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成君贵为皇后,霍成君最后为何落到被灭族自杀的下场?

霍成君贵为皇后,霍成君最后为何落到被灭族自杀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50 更新时间:2023/12/19 21:44:20

霍成君贵为皇后,霍成君最后为何落到被灭族自杀的下场?我想大家在打发时间的时候都会喜欢去看一些电视剧,几年前宫廷剧可是十分火热的,后宫之间的勾心斗角就如同一个真实的战场,我们在观看的时候也是看得心惊胆战。俗话说得好,最低帝无情家。

在古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能够得到天下共尊,只要你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你就能够获得权力。皇帝平时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他们每天都有着数不清的政务要处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对于平时的休息是令他们所看重的。

其实作为皇帝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拥有后宫佳丽三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宫廷剧,毕竟后宫的争斗也是非常理解的。每一个人都想获得皇帝的宠幸,成为皇后更是能够母仪天下。

历朝历代都会有着自己的皇后,有的人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有的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废除了。皇后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毕竟进入了皇家之后,谁也不能预料之后会怎么样,而汉宣帝皇后霍成君就是一个比较悲惨的皇后。

作为汉朝大将军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在出生时就有着别人不可比拟的优势,别人追求一生想要获得的荣华富贵她在小的时候就能够享受到。熟悉历史的都知道,霍光在当时的权力有多么大,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了。

树大招风就是这个样子,霍光的权力太大就会遭到别人的嫉恨,而事实也的确是这个样子霍光所在的家族最后也是惨遭灭族,而当时的霍成君已经成为了皇后,但是自己的家族在被灭族之后,霍成君也是选择了自杀,可以说相当悲惨了。

之所以霍成君落得了个自杀的下场其实也是因为她自身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她被抛弃了。说起霍成君的发迹史,这与霍光的妻子霍显也是有着很大关系的。虽然霍家的势力已经很大了,但是谁不想让自己的势力变得更大呢?

所以当时的霍显也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霍显派人将之前的皇后给毒死了,这种手段不得不说非常狠辣。虽然毒杀皇后的凶手被抓住了,但是因为有着霍光的干预,这件事情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了。

前任皇后的死亡给霍成君铺平了道路,霍成君也是进入了宫中开始慢慢走入汉宣帝刘询的视野。后来霍成君被册封为了皇后,这也完成了他们家族当时所制定的目标,霍家的势力进一步的扩大了。

霍成君在后宫中的地位在不断上涨,成为了皇帝的妻子本就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再加上自己的父亲是汉朝的大将军,论势力没有人能够比得上霍成君。权势与地位她都拥有了,而且在这个时候,她与汉宣帝之间的感情非常的好。

霍成君受到了皇帝的独宠,后宫的争斗在那个时候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人能够争得过霍成君,当时的霍成君可以说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现在的她荣耀到了极点,但是事情后来的发展也是令许多人没有预料到的。

虽然霍成君很受皇帝的喜爱,但是她却无法生育,这无疑是非常致命的。作为皇后却无法为皇帝生下子嗣,那么她后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没有任何一个势力能够保持永久的辉煌,霍家也是这样。

因为有着霍光的存在,霍家在当时的汉朝享受着无尽的荣耀,不过在霍光死后,这一切都被改变了。虽然表面上汉宣帝对于霍家还是非常支持的,但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真正掌权开始行动了。

作为皇帝是一定要有兵权的,于是汉宣帝就通过各种调令或者是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来不断收回兵权。对于一些重要部门,汉宣帝也是开始逐步架空他们的权力,霍家的衰败已经慢慢开始了。

还记得之前霍显毒害了前任皇后吗?因为霍光的原因汉宣帝没有计较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件事情败露之后,霍家也觉得有些大事不妙了,他们觉得皇帝似乎要对他们下手了,便准备要先下手为强。

不过汉宣帝既然能够当上皇帝,他也不是一个庸才,对于自己的皇后被毒杀这件事,或许他早就已经知道了,只不过一直在隐忍,因为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对于霍家的反叛,他早就有了准备。

最后的结果是霍家被灭族了,汉宣帝没有处死霍成君,其实在这个时候,她活在世界上比死了还要痛苦,因为自己的亲人全部都离她而去了。曾经的霍成君也是有过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但一直都没有实现。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君主不想让你死,你也是没有机会去死的。后来的霍成君也被汉宣帝逐渐的冷落,她的皇后位置被废除了,昔日的那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再也见不到了,最终的霍成君还是选择了自杀了,结束了她的一生。

结语:对于霍成君而言,她这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有了父母的支持,她也是成功的获得了皇后的位置,当时的她是那么的风光。但是当自己的家族灭亡后墙倒众人推,霍成君从此失去了一切,在帝王家就是这样无情,或许自杀对于霍成君而言也是一种解脱吧!

