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文帝:汉化及对鲜卑族民族的影响,为何以“失败”告终?

孝文帝:汉化及对鲜卑族民族的影响,为何以“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36 更新时间:2024/1/21 21:11:21

帝,名为拓跋宏,汉名元洪,是献文帝的长子,生于公元467年,卒于499年,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五岁即登基,在祖母文明太后的临朝听政下积极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后孝文帝亲身执政,继续推进改革,加强吏治,实行三长治与均田制,随后为了推行汉化,迁都洛阳,替换汉服,使用汉语,鼓励同汉族通婚,于是,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局面出现,各族矛盾也得到缓

孝文帝汉化三部曲

冯太后把持朝政,单纯顺从

孝文帝五岁登基,年龄尚幼小,所以一切由祖母文明太后颁布实施,所以这个时期,孝文帝对汉化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据《魏书》载:“冯太后颁布汉化措施的时候,孝文帝才刚满10岁。”身体发育还未完善,汉化各项政策只能停留在模糊吸收阶段,不能完全理解。后孝文帝登基亲身处理朝政,但是这时期冯太后仍然一手把持朝政,并对孝文帝严格监视及压制,孝文帝不敢反抗,只能是作单纯的顺从。

孝文帝认识加深,开始理智认同汉化

孝文帝随着年龄的增加,智力慢慢发育成熟,对待汉化上能够进行理性思考。受太后的影响,从小就喜爱汉族中原文化,并且接受了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加上求知欲强烈,对汉文化作品经手不离卷,促进了孝文帝对汉文化的认同。

推行汉化政策,对国家进行汉化改革

由于孝文帝早期尚处于幼小感性阶段,执政能力薄弱,又受冯太后的监管和压制,因此,在对待汉化问题上,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汉文化,大展拳脚。待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各方面也成熟起来,亲自执政,加上理想远大,企图建设一个繁荣强盛的国家。于是,孝文帝改革内政,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行汉化,以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由于他执着坚定的信念,所以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全所未有的成功。

孝文帝改革导致了民族精神的分裂

孝文帝理想远大,迁都洛阳是想继续推行汉化改革,将国家打造出一个繁荣强盛的朝。洛阳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孝文帝想全面效仿中原文化习俗,但是,迁都并未给北魏王朝带来多少政治利益,不但没有使国家昌盛,反而使得原来鲜卑族彪悍的民风转变为淳朴民风,消弱了民族凝聚力,加速了内部分裂。在孝文帝迁都之前,就有许多朝臣及贵族反对,接着又发生了内部叛乱,加之,中央集权控制力在北纬广袤的土地上参差不齐,因此,分裂是必然的。

改革民族文化载体,践踏了民族自尊心

孝文帝为了学习汉化文明,对鲜卑族进行激进的改革。为了追求儒雅,对鲜卑族的文字、服饰进行璀璨,《魏书》里有论述:“民族根底莫若语言,语言消失,则是不自爱其语言也。”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孝文帝改革短期内取得了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通过语言、服装的改变就以为民族同化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而且践踏了本民族的尊严,是一种对民族文化既不信任的表现,自然受到本民族的强烈抵制,“魏主欲变其旧风,国人多不悦”。

结语

孝文帝汉化改革是出于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而颁布的激进措施,与其接受良好的中原文化教育时是分不开的,但是没有尊重本民族文化特征而强行易风易俗,失去了民心,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标签: 鲜卑告终汉化

更多文章

  • 陈武帝陈霸先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而是选择自己的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自己的,侄子,不传

    陈武帝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据说他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陈霸先一开始在乡为里司,后来到了建邺城做了油库吏。然后从担任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传令吏开始,受器重。一步步的,和王僧辩一起平定侯景之乱,随后又除去王僧辩,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

  • 外人当国命不长:西燕慕容氏政权中唯一的外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外姓,不长,政权

    与汉人一样,北方游牧民族宗室权贵对无上皇权的追逐,对宗族利益的捍卫,同样表现得非常激烈。对他们来说,宗族兄弟、叔侄之间再怎么狗撕猫咬,血腥杀戮,权力交替,那都是自家事儿,属于内部矛盾;一旦有宗族圈子外的外姓人物染指皇权,把持神器,则属于谋朝篡位,大逆不道,宗室权贵必同仇敌忾,全力排外,除之而后快。东

