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灵渠的历史文化与著名景点你了解吗

灵渠的历史文化与著名景点你了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35 更新时间:2024/1/17 6:43:52

灵渠简介

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的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秦始皇时期为加快统一岭南而开凿的一条重要运河。

其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联结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沟通南北水路运输的要道,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积极作用。

灵渠在哪里?

灵渠的地理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为巩固皇权,发兵五十万大举进攻岭南的百越之地。因山路崎岖,粮草不济而久攻不下。于是秦始皇命令史禄凿灵渠以通粮道。建成后的渠道以灵巧著称,因而得名。

灵渠凿成以后,秦军有了充足的粮饷,因而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当年即统一了岭南。占领岭南后,派兵戍守,也有保障。

通过灵渠,秦代还由中原往岭南大量移民,加快了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岭南经济的开发,加强了文化的交流。

灵渠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桂林也因灵渠的开凿而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岭南重镇。


灵渠的主要景点有哪些?

一、四贤祠

四贤祠位于距南陡下游约半里的南渠北岸,是座庭院式的建筑,内有对灵渠有过贡献的秦监御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桂州刺史鱼孟威半身塑像。四贤祠又名灵济祠、灵济庙,始建于何时,史说不一。

全部建筑面积为743平方米,主体建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民族形式。四贤祠内除保存有元明以来10余方石刻外,院内尚有大重阳树一株,树身横吞乾隆年间石碑一块。古树吞碑,为四贤祠内一大奇景。


二、飞来石

在四贤祠西约半里的灵渠北岸边,是一座突出堤上的天然岩石,略成方形,上平如砥,高约4米,周约20米,上有四季桂一株,有石级可以攀登而上。

石壁各方,前人题咏石刻很多。传说此石是四川峨嵋山飞来的仙石,修渠时这里有猪婆精作怪,渠堤白天修好,夜晚猪婆精拱倒,使修渠误工,领工被杀,民夫受累,飞鹤大仙便将座下蒲团石飞来镇住猪婆精,渠堤始成。


三、万里桥

位于兴安县城中水关的灵渠上。为昔日往来南北必经之道,据说该桥距唐代都城长安水路约万里,故称万里桥。

桂管观察使李渤于唐宝历元年(852年)修灵渠时所建。桥上原无亭,为虹式单拱,只有1层斧刃石发券砌成,两边桥栏的石条是后来所置。

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县曾孔传构亭复桥。成化九年(1947年)重修桥亭。成化十二年,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桥亭。

嘉庆年间亭毁于火,寻复修葺。民国33年(1944年)冬亭毁于火。1964年兴安县人民政府依照原样重修万里桥。


四、三将军墓

在粟家桥附近的灵渠南岸,系明朝封张、刘、李镇国将军的神墓。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岁(1791年)季春月上水关众等立墓碑,道光十三年(1833年)知县张运昭砌以石,并立碑记。

墓为圆形,高约2米,直径为4米。清乾隆五十六年立的三将军墓碑刻,文为:“三将军墓由来久矣。其遗事记未详载,相传筑堤有功,敕封镇国将军,卒于吾邑,合葬东北山阳,三公一冢。

则是生为当时良佐,死为后世福神。故吾邑立庙崇祀者二处,其墓虽有碑记,载事亦略,矧世远年湮,土崩石裂将至颓泯。吾侪不忍坐视,重修立石,以垂不朽,庶神圣名播千秋,而吾邑福隆万代。是为记。”


五、沧浪桥

沧浪桥又名天后桥、娘娘桥,位于万里桥下游约80米的灵渠上。是一座虹式单拱石桥。康熙七年监生石琴国捐建。

桥面长6.5米,跨度6米,拱高5米,宽6米。桥上原有亭,亭内供天后像。民国22年(1933年)桥亭因演戏倾圮,砸死32人。1985年重修沧浪桥和重修桥亭。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双重檐、四阿顶,当年12月竣工,用款2.1万元。


六、接龙桥

位于兴安县城下水门的出口处灵渠上,距沧浪桥约50米,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清乾隆元年重建,是虹式单拱石桥,桥面长6.1米,宽7米,东桥堍10级,水平长5.9米,西桥堍已被拆城垣的泥土填平,上通石阶,拱高4.8米,跨度6米。1988年在桥上增建水泥钢筋桥亭,用款1.79万元。


以上关于灵渠的历史文化及主要景点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文章下方的标签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光纤发明的故事及主要的应用方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光纤?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导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光纤被用作长距离的信息传递。光纤是怎样被发明的?1870年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到皇家学会的演讲厅讲光的全反射原理,他做

  • 光纤传输原理及其主要的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光纤传输?光纤传输,即以光导纤维为介质进行的数据、信号传输。光导纤维,不仅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且可以满足视频传输的需求。光纤传输一般使用光缆进行,单根光导纤维的数据传输速率能达几Gbps,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传输距离能达几十公里。光纤传输的原理是什么?因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 光缆与光纤的区别及光缆通信的优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光缆?光缆(optical fiber cable)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细如头发的玻璃丝)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光缆内没有金、银、铜铝等金属,一般无回收

  • 歌剧的起源及其与音乐剧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歌剧?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歌剧的起源

  • 话剧名字的由来及其主要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剧简介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

  • 五线谱的起源发展及与简谱之间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线谱简介五线谱(Musical Notation)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

  • 音乐剧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音乐剧简介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音

  • 协奏曲的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协奏曲?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时,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

  • 奏鸣曲的发展历史及其与协奏曲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奏鸣曲简介奏鸣曲是种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此字汇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发出声响。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作曲家

  • 交响曲的主要特点及其与交响乐之间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交响曲?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交响曲是通过综合运用并挖掘各种乐器性能及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体现作曲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的大型器乐套曲形式。由交响乐队演奏,它实质上是交响乐队的“奏鸣曲”,但比奏鸣曲更富于表现力、更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