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传位于谁,武则天传给了谁皇位?

武则天传位于谁,武则天传给了谁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72 更新时间:2024/1/2 19:23:24

武则天死后传位给谁了?

武则天历史回顾。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权势空前强大。武则天与唐高宗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早夭。次子李贤被高宗立为太子,这个儿子才能出众,深得群臣敬服。武则天深感这个儿子是她夺权路上的一大障碍,在680年,武则天派人诬告李贤谋反,废其太子称号,不久又派人把他杀死。

于是高宗就立三儿子李显为太子。唐高宗死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但事实上把持朝政,影响全局。唐中宗打算封自己的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岳父大人韦玄贞为宰相,遭到裴炎的阻止。裴炎有助武则天临朝之功,深得武则天宠信,所以有恃无恐,敢顶撞皇上。中宗很不爽,说了句气话:就是把天下全部给了韦玄贞也未尝不可。裴炎把这话传到武则天耳里,武则天震怒,废中宗为庐陵王并贬出长安,自己接过李唐王朝,称帝即位,是为武周皇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了皇帝,当然要考虑皇位的继承之事,也就是立皇储的问题,这是帝国的一件大事,不容闪失。按一般规矩,皇帝首立长子,次立其他儿子,再次立弟,或是立孙,或是立本姓宗室之人。无论如何,不能让皇权旁落到异姓手上,这是最最基本的原则。

如果按照皇权不旁落异姓的原则,武则天应该将帝位传给武氏。因为考虑到了这一层,武则天废三儿子李显后,强迫四儿子李旦跟自己姓武,徙居东宫,立为皇储。可是武则天的娘家人见此不乐意了,武则天当皇帝,这天下就是武氏的天下,怎么能传给李旦呢?李旦再怎么改姓,他还是李治的儿子,还是李家的后人。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更是积极活动,企图让武则天立武氏后人为皇储,以巩固武氏权力。武承嗣授意王庆之等人上表,要求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就问,李旦已经被立为太子,为什么要废掉改立武承嗣?你倒是给个说法啊。王庆之就搬出“自古以来未有立异姓为嗣者”的理由,讲了一番大道理。王庆之的道理委实没有错,现在是武氏天下,岂可以李姓后人为皇储。她武则天虽然强迫李旦改姓武,可一旦李旦摆脱她的控制,肯定会恢复李姓,只认父系血统,周武王朝就得结束,这不能不让武则天担忧。

其实武则天想立武三思为太子,可每一次征求大臣意见,都遭到反对。武则天非常恼火,借故屠杀和罢免一批“拥唐派”,后来再征求意见,群臣就装聋作哑,立武三思为太子的事就搁置下来了,但并未完全消除她要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心思。真正让武则天放弃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恐怕还是狄仁杰那的一番话。698年,武则天询问狄仁杰:我想要改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你认为怎么样啊?狄仁杰说:陛下与武氏弟兄是姑侄关系,与庐陵王是母子关系,姑侄与母子,你认为哪个更亲呢?当然是儿子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等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就能入太庙,与先皇共享世代香火祭祀;而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在太庙供奉姑母的呢?

这一席话无异于一盘冷水,浇灭了武则天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希望。这句话的要害在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并没有活在丈夫李治的阴影下,但她却无可奈何地活在夫权之下。她万上之上,一言九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但她却无法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整个社会被夫权所掌控。夫权是旧时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丈夫对妻子的统治和支配权力。即女方嫁于男方后,便脱离父家而加入夫家,身份、姓氏均依其夫,其子女姓氏也依夫家,其财产不论婚前或婚后所得,一律归夫所有。妻子再能干,也要生男育女,继血统,承祭祀。夫权的形成源于古代婚姻的流变。人类最早出现过群婚制,“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之后出现过族内婚和族外婚,再后又出来了对偶婚,其中包括“望门居”和“居妇家制”的婚居方式。

“望门居”是指男女分别在自己的母氏族内生产和消费,男子到异姓女子氏族中过着“夜赴晨归”的同居生活,就有点像现在的“一夜情”那样,那会还没有夫妻稳居的家庭生活。而“居妇家制”则进了一步,丈夫到妻方家生活,有点像现在的“上门女婿”,血统按母氏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子女姓氏也随母系。

随着金属器的使用,使犁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男子承担了大量的农业重体力劳动,男子社会地位提升,逐渐掌握剩余产品的支配权。经过漫长的婚姻家庭氏族斗争,人们逐渐由“居妇家制”改为“居夫家制”,女娶男嫁变为男娶女嫁。如《白虎通》中说“嫁者,家也。”“嫁”表示女子到男方以夫家为家。“娶者,取也”,表示男子把女子取到自己的家里来。子女从父不再从母,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姓氏按父系确认,母系社会被打破,父系社会形成,在社会中开始体现出鲜明的夫权支配色彩。回头看武则天,她纵是坐有天下,仍然逃不出夫权。夫权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唐高宗、甚至唐李宗族对武则天并无统治和支配权,但整个社会,李氏夫权仍然对武则天有无形的控制。

