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到底谁才是赤壁之战取胜最关键的人物?

揭秘:到底谁才是赤壁之战取胜最关键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92 更新时间:2024/2/15 20:47:24

赤壁大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因为这是后期的三个国家都参加了的战役,所以,这场战争又显得比其它两次大战更加波澜壮阔。战争以孙权、刘备的胜利收场,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奠定了一个基调。这就是,曹操失败,再也没有跨过江南;孙权的东吴政权从此实现了江南的稳固,而最大的受益者则是刘备,他从此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从而有了西川,也有了属于他的蜀汉国。这次战役,无论是参战人物的层次、数量还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都是另外两次战役以及三国时期其他所有战役所无法比拟的。不过,这次大战虽然是在后来的三位帝王所统率下进行的,但有一个人的作用却是最为重要的,这个人就是周瑜,而周瑜的作用又是其他人无法比的。正因为如此,后代的苏轼有“三国周郎赤壁”的名句!但是,很多人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只因为大多数人看的是演义而不是史书。那么,为什么说周瑜是赤壁大战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呢?

孙权不能亲历亲为

赤壁大战的前期是曹操征伐荆州的刘表,但曹操刚刚南下,刘表就死了。继承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率领全州投降,这给了依附刘表的刘备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很快就被曹操击溃。与此同时,西川的刘璋也派出使者向曹操联络,还派出了几百个士兵前来给曹操助战。这样一来,曹操的主攻目标就成了孙权,而他这次南征的最终目的也就变成了统一江南。

曹操要想跨过长江的障碍在于缺乏水军,因此上,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到了秋天的七月就开始了南征。刘琮率领全州投降,不但让曹操顺利地拥有了荆州,还意外地得到了荆州的水军,这让东吴人觉得自己的优势顿时失去。于是,东吴笼罩在一片悲观情绪当中,一时间投降论调占据上风,大臣们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孙权此时也是难以决断,投降,父兄开创的基业毁于一旦,心有不甘;迎战,兵力和曹操相差太多,没有胜利的把握。这时候鲁肃站了出来,他提醒孙权,东吴所有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他孙权不行。他说,像我鲁肃这样的人投降曹操,还可以到得一个官职,日后慢慢升迁也不失获取富贵的机会,主公您投降,曹操又怎样安置呢?这让孙权看清了最根本的利害关系,但这并没有解决如何取胜的问题。于是鲁肃又建议,让孙权赶紧召回周瑜。

周瑜回到吴都,立刻反驳了投降派的论调,提出:曹操只是托名汉相,实则是一个汉贼!这就解决了战争正义性的问题。

周瑜还指出了军事上战胜曹操的四个有利条件:曹操即便是内部团结,也只能是速战速决,不可能长时间地和江东较量水军的胜负;何况北方并不是十分安宁,还有西北的马超韩遂已经成为曹操的后患;曹军的长处在于步兵和骑兵,现在他们舍弃了自己的长处,而想驾驶着战船和我们交锋,对他们是不利的;现今天气已经寒冷,战马缺乏草料,北方的士兵来到江南水乡,水土不服,必然生病。这四项都是用兵大忌,曹操冒险前来,必然失败。有了周瑜的这番分析,东吴内部统一了思想,决心和曹操一战。

可以说,有了周瑜对于战争基本情况的准确判断,才有了整个东吴对于进行这次战争思想认识的统一,这也是孙权做出最终决定的关键所在。

孙权能不能像曹操、刘备那样自任前线总指挥带兵打仗呢?应该说不行。孙权是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吴主的。孙策临死时,对兄弟俩有一个基本判断,说:“率领江东的人马,在两军对垒之际做出决断,与天下英雄抗衡,你不如我;举拔贤人,任用能人,并使他们各尽心效力,来保卫江东,我不如你。”应该说,这个判断基本上是准确的,孙权作为东吴集团的领袖,在治国理政,举贤任能方面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但临阵争锋的确不是他的强项。不仅仅是他的哥哥这样说,实践也证明的确如此。如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击合肥,却被张辽的不足万人击败,不得已只好退兵。而这次战役并不是一次遭遇战,打过了各自离开就算了,而是有意识发起的战役,孙权还在合肥城下待了十几天。如此看来,在战役指挥上,孙权肯定不如周瑜,因而也就不能代替周瑜成为战役的指挥官。

在战役进行的实际阶段,军队调动,战役部署,攻防实施,都是周瑜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的,这也是周瑜不可替代的有力证明。周瑜在孙权的哥哥孙策时就已经成名,孙策能够定据江东,有周瑜很大一部分功劳,因此,就是这个大都督的职位,也是其他将领不可替代的。

鲁肃最早劝说孙权抗曹,他是最为关键的人物吗

在赤壁大战前,是鲁肃首先说服了孙权抗击曹操,还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又是他提醒孙权召回周瑜。赤壁胜利后,鲁肃先一步返回吴都,孙权让大臣们都出来迎接,给了他极高的尊荣。周瑜死后,鲁肃又代替他领兵,周瑜原来所属的兵马也都归鲁肃指挥。那么,鲁肃和周瑜相比,谁是最关键的人物呢?

