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为宋朝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生不逢时?只怪宋仁宗太懦弱

范仲淹为宋朝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生不逢时?只怪宋仁宗太懦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4/1/25 10:00:07

中国历朝历代,仁人志士们实行了很多次改革,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有些失败不是因为改革的内容不好,而是因为太好,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因此无法执行下去。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等人主导的改革就是这样一次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一、改革的背景

对外,大宋王朝面临西夏强兵的威胁,宋军与西夏对垒屡屡惨败,全面崩溃。无奈,宋王朝只得以岁贡来换取和平,在外交上采取守势。

对内,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下,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不时爆发出农民起义严重威胁着宋朝的统治。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宋仁宗痛下决心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全面实行改革。

范仲淹认真总结了自己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便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从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三大方面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答手诏条陈十事》)

1、明黜陟。

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

2、抑侥幸。

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充任馆阁要职。

3、精贡举。

即严密贡举制度,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

4、择长官。

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检查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以防止冗滥。

5、均公田。

即稳定、均衡官员们的职田收入,官员也是人,只有收入有了保障,无后顾之忧,才能尽职尽责去办事。

6、修武备。

即整治军备,建议在京城附近地区召募强壮男丁,充作京畿卫士,三季务农,一季从兵,用来辅助正规军。

7、厚农桑。

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各级政府要讲究农田利害,兴修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励人民、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8、减徭役。

合并户口稀少的县邑,以减其地人民的傜役;节用、节俭,裁减统治者的奢侈耗费,做到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

9、推恩信。

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另外,还要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

10、重命令。

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对长久推行的条令,删去繁杂冗赘的条款,裁定为国家法令颁布下去。这样,朝廷的命令便不至于经常变更了。

三、改革成效

经过几个月的改革,大宋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政治局面为之提振:

1、官僚机构开始精简;

2、以往凭家庭关系做官的子弟,受到重重限制;

3、昔日单凭资历晋升的官僚,增加了调查业绩品德等内容的程序,某些领域特别优秀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

4、科举考试中,突出了实用性内容的考核;

5、全国普遍办起了学堂。

四、改革失败及其原因

改革推行了一年多,庆历五年初(公元1045年),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宣告失败。

那么,如此成效显著的改革,为什么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呢?

第一,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甚至包括减徭役,这些措施都触及了贵族官僚们的利益蛋糕,既侵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又影响了他们的长远利益。所以,这些贵族官僚们就跳出来,以改革违背了“祖宗之法”之名肆意攻击,表面上是冒犯了“祖宗之法”的“正统地位”,实际是触动了他们本身的利益。

第二,新政切中时弊,但与宋朝的立国方针相冲突。

宋仁宗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但是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当时的北宋官僚已成为暮气沉沉的腐朽政治集团,真要实行上述改革,百分之九十以上官员都得丢官,牺牲了士大夫就动摇了大宋的统治基础。权衡之下,宋仁宗只好选择因循守旧,稳定大局。

第三,与范仲淹的为人和出身有关。

范仲淹军人出身,性格刚直不阿,历来和朝中官员关系紧张,他自己认为是政见不同,可在别人眼里就是人身攻击,利益攸关。同时因为出身军人,使宋仁宗在对范仲淹的使用上心怀忌惮,有所防范,这不仅导致了范仲淹的个人悲剧,也导致了整个宋朝的悲剧。

第四,宋仁宗的懦弱性格,注定了改革失败。

宋仁宗的性格就是一个“仁”字,守江山做一个仁君绰绰有余,无人能及。但是在改革面前,“仁”就是懦弱,想要改革就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很显然宋仁宗不行。想改革的时候急不可耐,遇见困难就撤手不管,顶不住压力了再找人背锅。“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样的皇帝,这样的做事风格,亏的范仲淹还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不是病死的,是恼死的。

五、如果改革成功会怎么样?

