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盛极一时的晋国最后为什么会解体?是什么导致晋朝的衰落?

盛极一时的晋国最后为什么会解体?是什么导致晋朝的衰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84 更新时间:2024/3/11 5:22:47

盛极一时的晋国最后为什么会解体?是什么导致晋朝的衰落?最后三家分晋

我们现在在谈论中华文明的时候,提到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这几个地方:山东(因为这里有孔子)、陕西(因为中国最开始是从这里统一的)、河南、河北(因为这里是中原,是华夏文明的腹心),其实有一个地方,它叫山西,一直被我们所忽视。

现在的山西,或许除了煤、醋这些东西给了我们一些印象之外,很少能够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在历史长河之中,山西一直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片土地上衍生无数可歌可泣的的故事和人物,这片土地背后的文化和它身旁的太行山一样挺拔坚毅。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几乎在每一个历史关键路口,我们都一定能够看到“山西”的身影,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历史使命,山西历朝历代都是拱卫中原大地的重要屏障,所以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是围绕太行山及山西而展开的。

山西的简称是“晋”,这其实与我们今天要聊的国家有关。晋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和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它不光是山西这片土地上最辉煌的独立政权,它的解体和归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我为何对春秋时期的晋国有如此高的评价和认同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强极一时吗?显然并不是,因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登上霸主地位的是东方的齐国。齐国虽然率先强大,也一直强大,但是我们知道,齐鲁大地在周朝分封天下的时候,并不是室的封地,而是姜子牙的封地,而晋国却是周天子的姬姓血脉的封地。从文化血脉和正统的角度来说,晋国比齐国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晋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在中华文明最开始萌发兴起的时候,起到了保护火种、维护正统的作用。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代表着华夏正统,以中神通之姿独挑东夷(齐)、西戎(秦)、南蛮(楚)、北狄(游牧民族)。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华夏文明秩序绝对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中原文明能否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或者源头将会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在华夏文明还是一个初生的婴儿或者一个稚嫩的孩童时,正是晋国扛住了风吹雨打,给它成长和成熟的时间和空间。春秋时期的晋国就是当时华夏文明的核心和精华所在,而且晋国在血统上和周王朝是一脉相承的。晋国包括今天的山西全境,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西部,国力之强,超乎想象,用超级大国这个概念一点也不过分。这一点,联想到其解体后的韩、魏、赵三国都位居战国七雄之列,就可以略见一斑了。

不过,万事万物都必然遵循“盛极必衰”的普遍规律,盛极一时的晋国到了春秋晚期,也终于到了疲惫的边缘了。它的主人晋侯(称王的时代还没来)已经对控制这个超级大国感到有心无力了。

为什么这么一个强国会逐渐失控呢?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制度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力方面的原因。

首先来说说制度方面的原因,周王朝实行的封建制度,实际上是纵容层层独立的。这就导致周天子在西周三多年后逐渐被诸侯们架空了。以此类推,那些诸侯也必然会被他们手下的大夫们(卿)架空,春秋末期,这种历史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导致底层结构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越有实力就越容易实现野心,在农耕技术和冶炼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的春秋晚期,吃饱了找事干的人性恶念又在发挥作用了。

当然,晋国王室被架空也有一些他们自身的主观原因,这些原因成了历史主流中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比如晋国王室同室操戈的情况特别严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曾逃亡国外长达19年。晋文公执掌权柄之后,痛定思痛,决心防患于未然,于是对晋国王室家族又开始新一轮的清洗和流放。

从晋文公时期开始,原来晋国的执政官(类似于后来的宰相,今天公司的总经理)一直由晋国王室家族人员担任,变成了异姓贵族的舞台。

晋文公这么一改革,虽然解决他心中暂时的切肤之痛,但也为晋国的最终命运埋下了伏笔。这些执政官依靠着他们的政治地位不断发展自己的阶级和家族势力,在王室之外形成了一个新的强大利益集团(卿,后来也叫士族集团),王室和士族之间的相生相杀,也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主旋律。

到了春秋末年,晋国的晋侯就像一个没有了话语权的家长一样,成了一种摆设,一如当年和当时的周天子一样。所不同的是,周王朝是被大小几十个诸侯架空了,而晋侯是被几个势力强劲的家族和势力集团架空了而已。当时,活跃在晋国权利中心的主要有六家,史称“晋国六卿”,他们分别是智氏、中行氏、范氏、韩氏、魏氏和赵氏

这六家名义上是晋侯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却慢慢地把他们的势力范围变成了六家独立子公司。这个时候晋侯的直辖地盘已经是少得可怜。晋侯在自家的剧组中,已经从当初的制片人、导演、主演一肩挑的状态,滑落到成了剧务、群演甚至观众这么一个角色,当然还挂着名义上的制片人。

割据势力瓜分中央政权,这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晋国被晋国六卿瓜分了,也是可以想象的。只是,我们最终所熟知的历史并不是六家分晋,而是三家分晋。那么分晋的三家究竟是哪三家呢?其余的三家又何去何从了呢?

