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赢驷功绩有哪些,怎么评价赢驷这个君王

赢驷功绩有哪些,怎么评价赢驷这个君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77 更新时间:2024/1/17 5:52:53

说到这个赢驷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有的人说他是昏君有的人说他明君,反正这个争议是非常非常大的,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值得研究研究的,只要分析分析下这个赢驷的一些功绩想必大家心里面应该就有数了,那么具体要怎么看,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说到这个赢驷那当然是“明君”了,很多人说赢驷不好,其实就是因为赢驷杀了商鞅,但是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赢驷和商鞅应该算个人恩怨,赢驷杀不杀商鞅,商鞅变法已经深入人心,对秦国走向已经没有大的影响了。所以对于国家来说,影响不不了。

赢驷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他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赢驷功绩

一代枭雄,他霸气无敌。

且说秦惠文王是谁,他便是著名霸主秦孝公之子嬴驷,十九岁便即位,是为秦惠王,文王是后世对他的追封。

大家都知道在他之前,大秦帝国是没有王的,即使秦孝公再厉害,也不过还是公而已。而秦惠文王,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可想他的魄力之大。

那么他有哪些过人魄力呢?最闪亮的应该便是他神一般的用人智慧了。

在文当面,他运筹帷幄,任用张仪连横六国,对各个国家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后来秦王赢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他的霸气决策可谓是成功史上的一段佳话。

说起武来,他看中的名将人才还真不少。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等皆是一等一的难得人才,于是才有了最为辉煌壮烈的一代枭雄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的故事。

北扫义渠:

义渠位于位于秦国西北部。在当时,义渠可是个大麻烦。这些野蛮人凭借骑技了得便总是有意无意的骚扰秦国边境,甚至入侵秦国的洛河流域。只是强大的秦国岂是好惹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公孙衍的积极建议下,秦惠王暂停攻魏而转为攻打义渠。当然了,对什么人就要用什么招,没有什么比对付这些野蛮的游牧民族烧荒更有效了。

秦国边境把牧草烧光了,义渠君大批马牛羊被饿死。供养战争的后备力量严重短缺而不得不妥协。小样儿,和我斗,果然还是嫩了点儿。秦惠王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国可不是坐山观虎斗的风格,硬是添油加醋点热了这把火,煽其内部自相残杀,最终平定了义渠。秦惠王十一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可是义渠可不老实呀,总是来惹事,秦惠文王更元十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这回义渠还真老实了不少。

西平巴蜀:

在公元前318年,不自量力的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便派庶长樗里子与其大战于修鱼,斩对方首级八万。此次大战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但西方的义渠又不老实了。在东西受敌的情况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公元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彻底灭蜀。到这里,不得不为文王的英明决断大大点赞。

东出函谷:

公元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大破魏军,魏国无奈之中只好把河西地割让给了秦国。公元前329年,秦军攻魏,取得河东的汾阳皮氏及焦、曲沃。第二年,秦军乘胜攻魏,取得了魏的蒲阳。几经惨痛教训,最后魏国直接怂了,没有勇气再与大秦对抗了,只好割让上郡15县给人家。到这时,虎狼之师的大秦帝国在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盘吞并后,仍然不满意,继而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而此仗是伏笔,不得不说此仗打得潇洒,漂亮。

南下商於:

看过《芈月传》的人,应该还记得张仪假用六里诈楚国为六百里使得楚国与齐国断交的故事。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遣张仪赴楚,使用了阴招反间计,诱惑楚国与齐国断交。然后又设计激怒了楚怀王,使得楚国冒贸然出兵攻秦,而早有准备的秦军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定时炸弹。楚国从此面如死灰,而秦国却实力大增。

