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历帝朱由榔怎么死的,永历帝朱由榔轶事典故

永历帝朱由榔怎么死的,永历帝朱由榔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28 更新时间:2024/3/18 22:08:51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简介

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末代皇帝,在位16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明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安宗朱由崧堂弟。父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封湖南衡阳,天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就藩,弘光元年十一月初四日病死于梧州。第三子安仁王朱由爱(左木右爱)承嗣。隆武称帝后,病重,不久由榔被封桂王。隆武被俘后,于当年十月初十日(一说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他于1646年在广州做了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永历帝倚仗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的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两广一带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政权灭亡。永历帝被清军逼到缅甸,逃到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收留。后来明朝降将吴三桂攻入缅甸,他被俘。于1662年1月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匡皇帝。清乾隆年间天地会私谥出皇帝。

南明是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前后共历十八年。一六四六年,南明弘光和隆武政权相继灭亡,桂王朱由榔随之在广东肇庆登基,改元永历,后来在大西军首领李定国的支持下,移至昆明。一六五九年,清军攻陷昆明,永历帝再次败逃,这一跑就跑到了缅甸。

仓皇入缅

选择逃亡缅甸,永历帝的权臣马吉翔起了重大作用。马吉翔靠偷奸取巧、拍马逢迎赢得了李定国欢心。昆明陷落前,朝臣大多主张迁往四川,永历帝也赞同这一主张,但马吉翔认为一旦入川,李定国将被袁宗第、郝永忠等大顺军将领分权,故而联合李定国亲信劝说李定国西撤,致使永历帝不得不向中缅边境撤退。马吉翔认为只要进入缅甸国境就可以保住身家性命,不惜趁夜鼓动士兵判乱,逼永历帝入缅。在马吉翔鼓动下,当晚,在夜色笼罩之下乱兵大肆掳掠,永历帝受此惊吓,急忙渡过曩本河,到达缅关。守关士兵得知有近两千人马随永历帝避难缅甸,便要求放下兵器后才允许入关,永历帝同意,就这样轻易地被缅人解除了武装。

永历帝及其随从历尽艰辛抵达缅甸都城阿瓦后,便立即派人前往缅都与缅王接洽。但是缅王拒绝接见流亡朝廷的使者,只派汉人从中传达信息。后来,为了便于监视永历帝及其随从,缅王令人在阿瓦城隔河对岸用竹子围造了一座城,让永历君臣居住。

咒水之难

暂时有了安身之地,永历君臣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习惯了纸醉金迷的南明朝臣不几日便故态复萌,不图进取,苟且偷安。

顺治18年(1661)5月23日,缅王的弟弟莽白发动宫廷政变,处死缅王自立。新王派使者向永历帝索取贺礼,此时的永历帝已拿不出像样的东西,遂以其事不正为由不送贺礼,因而激怒了莽白。莽白决定铲除永历随行官员,派人通知永历朝臣过江议事。鉴于双方关系紧张,南明文武官员心怀疑惧都不敢前往。缅王又遣人来说,此去只是缅王邀请群臣饮咒水盟誓,以增强双方的信任,否则关系断绝。在缅方坚持下,次日,马吉翔及其他大小官员参加饮咒水盟誓。文武官员一到达盟誓地点就遭到缅兵攻击,被骗来饮咒水的官员全部遇难。

缅军随即突入永历君臣住所,把永历帝、太后、皇后、太子等25人集中于一所小屋内。永历帝妃妾等百余人大都自缢而死。为防永历帝自尽,缅王又遣人前来抚慰,送来一些生活用品,幸存人员方得苟延残喘。

难逃一死

永历帝留在缅甸,终究是一个祸患。1660年,吴三桂几次上疏清廷,力主入缅进讨,清廷采纳了吴三桂的意见,派出八旗兵由北京前往云南,会同吴三桂一起进兵缅甸,捉拿永历帝。随着清政权的逐步稳固,缅甸政府也不愿为收留南明流亡政权而得罪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李定国等明朝将领为迎回永历帝一再与缅方兵戎相见,清军又将入境进讨,使得缅甸政府不得不为本国的安全考虑。顺治18年(1661)正月初六,缅王派使者到云南,提出以交出永历帝为条件请清军合攻李定国。吴三桂立刻答应了缅方的请求。顺治18年(1661)8月24日,吴三桂率兵由昆明分两路西进。

