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19海昏侯墓被发现:海昏侯墓在哪里

2019海昏侯墓被发现:海昏侯墓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69 更新时间:2024/3/25 23:44:58

2019海昏侯墓最新消息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园墙、门阙、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


海昏侯墓的发掘和研究过程

2011年3月,江西省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部门立刻对该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历时5年多,考古工作者一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

海昏侯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墓园的考古发掘有10余家单位跨学科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了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所有发掘工作都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为今后大遗址的保护展示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12月15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棺进入清理阶段,主棺将整体“打包”至附近实验室,多证据指墓主为汉武帝之孙刘贺。

2016年1月15日,整体提取到实验室。

2016年3月2日,专家组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确认墓主为汉废帝”刘贺。

2016年5月5日,海昏侯刘贺墓主棺已进入后期清理阶段,“刘贺”字样私印、头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层文物已提取。考古工作者在提取完敷面后发现了刘贺的牙齿。从数量上看,刘贺牙齿保存较完整,根据之前的考古经验,有较大几率在刘贺口中发现玉琀。下一步将进行刘贺牙齿、腰饰、琉璃席等文物的清理工作。“由于棺体受重压变形,刘贺的上下齿紧密咬合在一起,牙齿上方还能辨认出小部分鼻骨痕迹。”

考古工作者正研究牙齿的“打开”方案,而刘贺牙齿的有关数据已送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古DNA检测;并提取了刘贺上肢、下肢遗骸的少量样品标本,做体质人类学方面的检测,为揭示其与墓园其他成员关系提供依据。

2019年3月12日,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文书档案库曾出土5200余枚简牍,负责这批简牍文字释读工作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近期公布阶段性成果。研究人员辨识出千余枚竹简上记载了一种名为“六博”棋的行棋口诀,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汉代的社会风尚乃至兵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海昏侯墓主人是谁:2016年3月2日,正式确认墓主人为汉废帝刘贺


2019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

2019年2月报道,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包括《诗经》、《礼记》类、祠祝礼仪类、《论语》、《春秋》经传及《孝经》等。


海昏侯墓怎么证明是刘贺的墓:三大证据

证据之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队员开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信。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之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证据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京城北京现在现存多少座王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平解放后一些清史专家考证,按清朝封爵规制,从顺治开始,加封亲王郡王称号的皇子近七十个左右,根据历史文献统计北京王府有:1、睿亲王府(多尔衮时期)东华门外小南城,今南池子北。康熙三十三年,改建为“玛哈噶喇庙”,乾隆四十年,重新翻修,改名为“普度寺”,摄政王府大殿改建为“慈济殿”。直到20实际60年代

  • 认知革命:智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认知革命简介认知革命一词源于以色列历史学博士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一书。在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宗教出现,因为人可以说“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讨论虚构事务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虚构,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共同编制出故事。智人的合作不仅灵活,还可以和无数陌生

  • 现代人类都属于什么物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类早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就已存在。早在25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然而,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他们与一同共享栖地的其他生物相比,并没什么特别突出之处。如果到200万年前的东非逛一逛,你很可能会看到一群很像人类的生物:有些妈妈一边哄着小婴儿,一边还得把玩疯的小孩抓回来,忙得团团转;有

  • 地球上存在过哪些人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智人有一个更见不得光的秘密,我们有许多堂、表兄弟姐妹,而且没什么文明,但这还小事一桩;我们其实还曾经有很多更相近的兄弟姐妹。人类(human)已经习惯以为自己是唯一的“人”,是因为在过去1万年间,“人种”确实只剩下智人一种。然而,“human”一词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而在过去,这可不只“

  • 人类为了进化付出了哪些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类进化的代价虽然人种之间有诸多不同,但还是有几项共同的人类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对于60公斤的哺乳类来说,平均脑容量是200立方厘米,但早在250万年前最早的男男女女,脑容量就已有600立方厘米,至于现代的智人,平均脑容量更高达1200~1400立方厘米。至于尼安

  • 人类文明的开端:学会用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火在踏上食物链顶端的路上,使用火可说是迈出了一大步。早在大约80万年前,就已经有部分人种偶尔会使用火,而到了大约30万年前,对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来说,用火已是家常便饭。到了这个时候,人类不仅用火当作可靠的光源和热源,还可以用这项致命的武器和不怀好意的狮子一较高低。

  • 语言对人类的进化有着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智人早在1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东非,但一直要到大约7万年前才开始迁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其他人类物种的灭绝。而在先前的几万年间,虽然智人的外表已经与我们十分神似、大脑容量也差堪比拟,但他们与其他人类物种相比却不占任何优势,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工具,甚至也没什么特殊表现。事实上,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的史上第

  • 智人真的消灭了其他人种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虽然用火已经带来许多优势,在15万年前,人类仍然不过是种边缘生物。这时的人类能够把狮子吓走,能在寒冷的夜晚生火取暖,偶尔还能把森林给烧了。但就算把所有人种全部加在一起,从印度尼西亚群岛到伊比利亚半岛,所有的人数加起来仍然不足百万,这对整体生态来说根本微不足道。这个时候,我们这个物种(智人)已经出现在

  • 中俄边境的江是什么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俄罗斯和中国的黑龙江相隔着一个江,这个江叫乌苏里江。苏里江是中国黑龙江支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上游由乌拉河和道比河汇合而成。两河均发源于锡霍特山脉西南坡,东北流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与黑龙江汇合。长909公里(565英里),流域面积187000平方公里(72200平方英里)。江面宽阔,水流缓慢。主

  • 河南发现大型商周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河南济源柴庄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大量墓葬及晚商祭祀遗存,为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形态及礼制变迁提供实物资料。其中,一处独特的人祭现象引发业界关注。身首异处,面朝北方,双膝跪于坑内,两手交叉放在身前。梁法伟介绍说,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朝盛行祭祀文化,先民用“社”“示”“坛”“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