鲁肃在赤壁大战中同样也是居功至伟,但鲁肃是战略家,他所提出的建议也都是在战略层面。就孙权的内心来说,他是偏重于抗曹的,只是担心力量悬殊,一旦失败连一个回旋余地都没有。而鲁肃提醒他,不战而降和战败投降都是一样的结果,曹操都不会给你一个地方让你掌管。但鲁肃没有涉及到如何战胜的问题,况且鲁肃的意见是对孙权一个人说的。周瑜则不同,他的建议是东吴可战,因为抗拒曹操,对于东吴来说是政治上有理,军事上有利,战争的结果是东吴必胜。又因为周瑜是在孙权召开“朝廷”会议时说的,所以对东吴来说影响巨大。两相比较,鲁肃是坚定了孙权一个人抗曹的决心,而周瑜是坚定了包括孙权在内的所有人的信心。

在战役的进行阶段,鲁肃的职务是“赞军校尉”,职责是“协助周瑜谋划战略”(助画方略),相当于军师或者现代参谋长,和周瑜这个“前线总司令”有很大的区别。另外,鲁肃在东吴的地位,也没法和周瑜相比,在赤壁大战前,只要周瑜是主战的,这个大都督就非周瑜莫属。至于后来鲁肃代替周瑜领军,是赤壁大战成全了鲁肃,如在此战前,孙权选帅,周瑜之后还有一个程普,程普之外还有吕蒙。是赤壁大战让孙权认识了这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鲁肃,而周瑜,在孙策时代就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鲁肃之外,其他将领就更是无法和周瑜相比。周瑜从孙策时代所奠定的地位,也是他成为赤壁大战关键人物的最基本的条件。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好像整个赤壁大战都是按照诸葛亮的谋划进行的,而周瑜要么看不到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是总比诸葛亮晚一步。这让人觉得,周瑜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大都督而已,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他不可能打胜赤壁之战。换句话说,诸葛亮才是赤壁大战最关键的人物。

诸葛亮是赤壁大战获胜最关键的人物吗?

按照诸葛亮《出师表》的说法,诸葛亮是在建安十二年受刘备的“三顾茅庐”之请跟随了刘备,也就是在赤壁大战发生的前一年。这时期的诸葛亮,虽然和刘备“情好日密”,但由于刘备也是依附于人,所以诸葛亮既没有具体职务,因为没有仗打,也没有战事让他谋划。直到赤壁大战后,曹操失败,刘备趁机收复了荆州江南四郡,诸葛亮才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让他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职责是“督其赋税,以充军实”。也就是说,诸葛亮能够谋划军事,最多也就是在刘备收复江南四郡时才有可能,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还没有参与为周瑜参谋的机会。

诸葛亮对赤壁大战打败曹操的贡献在于说服了刘备联合孙权,并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刘备败走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大事已经十分危急了,请您下令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刘备同意后,诸葛亮到东吴见了孙权,并成功地说服孙权接受刘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诸葛亮是说服孙权接受刘备,并不是他首先说服孙权抗拒曹操,首先说服孙权抗拒曹操的是鲁肃和周瑜。政治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孙权的战与降,不可能听从另一个集团的人意见。如果另一个集团的人能够说服他下决心做决策,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有这个意愿。诸葛亮能够说服孙权,是在孙权有意愿要对抗曹操,又是在鲁肃、周瑜已经让他坚定信心的基础上实现的。在战役指挥上,最高指挥官是周瑜,刘备既然是求救于孙权,他的军队也是归周瑜指挥。只因为在曹操赤壁失败以后,周瑜要在江北略取荆州之地,又不想让刘备获利,这才让刘备的军队闲了下来。荆州的江南四个郡,因为刘琮的投降,曹操的败退北还,一时没有了归属,刘备趁此机会,顺势把它们据为己有。