不久,清军迫近缅都,缅王派人将永历帝及其随从移交给清军。吴三桂随即撤出缅境。康熙元年(1662)3月,永历帝及其眷属被押回云南昆明。吴三桂认为若押解回北京,路途十分遥远,担心发生意外,建议就地处决,清廷准奏。4月,永历帝被处死。南明永历朝廷至此烟消云散。

拓展阅读:

永历帝朱由榔轶事典故

在晚明的最后几十年中,南明政权曾希望借助于天主教的力量,弘光帝就曾派人去澳门搬兵求援,而永历帝作为南明政权最后一个即帝位的人也曾如此。

1646年,澳门葡萄牙当局发兵300、携大炮数门前来助战,一时使南明收复了不少失地。为了感谢传教士,1648年永历帝家族皆入教,同时宫中受洗的还有嫔妃50人,大员40人,太监无数。其嫡母王太后、妻子王皇后、太子慈炫都进行过洗礼,但永历帝本人则并未受洗。

永历帝朱由榔

1648年10月再度危机,永历帝再次派人赴澳门求援,澳门的葡萄牙当局仅以火枪百枝相助,显得微不足道。于是,王太后又决定派使臣陈安德与传教士卜弥格直接赴罗马向教宗求援。她在致罗马教宗的书信中诚恳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国中兴太平”,并希望教廷“多送耶稣会士来”中国“广传圣教”。此书信历时两年之久方才抵达。而当卜弥格携教宗复书返回抵交趾(安南)时,已经是1658年8月,南明政权已经濒于瓦解,教宗的回信最终亦未能送到永历帝之手。

王太后曾经向罗马教廷派遣使节,这在中国历史中是非常罕见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四大美女的爱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她们的痛苦与爱情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秘一下。西施西施出生在“春秋无义战”的如磐年代,一位16岁少女,锐身赴难,在吴越两国宫廷内之外,一场

  • 立地太岁阮小二怎么死的?阮小二是怎么上梁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立地太岁阮小二怎么死的?立地太岁阮小二简介 立地太岁阮小二,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四位。阮小二 、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个个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赤发鬼刘唐浪迹江湖,探听到生辰纲消息 ,吴用说服阮氏三兄弟撞筹,与晁盖一起,在黄泥冈用蒙汗药

  • 谈允贤是哪个皇帝的妃子,谈允贤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谈允贤为什么是明妃?电视剧《明妃传》即将开播,刘诗诗饰演的谈允贤备受关注。既然是谈允贤的传奇女医人生,为什么不直接叫女医传,或者,女医谈允贤,偏偏要在后面加一个明妃呢?难道这是一部宫廷剧?历史上的朱祁镇确实存在,即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的第六任皇帝。据悉《明妃传》全剧讲述了奇女子谈允贤在严苛的封建礼教束

  • 李隆基别名叫什么,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好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隆基,别名李三郎、阿瞒,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母窦德妃。李隆基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庙号为“玄宗”。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

  • 杨贵妃秘史,李隆基宠妃杨贵妃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贵妃秘史: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

  • 秦桧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历史对秦桧正确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为宋高宗拒绝。秦家从此失势,使长期被压抑的抗战派感到为岳飞平反昭雪有了希望,要求给岳飞恢复名誉。后来宋孝宗为鼓励抗金斗志,把岳飞平反,将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秦桧后被祇夺王爵,改谥缪丑。相传民间为解秦桧之恨,用

  • 隋炀帝杨广的功过,历史上隋炀帝杨广功业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小名阿麽,又名杨英。开皇元年(585年)只有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山西太原市)杨坚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日后能当大任。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炀帝年少好学,善诗文,有集55卷。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

  • 秦始皇嬴政的历史功绩,如何评价秦始皇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

  •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秦始皇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死时仅五十岁,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三十七年。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或许秦始皇注定是一名历史上的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样引起了后人的争议。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

  • 乌台诗案简介是怎么回事,乌台诗案所发生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丰二年(1079),苏轼移任湖州(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