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真宗赵恒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吗?宋真宗亲征时畏惧辽国吗?

宋真宗赵恒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吗?宋真宗亲征时畏惧辽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95 更新时间:2024/2/14 7:03:02

导读:宋真宗赵恒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吗?宋真宗亲征时畏惧辽国吗?

宋朝的每一位皇帝,好像都有自己的特色。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生,行事风格比较粗犷,与大臣议事一言不合就喜欢动手。宋太宗赵光义一心想成为千古明君,最后却落得个褒贬不一的下场。对于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来说,他的特色也很鲜明。有人开玩笑说赵恒是宋朝最怂的皇帝。其实这是个非常片面的评价,而且我们不能用怂这个词语来描述一个帝王,那样显得太不严肃。赵恒一辈子没做几件事,但是每件事对后世的影响都非常深远。他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后期又去泰山封禅,这两件事,应该算是他一辈子最大的两件事。后人对澶渊之盟和宋真宗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那他到底是怎样一个皇帝呢?

宋真宗是宋太宗的三儿子,宋太宗去世后,他继位称帝。宋真宗的性格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显示出来了。宋真宗曾兼任开封府尹,这是历来的习惯,如此太子便不会疏于政事,算是实习阶段。开封府的事务纷杂,但是赵恒却处理的井井有条,对于有争议的诉讼,他一定会拿捏轻重,所以开封的监狱一度非常清闲。按照规矩,太子上朝时,位置应该在宰相之上,但是赵恒一直都对群臣礼让有加,看到辅导自己的宾客,太子每次都迎来送往,态度极其恭敬。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赵恒其实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他礼贤下士,开明公正,所以才会把开封府的事物处理的井井有条。

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政变后,宋真宗在宰相的帮助下,保住了自己的皇位。他登基之初,广开言路,任用贤臣,注意节俭,减免赋税。这几个字现在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的简单,但是要一个君主做到这样,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这需要极高的自律性和宽广的胸襟才可以。在宋真宗的治理下,宋朝一步一步的走向繁荣。有多繁荣呢?风调雨顺之时,宋真宗时代政府一年的税收,是唐朝一年的七倍。要知道,当时的宋朝刚刚经历过三次失败的北伐,边境的战争不断,四川还有叛乱,在这种情况下,能达到如此光景,不得不说,此时的宋真宗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如果宋朝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但是命运总不会那么顺利的。宋真宗登基后的第一次危机,来自于契丹,也就是大辽。当时北宋和大辽已经前前后后打了近二十年,不管是大辽还是大宋,其实都已经厌倦了。大辽军队在萧太后的带领下,气势汹汹的朝宋朝奔来,这不是以往的小打小闹,这是御驾亲征的决战。

此时的宋真宗,却表现得很犹豫。朝中大臣主张迁都南京,只有少数以寇准为首的大臣主张与辽军决战。最后关头,宋真宗听取了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准备与辽军决一死战。但是到了澶州城,宋真宗一度变现的非常害怕,最后在寇准的鼓舞下,才走向城楼鼓舞士气,最后宋军与辽军难分上下,签订了颇具争议的澶渊之盟。

很多人就是因为宋真宗这一举动,认为他是昏庸无能的胆小鬼。这种评价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宋真宗是个人,是个真实的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就会害怕。人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宋真宗只是表现出一个人的正常反应,他并没有迁都,也没有逃跑,在寇准的鼓励下,他御驾亲征,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曾说过如果十日之内不能战胜辽军,他便会立下太子。最后签订的澶渊之盟,虽然以宋朝向辽国缴纳岁币为结果,看似屈辱,实则是一个明智之举。宋朝的军队力量薄弱是众所周知的,当时的宋朝根本不可能战胜辽军,拖拖拉拉打下去,只会是鱼死网破。而宋朝向辽国缴纳的岁币,不足边疆军队的百分之一,换来的却是两国近一个世纪的和平。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汉武帝或者明成祖,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都是普通的人,他们要从整个国家的大局考虑,而不是单纯的考虑一个方面,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也不能单纯的用一件事情来评价。

宋真宗继位初期,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明君,他体谅百姓,任人唯贤,把千疮百孔的宋朝带上了正轨,但是他对待辽国的态度,的确是软弱了一些,但是他并没有投降,也没有迁都,相反的,他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限度的和平。这对于当时的宋朝来说,对于宋朝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只是国家军事薄弱,不能一雪前耻罢了。

但是到了后期,他的所做作为就不尽人意了,所以我只能说,这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前半生是一个明君,但是他的后半生,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标签: 真宗贤明亲征

更多文章

  • 宋真宗去泰山封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的后世没有人去泰山封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封禅,泰山,真宗

