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胯下之辱讲述了什么故事?韩信为何宁愿钻裤裆,也不愿与屠夫干架

胯下之辱讲述了什么故事?韩信为何宁愿钻裤裆,也不愿与屠夫干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41 更新时间:2024/2/17 3:28:45

导读:

韩信因为忍受胯下之辱被后人称之为忍辱负重,关于胯下之辱,史书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大概就是说,有一个屠夫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而后韩信看着他,从胯下钻出去了,市集的人就笑话他,认为他怯懦。

我们来看看韩信当时为什么选择钻胯这种非常耻辱的事情。

《论语》里面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韩信当时也是壮年,这时候最忌讳互相争斗,韩信怎么做的,韩信“孰视之”,这个意思就是韩信盯着屠夫看,而且还是非常坦然地看,从这里看出其实韩信并没有怯懦的意思,反而倒是显得正气凛然。

面对他人的羞辱,按照普通人的反应,一般分成三种,第一种叫可战。很好理解,就是跟那人打一架,拼个你死我活。韩信拿剑,屠夫拿刀,这打一架,难免会受伤。周围围了一帮人就是看热闹的,能帮韩信打架的也没有。那么韩信和屠夫真的打起来胜算怎么样呢?

史书上记载,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常卓越,但是关于他的武力史书却没有什么记载。韩信那时候就是个混混模样,吃百家饭长大,所以即使屠夫说他高高大大的,其实从实际情况来说韩信的身材应该也比不上屠夫,毕竟屠夫的形象大家都知道,一般都是横肉。如果他们两个打起来,韩信真的未必能赢。

有人说,一个常年佩剑的人怎么可能一点武力没有,其实倒不是一点武力没有。要知道,当时的项羽是非常骁勇善战的,他的武功那是出了名的,以一己之力,把整个军队的武力平均值都提高了,韩信在他这边,那点功夫根本不足语。所以在历史上对于项羽武力记载很多,但是对于韩信,几乎没有。

另外还有一个疑虑的地方,在秦朝,武器刀剑管制很严苛,一般人没有权利带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芒,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秦朝皇帝为了防止人民造反,把天下武器收缴了,铸成了十二金人,以儆效尤。

韩信从出身来说也算不得高贵,他也没有什么权利带真正的刀剑,但是又有人说他喜欢佩剑,这里的佩剑到底是不是真材实料就不好说了。但是屠户不一样啊,你的刀不锋利的话怎么切肉啊,所以屠户的刀一定是真刀。所以从这里来看的话,韩信带的刀,不一定真的有什么作用,可能只是个“玩具刀”,两个人舞刀弄枪起来,韩信还是处在下风的。

第二种,可避。这个好理解,其实就是不理屠夫,然后躲开。躲开的话,从历史上来讲,韩信本人可能就没那么有名了,毕竟躲开了就没有戏剧冲突,在历史上也就永远是个胆小的模样。而且,躲开就坐实了他胆小的名声,从韩信骨子里的那种高傲来说的话,躲肯定是不会躲的。

第三种,可从。就是服从,韩信选的就是这种。其实韩信也不是说不能和屠夫打一架,但是秦朝当时的刑律非常严苛,当街斗殴很容易就被抓走。韩信要是跟他打架,打不打得赢另说,要是被官吏抓走了,恐怕就没那么自由了,他的一腔抱负怎么实现呢。

另外,韩信其实这个举动有一点哗众取宠的味道,比起直接逃跑来说,钻胯显然更具有话题度,还能一时间提高韩信的知名度,按现在的话来说,韩信走的是“黑红”的路线。

但是,归根结底,应该还是韩信将他看作一种磨练自己心智的方式,“天将降大任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对于韩信来说,这些算是经历完全了,挨饿的挨饿,受辱的受辱,一个都没落下。要是再成不了大器,只能说他命不好。

这里要提到另一个故事,就是张良的圯下老人的故事,跟韩信这个有点相似。大概就是说,张良隐姓埋名在沂水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黄石公看见他就把鞋扔到了桥下去,对张良说:“你去把我鞋子捡上来。”张良当时也年轻啊,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羞辱,但是张良想了想,算了,老人家年纪大了,于是捡起来跪着给他穿上。

黄石公一看,这小子有点意思,于是说,五天后你来这里见我。张良当时也没什么事情,于是五天后去了,结果没想到去那里的时候黄石公就很生气,你个年轻人怎么来的比我还晚?于是,又说五天后来见我,这次张良天不亮就去了,但是黄石公还是说,你怎么又来这么晚。张良没说什么,又过了五天,他半夜就出发了,这下子黄石公开心了,说:“孺子可教也。”然后送了他一本兵法书《太公兵法》,后来凭借着这兵法,张良在功业上面有所成就了。

这里的张良和韩信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受辱,忍受,而后成就大业。其实也能看出二者的心胸格局很广大。苏轼在《留侯论》里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认为,古之豪杰,一定有过人之处。匹夫受辱,拔剑而起,这不叫勇猛,真正有勇有谋的人,应该是临危不惧,忍辱负重的,不轻易动怒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韩信和张良都是豪杰之士。韩信后来发达了以后,又遇到了那个屠夫,屠户以为自己死到临头了,跪地求饶,结果韩信反而还提拔了他,说要不是当年他的侮辱,就没有现在的韩信,从这里看,韩信是非常有肚量的。

另外,历史还要看叙述者的主观感情。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对很多人物的评述都是夹杂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的。对于韩信的这一事件,“孰视之”三个字其实非常重要,要是去掉了之后,那就是一个人侮辱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害怕了于是就屈服了的故事,跟现在的街头霸凌差不多。但是加上这三个字,司马迁的感情倾向就体现出来了,他是赞赏韩信的,所以在后世对于韩信的这一举动也是多有夸赞。

