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子出关出的是哪个关,老子出关后究竟去往何地了

老子出关出的是哪个关,老子出关后究竟去往何地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4/2/16 11:23:49

老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老子思想内涵的影响力延续至今,而道教学派更是成为不少人的信仰。老子是春秋人士,当他意识到周天子已经每况愈下后,便决定出关巡游,后来还创作出了伟大的名著《道德经》。很多朋友好奇,老子出关出的是哪个关,据记载应该是函谷关,老子在函谷关遇到尹喜,尹喜原本是想挽留老子,才要求他留下一部著作才能出关,没想到老子最后做到了。那老子出关后,究竟是去往何地了呢?

1、天降祥瑞,太上老君灵符现世

诗人在诗中所提到的“关门令尹”指的便是二千五百多年前东周时期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他后来成为了老子的学生。

“河上仙翁”则是传说中给汉文帝讲授过老子《道德经》后化仙而去的河上公。

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扼古代由洛阳西去长安所经之路的咽喉地段,因”关在谷中,深险入函”而得名,地形十分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资治通鉴》中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41年),河南郡桃林县(今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人陈王府参军田同秀给玄宗皇帝李隆基上了一道奏折,奏折中说他睡梦中梦见了老子对他说:“我有灵符,在尹喜故宅。”

这可真是天降祥瑞,没有想到太上老君老子竟还传有灵符在世!一时间这件大事震动了整个朝野上下,唐玄宗立即遣人前去挖掘,果然在尹喜的故宅中掘得了灵符。

一心求仙访道的玄宗皇帝大喜,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已的莫大恩赐,群臣也纷纷拍马屁上表称贺,并奏请加尊号改元天宝。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唐时期“开元之治”的玄宗年号“开元”被改成了“天宝”年号,而发现灵符之地的“桃林”也改称作“灵宝”地名而一直沿用至今。

诗人有感于此事太过于荒诞遂写了上面的这首诗,对当时的朝庭和皇帝热衷于求仙拜道荒疏朝政不理民生的举动不无讽喻之意。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是天上的一个大神仙,地位极其崇高,连玉皇大帝见到他都要礼让三分。所以在凡间上至皇帝老儿文武百官下至一般庶民百姓,无不对老子崇敬万分,对他的道教学说推崇备至。

历史上西汉初期由于长期战乱后社会经济民生凋敝,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君主就是依靠推行了老子的“无为而治”学说,轻徭薄赋,与民修养,才使国家逐渐富强起来,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个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

2、紫气东来,老子西出函谷著书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老子本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的东周时期周灵王元年,老子出生于楚(原为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附近。

少年时期的老子聪明灵慧,跟随精通殷商周礼乐的老师常枞(商容)学习了许多知识。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在东周当时的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担任了周王朝的守藏室史。

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长,而老子当时也不过二十岁左右,可见青年时期的老子便已经学有所成知识十分渊博了。据说后来连大圣人大教育家孔子都还专门到洛邑去向老子请教学习有关周礼的知识。

大约在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老子时年八十多岁了,他见天下大乱,诸侯列国纷纷崛起称雄夺霸,东周王朝根本无力掌控,国势已日渐衰微,便决意离开洛邑西出函谷关去云游四方。

后来的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是这样记叙的:“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之,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却说那一日函谷关关令尹喜站在城楼上望见东方一轮明日耀出,此刻天空中恰有一团紫气自东向西浩浩荡荡飘逸而来,远远地他还看到关外道路上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牛正缓缓向城关行来。尹喜见此天文异象,心中不免暗忖道这可不是有贵人到来的迹象!

他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地走下城楼门边恭候。不一会儿一位身着素袍、红颜大耳、双眉垂鬓、长须拂膝的老人骑着一头青牛到了关下,尹喜见来人神采奕奕道骨仙貌非同一般,急忙趋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将老人迎进关内好生安歇好。得知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大学者老子,此行是欲西出关去云游四方。

尹喜早已闻得老子的大名,知道老子博学多才,学问高深,所以对老子尊重万分并拜老子为师。他心中十分不舍老子就此离去,再三恳切要求老子行前无论如何也要留下一篇著作将学问传授世人。

老子极喜爱尹喜乃一至诚至善好学之人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在函谷关住下著书写作。几日后一篇广博精深文采裴然洋洋洒洒五千余字的文章写成,这就是后来传世的经典不朽著作老子的《道德经》。

从此,二千多年前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著书一事被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下来,“紫气东来”一词也成为了汉语中的一句成语沿用至今。

后来诗圣杜甫在他的著名的《秋兴八首》律诗第五首“秋兰”诗中曾这样写道:“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就是化用了这一典故。

3、经典不朽,添色中华文化宝库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不算太长的五千余字,全书上下两篇分成八十一章,围绕着“道德”二字阐述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不愧是一部伟大的哲学思想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章法变化有致,文字参差错落,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柔美,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书中还形成了许多在汉语文字中后世广泛使用的脍炙人口的成语:例如“紫气东来、上善若水、天长地久、善始善终、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深不可识、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宠辱若惊、功成身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这些精彩成语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宝库添色不少!