    导读:宋真宗去泰山封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的后世没有人去泰山封禅?宋真宗是在和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之后,才去泰山封禅的。宋真宗打不赢辽国,也不完全是他的错。这既有宋太祖时期的重文抑武,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不足。还有宋太宗时期,依靠错误的战略打法被辽国人打败后,军队中产生了普遍的恐慌心理。同时还有辽国在

  • ”澶渊之战“明明打赢了为什么宋朝还要向辽国赔款纳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澶渊,纳贡,赔款

    导读:”澶渊之战“明明打赢了为什么宋朝还要向辽国赔款纳贡?岁币,是指朝廷向外族缴纳的钱财,也可以理解为保护费。历史上向外族缴纳岁币的只有宋朝,北宋每年向辽国缴纳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宋夏和议后,每年又给西夏银绢25万5千;宋金和议,又向金国进贡银绢四十万。总之,经济富庶的大宋始终坚持一个理念,能用

  • 影响”澶渊之盟“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一个是当朝丞相,一个是北宋黑科技“床子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床子,澶渊,当朝

    “澶渊之盟”的签订,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武器,什么人影响了澶渊之盟的走向呢?又是什么武器,占了优势呢?一个是当时的宰相寇准,一个是当时宋朝的黑科技武器床子弩。两个一个是历史的必然,一个是历史的偶然,偶然与必然的交错,使得奠定了北宋边境一百二十年和平的澶渊之盟诞生。

  • “澶渊之战”宋真宗赴前线是丞相寇准逼迫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真宗,澶渊,丞相

    “澶渊之战”宋真宗赴前线是丞相寇准逼迫的吗?公元1004年澶渊之战面对契丹辽国的入侵,敌军来势汹汹,许多大臣惧怕了,在众位大臣都说让皇帝跑时,寇准说,只有皇帝亲征,才可以鼓舞士气。当时群臣讨论不下,宋真宗说要到宫里去,寇准直接拉住了他,说你不能去,而且绝对不能逃跑,一定要往前走,一定要亲征。因为如果

  • “澶渊之盟”宋真宗为什么不听寇准的建议非要赔钱给辽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真宗,澶渊,赔钱

    宋朝多年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导致了宋朝文官冗多的情况,是因为本身就是武将出身的原因,所以就非常的忌惮武将,所以宋朝才会文冠冗杂,武力值低下,被强大的辽国铁骑踩在脚底下,没有还手之力。宋朝皇帝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洗礼,性子里就带着软弱可欺,辽国正是见着皇帝都这副样子就不断的挥兵南下,威胁

  • 高琼是谁?澶渊之盟若不是他督促宋真宗历史真的会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宗,澶渊,是他

    提起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国发生的澶渊之盟,大部分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宋真宗、宰相寇凖等人,还有就是北宋的黑科技“床子弩”,但是实际上,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之下,还有一位大将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不是他强行驱赶宋真宗的车子前往澶州北城的话,那么宋辽之间的战争很有可能就会发生逆转,历史可能就会改写,往重里

  • 北宋大将高琼是个怎么样的人?从小无赖抢劫逃犯,蜕变成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的人,是个,逃犯

    导读:北宋大将高琼是个怎么样的人?从小无赖抢劫逃犯,蜕变成一代名将高琼,字宝臣,亳州蒙城人氏,祖父高霸和父亲高乾都在契丹为官。后来高霸出使南唐遭到暗杀,高乾便投靠了北宋,被任命为中门使之职,并将整个家族搬到了京城汴梁。不过,高琼的经历与很多北宋武将不同,他既没有早年从军,也没有在父母的管教下认真学习

  • 从地痞无赖逆袭北宋大将的高琼是怎么死的?高琼一生有什么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有什么,是怎么,地痞

    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在后周朝王神琦部下为将,在后周征服南唐的战役中立过军功,受到

  • 宋朝高琼活了多少岁?有多少儿子?都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都是,有多少,宋朝

    导读:宋朝高琼活了多少岁?有多少儿子?都是什么官职?高琼别称高卫王、高烈武、高太尉,是北宋著名将领。高琼虽然不识字却有很高的军事能力,屡次为宋朝建立功勋。一生主要成就就是屡从征伐,澶渊之战退敌,公元1006年,高琼病逝,享年72岁,追赠侍中、太师、卫王,谥号“武烈”。高琼一生育有14个儿子。高琼北宋

  • 大将高琼有多少子孙后代?高琼墓在哪里?高家军人才辈出为北宋坚强柱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柱石,人才辈出,有多少

    导读:宋朝大将高琼有多少子孙后代?高琼墓在哪里?高家军人才辈出称为北宋坚强柱石!一提到北宋初期的历史,人们自然会想到“赵匡胤困南唐”、“宋太宗困幽州”、“宋真宗澶渊之盟”这些典故来,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历史事件都与今蒙城县漆园办事处高庄的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北宋大将高琼。五代时期,后周军队统领高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