赤壁大战后,刘备到吴都去见孙权,想得到一个荆州刺史的职位,孙权为了让刘备替他抵挡曹操,同意了。周瑜上疏对孙权说,这样做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他提出了三个人,刘备,枭雄之姿,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应该把他们三个分开,让刘备留在吴都,用豪华的生活方式使他安逸,这样大事才可以确定下来。在这里,周瑜提出了三个人,刘备、关羽和张飞,没有诸葛亮。也就是说,这时的诸葛亮不那么特别重要。至于战役具体的谋略计策,整个《诸葛亮传》并没有一字一句涉及,因此我们只能说,诸葛亮的建议对刘备非常关键,对整个战役不能和周瑜相比。还有一个庞统作为比较。庞统和诸葛亮齐名,合称为“卧龙雏凤”,都是荆州地区的名士。庞统这时候的职务是周瑜的功曹,没有证据证明,这时候的诸葛亮和庞统都在周瑜身边。

这或许就是苏轼要说“三国周郎赤壁”的原因吧!

标签: 才是最关键取胜

更多文章

  • 真实的“赤壁之战”:原来是五万打七万,双方兵力悬殊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兵力,悬殊,赤壁之战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 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失算 其实是曹操的本性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会在,失算,本性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战役流传了下来,其中将领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无数个奇迹,当我们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也会被这些人的智慧所折服。在三国中最强的国家是魏国,而当时的吴国和蜀国经常联合起来抵抗魏国的入侵,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是赤壁之战,5万联军击破20万曹军,为何曹操会失算呢?一、 曹操一意孤行在

  • 火烧赤壁三分定是什么意思? 三分是哪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赤壁,火烧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独占中原的格局。接着他又挥师平定辽东地区的乌桓势力,基本稳定了后方地区,一时间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然而,对于素怀“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

  • 历史上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后,哪方才是最大的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才是,赢家,战役

    导读:东汉末年,烽火四起,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导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那么谁才是最大的赢家呢?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如果说赤壁之战谁是最大的输家,那毫无疑问,绝对是曹操。赤壁之战前的曹操,早已统一北方,再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让曹操无论是是在实力上还是在威望上,都是要远远超过其他诸侯的。当

  •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大的输家曹操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死了,输家,鼎立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是一场异常经典的战役,曹操帅人数绝对占优的大军攻打只有区区几万人的孙刘盟军,结果却大败而归,请问在这场战役中,总共伤亡多少人?赤壁之战双方伤亡人数曹操原有人数:曹军20余万(称80万)死亡人数: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周瑜原有人数:12万人死亡人数:2万左右死亡总人数

  • 三国著名历史人物介绍,赤壁之战都有谁参与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有谁,赤壁之战

    导读:赤壁之战是西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之间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那么这场战役中都有哪些著名人物参与呢?赤壁之战中的人物简介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今定远)人。出身士族。初率部属百余人跟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严重威胁孙吴政权,他与周

  • 赤壁之战后曹操做了些什么?赤壁之战对曹操的打击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赤壁之战,些什么,有多大

    首先,孙权和刘备取得了荆州大部分的地盘,并且凭借赤壁战胜的余威,一扫战前战战兢兢之色,有了正面怼曹操的心气。曹操在战争中的主力步骑兵几乎没有伤亡,但一鼓作气南并天下的雄心已然丧失。其次是当时的曹操面临的首要问题已经不再是统一天下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需要开始为身后之事策划了。同时也需要考虑自己和汉献

  • 赤壁之战中周瑜力挽狂澜,刘备在”打酱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力挽狂澜,酱油,刘备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资料小编带来的赤壁之战周瑜力挽狂澜,刘备作为盟友却一直在“打酱油”?赤壁之战刘备并不是充当”打酱油“的角色,相反在这场战争中刘备也是出了不少力的。那么为什么赤壁之战时刘备的存在感不强呢? 首先许多人对于赤壁之战的理解比较狭隘,他们认为赤壁之战就是一场“水战”,整场战役的功劳要全

  • 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了多少人马?曹操军队是吴蜀的4倍为何会打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人马,军队,赤壁之战

    导读: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损失了多少人马?曹操为何败得如此之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演义介绍赤壁之战时,说曹操一方有80万大军,实际上曹操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兵力。根据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曹操应该只有20万兵马,而吴蜀联军则是5万,曹操虽然没80万,但总兵力依然是吴蜀4倍之多。只不过这场关键之

  • 三国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到底发生了什么?曹操为什么输得这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发生了什么,战役,输得

    导读:“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是曹操主动撤的军?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无论是战斗的精彩程度,还是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下的赤壁诗句更是脍炙人口。至于后人为这场战争所费的笔墨和口舌,就更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