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唐代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几种方式较前代有何进步意义?

浅谈唐代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几种方式较前代有何进步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21 更新时间:2024/1/26 12:52:11

没有爱情的古代婚姻自然经不住各种压力,最终走解除婚姻关系,相较于前代,唐代解除婚姻关系一共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出妻、义绝、离,较前代有进步意义呢?

一、唐代的“出妻”离婚制度

“出妻”制度自古有之,唐代特别强调以儒家思想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所以《唐律》中规定了,当妻子出现七种过错,丈夫便可以单方面解除婚姻关系,这七种过错是:“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妬忌,七恶疾。”

在周礼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可见,《唐律》是将周代礼法中的规定进行了调整,比如周礼中,不孝顺父母是最重要的,而在《唐律》中,生子变得最为重要。

七出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女子三从四德的标准,只要妻子在婚姻中出现过错,丈夫便有权将其逐出家门,以此达到约束妇女的目的。

如此可见,唐代的出妻制度跟前代的离婚制度并没有多少区别,也属于封建婚姻关系范畴,它大多数是在强调女性对婚姻的责任与义务,却没有赋女性该有的权力,所以,这是不平等的离婚制度。

二、唐代的“义绝”离婚制度

相比于唐代的出妻制度,唐代时的“义绝”制度则是前代所没有的。

根据义绝制度,在婚姻存续期间,如果发生了特定的侵害行为,则官府可以介入,从而进行强制离婚,这种制度颇有一些现代婚姻法中判离的方式。

唐代的义绝,不仅适用于解除婚姻关系,还适用于未婚关系,在男女双方订立婚姻后,如果有一方触及了义绝的行为,则另一方可以按照义绝解除婚姻。

那么,义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唐律疏议•户婚》中对义绝的解释:

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毋、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及妻殴管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及与夫之鳃麻以上亲、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虽会赦,皆为义绝。

总结归纳起来,就是丈夫侵害了妻子一方的亲属,或者是妻子侵害了丈夫一方的亲属,都算是义绝。

然而唐代的义绝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执行当中,义绝依然是偏袒男方的。

因为妻子一方辱骂了丈夫的亲属就会成为义绝的标准,而丈夫一方只有在殴打妻子父母,或者是杀害了妻子的亲属才算是义绝。

义绝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强制性,一旦触发义绝,夫妻双方必须离婚,如果不离,按照《唐律疏议•户婚》“义绝离之”条规定:“诸犯义绝者离之,违者,徒一年,若两不愿离,即以造意为首,随从者为从。皆谓官司利为义绝者,方得此坐;若未经官司处断,不合此科。”

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义绝的情况,但是夫妻双方又不肯离婚,那就是没有把《唐律》放在眼里,所以会被判流放一年。

三、唐代的“和离”离婚制度

婚姻关系在古代是很重要的,夫妻双方不可随便解除婚姻关系,即使是男方无故解除婚姻,也可能受到官府的处罚。

然而妻子如果没有触犯七出和义绝的行为,夫妻又会如何离婚呢?

我们看到,在出妻和义绝制度当中,都更倾向于强调女性的责任与义务,而拥有较少的权力,唐代婚姻关系远超前代,则表现在“和离”的离婚制度中。

根据《唐律•户婚》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疏议曰:“若夫妻不相安谐,谓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

唐代之所以能够产生远超前代的婚姻制度,更加保障女性的权利,主要是因为唐代女性在社会中身份地位的提高,从而使得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这使得女性在婚姻关系能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因此,唐代首创了自愿离婚制度“和离”。

和离是夫妻双方因为家庭关系不融洽,经夫妻双方一致决定解除婚姻的形式,这一点在唐代女性地位加强之前是不敢相信的,唐代“和离”离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离婚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男女在婚姻中都能够拥有决定权。

当然,唐代时期未能摆脱大多提出和离都是以男方先提出的情况,史凤仪在《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中就表示,因为夫妻双方地位不平等,不可能存在平等自愿的离婚。

然而唐代也有女性主动提出和离,也算是唐代女性在婚姻自主权上的一大进步了。

在敦煌出土的放妻书,为后世了解唐代和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放妻书》是双方共同签订,代表了两个人的意志,等同于现在的离婚协议书了。

在这封离婚协议书中,讲述两个人离婚主要是因为妻子比较唠叨,丈夫开始嫌弃妻子,难以更好地生活下去,因此选择“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符合《唐律疏议》中讲到的情不相得,感情不睦,这实际上给双方都留有地了,算是为女子日后再嫁做出了铺垫。

