瓮门一道。

南瓮门位于南墙正中曲折内凹处。除1号门址构筑于城垣最低点的地势平缓处外,余者均构筑于地势险要处。城门外为平坦的通沟河谷,是通往丸都山城的最主要的通道之一也是山城防御的核心与重点。门平地砌筑,东西两侧墙体与瓮城的墙体砌筑成整体。


城内

丸都山城的布局以宫殿群为核心,以沿山势走向构筑的城墙为屏障,以瞭望台和戍卒居住地及蓄水池为辅助,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而山城内建筑数量少、布局简单,缺少街坊和规范街道设计,城内主要干道均由沟谷自然形成,北部两条沟谷是主要通向北北墙、东墙和西墙的主要道路。

其中东部的沟谷在北端分为三支,形成树枝形的道路,分别通往北城墙的中部、中东部和城墙的东北角。西部的沟谷到北部分为两支,形成丫字形的道路,左侧的通往西墙,右侧的通往城墙的西南角。即便是主要的宫殿区,其周边的道路走向也是由自然的地形形成。

城内地势北高南低,发现的遗迹主要位于山城南部的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带,有蓄水池1处,墓葬37座和宫殿址、瞭望台、“戍卒驻地”等。瞭望台,亦称点将台,在南门以北200米的高岗上,用石块垒筑,高11.75米,瞭望台的主体建筑为一圆角长方形石筑高台。

长6.7米、宽4.5米、残高4.5米。外壁选用楔形石叠砌而成,部分楔形石外侧边缘处可见人工凿刻的凸棱,用以防止上层砌石滑落。北壁中部修有阶梯,以便于上下。登台可望见通沟平原及国内城。戍卒驻地在瞭望台北15米,长26米,宽8米,存础石3排。蓄水池亦称“饮马湾”、“莲花池”,北缘尚存石砌池壁。

丸都山城内共发现两处山泉,一处在城西北角,另一处在城东。两处山泉形成两条小溪流向南门,在瓮门处汇合,流出城外,最后汇入通沟河。

在距离山下河川和水源较远的地方建有独立的人工蓄水池,面积约50-60平方米,距离瞭望台30米,南瓮门100米,宫殿群300米处。


宫殿群

宫殿址位于山南地势相对较平缓的台地上,整体东高西低,高差达13米,周边遗存分布密集,是丸都山城内遗迹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共修筑人工台基4处,共发现建筑址11座,外面建有宫墙,南北长91~96米,东西宽70~75米。进深作三层阶地,每层阶地设排列有序的础石,地面上有大量的红色瓦砾。

台基间有排水系统。宫殿址的排水设施较为系统,一方面在选址上注重对山洪的防范,东侧的圆丘可使官殿址南侧免除水患;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宫殿面积较大、降雨对其造成的影响,在每处台基的外侧修筑了排水沟。同时充分利用地理形态的优势,使台基两侧成为自然排水通道。

宫殿群各建筑独立存在,坐北朝南,平面或呈方形、长方形或是八角形。每组建筑都设有外廊,与周围建筑之间无廊庑连接,特别是矩形的建筑平面,各建筑问分为若干组,每组建筑间隔很小。宫殿址内道路系统较为简单,踏步和与之相关的门道构成了宫殿址的道路系统。


丸都山故城遗址的历史人文

随着中原王朝和高句丽自身力量对比的消长,高句丽也多次与中原王朝和周边地方势力发生冲突。作为高句丽早、中期都城,丸都山城曾发生过多次战事。公元28年,高句丽第三代王大武神王十一年秋七月,汉辽东军队攻伐高句丽,直逼都城,高句丽王公大臣退守丸都。

粮草殆尽,形势危急。左辅乙豆智献计,以池中鲤鱼及美酒慰劳辽东军。使者代大武神王向辽东军将领谢罪:“寡人愚昧,获罪于上国。致令将军帅百万之军暴露敝境。无以将厚意,辄用薄物,致供于左右”。

汉军以为丸都城中水草粮食丰足,久围不利,于是退军。公元244年,曹魏正始五年,因高句丽东川王侵扰辽东西安平,派遣幽州刺史毋丘俭率兵征讨高句丽,初战于梁口,高句丽王败走,幽州军队直追至赤见岘,“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并刻石纪功。

