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文帝杨坚为实现南北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隋文帝杨坚为实现南北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674 更新时间:2023/12/17 10:13:32

隋文帝杨坚为实现南北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说到隋文帝杨坚,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实现南北统一的皇帝,对于统一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这个隋文帝为了实现南北朝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不管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上面,都完成了全面的改革,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隋文帝杨坚如何实现南北统一的

自从南北朝末期,中国境内北周、突厥和南陈三个政权并存。杨坚宏才大略,夺取政权后,即下决心,要励精图治,统一中国。

但因隋朝初建,又屡遭突厥的袭扰,隋文帝便制定了先巩固内部,充实国力,南下灭陈,然后北击突厥,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后因突厥举兵南下袭扰的规模越来越大,隋文帝被迫改变先前的“取南和北"战略,并制定“先北后南"计划。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计划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政治上

1、加强中央行政机构的领导,设立三省六部。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2、改地方州、郡、县三级为郡县二级,精简了机构,减少了冗员,节省了开支。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3、制定《开皇律》,废除了一些酷刑、峻法。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跋、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595年)形成定制的,杨坚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 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杨坚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 《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4、不断派遣使者去南陈,表面上表示友好,实则探听虚实,使之松懈、麻痹。

二、经济上

颁布均田和租调,把荒芜的土地拨给农民耕种,减轻赋税徭役,兴修水利,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储粮备战。

三、军事上

改进北周以来的府兵制,集中兵权,加强军队训练,加固长城,训练水军。

统一之后产生的影响

影响是形成“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

隋朝开皇时期,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士,恢复汉姓。另外,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被唐朝所仿效。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开皇(581年2月—600年12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历时20年。

标签: 机构死刑

更多文章

  • 李治为何要把执行权逐步交给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要把,武则天,交给

    武则天想当女皇的野心并不是生来就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权力的刺激逐渐产生的。起初,武则天并未干预朝政。在与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后宫争斗中,武则天通过狠辣的手段已经占得上风,在高宗李治心里已经成为皇后不二的人选。将立后之事引向前朝的是李治,他利用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为契机,一举打掉了只手遮天的长孙无忌权臣集

  • 帝后争权最后遭殃的竟是他成了权力之争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争权,成了,是他

    电视剧里唐高宗李治跟武则天感情很深,事实上两人之间也有激烈的权力斗争。唐高宗一方面倚重武则天,另一番面又对她有所防范,但他又确实对武则天有一定的感情,关键时刻优柔寡断,致使养虎成患,为李唐种下了祸根;虽然武则天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武则天参与朝政是有一个过程的。自从李治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到宫中,武则天

  • 李治的亲舅长孙无忌保举他坐上皇位,为何要逼死自己的亲舅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长孙,自己的,保举

    武则天让许敬宗谗陷长孙无忌想谋反,唐高宗李治未经调查,便贬谪了长孙无忌。后来,武则天再让许敬宗谗陷长孙无忌,逼迫贬谪在外的长孙无忌自杀。长孙无忌自杀后,李治也没有再管这件事。(长孙无忌剧照)李治的这种表现,是很让人疑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无论如何,李治都不该这么对待亲舅舅

  • 女皇武则天身世迷离神竟是“神灵感孕”——金龙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之子,女皇,神灵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她在一个千百年来一直教导女子顺从的国度里雄飞高举,君临天下。在她的时代,禁区可以突破,命运可以改变,大唐气象千古流芳;在她身后,正史和野史,留下了种种扑朔迷离的记载,给这位传奇女子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是时代造就英雄,还是性格决定命运?她一生的动力从何而来?北京大学博士蒙

  • 武则天的夫君唐高宗李治是否真像电视剧中讲的那样软弱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夫君,剧中,无能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干过皇帝这个工作的人那是不少,要说这份工作干得最好的,那我们一时间能说出很多人来: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等等。要说干得不怎么样的亡国之君那也能数出许多,但是要说最憋屈,最被看轻的皇帝还得数唐高宗李治。唐高宗像唐高宗李治,李唐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很多对历史不太关注的人或许对他并不

  • 李治自称”天皇“竟是因为做了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天皇,惊天动地,自称

    众所周知,东洋日本人那边的扛把子叫天皇。如中国人一提起就咬牙切齿的明治天皇、昭和天皇,等等。殊不知,“天皇”这个名号,是日本人从中国大唐抄袭过来的。当年日本人派“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模仿中国的政治制度,构建起日本的政治架构,连带着把皇帝的名号“天皇”也偷学了去。史上第一个称“天皇”的,是大唐党

  • 李治是嫡子中最不得宠的一个,李世民为什么会选他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得宠,他做,最不

    唐王朝的第三代掌权者为什么会是晋王李治?这个结果不仅让李唐的宗室们大跌眼镜,心里有百般不解,千种不服,就连李治本人也颇感意外。相比于活跃闪耀的兄弟们,晋王李治几乎毫无作为。但只要仔细梳理一下最具竞争力的几位皇子以及他们的升降轨迹,我们会发现,平庸的李治最终上位,与其说是李世民的无奈选择,不如说是传统

  • 唐高宗李治是嫡三子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八个字告诉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告诉你,个字,当上

    说到唐高宗李治的话,想必大家对他也是有着一定的了解,他是唐朝时期的是第三位皇帝,皇后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在李治去世了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唐朝的女皇帝。李治他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只有才得以继承了皇位,当时李世民的皇后是长孙皇后,而且李治也并不是跟长孙皇后跟李世民的儿子,出生嫡系,并且还是一个最不受

  • 揭秘一世英名女皇武则天好不容易得到的皇位为何又还给了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英名,皇位,给了

    她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这一点从她最初是一个普通的才人,到最后成为一代名垂千史的皇帝可以看出来,而且武则天的登基,不仅没有让唐朝衰败,反而将唐朝的盛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武则天去世之后把江山还给了李家,这是为何呢?事实上,一开始武则天就打算将皇位传于李氏子孙。那么为何武则天要把皇位还给李家?实际上这其

  • 一代女皇武则天到底有多美,她的真实面貌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女皇,面貌,武则天

    武媚娘,即武则天,名武曌,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即公元642年,李世民听闻武则天精通文史且容貌妩媚,便将之召入宫闱,封为“才人”,赐名“媚娘”。这一年武则天才14岁。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媚娘被送去感业寺为尼。李世民第九子李治登基,是为唐高宗。武则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