至于那句广为人知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更是充满了朴素的辨证主义思想火花而为人们所啧啧称道。

老子写完书后骑青牛飘然出关究竟去了何地,人们都很好奇,但史书上记载不祥,历来人们便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般来说有几种说法比较流行:

一是他出关后便一路西行去了秦地隐居,因为当时春秋未期的秦国相比中原算是比较落后的“夷狄之地”,所以就有了“入夷狄不知所终”的这种说法。

还有的说他西行之路走得更远,一直到了西域的天竺国,并且在那边帮助创立了佛教,促成了佛教和道教一起向中原内地传播,在《后汉书》中就出现了“老子化胡说”的这种说法。

另外,人们根据《庄子?外篇?天运》一书进行推测,认为老子最后还是又回到了故乡,并且在那里隐居下来。

近来有些学者根据对古籍史料的研究和实地考察,认为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经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进入了甘肃天水,后来来到了陇西的临洮一带,在那里老子修道养生,最后在临洮东山超然台“飞升(去世)”。

传说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

老子在陇西临洮去世后,其子孙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发展成为“陇西李氏”一脉。唐太宗李世民其祖上也为陇西李氏出身,他在修撰的《氏族志》中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自此后世天下的李氏都尊称老子为李姓的“太上始祖”,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

古往今来千百年来,老子就是一个誉滿神州扬名世界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他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和始祖,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他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更是流传到了世界各地,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

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子的生日,每年此时在他的出生地河南鹿邑太清宫,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和庙会,纪念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睿智的古代先哲。

【作者简介】朱新渝(欣雨),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热爱学习历史文化及古典诗词,有诗文作品发表。祖籍浙江海宁盐官,现居重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起是个怎样的人,吴起变法最后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奇人,他才智过人,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与“兵圣”孙武齐名,后世将二人合称为“孙吴”,在国家治理方面吴起也是政绩斐然。但他有重大的人格缺陷,堪为睿智与固执的结合体,而他的一生作为也不同于常人,可以用“狠”字来概

  • 泾渭分明是什么意思,泾渭指的是那两条河在我国的哪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泾渭分明这个成语相信小伙伴们在生活当中是经常遇到的,泾渭分明也可亦作“泾渭自分”或是“泾渭自明”。这其中的“泾”指的是清,而“渭”指的是混浊。泾渭练习来就是两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非常的明显,

  • 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毒死神农氏的草是什么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对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倒背如流,但是传说虽然说了很多,却还是有不一致的版本,而且每个版本中神农的结果也都是不太一样的。有传说他最终是被召唤到了天庭,那自然就成了仙了,但是更为流行的恐怕是他最终误食毒草,没有找到解药,最终被毒死。那么,问题来了,能把尝过那么多毒草的神农氏毒死的草,究竟

  • 怎么评价李鸿章,李鸿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李鸿章,说到李鸿章其实他还是当时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李鸿章是晚清时期著名的一位革命家,李鸿章和左宗棠都对晚清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那么,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是高度的赞扬李鸿章,外国人是怎么评价李鸿章的?李鸿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吗?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说起中

  • 栎阳公主是否真实存在,栎阳公主的真正死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电影《秦颂》中,是将秦始皇女儿栎阳公主的故事刻画的比较深刻,相信看过电影的朋友都会记忆犹新。栎阳公主爱上了高渐离,但她却不能追随这份爱情,最后被迫嫁给王贲,这也为栎阳公主的悲剧埋下种子。不过历史上,有关秦始皇女儿的记载基本没有,所以栎阳公主的原型还有待考究,她的经历也是编剧杜撰出来的,这点大家可不要

  • 浪里白条的意思是什么,张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水浒传》里面每个好汉都有一个自己的绰号,而也正是这个绰号,概括了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其他一些说明他们性格的绰号还比较好解释,但是有一个“浪里白条张顺”,就让人不是很明白了。张顺的这个绰号究竟是从何而来,浪里白条的意思是什么?难道是说张顺的皮肤很白吗?张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张

  • 赵佗为何能长寿,赵佗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佗是秦朝时期的一位大臣,在秦朝时期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当年,赵佗在世时候,还曾帮助秦始皇治理朝廷,也算的上是一位突出卓越的人才,关于赵佗长命的话题,有的人说赵佗是因为总是吃好的,很重要养生,有的确说是因为赵佗无忧无虑心态好。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皇帝很是令人羡慕

  • 望梅止渴出自哪里,望梅止渴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我们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平时生活中见的应该也比较多,其实这个成语是根据一则三国时期的故事而来,后人就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了这个成语。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这则成语的典故到底是怎么样的,不过还有一个成语和望梅止渴的意思相近,也是由曹家人发明,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提起曹操,

  • 君子远庖厨的意义,君子远庖厨是伪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很多人在理解的时候其实都只是理解到了表面的意思,就是说身为君子就要远离厨房,也成了很多人拒绝做菜的一个所谓高大上的理由,但其实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说君子因为不忍心看到动物被杀,所以远离厨房这样的地方。不过这句话听上去就像是有些伪善了,因为不

  • 商纣王帝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商纣王有哪些成就和过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纣王帝辛是商朝末代君王,现在只要提起这个人名,想必大家内心对他的标签都是暴君、昏君等词汇,不过历史上对于帝辛的记载也都是在他死后几百年,谁又了解真正的帝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关于帝辛犯下的罪行,还存在不少争议,毕竟年代太过久远,其中有很多演义的成分,自然会引来质疑和反驳。那这次就从帝辛自身出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