应该说,唐代和离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唐代女性在婚姻关系地位的增强。

唐代被称为古代女性最开放的时代,这种开放实际上就是在婚姻关系上的开放,女子在离婚之后还有再嫁的可能,假如在代之后,贞节牌坊一立,那真的想要再嫁就难了。

更多文章

  • 历史故事:武则天的墓碑上为什么没有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郊区有一座乾陵,里面有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在陵墓的东边和西边,屹立着两块十分高大的石碑,西边的石碑上有8000多个文字,上面歌颂着唐高宗的丰功伟绩,而东边的石碑是武则天的墓碑,碑头上面雕刻着十分华丽的龙形图案。但碑上却是空空如也,没有任何的文字。武则天作

  • 此人21岁被俘孩子不幸流产,惨遭侮辱12年,宋高宗却将她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被金军攻陷,北宋彻底灭亡,宋徽宗以及宋钦宗以及大量嫔妃和宫女,以及大臣等3000人,都被押解北上。据史料记载,这些被俘虏的北宋君臣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当时邢秉懿也被金军俘虏了,赵构因为作为使者前往金军求和,因此逃过了一劫,然而妻子邢秉懿则被押往会宁府。不幸的是,在前往会宁府的

  • 此人2次救了赵匡胤的性命,却为何还是被他赐死?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敌军开始万箭齐射,此时张琼居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射向赵匡胤的箭,自己身中2箭当场昏死过去,军医来给他治伤的时候,却发现他的箭头已经深入骨髓,很难拔出,张琼于是在喝了几杯烈酒之后,自己用匕首拔出了箭头,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敬佩他的气魄了。公元960年,赵匡胤正式建立了北宋王朝,当上皇帝之后的他,自然

  • 官场“老油条”,三任宰相推荐两位牛人,武则天唐玄宗都夸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就是姚崇,这个人是文武全才,他出身于武将之家,少年时舞刀弄棒熟读兵法,后来一个饱学之士看到他觉得是块好材料,将来必然王侯将相,但是跟他一聊天才发现他原来是个学渣,于是鼓励他多读诗书,增加文化修养,他呢知耻而后勇,奋发读书,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学业大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步入政坛。那时已经是武则天当

  •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为何还能延续144年?和一神秘军队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争从玄宗末年到代宗初年,也就是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打了八年之久。而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使以和平盛世著称的唐朝跌落神坛,而这也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是唐朝只是发展的势头变缓,国内的局面变乱,对周边的影响力变弱,而没有使唐朝灭亡。而唐朝之所以没有被灭亡是因为一支军

  • 陕西一古墓逆天发现:揭开武则天真面目,专家赶来一看:真够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陕西古墓逆天发现,揭开武则天真面目!专家倒吸一口凉气:真够狠!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到了武则天的手上,这句话显然不值一提。根据记载,武则天一生生育了四儿二女,然而直接死在她手上的子女,就有两儿一女。在武则天长女安定公主出生的时候,她还仅仅只是李治身边的一个得宠妃子,而为了让自己登上皇后的位置,她不惜亲

  • CMF美学 | 极简清雅素净内敛,为什么说宋代达到了世界级的审美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如今已不再只是朝代的名称,而演变成了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那么,倍受广大设计师喜爱的宋代美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展开来看。中国宋代美学是指在中国宋朝时期(公元960年至1279年)形成并发展的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和艺术经历了较为繁荣和发展的阶段,宋代美学因此也成为中国

  • 神棍令北宋灭亡?宋钦宗为何轻信江湖骗子郭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不同于第一次开封保卫战,金军已是孤军深入后的强弩之末。第二次开封保卫战从开始就注定凶多吉少,这是当时许多重臣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郭京是个装神弄鬼的小丑。但孙傅一开始就不曾指望他能击退金军,只是用来提升守军士气,因此他尽量避免“神兵”出战,以露马脚。但寒冬将至,金军胜势扩大。破城在即,守城方无奈

  • 岳飞:中国历史上的勇将与爱国楷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尽管他没有出身显赫的家庭背景,但却有着勇气和才智,成为了北宋时期的一名军事将领。他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被封为“武功将军”,成为了北宋时期的名将之一。然而,岳飞并非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他在治军方面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他提倡“以民为本,以军为民”,在军队中实行“缓军

  • 宰相写“青鹅”2字被皇帝斩首,众臣疑惑,武则天:把字拆开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关于告密典故,武则天碑文15字对仗,武则天临终写书

    在古代的时候,那些皇帝都是非常多疑的,不过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总是有那么多人争夺皇位。但是多疑的一个坏处是,皇帝们总是将事情想得太过复杂,因此有时候反而会做下错事。武则天在在位期间,就曾经因为两个毫无意义的字就将宰相斩首了。这个被斩首的宰相就是裴炎。在唐高宗在位时期,唐高宗李治对裴炎非常赏识,并且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