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立储:李恪是如何错过太子的?长孙无忌劝阻起到关键作用

李世民立储:李恪是如何错过太子的?长孙无忌劝阻起到关键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36 更新时间:2024/1/16 10:08:36

李世民立储:李恪是如何错过太子的?长孙无忌劝阻起到关键作用。李世民长子李承乾被废,次子李宽早逝,按道理来说这太子之位该轮到三字李恪,为何最后却是立李治为太子呢?这其中,长孙无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史籍记载,李恪善骑射,能文能武,李世民也很看好这个儿子。但长孙无忌不同意立李恪,后来长孙无忌还诬陷李恪,导致他蒙冤遇害。能看出,长孙无忌是不喜欢李恪的,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一、李世民立储

李世民不是没有想过要立李恪为储君。643年,太子李承乾预谋造反一事,被察觉,李世民震怒,下旨废黜李承乾。

李承乾被废黜后,李世民曾有意立魏王李泰为太子,并口头许诺其为太子。然而,这时晋王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突然站了出来横插一脚,他坚持反对立李泰为太子,请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长孙无忌不但是长孙皇后的哥哥,还是朝中重臣,官居吏部尚书、检校中书令,朝中很多官员或是他门生,或是与他交好,乃是朝中绝对的大佬,他不同意立李泰为太子,也就等于朝中有一半官员不同意。

故而,对于长孙无忌的意见,李世民做不到无视,也不能无视。就在李世民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办时,一件突发事件,让李世民只能选择接受长孙无忌的建议,立晋王李治为储君。

李承乾被幽禁后,李世民亲自审问,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李承乾指控李泰谋储,并预谋做出一些不利李世民的事情。李承乾的指控,让李世民是彻底放弃了立李泰为储君的念头,选择立李治为储君。

但是,对于李治,李世民其实并不满意,他一直觉得这个儿子一点都不像自己,性格太过柔弱,实在不适合为君。事实上,在下旨立李治为储君不久,李世民就反悔了,然后就向长孙无忌透露想易储。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道:“你劝我立稚奴(李治)为太子,然而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住国家,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听后是坚决反对,认为不可以。

见到长孙无忌反对,李世民接着说道“你是不是因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才反对?”长孙无忌说:“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希望陛下深思熟虑。”。

从长孙无忌的态度,李世民就知道易储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李世民强行易储,恐怕朝堂势必会动荡不堪。加之,此前李世民已经废过储,这次再废储,恐怕于天下不利。故而,李世民最终放弃易储。

二、李恪错失太子之位

就这样,因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李恪错失了一个离储君之位最近的机会。

若是李恪也有一个跟长孙无忌一样强悍的舅舅,或许在他的支持下,加之李世民本有意立李恪为储,李恪还真有当太子的机会,然而李恪并没有一个强悍的舅舅。

当然,以事实而论,李恪他的身份就注定他不可能做大唐的储君。李恪的生母只是一个妃子,且还是前朝皇帝的公主,就他生母的这个身份,李恪命运早已注定。

想想看,历朝历代有哪个王朝的皇帝会真的愿意把自己的皇位交给有前朝血统的皇子呢?如果真的这么做,那不就是又将这天下交还给前朝吗?真这样,那之前又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呢?

其实,李世民当时打消立李恪为储君的念头,其中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李恪身上流着隋朝杨氏皇族的血统。如果真的让李恪即位,谁也不能保证李唐江山会不会重回杨隋之手。这个可能哪怕是微乎其微,李世民也不敢冒。

如若李恪身上没有流着杨隋血统,我想无论长孙无忌如何反对,李世民也会立李恪为储君,因为李恪真的很像李世民,《旧唐书》有云:“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李世民自己也说“吴王恪英果类我”,毛主席也曾说“李恪英武,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李恪如若能登基,以他的才能,虽说不一定能将唐朝带入更伟大的局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比李治差,甚至有可能更好。然而,李恪的身份实在是太尴尬,身上留得血,注定他不可能做大唐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李恪身融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大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且血缘亲近、渊源深厚的帝族,这在中华历史中是极其少见的,几乎从未有之。

