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为何困死在了五丈原这个地方?诸葛亮为什么宁愿困死也不后退?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为何困死在了五丈原这个地方?诸葛亮为什么宁愿困死也不后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949 更新时间:2024/1/22 10:49:11

导读: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为何困死在了五丈原这个地方?诸葛亮为什么宁愿困死也不后退?

提起五丈原这个地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最终因为积劳成疾病死在了这里。正因为这个缘故,使得五丈原这个地名变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可是,五丈原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什么会被困在这里,既不能前进,也愿不后退,最终只能心力憔悴的含恨而死呢?

首先,咱们先来看一下五丈原特殊的地理位置

一、五丈原的地理位置

长安城坐落在关中平原上,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秦岭,中间又有渭水横穿而过,形成了一个"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八百里秦川。因此,在长安的南侧环绕着许多地势高耸的山原,比如白鹿原、鸿固原、乐游原、五丈原等等。

五丈原的地理位置

从蜀国的汉中到魏国的长安,中间隔着一条绵长的秦岭山脉。想要从汉中穿过秦岭到达长安,自古以来只有4条路线可以选择,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这4条道路虽然都可以直达关中,但由于要穿越秦岭,所以每一条都是崎岖凶险,非常难以行军。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五丈原,正好就是位于褒斜道(又称斜谷)的最北侧的出口位置。

五丈原南靠秦岭,北依渭河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五丈原坐落在秦岭以北的山麓地带,它的北边就是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东边则是渭河的一条支流——石头河。所以,五丈原恰恰处于斜谷的出口位置,并且被南边的秦岭、北边的渭水和东边的石头河三面环绕,形成了一个军事上的封闭空间。

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正是从关中出发,兵出斜谷,最终抵达了五丈原这个地方。实际上,从五丈原到长安城只有200多里地的距离,当时诸葛亮屯兵在这里,距离他心心念念想要攻克的长安城已经非常的近了。

五丈原风光

那么,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为什么要走斜谷这条路线呢?

二、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

说起诸葛亮的北伐,我们通常会说他"六出祁山"。实际上,诸葛亮只进行了5次北伐,其中只有三次走的是祁山方向,另外两次中,一次是走的陈仓道,一次是走的斜谷。

所谓的祁山方向,实际上是避开秦岭的四条崎岖山道,从祁山古道转一个大弯,然后从陇西方向自西向东进入关中平原。从地图可以看出,这样行军虽然绕了一个大大的远路,但是却避开了秦岭4条崎岖的山道,利于大军的行进和后方粮草的补给。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路线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没有走祁山,而是选择了兵出斜谷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1.曹魏方面已经加强了祁山方向的戒备;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是从祁山绕道。他在绕道的同时,还安排赵云率领一支部队从斜谷进军,让曹魏误以为这是蜀军的主力。而实际上诸葛亮却声东击西的出现在了祁山附近,把曹魏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只可惜,由于马谡大意失街亭,使得蜀军失去了钳制曹魏援军的战略要地,曹魏援军源源不断的赶来,迫使诸葛亮只能前功尽弃的退回了汉中。

诸葛亮第四、第五次北伐路线

从这次北伐之后,曹魏一方就加大了陇西地区的战略防守力量,并且牢牢把守住了街亭这个隘口。因此,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仍然从祁山出兵,却完全没有讨到太大的便宜。公元234年,已经53岁的诸葛亮自知时日无多,因此抱定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所以选择了从斜谷出兵。

2.这一次出征,诸葛亮做了充分的战略准备

从斜谷出兵最大的短板在于粮草的运输和补给,由于秦岭山路的崎岖,靠马车车轮行进的运粮部队很难高效的通过。

面对第五次北伐,诸葛亮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一方面,他在汉中一带实施大规模的劝农政策,鼓励百姓耕种;另一方面,他在斜谷沿线修造了很多粮仓,进行粮草的储备。同时,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也就是一种通过人力推动的木质机械结构,可以实现在山路中的粮草运输。

木牛流马

这些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从斜谷出兵,在确保后方有充足的粮草供应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关中平原,对曹魏实施军事威胁。为了这次北伐,诸葛亮足足筹备了三年的时间,比以往的任何一次北伐都准备充分。可以看出,他想利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时光,为蜀国争取最大的战略优势。

三、蜀军为什么会停驻在五丈原上?