标签: 皇后皇帝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除了东汉西汉,还有南汉北汉吗?答案是肯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奇葩

    中国历史上除了东汉西汉,还有南汉北汉吗?答案是肯定的,小编曾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中国有很多以“汉”命名的王朝,其中以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最为著名,而且后人建立的“汉朝”也多是向西汉、东汉致敬,想恢复昔日的荣光,但是有些国家虽然打着“汉”的旗号,却是十分的不正经,如果让刘邦、刘秀两位老先生知

  • 从小小的宫女逆袭成当朝皇后,窦漪房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宫女,皇位

    从小小的宫女逆袭成当朝皇后,窦漪房有多厉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人失去了东西,未必是一件坏事,其实我们经常所说的因祸得福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宫女的故事,这句话用在她的身上十分的合适,这位宫女的名字叫窦漪房。窦漪房是位平民家的小孩,她的父母也都是老实的百姓,不

  • 吕雉那么痛恨戚夫人,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夫人

    吕雉那么痛恨戚夫人,背后有哪些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回答。首先,对于吕雉,我们应该很熟悉,他是刘邦的妻子,在刘邦还是沛县小吏时,吕雉就嫁给了他。当刘邦起义时,吕雉也是在背后一直支持刘邦,如果说每个成功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女人的话,那么吕雉无疑是刘邦背后那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

  • 想要保全自己不被杀,韩信需要做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项羽

    想要保全自己不被杀,韩信需要做些什么?对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刘邦征战天下的时候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可是最终还是引起了皇帝i怀疑,还是吕雉帮助刘邦杀掉了韩信。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如果韩信最终不是被刘邦啥色的,他这一生会如何

  • 揭秘:历史上得太监王朝南汉,南汉为什么只有太监才能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监,宫女

    揭秘:历史上得太监王朝南汉,南汉为什么只有太监才能当官?纵观历史,宦官当政,祸害无穷,那么这个一个朝代为什么还要让宦官当官呢?其实说到太监,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都是在皇宫里面伺候皇帝和后宫的,为的就是防止男人和皇帝后宫的妃子以及宫女做出淫乱之事。所以只有太监才能去伺候。但是南汉这个朝代,竟然

  • 盘点七个惊掉下巴的中国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野史,联军

    盘点七个惊掉下巴的中国野史秘闻,在我国历史当中,有着很多奇葩的事情,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确确实实存在过。今天小编就专门就这个话题来跟大家盘点一下我国历史上七个能把人惊掉下巴的野史秘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野史:最好色的中国皇帝汉灵帝汉灵帝十分好淫,他在后宫里随时随

  • 历史上汉朝吕后真实的死因是什么?吕后是因为狂犬病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狂犬病,夫人

    历史上汉朝吕后真实的死因是什么?吕后是因为狂犬病死的吗?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情加重,她临终前依然不忘巩固吕氏势力,还告诫后人要警惕刘氏还有大臣。吕后的后半生也是堪称传奇,只是汉朝此后还是回到了刘氏手中。那这次主要是想和大家讨论下吕后的死因,网上有一种说法,称吕后是死于狂犬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

  •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许攸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粮草,谋士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许攸吗?说到袁绍的官渡之战,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这场战役可是在东汉末年发生的三大战役之一,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场战役也是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一次袁绍的官渡之战最后以失败告终,那么这次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许攸的叛变吗?

  • 商山四皓是谁?商山四皓为什么不愿意辅佐刘邦而愿意辅佐刘邦的儿子刘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子,刘邦

    商山四皓是谁?商山四皓为什么不愿意辅佐刘邦而愿意辅佐刘邦的儿子刘盈?刘邦当年还在乡下的时候,因被吕太公看上而娶了吕雉,并为他生儿育女。后来刘邦登上皇位,昔日的长子自然成了太子。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信,开始想入非非,她经常给刘邦吹枕边风,说刘如意比太子刘盈好很多

  • 商山四皓为什么会出山保刘盈?商山四皓都是哪四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太子

    商山四皓出山保刘盈故事介绍,商山四皓为什么会出山保刘盈?商山四皓都是哪四位?"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执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