古人总是特别推崇忍辱负重,佛家也总是说忍得一时,会有福报。现在也有句话叫“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导人们不要太过于计较,要宽宏大量,这样世界才能美好。话是没错,但人善被人欺的事情也不少。另外也有句话叫做:“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韩信也好,张良也好,或者是越王勾践也好,那都是成功了才被人记住说是忍辱负重的。

换个角度来看,韩信没有成功,而是落魄了,那么史书就会记载:“信者,怯,逢屠户辱,屈之。”还有什么“忍辱负重”这样的美名可言。张良呢,最多博得一个尊老的好头衔,不出名谁能知道还有张良这样的人。

有的忍耐也并不是都有正面的作用。比如说阶级压迫,你要是下等人民,忍了,可能命就没了。要是一些朝代造反的人被压迫还忍了,那真的就永远忍着吧,永无翻身之日。要是殖民忍了,民族都没了。所以,“忍辱负重”到底是个好词还是坏词,还要看你是不是能做出成就。成了,就跟韩信一样,历史上留下美名,败了,那就是永远的耻辱。

在现代社会,其实一些小事忍忍过去也没什么,但是要是真的面临韩信这种事,估计现在也没几个人忍得了。

标签: 屠夫屠户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生母赵姬真的是荒淫无度吗?为什么秦始皇这么讨厌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评价,太后

    大家好,说起赵姬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赵姬是一个不受道德约束的,思想前卫的,长相极美的女性。赵姬个人简历赵姬,原本是战国末期富商吕不韦的一个小妾。后因吕不韦“押宝”,将赵姬送给了在赵国做人质的嬴异人,即为后来的秦昭襄王。后来,秦昭襄王做了秦王,赵姬便做了王妃。赵姬为秦昭襄王生有一子,即为嬴政,

  • 先秦时期人名的由来?为什么先秦时代的人名那么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管仲,这个名字

    虽然人们常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重要的是人自身,但是一个好听的名字毕竟还是更能够给其他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很多父母觉得取名字总是想不出一个好名字,但其实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如果了解先秦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当时的人们取名字,还要更加随意随心,而且听起来也是相当的好笑的。那么先秦时期究竟人们是怎

  • 现代把秦始皇称作千古一帝, 而古代人为何他恶言相向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文人,酷刑

    秦始皇嬴政,接下来听听历史资料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历代咏史怀古诗歌中, 秦始皇经常以暴君形象出现, 他实施苛政、善用酷刑, 晚年还是个不务政事、寻仙求道的昏君, 很少有人能提到他一统六国的壮举伟绩。现代把秦始皇称作“千古一帝”, 而古代文人为何对他竟如此的“恶言相向”呢?司马迁《史记》的最早

  • 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怎么死的?公子扶苏死后墓葬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遗诏,石门

    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长子,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为他的死感到非常遗憾,很多人都认为是赵高篡改了遗诏,才引得后面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而很多人也认同,秦始皇的确是希望扶苏成为自己的继承人的,虽然看起来是让扶苏去边疆,但这也未尝不是对他的一种磨砺,并且也变相的把兵权交给了扶苏,只可惜扶苏还是没能够成为一个像秦始皇

  • 荆轲去刺杀秦王,助手秦舞阳为什么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子,舞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燕太子丹为何要行刺秦王?燕国为公元前11世纪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是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的一个诸

  • 秦舞阳13岁就开始杀人!为什么刺杀秦王时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舞阳,勇士

    导读:秦舞阳13岁就开始杀人!为什么刺杀秦王时怂了?《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秦舞阳被称为勇士,但是在跟随荆轲刺杀秦始皇时却: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被称为勇士的秦舞阳见到秦始皇为何会被吓得变了脸色?是秦始皇太霸气还是秦舞阳太胆小,徒有“勇士”的

  • 秦舞阳怎么死的?秦舞阳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舞阳,大殿

    导读:秦舞阳怎么死的?秦舞阳的结局是什么?13岁就开始杀人的秦舞阳为何见到秦始皇下的直哆嗦,随小编一起看下秦舞阳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记载。当时,荆轲拿着匕首追杀一边跑一边努力拔剑的嬴政,殿上就他两人有武器。“以法治国”是秦国的国策,没有秦王的指令,殿外的武士是不得进入殿内的。所以,

  • 秦始皇最爱的妃子是谁?真的是丽姬吗,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生母,皇后

    秦始皇最爱的妃子是谁大家都熟知吗?秦始皇最爱的妃子真的是丽姬吗,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皇后?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所以关于他个人的许多记载目前都已经失传,而且目前秦始皇墓又是没有发掘的状态。所以关于他的许多传说都不一定是事实。但是秦始皇是有儿子的,比较著名的是公子扶苏

  • 成蟜: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最后造反被诛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屯留,后世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成蟜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秦始皇的生父是秦庄襄王,并不是后世以讹传讹的吕不韦,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秦庄襄王就是早年在赵国当人质的嬴异人,吕不韦说他奇货可居,帮助他成为秦国太子,并最终登上秦国大王之位。秦庄襄王的家庭生活,跟他的儿子秦始皇一样记载甚少,有记载的妻妾只

  • 秦国的开国国君嬴非子竟是从养马开始的!揭秘嬴非子的生平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君,王室

    导读:秦国的开国国君嬴非子竟是从养马开始的!揭秘嬴非子的生平经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嬴非子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嬴非子年轻时住在一个叫犬丘的地方,他很喜欢和牲畜打交道,尤其喜欢养马,对怎么驯服和饲养马很有心得。周孝王(西周第八位君主)继承王位之后,正值外族西戎和北狄入侵西周,这位有雄心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