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道路”是什么样的

古代的“道路”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45 更新时间:2024/1/19 7:29:38

道路,是由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径。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继而产生了行道。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间,中国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灰稳定土壤。

在殷墟遗址还发现由碎陶片和砾石铺筑的路面。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道路的规模和水平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路政管理,人们已将市区和郊区的道路做出了不同的划分:城市道路分“经、纬、环、野”四种,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城中有九经九纬呈棋盘状,围城为环,出城为野;郊外道路分为路、道、涂、畛、径五个等级。可见,当时周朝的道路已较为完善。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人们已经能够在山势险峻之处凿石成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旁置栏杆,称为栈道,这是战国时期道路建设的一大特色。

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修建了以首都咸陽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驰道网,这种驰道可与古罗马的道路网媲美。西汉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远抵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公元581~618年,隋朝建造了规模巨大(数千里)的道路工程。公元618~907年,唐朝几次下诏书于全国,保持全国范围内的道路畅通,实行道路保养。当时的道路布置井然、气度宏伟,影响远及日本。、元、明、清几代,道路工程方面均有不同的提高和贡献。

然而,“道”与“路”还是各有所侧重。“路”可以理解为“各迈各的脚”,意思是只要迈步顺着走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径;“道”则应理解为“在脑袋指导下而走”,意思是必须用脑袋思考、探索而走通的路径。故此,路是眼睛明显可见的路径,道则是眼睛看不到或看不清,必须由头脑分析、思考和探索才能迈步而行的路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如何斗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中国,人们有将饲养的家禽相互争斗以作娱乐的习俗,因此人们喜好斗鸡、斗鹅、斗雁。此外,还有斗鸭比赛。所谓“斗鸭”,就是将鸭蓄于池中,观其相斗以取乐。据历史记载,斗鸭最早可能出现于西汉初年,发展于六朝,鼎盛于隋唐。《南史·王僧达传》记载:斗草图“(僧达)坐属疾而于扬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葛洪《

  • 古时酒席上也划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在酒席间不仅喜欢行酒令来调动喝酒的气氛,同时还喜欢划拳,古时称为“豁拳”。豁拳又名拇战、猜拳,游戏规则是两人同时出拳伸指叫数,以所喊数目与双方伸出拳指之和数相符者为胜,败者罚饮。此外,也有以棒、虎、鸡、虫代替数字的,四者的大小关系是:棒打虎、虎吃鸡、鸡啄虫、虫蛀棒,所喊是相邻二物时,以大小决胜负

  • 古人怎么玩“高尔夫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高尔夫球可谓是一种高贵优雅的运动。但在古代,人们也常玩一种类似高尔夫的运动,但却是一项平民运动,这就是“捶丸”。捶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它是由唐朝“步打球”发展而来的。唐代盛行打马球,但由于人多马少,同时还兼顾女子柔弱的体征,于是在打马球基础上又分化出一种运动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徒步持杖打球

  • 古人如何表演爬竿杂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寻橦(tón)”,为“百戏”节目之一,橦是橦木竿的意思,因此寻橦即俗话中的爬竿。根据《汉书》记载:“自合浦南,有都卢国。”《大康地志》又云:“都卢国,其人善缘高。”因此,寻橦又因都卢国人善缘木而得名为“都卢伎”。寻橦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的晋国,当时有一些矮小的艺人,在矛戟的柄上进行爬缘表演,这

  • 古代有哪些魔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其实很早就会变魔术,不过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变戏法。杨晓歌《中国魔术》考证,中国戏法产生于距今四千年前的夏朝,汉刘向《列女传·孽嬖传》载:“桀既弃礼义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这里的“戏”指的就是戏法表演。戏法盛于西汉,直到上世纪初才开始叫魔术。我们知道,现代魔术往往有专业的道具,比如

  • 楚河汉界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与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有关。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陽(今河南郑州)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处于下风,被迫提出了

  •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吃馒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初称“蒸饼”,不发酵,故有“牢丸”之称,汉代人们懂得制发面饼,称“面起饼”等。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发酵的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此后,馒头开始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之物。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事物》:“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

  • 武大郎卖的“炊饼”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炊饼,就是蒸饼,是一种圆形的干体结构的面制食品,外表有一层芝麻。炊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 椒粉等,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富有弹性。《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曾提到燕青与李逵让刘太公“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

  • 茶在古代有哪些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茶,在古代是一物多名。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记载:“诸书说茶处,其字乃作荼,至唐代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茶经》问世以前,除了“荼”以外,茶还有多种称呼,如槚(ji)、(shè)、茗、荈(chu n)等。唐代以后,茶的别称逐渐不使用了。茶作为饮料,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

  • 太师椅背后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太师椅是在圈椅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而圈椅的基础又是交椅。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膀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