这一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说来话长,所以暂时按下不表。先说说最后存活下来并自导自演了“三家分晋”的好戏的是韩、魏、赵三家,这三个解体在战国时代都是战国七雄之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晋国实力是多么的强劲,而且,整个战国时代,六国抗秦的历史主流,几乎都是以韩、魏、赵三国为载体而完成的。

当韩、魏被秦国教训得服服帖帖的时候,是赵国依然坚挺着抗秦的脊梁,为战国的历史增添几分悲壮的色彩。当赵国经历长平之战,遭受了惨重的打击,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就几乎无法阻挡了。

所以,纵观整个战国历史,几乎是晋地的分裂开始,也几乎是以晋地的消亡而结束。这几百年的历史中,三晋大地上的旗帜是华夏文明当之无愧的核心和精华。

标签: 晋国晋朝解体

更多文章

  • 完璧归赵中:千年美玉和氏璧,最终去了哪里?有没有重见天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氏璧,完璧归赵,去了

    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蔺相如用自己的性命做注,将和氏璧完整带回了邯郸,从此和氏璧几经辗转,最终逐渐下落不明。看过热播电视剧《芈月传》的朋友应该对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块传世珍宝和氏璧带着传说辗转在各国之间,不论这块玉到了哪里,都会引起巨大的矛盾,巧舌如簧的张仪就是因为和氏璧被

  • 百善孝为先:秦始皇和郑庄公,他们都对母亲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逆不道,都对,为先

    导读:百善孝为先:秦始皇和郑庄公,他们都对母亲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春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百家思想中受众最多的一支,仁、义、礼、智、信、勇、恕、诚、忠、孝、悌规范了中国古代人们的言行举止,并建立起了一套影响深远的价值观。至今整个中国乃至亚洲都在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孝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点,从古至

  • 西施作为一代美女以身许国,最后到底下落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以身许国,西施,下落

    导读:西施作为一代美女以身许国,最后到底下落何处?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首位,西施承载了我们对于美女的一切幻想,但是关于西施最后的归宿史书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最后的交待,西施的结局如何也就成了一个迷。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和貂蝉,西施更是名列四大美女之首。关于西施有很多传说,相

  • 东周列国虎狼成群,弱小的卫国是靠什么生存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东周,卫国,列国

    导读:东周列国虎狼成群,弱小的卫国是靠什么生存下来的。凡是历史上能够在强大的国家周围生存下来的小国,其国君无不有着很强的能量,或者很懂得处世之道。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

  • 宋庄公人品如何?贪得无厌的宋庄公借钱不还引起的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公人,贪得无厌,借钱

    导读:贪得无厌的宋庄公借钱不还引起的风波宋庄公公子冯自己借钱不还,却还要求别人还债,并因这件事而左右钻营,打破了春秋小霸——郑庄公、齐僖公创建的地域政治关系格局,从而导致山东、河南一带战乱四起,混乱不堪,他最后是落了个寿终正寝的结局,可留下的缝隙却要后人努力缝补了。在郑庄公、齐僖公时期,山东、河南等

  • 贪得无厌的宋庄公:为什么死后事情完全变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贪得无厌,变味,死后

    导读:贪得无厌的宋庄公:为什么死后事情完全变味?为什么说郑庄公死后事情就完全变味了呢?公子突的舅舅雍氏在宋国,因为世代为官,再加上嘴皮子也能说,所以深得宋庄公的宠信。公子突对老大世子忽上位很是不满,于是就跟舅舅们说了自己的委屈,把世子忽说的那个一无是处。雍氏可怜自己的外甥,宋庄公面前一通忽悠,要求帮

  • 诸侯国各自称天子,与天下正主平起平坐,从这个人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平起平坐,天子,诸侯国

    导读:诸侯国各自称天子,与天下正主平起平坐,从这个人开始楚国自从春秋时期就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一代代国君一路走来,是否有自立为王的想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到了熊通这一代,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楚国从熊渠开始,一代代强大了起来。熊渠之后八世为熊仪,熊仪的谥号是“若敖”。这是楚国君主第一次使用上了谥号,

  • 李信是谁?灭燕国时,李信是怎么赢得秦始皇的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是怎么,赢得,信任

    导读;李信是谁?灭燕国时,李信是怎么赢得秦始皇的信任的?荆轲刺秦王后,秦始皇决定舍近求远,先不攻打近处的魏国,而是对燕国用兵。燕国这个秦国的盟友,本来可以是最后一个灭亡的东方诸侯,因为荆轲刺秦的缘故,其都城被攻破的时间,排在韩、赵之后第三个。从秦国出兵燕国,其实是从赵国旧地发兵,秦国边境已经与燕国相

  • 商鞅变法受谁的影响,商鞅的老师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商鞅,变法,谁的

    导读:商鞅变法受谁的影响,商鞅的老师都有谁?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他是卫国国君的后代,更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在魏国

  • 黄歇最后什么结局?为何落到全家老小全部被杀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老小,被杀,落到

    导读:黄歇最后什么结局?为何落到全家老小全部被杀的地步?公元前238年,楚国考烈王病逝,身为相国、时年已77岁的春申君黄歇前去奔丧,被刺客杀死在棘门之内,随后全家老小全部被杀。春申君作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担任楚国相国长达25年,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最终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身死家灭?且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