标签: 长孙太子

更多文章

  • 黄巢为什么会失败?浅谈黄巢兵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地区,读书人

    黄巢原本有机会一举推翻唐朝,但最后却是功亏一篑,被迫退出长安,结局兵败被杀。实际上,黄巢的失败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他能够突破潼关,进入长安,说明黄巢在军事上的能力肯定不弱。但他并没有一个长远的远光,和治国的能力,所以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覆灭。下面就和大家简单谈谈黄巢会失败的原因,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或者意

  •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有多疯狂?开辟了一个吃人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安城,百姓

    唐末农民起义军头头黄巢有多疯狂?开辟了一个吃人的时代?是一个杀人如麻的疯子吗?曾经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历史教科书中的黄巢,被描述成了一个面对暴政奋起反击、拯救人民百姓于水火的义士形象,而最终黄巢起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封建王朝太过强大,使得黄巢所代表的正义被统治阶级消灭。然而时隔多年之后,我们再次对历史

  • 唐末黄巢起义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说“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朝,科举

    唐末黄巢起义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说“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提起黄巢,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起那句满城黄金甲的诗,很多人就恍然了。黄巢是唐朝时候的人,这首诗是他在屡次科举不中之后写的。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黄巢和唐朝灭亡的关系。黄巢是唐末著名起义军领袖,和朱元璋不同的是,黄巢是盐贩子的后代,商人家

  • 唐末杀人吃人的黄巢最终什么结局?是自杀还是他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科举,外甥

    唐末杀人吃人的黄巢最终什么结局?是自杀还是他杀?黄巢,唐朝冤句人,出生于元和15年。作为唐朝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头人物,黄巢本人并不是农民,他家中祖上几代都以贩盐为业,可以说是家境富裕。而黄巢自小就聪明,五岁开始启蒙学习,读书写计、骑马射箭,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但文武双全的黄巢,参加过几次科举,都

  •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是虚假的盛世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朝,米价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是虚假的盛世吗?真相是什么?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不陌生。在他统治期间,唐太宗善于听取贤臣建议,并且做到了知人善任等。因为这一系列的举措,唐朝很快出现了繁盛的局面。而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贞观之治”。那么事实上“贞观之治”真是一个繁盛的局面吗?还是仅是史书杜撰出来的“虚假

  • 唐末黄巢是起义军领袖还是杀人狂魔?黄巢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起义军,菊花

    唐末黄巢是起义军领袖还是杀人狂魔?黄巢是个怎么样的人?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黄巢,虽然领导的是农民起义,但黄巢并非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的《不第后赋菊》就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故事。《不第后赋菊》是一首赞颂菊花的诗,此诗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这首诗是

  • 揭秘唐代宗李豫是如何登基称帝的?李豫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子,禁军

    揭秘唐代宗李豫是如何登基称帝的?李豫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说到唐代宗李豫,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二十一日深夜,长安城大明宫紫宸内殿,唐代宗李豫病重不起。就在三天前他还好好的,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没想到忽然生了病,而且日渐严重

  • 唐代宗李豫的皇后是谁?李豫有几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皇后,长子

    唐代宗李豫的皇后是谁?李豫有几个皇后?唐代宗李豫是李隆基的孙子,于公元762年登基一共在位18年庙号代宗。历史上记载代宗李豫有两个皇后,一位是睿真皇后沈氏,一位是贞懿皇后独孤氏,现在小编就来介绍这位睿真皇后沈氏,睿真皇后是唐代宗李豫的结发之妻,话说代宗对沈氏宠爱有加,第二年便生下了未来的德宗李适,下

  • 为什么说武则天创造了四项世界记录?分别是哪四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年号,宰相

    为什么说武则天创造了四项世界记录?分别是哪四项?相信大家对于武则天这个人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毕竟在古代历史上,武则天的传说是最多的,而且获得的一些成就也是最多的。就比如说,武则天创造过历史上四项的世界记录!那么这四项分别是哪四个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任用宰相最多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朝代也只

  • 女皇帝武则天被迫退位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后,仙居

    五十年前,武则天当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为了根绝后患,便将王皇后和萧淑妃砍掉四肢,做成醉骨。王皇后临死前依然保持着关陇贵族的大家闺范,祝福李治和武媚百年好合,幸福安康。萧淑妃却没有这种大家风度,她扯着嗓子大骂,我死后会变成一只猫,武贱人死后会变成一只鼠,我世世代代咬断她的脖子。二人死后,阴魂不散,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