毋丘俭纪功碑1904年出土于板岔岭西北天桥沟的山坡上。碑文所记正是母丘俭征高句丽破丸都山城的史实。


以上关于丸都山故城遗址介绍到这里,更多内容请通过关注相关标签或探索发现栏目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丸都山故城遗址遗存文物介绍 丸都山故城遗址有什么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丸都山故城遗址有哪些遗存文物?丸都山故城遗址有什么价值?以下为您介绍丸都山故城遗址。丸都山故城遗址简介丸都山故城始名"尉那岩城",公元前37年至668年高句丽山城遗址,是汉代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位于通化市集安市区2.5公里处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丸都山故城修建之初是作为都城

  • 赵邯郸故城遗址地理位置 赵邯郸故城遗址建筑特点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邯郸故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如何?赵邯郸故城遗址建筑特点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赵邯郸故城遗址。赵邯郸故城遗址简介赵邯郸故城,又称赵邯郸故城遗址,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及其西南郊。总面积约1888万平方米。全城分廓城与宫城,两部分相距60余米。也是战国后期黄河以北人口众多、

  • 高昌故城遗址的特征 高昌故城遗址遗存文物与研究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高昌故城遗址有哪些特征?高昌故城遗址遗存了哪些文物?高昌故城遗址有什么研究价值?以下为您介绍高昌故城遗址。高昌故城遗址简介高昌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吐鲁番市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西汉至元明时期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历经西汉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

  • 雅尔湖故城遗址分布情况 雅尔湖故城遗址有哪些研究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雅尔湖故城遗址是怎样分布的?雅尔湖故城遗址有哪些研究价值?以下为您介绍雅尔湖故城遗址。雅尔湖故城遗址简介雅尔湖故城,又称交河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10千米的雅尔乃孜沟村,是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唐朝至明朝由于连年遭受战火摧残逐渐衰落。雅尔湖故城是

  • 奇虾的形状特征 奇虾是怎样称霸寒武纪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奇虾具有怎样的形状特征?奇虾是如何称霸玄武纪的?以下为您介绍奇虾。奇虾简介奇虾,又名:古怪的虾,是一种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波兰及澳大利亚的寒武纪沉积岩均有发现的古生物。它是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根据推测,此类动物极有可能是活跃的肉食性动物。但是,研究发现,其中一个种Laggania很有可能是一种

  • 石头剪刀布是怎么来的 好不好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剪刀、石头、布又称“猜丁壳”,古老而简单,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因为三者相互制约,因此不论平局几次,总会有胜负的时候。游戏规则中,石头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克石头。石头剪刀布的历史发展「猜拳」一名,最早见于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可是那时的猜拳与现在的略有不同。陆容说:「今人以猜拳为藏阄,

  • 古代皇帝为什么会选择御驾亲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大臣对皇帝御驾亲征的讨论,有说该亲征的,有说不该亲征的;有时候说皇帝亲征好,有时候说皇帝坐镇京师好。反正是各逞口舌之利,说得天花乱坠。这可苦了我们,到底谁说的对啊?御驾亲征到底好还是不好战争是实力的较量,看起来实力强的,胜算大;看起来实力弱的,胜算小。实力包括战争中可以使

  • 盘点中国历史上御驾亲征过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历史的上最出名的好战皇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皇汉武,他们就像为战争而生的。秦始皇前后征战十余年,最终兼并六国,一统天下。而汉武帝更加的离谱,在位的54年里,有四十年都是在打仗,可以说是一个战争狂人。当然,他们是不可能去亲自冲锋陷阵的,都是在后面指挥作战。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御驾亲征的皇帝呢?让我来

  • 古代哪些朝代的都城设立在河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河南是一个建立都城最多的省份,那么历史上有哪些朝代的都城建立在河南呢?本文我们来盘点下历史上以河南为都城的朝代。1、夏朝(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

  • 盘点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御驾亲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御驾亲征”,说的是天子亲自率兵去和敌人PK。天子为什么“喜欢”御驾亲征呢?刘邦的理由是:“朕观班中臣宰,多半而鬓发斑白,无人掌师。寡人御驾亲征,迎敌陈豨,除河东万姓之灾,免黎民涂炭之苦。”也就是说,刘邦御驾亲征,是因为大臣们大多老得头发都白了,无人带兵打仗,他不得不亲自出马。实际上,许多皇帝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