混迹江湖而能常胜的,也就只有他了。而他的这些风光江湖事迹,成就了他一代枭雄的美名。

一代明主,他受之无愧。

卸去帝王的外壳,秦惠文王也是寻常人,他也曾年少轻狂过,只是这一年少轻狂,可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事儿。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在秦惠文王继位之初,曾苦心研究天下形势,变卖家当,到了秦国想为其效力,可秦惠文王倒好,认为其“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找了一个“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的托辞直接让人家吃了闭门羹。而苏秦心性也好,没有立即离开,而且在大秦盘桓月余,找机会便呈自己的策略,而秦惠文王仍无所表示。而弹尽粮绝的苏大才子不得不回家,却遭得了“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下场,苏大才子如此骄傲,怎能受得如此屈辱,便暗下功夫,最终掌管六国帅印,出“合纵之策”联合六国对付秦,这让秦国苦不堪言。

秦惠文王吸取上次教训,人也内敛沉着了不少,这次来了苏秦的老同学张仪,他就没那么肆然了,他放下身段,亲自盛情迎接,以礼相待。终于喜得能与苏秦抗衡的贤才。

而他最为英明的是,他虽非常信任器重张仪,但在关于是伐韩还是攻蜀地问题上,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他并没有因为张仪的绝对优势,而一意孤行赞成张仪伐韩,而是采取两方辩论的方式,最终得出了最优良正确的选择。

真正的明主,不是不犯错,而是错能改之,并能强力补救,这一点,没有谁比秦惠文王做的更好的了。

这件事让后人诟病:

按理来说,如此尽善尽美的一位君主,应该很难找出瑕疵了,然而他也有为后人所诟病的地方。

众所周知,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文王。而他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车裂商鞅。而这件事也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世人都说秦惠文王小心眼,公报私仇。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从他做太子时说起了。

大家都知道秦孝公时,重用商鞅进行彻头彻尾的变法。而商鞅若指定的严酷法律,可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否管你是皇家国戚还是贫民百姓,还是一视同仁,不因人而异。

而还是太子时的秦惠文王可就太没眼色了,是直往枪口上扑啊!还一扑就是两次。商鞅作为首席执行官,如果不秉公处理,那么他所推行的法权威何在,继而推行?当手下留情是不能的。不过嘛,对未来秦国的接班人下手绝非明智之举,但法律不得不施行,商鞅是怎么做的呢,这便拉来了他的老师做替罪羊。

毕竟,“教不严,师之惰”嘛!

他第一次犯法的时候,商鞅把他老师的头发给割掉了。或许你会认为,不就是头发嘛,割了还可以再长,可是,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头发可是大逆不道的大事,被割头发更是奇耻大辱。更何况,士可杀尚不可辱,而太子师可是士中名士呢!断此名士之发,可谓诛他的心哪!

太子师不愧是太子师,心府果然极好,换作常人早就自杀了。不过这件事还没有完,没多久,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第二次犯法,这次,商鞅依旧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直接割掉了他老师的鼻子。这个刑罚就有点过了啊。没有头发,尚可以安头假发。可是在古代的科技下,到哪里去找一个假鼻肢,就是当真找到了,他老师也是一个废人了。没有味觉,失去了很多生活的滋味,加之再度受挫,难免出现心理疾病。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接了父亲的班,这时候得罪了旧贵族和秦惠文王老师的商鞅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机会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合名举报商鞅谋反,何况痛恨商鞅的秦惠文王老师此刻正是君主的左膀右臂,商鞅就以谋反的罪名被通缉。

商鞅能眼睁睁被捕捉吗?他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逃回自己的领地,无奈反抗失败。逃到其他地方,而被人举报了。还得得意于他自己制定的法律,他哭笑不得得走向了刑场。不知道如果当初他知道自己的结局是被自己指定的法律五马分尸,满门被灭,他还会毅然决然地制定吗?

