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庙到底是什么荣誉,配享太庙有什么具体的标准

太庙到底是什么荣誉,配享太庙有什么具体的标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91 更新时间:2024/2/8 6:57:35

说起清朝时期的汉臣,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朝第一汉臣张廷玉。之所以会马上想到张廷玉,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获得了太庙的荣誉。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太庙到底是什么荣誉呢?清朝时期配享太庙又需要什么标准呢?张廷玉真的具备这个资格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什么是“配享”。

配享通俗地说,就是在祭祀的场所,在主位神牌的两旁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牌,作为配角,与主位神牌共享供奉的香火。配享在我国由来已久,比如在孔庙中就有“四配”,这四个人都是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后来还有“十二哲”,这十二个人也是被历代推崇的先贤。

太庙是指皇室的家庙,里面供奉着历朝皇帝、皇后,以及功王功臣。但在说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帝、后作为太庙的主角,称为“升袝”太庙,其他人只能称为“配享”。

封建统治者以配享太庙作为对功臣的最高奖赏在历朝历代也是十分常见,比如明代时,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等都被赋予了配享太庙的至高荣誉。清代同样如此,但让哪些人配享太庙,皇帝的态度一向十分谨慎,且与皇帝本身的好恶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配享太庙的臣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皇族,即爱新觉罗氏,这些人都供奉在太庙殿前的东配殿内;第二类是非皇族的旗人,只有张廷玉一人是汉人,他们被供奉在太庙前殿的西配殿内。

清代共有多少人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荣誉呢?总数只有29个人,其中包括13位功王和3位福晋,以及13位功臣。可以说,有清一代,能享受这个荣誉的人确实是少之又少。

配享太庙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呢?

上面说到,王大臣是否能配享太庙,与皇帝的个人好恶有很大的关系。从史料的相关记载来看,并无统一的标准。但从配享太庙的13个功王及13个功臣来看,基本都具备了以下的两个特点:

其一,大清开国元勋,建立显赫军功。

东配殿的13位功王中,有3位都是努尔哈赤的长辈,他们配享太庙名义大于实质,属于追封。有1位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叫雅尔哈齐,他虽然没有建立过太多的功勋,但因与努尔哈赤感情颇深,获得了这一荣誉。

剩下像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他们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为大清开国立下过赫赫战功。同样,西配殿还有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图尔格、图赖5人,也都是大清开国功臣。

其二,赞襄有功或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甚至是为国捐躯。

东配殿的功王中,像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他们都属于辅佐皇帝有功而获得世袭罔替的爵位,并配太庙。这两个人笔者就不多细说了,了解清史的朋友相比都清楚,以他们的功绩,配享太庙自是应当。

功王中像超勇亲王策凌,功臣中像图海、兆惠、傅恒、阿桂福康安、僧格林沁,他们都曾经作为主帅领兵作战,或于西北平定叛乱,或于西南镇压起义,又或是抵抗外国侵略,都曾建立过显赫的功绩。

配享太庙的13位功王和13位功臣中,上面没有提到的仅剩下2位,即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个人配享太庙,在笔者看来是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够资格的。

先来看鄂尔泰。鄂尔泰其人在康熙朝鲜为人知,他是在雍正即位后得到重用的,他在地方为官的经历颇多,担任过布政使、巡抚、总督。鄂尔泰当时与李卫、田文镜、年羹被誉为四大总督,深受雍正的信任。

鄂尔泰主要的功绩是在云贵总督任上实行改土归流,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且在镇压四川土司叛乱中立有军功,后升任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纵观鄂尔泰的一生,也算成就辉煌,既有军功又有辅佐之功。但毕竟功劳有限,雍正帝赋予他首辅和首席军机大臣,还封为伯爵,已经算是到了极限。

再看张廷玉。客观地说,张廷玉确实是个干臣,说他是大清名臣也不为过。只不过他的功劳也十分有限,说到底就是雍正帝御用秘书,从事的大多数也是文字性的工作。而且相比鄂尔泰,张廷玉没有任何的军功,顶多就是赞襄国事有功。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张廷玉都没有资格配享太庙。这一点他自己是十分清楚的,或者说是很心虚的。他在退休时,曾当面提醒乾隆帝不要忘了雍正帝遗诏,让自己配享太庙。

按照张廷玉一贯的谨慎风格,他不应该向乾隆帝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明显是不信任乾隆吗。他这样做,其实就是心虚,生怕乾隆取消这一至高的荣誉。乾隆帝为此大怒,还一度降旨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并声称张廷玉何德何能,能于祖宗配享香火。不过,张廷玉去世后,乾隆还是遵从雍正帝的遗诏,令其配享太庙。

或许有的读者会认为笔者这是故意诋毁张廷玉,本来汉人中配享太庙的只有张廷玉一人,要是他都不够资格,岂不是要光头了吗?