换言之,武则天虽贵为皇帝,想要什么有什么,似乎天下没有她摆不平的事,但在世俗的眼里,她仍然是李家的媳妇,这一定位或说归属关系始终未曾改变。当时的很多朝臣,根本不认为自己是武周的臣子,而是李唐的臣子,把武则天的权力归为李唐所有,反对武则天立武三思为太子亦是理所当然。或许正是考虑到哪怕作为一个女皇也无法抗衡的夫权,武则天始终不敢强硬地立武三思为皇储。其实,为了权力连儿子都舍得杀掉的武则天,她要真的处理掉两个儿子,立武三思为皇储并不是做不到。问题是,这样做对武则天有什么好处呢?在夫权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他立武氏而废李氏,只会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就像狄仁杰所说,死后连香火都不配享受,折腾一番又是为了什么呢?或许正是这一点自私的心理占胜了她的偏执行为。

699年,武则天将庐陵王李显召回,重新立为太子。至于为什么立李显而不是立李旦,固然是受“立嫡为长”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对夫权的尊重,毕竟,李显是唐高宗生前立的太子,李旦则是她武则天废黜李显后立的太子。让李显归位,表明对李唐王朝的延续,对夫权的尊重,这就顺应了世态民心。想必在武则天内心里,她对婚姻与姓氏这种男权力量,是相当的绝望无奈,留个无字碑,任由你们说去吧。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有儿子武元爽、武元庆。武元爽有两个儿子,武承嗣、武承业;武元庆的儿子是武三思。因此,武则天与武承嗣、武三思二人都是姑侄关系;武承嗣、武三思二人是堂兄弟关系。武则天在世期间,武承嗣、武三思二人都想做太子,进而在武则天之后继任大周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武承嗣曾令其党羽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未能成功。后来,大臣李昭德以武承嗣既为亲王,又为宰相,权势太重,建议罢免武承嗣的宰相职务,武承嗣遂被罢为特进。唐中宗李显重新被立为太子后,武承嗣做太子的幻想彻底破灭,忧愤而死。

武则天还是皇后的时候,曾要立武三思为太子,不过被狄仁杰等人所驳。武则天驾崩后,武三思更加专横跋扈,构陷忠良。与韦皇后上官婉儿潜通,儿子武崇训跟媳妇安乐公主密谋废节愍太子李重俊,让安乐公主当皇太女。李重俊因此起兵,诛杀武三思及儿子武崇训及其党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王夫差与西施的故事,夫差为什么不杀勾践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夫差好色,拥有妃嫔美人无数。西施出生农家,在越国农村做一为浣纱女,与世无争。然而正是由于西施的美貌,牵引着她来到了国都宫殿,卷入了权力争斗的旋涡里。西施天生丽质,既然是绝色佳人,男人见了怎么不动心呢?传说范蠡见到她时竟然对她一见钟情,然而也因为被西施轻易迷倒,范蠡才想到用西施作为武器送给夫差。西施先

  • 雍正兄弟的下场,雍正的兄弟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男,生于公元1723年,满族,为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雍正的皇位是不是抢来的,如今也没有确切的结论,雍正即位之所以成为清朝三大疑案之一,作为后人,也只能从现存的资料中取寻觅些许千丝万缕,提出一些假定和揣测,但一直找不到本质性确实凿证据

  • 秦朝多少年,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中第一个统一大王朝,秦始皇带兵打败六国完成华夏统一,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但是在秦始皇的统治很残忍,严重的苛捐杂税让农民无法生活,加上严酷的刑罚让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后来秦末农民起义向刘邦投降,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秦朝当时的人口估计有3000多万。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

  • 康熙之死的真相,康熙去世那天都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722年11月13日,在北京西郊畅春园内,康熙逝世了。一代伟人的逝世往往都是影响重大的,更何况他的继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饱受篡位夺权的争议,那么康熙之死真的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吗?康熙去世那天都发生了什么?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帝原本身体有所不适,因此在畅春园修养。可到了13日凌晨两点左右

  • 吕布古尸容貌复原图,吕布墓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近日,科学家将一代大将吕布古尸容貌复原图还原,并公布网络,瞬间引爆舆论头条。人们不禁对吕布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他的赤兔马产生了浓厚兴趣。吕布,先后是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199年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

  • 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明朝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伯温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 冉闵杀了多少胡人,一代战神冉闵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这就是震惊内外的闵冉杀胡令。关于这件事情的史料记载有很多,众说纷纭,看法、评价不一。要想真正了解整个故事的发生始末,就必须完全还原当时事情发生的背景。但是,历史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只能靠史料记

  • 赵云死因真相是什么,赵云死于妻子的绣花针下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云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尽管他品性忠良,直言敢谏却也没有成为三国时期相对出彩的人物。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网络配图但赵云在三国里,并不是一个十

  •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舌战群儒故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意在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荆州刘表新亡,其继承人幼子刘琮望风而降,暂依刘表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然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小胜了两阵,但最终还是因兵微将寡难以抵敌,不得已弃新野,走樊城,后来到江夏与刘琦(刘表长子)会合。曹操大兵压境、虎视眈眈,在这危急关

  • 叶问师傅是谁,叶问师傅陈华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外号“找钱华”(“爪钱华”),是清朝末年咏春宗师梁赞先生之入室弟子,在佛山公开教授咏春拳术。他生于顺德,年轻的时候在佛山的米店做工,曾在钱庄做帐房先生,故人称“找钱华”。39岁开始拜梁赞为师,由李华教授他咏春拳,1889年李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