那么,既然诸葛亮准备的如此充分,为什么还会一出斜谷就停滞在了五丈原这个地方呢?原因也包含两点:

首先还是跟五丈原的地理位置有关。 我们刚才说了,五丈原的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背靠秦岭,北面是渭水,东面是石头河,处于一个被山川河流包围的地理空间上。诸葛亮想要向东攻打长安,就必须要设法渡过河流。

魏蜀双方行军路线图

而此时,魏国一方的司马懿早已在渭水沿岸扎下了长长的营垒,以逸待劳的等待蜀军的到来。同时,他还严防诸葛亮偷偷绕道渡河,所以安排大将郭淮沿渭河北岸机动防守,日夜巡视。可以看出,诸葛亮一进关中就遇到了魏军的迎面拦截,双方沿着渭河一带相互对峙,一时之间无法决出胜负。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能选择在五丈原驻军。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司马懿的防守策略。司马懿精准的分析到蜀军最大的弱点就是粮草问题和诸葛亮的健康问题,因此时间拖得越久,对蜀军就越不利。基于此,司马懿采取了"坚壁拒守"的战术策略,不管诸葛亮怎么挑衅,他就是坚守不出。诸葛亮为了激对手出战,甚至还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借此讥讽他是个胆小懦弱的妇人。但即便是这种方式,司马懿仍然无动于衷。

可以想象,当时的诸葛亮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窘境。他想要向前行军,却遭到了司马懿的拦截;他想和司马懿决一死战,而对方又坚守不出;假如绕过司马懿的营垒偷偷渡河,又会在半渡之时遭遇郭淮的截击。

司马懿剧照

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五丈原成为了诸葛亮最终的受困之地,而不是其他的地方。恰恰是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司马懿"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战略,导致了他最终无法前进半步的困境。

四、既然无法前进,诸葛亮为何不选择退兵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问了,诸葛亮既然无法前进,他的身体又每况愈下,为什么不选择退兵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分析一下诸葛亮当时的心态。在这次出兵之前,诸葛亮已经发起了四次北伐,全部都无功而返。在第五次北伐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是为了利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在和魏国的战争中占到一些便宜,尽量为蜀汉争取领土和战略上的优势。现在,他又一次出师未捷,面对时间不多的余生,当然心有不甘,不愿意就此退兵。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打魏国呢?双方和平相处不好吗?

关于这个问题,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曾经表达过自己的心迹,他认为,蜀国只有一州之地,想要和坐拥九个州土地的魏国抗衡,就必须尽快北伐,尽最大可能占据领土上的优势。否则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和蜀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将拉得更大,蜀国的灭亡将会是迟早的事情。

诸葛亮曾说:"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意思是说:我现在伐魏,是以弱对强,胜算不高。但如果不进行北伐,蜀国迟早也要灭亡。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集中力量对魏国发起一次进攻,争取获胜换回一些优势。

这句话总体概括了诸葛亮当时的心态。他打出来"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的旗号,以一种近似穷兵黩武的方式连年对曹魏发起北伐,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他死了,蜀汉将没有人再可以和魏国周旋,到时候只能面临灭亡的结局。

所以,53岁的诸葛亮受困于五丈原上,虽然无法向前行军,却始终不甘心撤兵。他宁肯选择派士兵在五丈原上屯田开垦,以此来减少后方军粮的损耗,也始终要和司马懿对峙下去。

最终,在234年的八月,诸葛亮死在了五丈原上。而此时,他已经在这里和曹魏对峙了长达一百多天的时间。

标签: 也不北伐死在

更多文章

  • 孙权的吴国最终什么结局?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权

    导读:孙权的吴国最终什么结局?吴国是什么灭亡的?我们都是看过三国的人,如果让你说一下三国末尾的故事,无非就是蜀国在刘阿斗手下家底败光,强盛的魏国一家独大,那吴国的结局到底又是什么呢?一、吴国还叫做江东吴国应该是三个国家中最低调的一个,都不怎么参与到中原的中心战局,好像就喜欢窝在江东远程搞事情。确实,