其实,如果从配享资格的角度来说,汉人中真正能配享太庙的人不是没有。像曾国藩、左宗棠,一个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为清王朝延续了五十年的寿命;另一个收复新疆,建旷古奇功,他们难道不比张廷玉更应配享太庙吗?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鞅是怎么死的,商鞅被处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鞅算是秦国成为战国霸主的大功臣,但是这样的功臣没想到最后的结局却这么惨烈。在历史记载当中,商鞅因为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等秦孝公去世以后,商鞅就成了众矢之的,被秦国追杀最后车裂而亡。车裂这种刑罚是非常残忍的,要活生生的把人给撕扯开,非常的没有尊严,商鞅怎么说也都做出过自己的一份贡献怎么就落了个这样的

  • 雮尘珠最后找到了吗,雮尘珠怎么解除红斑诅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龙岭迷窟》开播后,剧情方面和原著稍有不同,这次胡八一和王胖子等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雮尘珠去的。他们在陈瞎子那里得知了雮尘珠的下落,想要解除身上的红斑诅咒必须借用雮尘珠的力量,不然这个诅咒会一直延续下去。雪莉杨的祖父鹧鸪哨耗尽一生寻找雮尘珠的下落,最后也没能寻得这颗神珠。到了他孙女这一辈,她和胡

  • 古代响马是什么意思,响马一词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响马一词起源于山东地区,在古代专指马贼、强盗。每当有旅商路过,马贼便会放出一支响箭,此后马匪就会杀出,掠夺财物。因为古代山东马匪会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所以才有了响马这样的称号。直到山东爆发农民起义,响马逐渐变成了英雄好汉的代名词,此后响马的意思多指起义军而不是马匪。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响马

  • 一字并肩王是什么,一字并肩王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古代是有很多各种“王”的,被封为王的人,地位可以说都是很高的了,当然他们也不是平白无故就得到了一个王位,大多数都还是因为立过大功才被封的。那么就有很多人好奇了,这个一字并肩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王,在古代究竟怎样才能被称为一字并肩王呢?古代又有多少一字并肩王,他们分别

  • 一丈青扈三娘主要事迹有哪些,为什么扈三娘要叫做一丈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水浒传》虽然基本上都是各位男性英雄好汉的戏份最多,但是在他们当中的那些女性们,也是非常的出彩的,其中当然离不开三位与他们同样进入水浒好汉行列的三个女性。而这当中,一丈青扈三娘也是非常引人注意的。不过扈三娘这个外号有点让人不是很好理解,一丈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扈三娘要叫做一丈青,她有什么样的主要事迹

  • 蒋干是个蠢货吗,蒋干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蒋干这个名字,就算有人不熟悉,但是一提起赤壁之战时,周瑜用反间计除掉蔡瑁张允,可能就想起来了,蒋干就是那个给曹操传回消息的人。在整部小说中,蒋干就出场过两次,而且两次都给曹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整个三国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猪队友了。但是,毕竟是小说,真实的历史上,蒋干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 嫪毐有什么特殊技能,为什么赵姬会如此痴迷嫪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嬴政母亲赵姬的名声并不好,主要还是因为赵姬太风流,私生活混乱,竟然和男宠嫪毐生下了两个孩子。嬴政知晓此事自然大为恼怒,嫪毐原本以为有赵姬可以仪杖,便不把嬴政放在眼里,甚至有了谋反的准备。那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赵姬会如此痴迷嫪毐呢?《史记》记载,嫪毐之物异于常人,还会一项特殊技能,从此让赵姬难

  • 孙坚是怎么死的,孙坚真实死亡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孙坚的死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其实原因也比较的简单,那就是孙坚的死让人觉得十分的冤枉,就是非常的可惜,其实人死的冤枉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天妒英才,还有就是被人陷害,那么这个孙坚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老哥一定别错过了呀!孙坚之

  • 七星巨棺真的存在吗,明朝七星巨棺到底寓意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咱们中国是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已经有成百上千的君王。当每一个君王离世的时候,大多都会被厚葬,而君王使用的棺椁也是相当奢华的,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雕刻。即便不是君王,一般的官员或是老百姓死去后多少也会在棺材上进行一些修饰。然而在广西发现的明朝七星巨棺上的图案跟其他传统的很不一样,因

  • 日本军人剖腹自杀的过程,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日本士兵当中,包括日本武士,因为武士道精神,他们都有着剖腹自杀的传统。子日本的文化当中,剖腹自杀都被视为荣耀的象征。在源平之战之后,剖腹自杀就已经成为了日本战士中流行起来。从那以后,日本武士的剖腹自杀成了日本武士洗刷耻辱的唯一方式,并最终被日本军队所传承。当日本士兵或武士剖腹自杀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