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否言过其实呢?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否言过其实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02 更新时间:2024/1/17 5:53:00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否言过其实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后便隐居。他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初出山投奔袁绍,可惜袁绍多疑猜忌,没有雄才大略。建安元年投奔曹操,被曹操奉为上宾,曾公然表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曹操对郭嘉非常信任,许多军国大事,曹操总是让郭嘉最后做定论。而郭嘉的诀策则也十拿十稳。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的料事如神,对敌方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为曹操获胜的关键。

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失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机智推断刘备杀留的利弊。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认为:

曹公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会使您背负杀害贤士的恶名。那么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作主人,那谁还会和曹公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以及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明察!

曹操亦有感于此,想到自己曾经因为杀死名士,边而引发张邈陈宫等兖州士大夫们的集体造反。因此,便决定不杀刘备。不过,郭嘉亦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长久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借趁袁术北投袁绍之机,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此时刘备已走,而且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后来郭嘉死后,刘备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大发神威,曹操连招败绩,赤壁一战后天下三分。所以便有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

力劝曹操生擒吕布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束手无策,是退是攻,犹豫不决。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献计曹操,力劝曹操用水计进行急攻吕布。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利用水攻,顺利攻克下邳,擒了吕布,安定了自己的大后方。

最后再来看看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赤壁之战时,曹操大败,留下了一句:“若郭奉孝在此,决不会使吾有此大败!”恐怕这是对郭嘉最大的肯定。罗贯中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曹公深识真梁栋,兵败犹然想郭嘉。

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年仅37岁病死于征战途中。当时曹操北方已定,拥兵百万,势力已成,统一全国,胜利在望。如果郭嘉不死,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可能就会实现吧。或许是曹操时运不济,历史终究是演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局面。

标签: 三国言过其实

更多文章

  • 高览和蔡瑁两人两位降将为何在曹营一直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默默无闻

    高览和蔡瑁两人两位降将为何在曹营一直默默无闻?曹操麾下降将有不少人在投降之前声名不显,但是投降之后却能扶摇直上、大放异彩,其中佼佼者比如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张郃、徐晃三人,臧霸、文聘、庞德等等,当然也并非所有的降将都能在曹操麾下脱胎换骨,其中也有不少人投降之后近乎销声匿迹,比如绑了吕布献城投降的宋宪、

  • 陈宫为何会和曹操分道扬镳,最后反目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反目,分道扬镳

    《三国演义》中的陈宫算得上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操在献刀刺杀董卓不成,一路逃亡至中牟县被守关士兵所擒获,中牟县令陈宫有感于曹操刺杀董卓的壮举,于是弃官不做跟随曹操一起逃亡;在路过成皋投宿曹操之父的结义兄弟吕伯奢时,因为误会吕伯奢告密于是曹操杀尽吕伯奢家人,并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

  • 曹操为何打不了天下?杨修临终前道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临终,真相

    曹操为何打不了天下?杨修临终前道出了真相杨修是曹操手下的人才,但是由于说话不慎被曹操所杀。当时曹操正在前线驻扎,然而进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又不甘心退兵,正处于进退两难之际,这时候需要制定一个夜间口令,曹操当时正在喝鸡汤,随口就说鸡肋。杨修得知之后,吩咐身边的人收拾东西准备行军,说曹丞相要撤军了。曹操

  • 曹操如此惜才,为何没有去招揽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招揽,曹操,诸葛亮

    曹操如此惜才,为何没有去招揽诸葛亮呢?你不要看诸葛亮在现代是近乎于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但是,那都是罗贯中的功劳,正是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写成了一个近乎神一样的完美人物,给大家造成了一个错觉,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的。而事实上,诸葛亮也是一个人,如同三国时代的那些顶尖的谋士一样。大家都知道曹操的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让关羽去守华容道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容道,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让关羽去守华容道呢?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真的让曹操死在华容道,那么很容易就能想到才统一不久的北方势必大乱,可能又是一群诸侯再次崛起,更有可能孙权也会挥师北上分一杯羹,而刘备此时实力太弱,根本无法和孙权等人抗衡。那么这天下迟早就会成为孙权的囊中之物,而刘备也只能沦为附庸。只要曹操不死

  • 许攸为什么会在建安九年被曹操所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建安,曹操

    许攸为什么会在建安九年被曹操所杀呢?官渡之战的头号功臣许攸是曹操年轻时就关系很好的故交好友,官渡之战后还为曹操立了不少功劳,按理来说许攸此后应该是飞黄腾达。然而许攸却在建安九年(204年)被曹操所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荀彧曾评价许攸是“贪而不治”,意思是许攸此人会为了追求利益而丧失智商原则。许

  • 何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没有趁机向北进攻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时,曹操,进攻

    何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没有趁机向北进攻呢?那么,剩下来对于曹操有威胁的军阀,仅剩刘表一人。刘表不是没野心的人,更不是没能力的人。毕竟就是这位印象中的大儒,曾经单骑入荆州,后来又染指扬州、交州地盘,做出了郊祭天地这样的僭越行为。既然刘表是一位有野心的豪杰,为何在官渡之战时,没有趁机向北进攻曹操夺点好处,

  • 曹魏亡国后又存在了214年,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亡国,存在

    立国仅45年便亡国,但却在亡国后又存在了214年,这个说法看似荒诞,但实际上历史还真存在这么一个王国,而且这个王国不是别人,正是大家极为熟悉的,三国时期的曹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01.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仅45年便又被司马氏所篡东汉末年、群雄

  • 曹洪救了曹操的性命,他最后的下场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性命,曹操,下场

    曹洪救了曹操的性命,他最后的下场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洪(字子廉),和曹仁一样,他从曹操兴兵讨伐董卓开始就跟着曹操干了,而且他还是带资进组,领着自己招募的人去投奔曹操,不但将自己托付给曹操,还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托付给曹操。称得上是模范堂弟了。后来,曹洪跟着曹操讨伐董卓,

  • 魏蜀吴三国中,谁才是第一的大将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将,吴三

    汉末的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中,谁才是第一大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曹魏有这么一名大将,而他从未打过胜仗,但深的曹操的信任,这个人便是夏侯惇。说到夏侯惇,在历史上也是一个神奇的人,一生都没有胜仗可言,只要一出战,没有一个是不以失败告终。尽管是这样,夏侯惇还是曹操最信任的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