  • 诸葛亮的《隆中对》本可以“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室,霸业,失败了

    导读:诸葛亮的《隆中对》本可以“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最后为什么失败了?三国当中,最为出名的政论文章,大约要属诸葛亮的《隆中对》了。当时屡败屡战的刘备听到别人说诸葛亮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于是他不惜三顾茅庐,找到诸葛亮,请教二十多岁的诸葛亮天下大事。而诸葛亮果然不负众望,一出面就给了刘备一场《隆中对》

  • 曹操礼贤下士,渴望得到更多英才,为什么斩了自己看重的谋士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礼贤下士,谋士,看重

    导读:曹操礼贤下士,渴望得到更多英才,为什么斩了自己看重的谋士许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自己所写的《短歌行》中表示,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希望天下的英才都能归附于他。曹操在礼贤下士这一点上做得确实不错,帐下云集了许多英才,这也为他在三国这场波谲云诡的大戏中占得上风

  • 曹操十分欣赏关羽,为何一直无法将他收到麾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

    曹操作为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霸主,对人才的渴望极度强烈,尤其对关羽格外欣赏,那么为何关羽一直不肯归顺他呢?曹操这个人做人很大气,也很有政治魄力。一生提倡唯才是举,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好多读书人和武将以来曹营为荣耀的事,不过刘备手下的人马很少被劝降的。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曹操为何无法收降?其一

  • 杜迁的主要事迹介绍:水浒传杜迁的绰号叫什么 ?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梁山,绰号,职司

    杜迁的主要事迹介绍:水浒传杜迁的绰号叫什么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水浒传里面的人物,那可都是响当当的,每个人也都有关于自己的绰号,而且绰号都是根据个人的性格或者说相貌来定的,那么这个叫杜迁的好汉,绰号叫什么呢?他可是梁山的开山元老,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浒传杜迁的绰号叫什么杜迁是《水

  • 假节钺历史渊源:假节钺和假节有什么区别?假节钺是什么意思 ?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帝,代表,军令

    假节钺历史渊源:假节钺和假节有什么区别?假节钺是什么意思 ?说到古代的一些称呼或者词的含义,大家应该都非常了解,很多都是和现代不一样的。小编最近发现了一个词确实是有点懵啊,那就是“假节钺”,这个词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或者说了解其中的意思。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假节钺是什么意思假节钺(假节):拼音

  • 三国猛将许诸是什么结局?为何曹操死了许诸就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功,功勋,结局

    三国猛将许诸是什么结局?为何曹操死了许诸就消失了?说到三国曹操的手下,大家肯定都知道许诸这号人吧?这个人可以说是天生力大无比,而且战斗力也是超群!曹操了解之后就直接将其纳入自己的旗下,专门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但是,在曹操死了之后,许诸就直接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为何曹操死

  • 王莽为什么要推行"禁二字名"的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名字,法令,皇帝

    王莽为什么要推行"禁二字名"的法令?说到这个二字名,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三国时期它们的名字几乎全都是两个字吧?比如说“曹操,赵云,马超,吕布”等等都是两个字的,至于诸葛亮,其实是因为他姓诸葛,名亮!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王莽推行的“禁二字名”。那么这是为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都说王莽是

  • 的卢马的主人究竟是谁?刘备还是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主人,说法,意图

    的卢马的主人究竟是谁?刘备还是吕布?其实看过三国的朋友,应该都不会对的卢马陌生,的卢马会出名,正是因为他的主人很有名。的卢马是马中精英,奔跑速度极快,耐力也很强。虽然在三国马中地位不如赤兔,但的卢也是顶级的马匹了。下面就来揭晓的卢马的主人到底是谁,顺便看看有关的卢马的故事。的卢马的主人是谁的卢马的主

  • 张辽和张郃是什么关系?张辽和张郃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良将,名将,夏侯

    张辽和张郃是什么关系?张辽和张郃哪个更厉害?说到张辽和张郃,大家应该都知道,他们俩都是曹操的手下,而且是同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正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姓张,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其二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常常会将他们二人拿来对比比较,毕竟都是五子良将,谁更厉害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张辽和张郃是什么关系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