他死了,而他的法却推行了下去。那么秦惠文王杀他当真是因为小心眼报私仇吗。

或许有。但关系不大。然对于秦惠文王,商鞅确实是留不得的,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因为没永恒的朋友,但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商鞅非死不可,还是因为他触犯了秦惠文王的底线,最重要的是,他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他活着的话,他反而会挡住秦惠文王的光,甚至对王位造成威胁。而他死了,反而能让旧贵族们闭嘴,他的法更能畅通无阻地推行了。所以他非死不可。

因此,对于这个诟病,秦惠文王是无奈且必须承受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对于已死之人,对于一代英明之人的微微瑕疵,我们是不是该多一些宽恕,更何况我们不是经历过这段风尘的人。咸阳荒草,青陵光景惨淡,风吹过,他的风光没了,他的暗然没了,留下的只不过是后世的瞻仰和唏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孝宗死因为何,明孝宗朱佑樘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某种程度来说,明孝宗朱佑樘是整个明朝评价最高的皇帝。朱国桢曾评价明孝宗时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后人对于明孝宗也是有颇多赞美之词。明孝宗性格宽仁,勤于政事,开创“弘治中兴”,唯一令人遗憾的一点是明孝宗不到36岁便去

  • 天安门的建立者到底是谁,天安门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天安门,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天安门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市的市中心,而北京则是我国政治最中心地区,不过分的说,天安门绝对算得上是我国“中华第一门”了。从天安门的建造到目前,已经经过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了,见证了太多的兴衰。如去北京旅游的人没去过天安门,那就等同于没去过北京。然而

  • 真实的官渡之战是怎样的,历史上官渡之战的全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所了解到的官渡之战,都把曹操当做一个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人,尤其是以少胜多这一点,让很多人都钦佩曹操的军事才能,甚至把他当做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来看待,有些过度神化了。就比如说真实的官渡之战,袁绍其实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曹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悍,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东

  • 鼎力相助的意思是什么,鼎力相助一般常用于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成语“鼎力相助”应该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成语鼎力相助一般常用于什么呢?是用自己帮助别人还是用于别人帮助自己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1、鼎力相助一般常用于什么成语“鼎力相助”一般常用于:请别

  •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从军攻打的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早已是人尽皆知,人们敬佩花木兰以女子的身份,代替自己的父亲上战场,还能建立功勋保家卫国,这样的女子实在是难得。虽然现在有人认为,花木兰的故事是古人虚构出来的,但是艺术也是来源于现实,当时的确很有可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才有人这样写成了诗歌流传千古。那么,如果的确存在花木兰的故

  • 戚继光抗击倭寇是哪个朝代,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不少的人在问关于这个戚继光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戚继光抗击倭寇是什么朝代的事情,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有很多人不知道,那么到底什么哪个朝代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情发生在明朝时期,更加细致的时间是明末。再更加准确的时间是嘉靖三

  • 古时候倭寇都是哪国人,倭寇一词是什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倭寇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倭寇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虽然让人讨厌,但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讨论的,最近很多人都比较好奇,这个倭寇为什么叫倭寇呢?这个叫法的起源是什么呢?还有这个古时候倭寇都是哪国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倭寇】一词的由来,是从

  • 将不过李王不过项指的是谁,力不过霸拳不过金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们中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历史,经历了大约20多个朝代,而且每一个朝代都有那么一些能人异士,有着非常出名的大将。关于这些大将,史料中记载的典籍不多,但是小编今天要说到的4个人是真实存在过的,并且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将不过李说的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勇猛的将军,名字

  • 历史上褒姒是怎样一个人,褒姒真的颠覆了一个王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历史上褒姒这个女人,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个女人可是非常的漂亮,而且在古代关于她和周幽王的故事也是又很多。周幽王对她可是百般的依赖,为了能够让褒姒大笑一次,周幽王可是费劲了心思。那么这个褒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褒姒真的颠覆了一个王朝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西周的灭亡,《诗经》中有一句诗:&l

  • 红楼梦中的金陵到底是哪里,金陵就指的是南京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但在红楼梦中,金陵就指的是南京吗?实际上金陵不止南京这一个地方。红楼梦中金陵是以省份出现,而南京肯定不是一个省,而且很多地名根据朝代的不同,早就发生了变化。例如荆州在古代比整个湖北省还要大,但现在只是一个市名,并不是千年以前的荆州了。宋代和明末清初指的金陵都不是同一个地方,那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