从几个月的改革成效就可以看出,如果“庆历新政”能够得以顺利实施,那么宋朝将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当代学者李存山这样评价:“如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以‘尽行’,则不会有‘熙宁之急政’。”很多历史学家也曾有过类似的言论,他们认为“庆历新政”的失败意味着宋王朝从此失去了图强的机遇。

“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媒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若干年后南宋灭亡,文天祥在大都的牢中轻轻吟唱范仲淹的《定风波》,痛心文正公的改革措施没有得到实施,痛心自己的改革主张没有得到实施,宋朝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而在他的前辈庆历新政失败的时候,宋朝就已经将自己即将灭亡的信息隐隐透露给了天下之人。

标签: 官僚官员

更多文章

  • 宋仁宗死后 宋仁宗的皇后和公主都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主,太后

    导读:宋仁宗死后 宋仁宗的皇后和公主都什么结局?与小编一起来看下。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她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由于仁宗儿子早夭,于是把濮王赵允第十三子赵宗实抱来皇宫作为养子由曹皇后抚养,当时赵宗实才四岁左右。但当时,仁宗并没把他立为皇嗣,当赵宗实长到八岁时,果真仁宗还真生下豫王赵昕,这时

  • 公孙胜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孙胜性格特点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朝廷,李逵

    公孙胜在108将中排名第四,绰号入云龙。不过公孙胜在梁山所做之事,让他的“好汉”之名颇受争议,因为他曾两次出走梁山。第二次离开更是下定决心,不再回头。其实公孙胜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劫取生辰纲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筹集革命需要的资金。此后他发现自己的理想和宋江相差太大,继续留在这里也没有太大意义

  • 岳家军有多厉害?历史上真的存在岳家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岳家,行营

    人们对于岳飞和岳家军的印象与相关知识,可能大多都来自评书演义《说岳全传》及以其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类小说、影视剧、游戏。在这些作品中,岳家军无一例外均被描述成南宋初年宋军中规模最大、战力最强的存在。不论多么艰巨的任务,似乎只要岳家军出马,定可一战成功。而与之相比,其余宋军各部的表现则多少有些不堪。那么,

  • 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都有谁?有什么著名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进士,元年

    南宋四大家都有谁?南宋四大家都有哪些作品?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南宋四大家。南宋四大家简介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也可以称为中兴四大家,但经常称为南宋四大家),是中国南宋前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爱国诗人的合称。南宋四大家一、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南宋忠臣文天祥一生的写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宰相,公元

    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六月,忽必烈下诏平宋,丞相伯颜担任最高统帅,南宋政权危在旦夕。七月,宋度宗病死,宋恭帝即位,谢太后临朝称制,下诏勤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文天祥变卖家产,招募义士,赶赴都城临安,应诏勤王。但是,朝中大臣对文天祥并不信任,命其前往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守卫。后因朝

  • 赵匡胤率大军亲征北汉,水淹太原为何还是攻不下一座孤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帝,宝元

    你们知道赵匡胤率军亲征北汉,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在平定荆湖、后蜀之后,原本按照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方案,赵匡胤应该继续向南进军,北方北汉虽然弱小,但有强大的契丹做后盾,不是那么容易啃的,而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先进攻北汉。赵匡胤的这一举措之后有什么深意呢?一、机会难得,赵匡胤改变计划开宝元

  • 在岳飞死后,他的岳家军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岳家,兵权

    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岳飞被宋高宗钦点处死。素有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飞“岳家军”也逐渐走向了分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陕西人姚岳在靖康之变(1127年)后逃离关中地区,并在南

  • 江南白景图狄青为什么在脸上刺字?狄青的历史人物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将领,士兵

    导读:江南白景图狄青为什么在脸上刺字?狄青的历史人物原型是谁?狄青是北宋将领,他英勇无畏,在战场无往不胜,为北宋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狄青的形象很有辨识度,因为他脸上有刺青,所以他打仗的时候,跟兰陵王一样,喜欢在脸上戴面具。不过狄青戴面具并不是完全是为了掩饰自己英俊的容貌,主要还是因为他脸上有刺青。狄青

  • 童贯只是个宦官,宋徽宗为何会把兵权交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手谕,皇帝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童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童贯是北宋历史上负面评价最多的宦官,与蔡京、王黼等人被后世合称为“北宋六贼”。不过,童贯这个宦官与历史上的诸多权宦有很大不同,因为他不是靠在内廷一手遮天进而影响外朝,而是直接在外朝担任要职,主管枢密院事(枢密院是北宋最高军事机构),掌大宋王

  • 《在北题壁》:四句话道出宋徽宗的凄惨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皇位,皇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宋徽宗的故事。宋徽宗是一位极具才情的皇帝,他在书法、绘画等方面具有极高造诣,尤其是他独创的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成为后世名家争相临摹的对象。除了书法、绘画以外,宋徽宗的诗词功底也远超一般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