  • 报应不爽:他出卖皇帝当上了皇帝,却被太监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出卖,报应不爽,皇帝

    伴随着政治斗争,中国的告密史也源远流长。翻阅史籍可知,从殷商时期的崇侯虎,到秦汉时期的曹无伤,从唐代的宋之问,到清代的袁世凯,历朝历代的告密者屡见不鲜。但凡政治告密,不外乎靠出卖他人而获取个人利益,不少皇权旁落的傀儡皇帝也深受其害,东汉刘协、曹魏曹芳、东吴孙亮就是例子。从政治角度看,告密是一种见利忘

  • 一句话坏事:历史上因言而无信而遭废杀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言而无信,句话,坏事

    俗语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讲究说话算数。大丈夫立世,当以诚信为本,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正所谓一诺千金。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能一辈子说到做到?谁又能一辈子言出必行?人无完人,对于自己作出的承诺,如果不能兑现,只要诚心诚意地向对方道歉或解释,还是可以被谅解的;如果既不履行诺言,又对对方无

  • 他提前当上了皇帝,结果还是被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了,被逼,皇帝

    在古代,中原及其周边区域就像个大染缸,不管哪一个彪悍的少数民族冲杀进来安身立业,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汉化,或改用汉名,或改穿汉服,或改说汉话,或改娶汉女,等等不一。除了这些表象方面的变革,有些观念性的东西也深入胡心,比如汉人立嫡以长的皇位承袭传统。按嫡庶制度,嫡为正,庶为副,两者尊卑有别,地位悬殊。皇

  • 娶四个寡妇为妻的痴情皇帝,第二任妻子做过两次寡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寡妇,两次,做过

    任何从最底层一步步打拼起来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往往这些豪杰人物都伴随着各种风流野史,下面这位传奇人物不仅经历传奇,历任妻室也都不是平凡之人。后周开国皇帝郭威(904-954),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他从一个普通士卒干起,白手起家,戎马倥偬,在数十年的攻伐混战中,从低级军官到高级将领

  • 皇帝想吃蒸鱼菜,太令官说不能办,办了会出人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出人命,办了,想吃

    如果你是一名傀儡皇帝,虽有皇帝之名,但是却连自己吃什么都不能决定,那这个皇帝你愿不愿意当?接下来这位皇帝可谓是历史上最卑微的皇帝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是说的掌握实权的鹰派皇帝,而对于那些有位无权的傀儡皇帝,别说朝纲独断、生杀予夺了,恐怕连想吃什么东西都做不了主。南齐第四任

  • 北齐多少官员?陪皇帝玩了一天,热死了60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齐,死了,玩了

    皇帝的昏庸体现在诸多方面,不作为、不理朝政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听信奸臣谗言的、包庇亲信胡作非为的也不在少数,下面这位皇帝真可谓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演绎到了极致。北齐第五位皇帝高纬,喜好广泛,封官就是其一。高纬小时候有个奶妈,叫陆令萱。她的丈夫因犯谋叛罪被判死刑,陆令萱由此沦为皇宫女仆兼奶妈,负责喂养

  • 最狠毒的篡位皇帝:父母双亡叔父将其抚养成人,他却杀害叔父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叔父,满门,篡位

    历史上心狠手辣之人往往被我们称为奸雄,曹操就曾狠心杀害帮助自己的亲戚一家,这种人往往会非常有争议性,下面这位更过分,自幼父母双亡的他,竟然杀死了将自己抚养长大的亲叔父,并杀了叔父一家,简直骇人听闻。读《南齐书·明帝本纪》多次,其中有两句话历历在目,不禁让笔者对萧鸾这个皇帝又敬又恨,一句话是“帝明审有

  • 北京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竟然是个鲜卑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胡人,是个,鲜卑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我们现在的首都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政权的中心地带,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第一个将首都定在北京的政权是哪个呢?北京,是中国首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底蕴和深厚文化积淀的皇都。从金元到明清,从中都到京师,在岁月的变迁中,北京这片土地上迎来了一位位皇帝,送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