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94 更新时间:2024/1/23 19:07:24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的历史上,关于司马懿诸葛亮之间的对垒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彩,尤其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过历史上对于这个事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司马懿看出来了,一种是没看出来。当然,司马懿的谋略也是高深莫测的。那么对于诸葛亮而言,司马懿是怎么评价他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亮志大而不见机”,是说诸葛亮有恢复汉室之大志,上天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诚然,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了蜀汉,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因关羽的盲动,大意失荆州,刘备的冲动,夷陵大败,隆中对策已不可实现。诸葛亮虽挽狂澜于既倒,稳定了局势,平定了南中之乱,却在北伐中无能为力。其原因自然是蜀弱魏强,以一州之力,去抗九州之国,众寡悬殊,很明显诸葛亮很难成功。司马懿说这句话应该是很中肯的。说诸葛亮“多谋少决”,是说诸葛亮筹谋很多,策略很多,却很难决断,很难实施。

经过几次北伐,诸葛亮为出兵可谓费尽心机,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让赵云邓芝率一部分兵力出斜谷,以作佯动,吸引曹真主力,而自己则率领大军出祁山,出其不意,曹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降汉,陇右震动,仅剩两郡未下。不然,就可全控陇右,阻断陇道,建立与汉中一样的根据地,再徐图长安、洛阳。但是由于用人有误,街亭失守,让本来大好的形势,尽付东流,从此蜀汉再无夺取街亭,控阻陇道的机会。第二次北伐攻陈仓二十余日未下,只好班师。第三次虽占领了武都、阴平二郡,但陇右仍然稳稳在曹魏手中掌控。第四次北伐再出祁山,虽取得了胜利,但未乘胜取得更大战果。第五次兵出斜谷,打得却很保守,没有像司马懿所说,用奇兵出武功,而是为保粮道,充分发挥蜀汉兵山地作战优势,只好据兵五丈原,被司马懿称之为无为之地,“吾无忧矣”。诸葛一生唯谨慎。正因为蜀汉国小民少兵少,诸葛亮只能依照这一实际情况去考虑北伐事宜,自然首先要谋划很多方案,考虑衡量各方案的可行性,在执行中也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最大的考虑就是保存实力,消灭敌人,占领战略要地,因此诸葛亮打仗很保守谨慎,不敢用奇,不敢冒险,这就是司马懿所说的“多谋而少决”。

“好兵而无权”则是说诸葛亮虽好统兵北伐,但权力受限,终难成大事。司马懿这样说,可能是针对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本来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大败司马懿,北伐形势一派大好,正是乘胜取得更大战果的好时机,却因李严作梗,刘禅下旨班师。诸葛亮不愿做权臣,凌架于刘禅之上,经考虑再三,只好班师回朝。正是这种情况,让司马懿误认为诸葛亮不能左右朝权,不能正确权衡利弊,作出决断,只能听命朝廷。事实上自从刘备白帝托孤后,蜀汉军政大事咸决于亮,诸葛亮是蜀汉实际的掌权人,说他无权,恐怕有点儿太不实际了。“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这句话就有点儿不真实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仅率五万大军,打得你司马懿只有逃跑的份,畏蜀如虎,更何况这次北伐,诸葛亮带了十万大军呢。正因为司马懿上次吃亏太大,深深知道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这次才采取了龟缩坚守不战的拖字战术,你司马懿还能有什么筹画?不管诸葛亮多么挑斗侮辱,你司马懿也就只能忍受,为了能压服曹魏军的不耐烦,你司马懿甚至动用了曹睿皇帝来禁止出战。堂堂曹魏大国,国力军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对蜀汉的入侵只取守势,任由蜀汉军来去自由,任由蜀汉军在眼皮底下与当地居民屯垦,还有脸说“已坠吾画中”?还有脸说“破之必矣”?如果诸葛亮不是因操劳过度而病逝,说不定真能诱司马懿父子入上方谷,那样的话说不定也就没有以后的晋朝,也就没有以后的五胡乱华了。甚至诸葛亮病逝,司马懿也不敢追击,以致留下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千古笑谈,司马懿面对诸葛亮还能有什么作为?

