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治帝驾崩后有两人愿意主动殉葬,这究竟是无奈还是忠贞?

顺治帝驾崩后有两人愿意主动殉葬,这究竟是无奈还是忠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27 更新时间:2024/3/2 14:49:02

导读:顺治帝驾崩后有两人愿意主动殉葬,这究竟是无奈还是忠贞?

“人殉”制度是古代葬礼中的一大陋习,不仅中国有,在世界范围内,都曾长期存在。《墨子》曾记载: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在历史长河中,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他们去世时,都有人殉事件的发生。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时,后宫无子女的嫔妃一律殉葬,多达40位嫔妃随“太祖”而去。明成祖朱棣驾崩,也有16位嫔妃殉葬。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明英宗的自身经历让他最终选择废除人殉制度。尽管明英宗是明朝唯一被俘虏过的皇帝,但仅凭他“废除人殉”这一项成绩,就能“一俊遮百丑”,因为废除人殉,是在是功在千秋。

明英宗废除人殉,这仅仅是在中原民族范围内,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人殉制度一度十分流行。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时,他最喜欢的女人阿巴亥被迫穿盛装自尽殉葬。清太宗皇太极去世时,其妃敦达里、安达里等殉葬。顺治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帝王,他长期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甚至一度笃信佛教,那么,顺治去世时,有没有发生“人殉”事件呢?

答案是有的,顺治驾崩后,有一男一女主动为顺治殉葬,且这两位身份特殊,女子是后妃董鄂氏;男子叫傅达理。这两个人,看似主动殉葬,其实以他们的身份,是非死不可。这件事,要从顺治帝的传奇死因说起。

顺治帝6岁登基,被摄政王多尔衮长期压制,13岁那年,多尔衮在打猎过程中意外去世,顺治得以提前登基,从此释放天性,开了无拘无束的帝王生涯。皇太后孝庄(谥号)先后为他安排两桩婚姻,他都不喜欢,顺治十三年,19岁的顺治纳正白旗董鄂氏为妃,后人称董鄂妃,从此找到了自己的“白月光”,顺治独宠董鄂妃一人,甚至连批阅奏折都要腻在董鄂妃的寝宫里,孝庄对此非常不满。

后来董鄂妃的独子染疾去世,董鄂妃伤心过度,也撒手人寰,顺治帝痛失爱人,伤心欲绝,不仅不顾劝阻追封董鄂妃为皇后,甚至一度萌生出家的念头。总之,顺治帝的颓废,和董鄂妃关系很大。

在《清史稿》的记载中,董鄂妃去世半年后,顺治帝染天花去世。当然,也有野史认为顺治当时并没有死,而是出家而去。

不管顺治帝是去世还是出家,作为顺治生母的孝庄,都注定会把怒火发到董鄂氏一族上。因此,顺治去世后,董鄂妃家族的危机马上来临。

这时,在后宫之中,有一位嫔妃最为尴尬,她就是董鄂妃的妹妹贞妃董鄂氏。贞妃并非董鄂妃的亲妹妹,而是族妹。但出生在同一个家族,意味着她难逃干系。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当皇考上宾之日、感恩遇之素深、克尽哀痛、遂尔薨逝,芳烈难泯。

这句话意思是,顺治帝去世时,贞妃伤心欲绝,主动以身殉死。表面上看,贞妃之死,是因为“爱情”,但在这些文字背后,是为了避免董鄂氏一族被清算,而必须做出的无奈之举。

事实证明,贞妃的选择是正确的。贞妃主动殉葬以后,不仅得到了孝庄的认可,还追封他为贞妃(贞妃的名分是死后追封的,之前是庶妃)。

顺治帝最亲密的人中,除了董鄂妃,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宦官吴良辅,另一人是侍卫傅达理。吴良辅是顺治帝的贴身宦官,在顺治去世的两天前,曾代替顺治剃发修行。顺治死后,吴良辅被康熙(其实是孝庄)下令处斩,株连全族。傅达理跟随顺治多年,顺治帝生前的罪己诏等内容他都一清二楚,因此,顺治帝去世后,傅达理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选择了为主子“尽忠”,殉葬而死。

《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

(顺治十八年)四月,予殉葬侍卫傅达理祭葬。

这段话非常有意思,顺治帝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夜里,傅达理是在顺治帝去世后紧接着殉葬的,为何到了四月份,康熙才下旨让礼部给殉葬而死的傅达理举办祭礼呢?这可以看出,傅达理之死并不寻常,甚至有人猜测,傅达理或许不是主动殉葬,而是被孝庄赐死的。不管傅达理是主动求死还是被赐死,他的“殉葬”都是一种无奈。

清朝康熙十二年,御史朱斐上奏曰:

“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

康熙听从建议,下旨废除殉葬制度。因此,顺治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活人殉葬的帝王。贞妃董鄂氏和侍卫傅达理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人殉的后妃和侍卫。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历史,人殉制度注定要被历史所遗弃。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辨明优劣,毕竟,历史在发展,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对的。

