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阮籍为什么猖狂,阮籍猖狂是什么意思

阮籍为什么猖狂,阮籍猖狂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29 更新时间:2024/2/8 6:49:11

在竹林七贤之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也代表了一种对当时的朝局不满的态度。很多人知道嵇康,但其他人也都是一些厉害的人物,而对于阮籍有一句评价很奇怪,叫“阮籍猖狂”,猖狂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什么好词,不过很多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那么这里的猖狂是什么意思?阮籍又为什么会“猖狂”呢?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是大才子王勃笔下的阮籍,也是世人眼中的阮籍。一个不遵礼法的狂士;一个嗜酒如命的酒痴;一个穷途而哭的怪人,这是阮籍留给世人的脸谱化形象。可世人的评说能代表阮籍的形象吗?当然不能。就好比刘禅,提起他,世人总会想起“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等典故,而他是三国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事,谁又会去了解呢?如果刘禅真那么无能,并不是只有一个儿子的刘皇叔会选他做太子吗?显而易见,刘禅远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无能。这也告诉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得结合史料来分析。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他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出身如此,阮籍的才华自不必说,他与嵇康、山涛等人被并称为“竹林七贤”,皆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按理说,阮籍如此才华横溢,他应该是仕途光明的,可为什么在史料上只留下了“猖狂”二字呢?主要原因在于他生不逢时,若他生活在曹操当权的时代,青史留名的应该是作为贤才的阮籍。为什么如此说?因为曹操本身是文人,也重视文人,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建安文学”的兴起,“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不是别人,恰恰就是曹氏父子。还有就是曹操主张唯才是举,不像曹丕为了赢得士族支持,采取所谓的“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最后使士族掌握了权柄,造成几百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当然,“九品官人法”的用人制度,其实也对阮籍并无坏处,毕竟人家也是士族。

可惜的是,这项制度最终使得大士族司马氏掌握了权柄,间接导致了悲剧的阮籍陷入了政权交替的风波,所以说他生不逢时啊。司马氏为了得到更多的人才辅助,盯上了素有名望的“竹林七贤”,多次想请“七贤”出山。但司马氏的野心,是路人皆知的,所以“七贤”并不都愿为其效力,其中嵇康便旗帜鲜明的反对司马氏,所以不久就被害,还在刑场上留下了千古绝唱《广陵散》;又有如山涛等一些势利之徒,他们苟且偷生、卖命给司马氏;最后就是阮籍了,他既不愿为司马氏效力,又不愿枉送性命,只好装疯卖傻。

尽管如此,阮籍还是听到了一件件噩耗,尤其是好友嵇康的死讯,让他痛彻心扉之余,又不由产生兔死狐悲之感。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的阮籍,眼睁睁看着司马氏冷酷而血腥的镇压曹魏忠臣时,他的内心该是何其悲痛啊!不仅为国家前途而悲,也是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而悲。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政治黑暗的不满,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53岁的阮籍忧愤而亡,他郁郁不得志的人生也就此得到了解脱。

阮籍猖狂啊,可他活得比谁都明白,正是由于他善于隐藏内心想法,才能在这政治黑暗的时代善终。看似癫狂的阮籍,也许穷途之哭才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吧。在阮籍死后不久,司马氏便取代了曹氏。晋朝建立了,迎来的却不是盛世,而是数百年的黑暗时代。两晋时期先后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段令华夏族耻辱的历史,到现在也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提起的,晋朝也成为了最没有名气的大一统王朝。阮籍、嵇康都只不过是在这黑暗时代来临前死去的哀鸟罢了。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己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阮籍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在哲学观上,阮籍赞同老庄的“达”的观点,认为“达‘的根本途径或基本方法即为“齐物”。

正始时期的阮籍强调天与人的统一,竹林时期的阮籍则以自然排斥名教。阮籍思想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对天人之“关系”的理解不同,而且也表现为对其本身“意蕴”的规定不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陆逊最终怎么死的,陆逊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说到三国小编相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诸葛亮,曹操,刘备这些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那么,在三国时期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陆逊,这个陆逊非常厉害,在但是独得孙权的喜爱和宠爱,不过,陆逊的一生也是非常悲惨的,最后也是被活活的气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

  • 曹雪芹被雍正抄家的原因,曹雪芹家为什么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曹雪芹的事情,估计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曹雪芹话说是被雍正抄家了的,那么很多人也都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真正的历史上真的曹雪芹被抄家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也一定别错过了,期待大家试一试。曹雪芹被雍正抄家,表面上是经济问题,主要是干江宁织造时造

  • 古代是怎么称呼父亲和母亲的,父亲和母亲在古代有哪些叫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从古至今,对于长辈的称呼一直都有变化,现在的我们一般称呼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叫法有很多,比如说妈妈,爸爸等等。那么在古代,怎么来称呼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是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喊自己的父母呢,看TVB的是“阿爹”、“娘亲&

  • 青楼女子腰间为什么系一根红线,这个红线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在看那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会有青楼这个地方,而且在看到青楼的女子都是那种非常妩媚,妖娆的。如果观察的仔细的话,就可以看到青楼女子的腰间都会系一根红线。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红线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古代最早的妓女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妓,她们一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属于才女

  • 庆余年影子的真正身份是什么, 影子和四顾剑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庆余年》中每一位出场的新角色,感觉都是个性十足,例如让大家感到十分神秘的影子大人。影子大人是鉴查院六处主办,平日里打扮的像一位忍者,全身上下只把眼睛露了出来。实际上这位影子大有来头,他是四大宗师之一四顾剑的亲弟弟。不过影子和四顾剑的关系并不好,两兄弟似乎有着不小的恩怨,因为影子的目标一直是要晒到亲

  • 位面之子是什么意思,世界公认三大位面之子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位面之子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位面之子的意思的,小编觉得其中的核心含义就是运气贼好,不知不觉就能达到别人无法达到无法企及的地位了,中国的位面之子也有,其实刘秀的呼声最高了,也有这个王莽,还有什么朱棣等等,那么我们放眼世界,那又有哪些人能被誉为是位面之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 蚩尤的读音怎么读,蚩尤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蚩尤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知道的这个人的,被誉为是上古魔神,那么如果这样的说的话,这个蚩尤其实就是坏人了,但是真正的情况又是这样的吗?其实也不见得啊,但是我们今天不讨论蚩尤的好坏,我们来看看蚩尤这两个字怎么读吧,还有其实古代人取名都是有语言的,那么这个蚩尤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

  • 邯郸学步的故事,邯郸学步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做学问就跟做人一样,如果一昧去学习别人东西,模仿别人,生搬硬套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话,那么最终肯定的就只会有一种结局,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今天大家就一起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邯郸学步的故事吧,看看这里面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原文】《庄子·秋水》:“子往

  • 旱魃是什么东西,旱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旱魃是一种传说当中的生物,而它名字里面的“旱”字也揭示了它的属性,有些传说中,旱魃就是古代导致旱灾的罪魁祸首。只不过还有一些传说中,旱魃却是黄帝的女儿,很多人知道炎帝之女精卫,对她的印象也是很好的,但是为什么黄帝的女儿却是一个灾难呢?究竟哪一个传说是真实的,旱魃到底是一个什么

  • 如何看待冥婚,冥婚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一些影视剧里面,有时候会出现“冥婚”,就是给逝去的人举办婚礼,一般都是一个活着的女子嫁给一个死去的男子,这种情节出现的最多。不过冥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死人还要和活人成婚,冥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冥婚事件?为何古人会进行冥婚这种事情,他们对此究竟是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