总之,司马懿说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还算是有一定道理,但比较偏面,他说这样的话,无非是为了宽慰其弟,宽慰朝廷,鼓励部下,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无奈之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陈桥兵变为什么能成功,赵匡胤到底是怎么布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那可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而且最后也是因为这个,赵匡胤才能得以成为宋太祖。那么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兵力上面完全没有优势,那么最后又是怎么成功的呢?赵匡胤到底是怎么布局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赵匡胤有一帮手握重兵的好弟兄,如石守信等人。而且石守信就驻守在当时的

  • 商鞅为什么被车裂,商鞅被车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商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个商鞅变法吧,毕竟是以他名字命名的。不得不说,商鞅变法确实是非常的成功。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有名的功臣,最后却被车裂而死!很多人都很诧异,商鞅被车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位。那些反对商鞅变法的利益集团,说商鞅的坏话,

  •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一个成语,而且这个成语是出现在《周礼》当中的。不过对于这个成语的意思,一直都是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而且很多人甚至觉得这个并不是很合理。那么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rd

  • 为什么火烧藤甲兵诸葛亮会流泪,认为自己“必损阳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对于诸葛亮在一开始的时候3次火烧曹军,那可真的是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那个时候可是重创曹军。但是后来诸葛亮44岁的时候,结果火烧3万藤甲兵的时候,却非常的愧疚,而且还认为自己“必损阳寿”。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打仗用火攻很常见,诸葛亮

  • 历史上有罗艺这个人吗,罗艺和罗成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罗艺是隋唐的名将,而且还有一个儿子罗成,大家对罗成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在隋唐英雄传里面罗成可是非常厉害的。不过大家都知道,罗成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那么历史上有罗艺这个人吗?下面那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这个罗艺是罗成的父亲,而且还是秦叔宝的姑父,但是这个关系仅仅

  • 唐高宗李治有几个儿子,唐高宗李治儿子分别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唐高宗李治也还是很有说法的一个人了,在唐朝也是算是一位风云皇帝了,那么很多人对这个唐高宗李治的儿子非常的感兴趣,那么这个唐高宗李治的儿子到底有几个问题,又分别叫什么什么名字呢?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1、唐高宗李治有几个儿子唐高宗李治根据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一共有8个儿子。还有4个女儿。2、唐高宗

  •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退避三舍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的吧,小编一直都觉得这个退避三舍的意思就是怂,怕了需要逃跑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了,但是真正的意思可能就没有这么片面了,那么具体是怎么说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话说网友们十分关注的揭秘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这个问题好像比较大的疑惑了,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

  • 被称为诗魔的是谁,白居易为什么被称为诗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仙诗圣诗鬼诗佛,唐朝是诗人的天下,唐诗一直以来都是诗中最鼎盛的一种,现存的唐诗有数万首,而这中间更是有很多诗人,都获得了一个非常贴近自己形象的外号,比如在前面所列举出来的那些。白居易,同样也是诗人当中很出名的一位,他的外号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叫做“诗魔”。白居易为何叫做诗

  • 卫子夫的结局是自杀的吗,真实的卫子夫到底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卫子夫其实大家了解的话都是这个从电视剧里面开始的了解的,但是真正历史上的卫子夫真的是这样的嘛,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的,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吧,那么真实的卫子夫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话,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历史上卫子夫真实结局历史上真实的卫子夫也是&ldq

  • 李渊的皇后是谁,李渊的后宫嫔妃有那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渊是中国唐朝时期的开国皇帝,在当时的历史上地位还是很高的,李渊在没有建立唐朝时还是隋朝的一位大臣,当时非常受隋炀帝的喜欢,话说隋朝晚期社会动荡,隋炀帝派李渊去太原平行局势,但是,隋炀帝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借这次机会直接造反了,后来便建立了史上大唐朝,建立唐朝后李渊的贡献还是有不少,我们今天就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