标签: 两人驾崩殉葬

更多文章

  • 清朝满族官员为何不愿自己女儿嫁入后宫?乾隆皇后,嫔妃年薪待遇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满族,乾隆,嫔妃

    导读:清朝满族官员为何不愿自己女儿嫁入后宫?乾隆皇后,嫔妃年薪待遇有多少?乾隆六年,(1740)闽浙总督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请求乾隆允许他年过十七岁的儿子和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完婚。乾隆接报大怒,原因是马尔泰的女儿没参加皇室选秀就要结婚,是违反“朝廷祖制”。对此乾隆说:“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选看

  • 揭秘顺治皇帝不顺的一生,顺治究竟是出家做和尚了还是得天花归西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归西,天花

    导读:揭秘顺治皇帝不顺的一生,顺治究竟是出家做和尚了还是得天花归西了?公元1650年12月31日,顺治13岁,这是多尔衮逝世的日子。13岁的顺治,已经做皇帝七年多。12月31日这天,对于顺治来说,生命总算是顺了这么一次,说起来,他年号叫顺治,可是一生并不很顺。这天,多尔衮一命呜呼,英年早逝,生命终止

  • 皇太极的哲哲皇后和孟古哲哲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两个哲哲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后,太极,为什么会有

    导读:黄皇太极的哲哲皇后和孟古哲哲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两个哲哲皇后?如今提到哲哲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往往都是皇太极的皇后,孝庄和海兰珠的姑姑哲哲,但是别忘了,皇太极的母亲也叫哲哲,也就是说皇太极的妻子竟然跟努尔哈赤的妃子孟古哲哲名字相近, 那么孟古哲哲和皇太极皇后哲哲是什么关系?两个人为什么

  • 清朝第一皇后孟古哲哲一个被追封的皇后为何会这么荣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后,清朝,孟古哲哲

    清朝第一皇后孟古哲哲一个被追封的皇后为何会这么荣光?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生于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追尊),第一位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在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孟古庄敬聪惠,端庄贤德

  • 皇太极的生母是谁?努尔哈赤第三大妃孟古哲哲皇后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努尔哈赤,太极,生母

    皇太极的生母是谁?努尔哈赤第三大妃孟古哲哲皇后介绍,孟古哲哲为努尔哈赤生下了她唯一的孩子皇太极。叶赫部是海西女真中势力最为强大的部落,万历十年(1582),努尔哈赤势力还很弱小的时候来到了叶赫部,受到了贝勒杨吉砮的热烈款待。杨吉砮见努尔哈赤长得奇特,英武不凡,就要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努尔哈赤。万历十六

  • 明朝大忠臣于谦是个怎样的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于谦的真实写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的人,明朝,是个

    导读:明朝大忠臣于谦是个怎样的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于谦的真实写照趁着晚凉,在屋里闷了一天的孩子们纷纷跑出来玩耍。一户人家门外,一个穿着红衣服的男孩子正骑着匹马玩得不亦乐乎。邻家老者被他的笑声吸引,看了会儿抚着胡须道:“红孩儿,骑黑马游街。”男孩听了立刻对道:“赤帝子,斩白蛇当道。

  • 《红楼梦》中王熙凤怎么死的?为何死时衣不遮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红楼梦,死时,王熙凤

    导读:《红楼梦》中王熙凤怎么死的?为何死时衣不遮体?虽然王熙凤几乎可以算的是《红楼梦》最狠毒的女人,但她自身的命运,终究也难逃悲凉。她的判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读来更是让人感觉到她一生的无助和凄凉。那么,这位《红楼梦》

  • 巧嘴王熙凤最终什么结局?凤姐最终被休妻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凤姐,结局,王熙凤

    导读:巧嘴王熙凤最终什么结局?凤姐最终被休妻吗?王熙凤的结局:想必大家都看过红楼梦,那必然也了解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凤姐儿王熙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王熙凤的结局。王熙凤的悲剧无疑应该是很悲惨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关于这句和标题‘聪明累’可知造成她悲剧结局的一定是因为她太注重心机,太追求欲

  • 女强人王熙凤为什么怕老公贾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强人,老公,王熙凤

    女强人王熙凤为什么怕老公贾琏?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很厉害的人物,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有灵性。尤其是说话水平更是滴水不漏,按理说在她和贾琏的小圈子里,她应该说一不二。不过看看她对贾琏的态度,让人佩服的不能行,真是个会说话的女人。且看下面一段当贾琏把林黛玉送回家安葬林如海回家来那一段,书上是这样写的:贾琏

  • 凤姐王熙凤有什么性格特点?贾母是如何评价王熙凤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有什么,王熙凤,凤姐

    导读:凤姐王熙凤有什么性格特点?贾母是如何评价王熙凤的?泼皮,辣子,凤辣子,成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代名词,那么王熙凤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可谓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极为深刻。人们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的评价好坏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