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有什么才能开创出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仁宗盛世”?

宋仁宗有什么才能开创出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仁宗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65 更新时间:2024/1/10 11:45:45

宋仁宗有什么才能开创出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仁宗盛世”?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苏辙是大文豪苏轼的胞弟,他们哥俩与其父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有了三席。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宋仁宗却很淡定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且矛头直指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做到了。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煽动造反”的,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当时,朝鲜半岛封建王朝高丽岁岁向北宋进贡。有一次,使者回来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教训高丽。宋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没有去诉诸于武力。

宋仁宗不光对人仁慈宽厚,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对属下能如此细致入微之体恤,委实不易。

宋仁宗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变法,因为只有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才能富国强兵。可是做了长期准备工作的“庆历变法”很快就失败了,他并没有灰心,在侬智高入侵广南州郡之时,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众议,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将狄青为统帅,平定了侬智高之乱。在他去世的两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为知制诰,酝酿再来一次规模更大的变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时候,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宽松,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所以文学艺术事业都很发达。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这样的盛况,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刘继兴/文)

标签: 时代读书人

更多文章

  • 赵构有几个儿子?赵构为何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皇位,孩子

    赵构有几个儿子?赵构为何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后代?人们都说虎毒还不食子呢,但凡有一点可能肯定是要向着自己的儿子,况且赵构当时当皇帝的状态来看,再活上个几十年不成问题,皇位也没有必要这么早就传递下去。而之所以赵构直接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是因为赵构已经没有孩子了,或者说孩子不多了。首先我们不得不说,

  • 宋神宗下一任皇帝是谁?宋徽宗赵佶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后,皇帝

    宋神宗下一任皇帝是谁?宋徽宗赵佶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换句话说,宋神宗这么多儿子,为什么是赵佶当上皇帝了呢,宋徽宗赵佶为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宋神宗立的太子为宋哲宗,本来怎么也不该赵佶当皇帝的,但是宋哲宗身体不好,年仅二十五岁便因病去世。宋哲宗去世的死后没有子嗣,所以只能从宗室

  • 岳飞墓在哪里?岳飞抗金死后到底葬在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遗骨,将领

    岳飞是我国著名将领,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率领军队勇猛抗击外族侵略,但是最后却落得个被冤杀的下场,那么在他死后,尸体被葬在什么地方了呢?在民间传说中,杭州众安桥下也曾被认为是岳飞遗骨所葬之处。此地是南宋临安城中比较繁华的地方,紧靠御街。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杭州府司狱吴廷康,正式确定此地为岳飞

  • 《曾公遗录》是如何记载宋哲宗的真正死因的?宋哲宗赵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后,死因

    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的第7位黄帝,但是他在25岁就死了,他一生成就不大,死因也有争议。《曾公遗录》是如何记载宋哲宗的真正死因的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哲宗赵煦简介宋哲宗赵煦,原名赵佣,他10岁时就登基,但是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死后,宋哲宗才掌握了大权。宋哲宗是比较有作

  • 《武穆遗书》真实存在吗?《武穆遗书》是岳飞写的兵书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遗书,兵书

    相传《武穆遗书》是岳飞所写的兵书,其中记载了岳飞毕生的用兵之道,但是对于这本书真实性的记载,却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岳飞写过这本书是真的吗?这本书真的流传到现在了吗?或者说这个传说中的《武穆遗书》真实存在吗?在金庸先生著名小说的《射雕英雄传》中,描写了金国派武林高手抢夺岳飞所著的《武穆遗书》的情节

  • 赵匡胤政变黄袍加身,为什么在历史上没有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帝,都城

    赵匡胤政变黄袍加身,为什么在历史上没有骂名?公元960年,北周皇帝刚刚继位没多久,朝廷中的事物都是由大臣进行处理,此时北方的契丹和北汉联合,南下攻打北周,消息传来,北周上下一片恐慌,立刻派出赵匡胤带领军队北上作战,赵匡胤在第二天就带着军队离开了都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宋真宗时期的权臣丁谓是个怎样的人?最终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宗,宰相

    宋真宗时期的权臣丁谓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趋炎附势吗?丁谓是北宋真宗时一位有名的权臣,善于附炎趋势。真宗初年,权臣王钦若得势时,丁谓专投王钦若所好,唯王是从。王钦若失势免宰相职后,丁谓又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了寇准的信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冬,丁谓与曹利用同时出任枢密使,掌军机大权。曹利用

  • 《大宋宫词》皇帝遗诏是什么内容?皇帝是不信任刘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先帝,遗诏

    《大宋宫词》皇帝遗诏被曝光?皇帝是不信任刘娥吗?刘娥终于把当年换太子的实情告诉了赵祯,赵祯随后跟刘娥一起去见李宸妃,并且在那里看到了皇帝留下的遗诏。对于刘娥来说,她原本一直以为皇帝很信任她,但从遗诏的内容来看,似乎并不是这样,这也让刘娥倍感失望。其实,皇帝早就有预感刘娥可能临朝称制,当他看到刘娥背后

  • 《大宋宫词》刘娥是真心不愿意垂帘听政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先帝,公主

    《大宋宫词》刘娥是真心不愿意垂帘听政吗?《大宋宫词》是讲述宋朝传奇女性刘娥的一生,不过剧中的刘娥,似乎和大家认知中的刘娥有很大区别。宋真宗封禅驾崩后,刘娥第一时间稳定住了朝廷局势,也是让众臣看到了刘娥的能力。因为赵祯还小,刘娥应当垂帘听政,但她本人却拒绝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而且历史上的刘娥真会这样

  • 宋朝名相寇准与刘娥有矛盾吗?寇准为什么晚年被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真宗,皇后

    宋朝名相寇准与刘娥有矛盾吗?寇准为什么晚年被贬?《大宋宫词》的播出,让很多观众了解了寇准这个人物。寇准算是宋朝一代名相,他促使宋辽签订檀渊之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但寇准晚年遭贬,他和刘娥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宋真宗病重时,曾和寇准商量让太子监国,但这件事是瞒着刘娥进行的。后来消息走漏风声,刘娥知晓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