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晕的形成原理与传说

日晕的形成原理与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58 更新时间:2024/4/6 0:08:21

什么是日晕?

日晕,又叫圆虹,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的各色光。

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

天空中有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往往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光弧,这些光环、光点和光弧统称为冰晕。


日晕是怎么形成的?

日晕是一种大气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5000米的高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卷层云中的冰晶经过太阳照射后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物理变化,阳光便分解成了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冬季的天空,会有一些水蒸气,由于温度较低,会形成卷积云或卷层云。这种云,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由于遇凝固,它就形成了六菱形的小冰晶。

幻日的出现,是由于日晕两侧的对称点上,冰晶体变成无数面小镜子,这些小镜子纷纷反射阳光,显得特别明亮,便会出2几个太阳的虚像,这就是奇特的“幻日”了。如果气象条件合适,我们能看见十几个幻日。

出现所谓的多日同辉这种天气现象,它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首先天空得有适量的云,这个云是产生几日同辉现象的物质载体,云太少了以后它形成不了,云太多了以后就会把光直接吸收掉,于是光也射不到地面上来。

第二个条件就是空气中必须得有足够多的水汽,一般的都须为六菱体的冰晶存在,这样才能产生光的折射。

最后一个就是对风的要求,风得比较小,大气层也得比较稳定,否则,有规则的冰晶就会被打乱,这样也形成不了有规律的光的折射现象。


日晕有哪些传说?

天上出现很多太阳,确实很多人没见过。除了担心地震,还有老百姓想起了古代传说后羿射日的故事。

这个传说讲的是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于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

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

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弓箭,开始了射日的战斗。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以上关于日晕的形成与传说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章下方的标签或专题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暴雨形成的原因与预防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暴雨是怎样的雨?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

  • 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气环流简介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它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也是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某一大范围的地区,某一大气层次在一个长时期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

  • 城市热岛产生的因素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城市热岛效应简介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

  • 雾凇的成因与著名观赏地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雾凇?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

  • 你对于天坑到底有多了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天坑?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面溶蚀或地下

  • 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喀斯特地貌简介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

  • 艾尔斯岩石形成之谜与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艾尔斯岩石简介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又名艾亚斯岩,又名乌鲁鲁巨石。艾尔斯岩高335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9.4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是国际公认的世界遗产地区。

  • 南美大隧道宝物的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美大隧道简介南美大隧道位于厄瓜多尔,是由莫里斯发现的古迹遗址。在这条隧道里还蕴藏着无数对人类具有重大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极为珍贵的古代遗物。大厅中央放着一张桌子和七把椅子,这些桌椅像金属般坚硬,像是人造材料制造的。南美大隧道宝物之谜德国作家冯·丹尼肯曾在莫里茨陪同下进入过这个隧道。从隧道口进去不久,就

  • 楔形文字的发现与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楔形文字简介楔形文字(英文:Cuneiform script),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雏形产生,多为图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化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

  •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晚期)。而在此前,人类只有性别和年龄的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生产力提高促使部分民族从其他野蛮民族中分离出来,进入农业社会的过程。然而过去曾把进入畜牧业的过程作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内容。随着考古事业的进展,通过几个世纪以来的近东考古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