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除元朝外皇后谥号均从帝谥,明朝围绕此问题展开多次政治斗争

古代除元朝外皇后谥号均从帝谥,明朝围绕此问题展开多次政治斗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56 更新时间:2024/1/19 21:06:29

自此之后,历代皇后的谥号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从帝谥”。比如刘邦谥号高皇帝,吕后的谥号就是高皇后。如果皇帝不止一位皇后怎么办?好办,发明一个独立谥号。比如汉武帝刘彻有三位皇后,但只有第三任皇后李氏被谥为孝武皇后。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因被废黜,自然没有谥号。第二任皇后卫子夫自杀,武帝活着的时候没有给她谥号。等到其曾孙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后,为曾祖母上了一个独立谥号“思”,称思皇后。

从东汉开始,皇后的谥号变为从帝谥+独立谥,比如汉明帝刘庄的皇后马氏,谥号为明德皇后,就是明+德。此后一直到宋朝结束,皇后谥号大抵都是如此规律。元朝是个例外,所有皇后都是独立谥。但是明清两代又为之一变,皇后谥号为独立谥+从帝谥。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谥高皇帝,皇后马氏谥号为孝慈高皇后。但是为了这个“从帝谥”,在明朝曾经多次引起轩然大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围绕皇后谥号都发生过哪些政治斗争。

明初皇后谥号规则

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一生只有一位皇后,即他的原配马皇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初十日马皇后崩,朱元璋为其上谥号为“孝慈皇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驾崩,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为祖父上谥号为“钦明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马皇后从帝谥为“孝慈高皇后”。

等到朱棣篡位之后,为了抬高自己的正统地位,将父母的谥号改为“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和“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就此将大明皇后的谥号长度定格为十三个字,此后两任大明皇帝、皇后的谥号如下:朱棣: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徐皇后: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简称仁孝文皇后)。朱高炽: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张皇后: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简称诚孝昭皇后)。

朱瞻基

到了宣宗朱瞻基之时,发生了一点变故。从皇太孙妃、皇太子妃一直到皇后的胡氏,因为没有儿子而被废黜。而生下英宗朱祁镇的孙贵妃晋位皇后,帝后的谥号如下:朱瞻基: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孙皇后: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简称孝恭章皇后)。

但是孝恭章皇后薨逝不久,英宗皇后钱氏立刻为当初被废的胡氏出头,认为应该恢复其皇后的身份。经过一番讨论,胡氏的谥号被定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虽然和孝恭章皇后相比,胡氏九个字的谥号略显寒酸,但这却是一个标准的独立谥+从帝谥的谥号。而宣宗朝是唯一有两位从帝谥皇后的朝代,这恐怕和胡氏无罪被废,天下人都为其抱屈有关。“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

从孝肃睿皇后到孝肃太皇太后

钱皇后之所以为恭让章皇后出头,最大的原因只怕也是和她自己没有儿子,而皇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又和当年的孙贵妃一样咄咄逼人有关。朱祁镇在临终之前特意口授遗诏废除殉葬,只怕也是不想钱皇后和周贵妃两人在灵前争斗。

结果也不出明英宗所料,皇太子朱见深刚刚登基,周贵妃就派人向内阁传话,要他们执行“宣德间故事”。即将无子的钱皇后废黜,立自己为皇后。此事全亏内阁两位大学士李贤和彭时据理力争,这才为钱氏争来了皇太后的尊号。天顺八年(1464年)三月初一日,钱皇后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则被尊为皇太后。“甲寅朔,尊母后皇后为慈懿皇太后,母妃皇贵妃为皇太后。是日早,遣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告天地。怀宁侯孙镗告太庙。太子少傅、广宁侯刘安告社稷。上告英宗睿皇帝几筵。躬奉册宝诣圣母皇后宫,恭上尊号为慈懿皇太后。”“次诣圣母贵妃宫,恭上尊号为皇太后。”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慈懿皇太后薨逝。这是明朝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皇帝嫡母薨逝,生母仍然在世的情况,如何处理,显然会成为后世帝王所依据的范本。周太后全力以赴阻止慈懿皇太后和英宗合葬裕陵,目的自然是不想让钱氏“从帝谥”,更进一步不想让她祔享太庙。

彭时

此时李贤已经去世,当年正面硬顶周贵妃的彭时升任首辅。为了解决矛盾,彭时提出来一个解决方案:即周太后日后也可以和英宗合葬,并像钱太后一样祔庙。“况千秋万年之后,今皇太后与慈懿皇太后同在陵庙,不相妨碍。且愈足以见二太后生存之日雍和无间,永久之后并美无穷。载诸史册,增我皇明之光,彰我皇上之孝,此臣等所深愿也。”在满朝文武的压力之下,宪宗母子被迫接受了这个折衷方案,为钱太后上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简称孝庄睿皇后)”。

宪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他为祖母上徽号为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初一日,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崩。按照当年的承诺,礼部为周氏上谥号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睿皇后(简称孝肃睿皇后)”。不过虽说明孝宗是周氏从小一手带大的,但是在太庙中供奉两位皇后这个事,朱祐樘还是认为不妥当。最终在和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商议之下,周氏虽然还是与英宗合葬,但不可祔庙,去掉帝谥仍称太皇太后,别祀于宫中奉慈殿(位于奉先殿西侧)。三月二十一日,周氏此前孝肃睿皇后的谥号被取消,改谥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太皇太后”。明代皇帝生母不可从帝谥的规矩就此立下,虽然残酷,但规矩就是规矩。

皇帝的话好使,还是祖宗的规矩好使?

孝宗驾崩后,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武宗驾崩后,因其无嗣,由堂弟兴世子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即明世宗。

朱厚熜的原配陈氏,是落第老生员陈万言的女儿,嘉靖元年(1522年)被册封为皇后。大婚之后,世宗貌似对于陈皇后非常宠爱,因为岳父陈万言在第二年就被破格封为泰和伯。但是好景不长,嘉靖七年(1528年)陈皇后正在孕中,朱厚熜却当着她的面和顺妃张氏打情骂俏。陈皇后一怒之下动了胎气,最终因为小产而不幸薨逝。

世宗余怒未消,不但给了陈皇后一个“悼灵”的恶谥,还不打算将她跟自己合葬。朱厚熜当时偷偷选定天寿山十八道岭为自己的陵寝所在地,却把悼灵皇后葬在了袄儿峪。一直到嘉靖十五年(1536年),经过礼部尚书夏言的据理力争:“又先皇后正位中宫七年,懿行纯德,足以母仪天下。其原谥悼灵,考之谥法:在悼虽协年中早天之义,而灵义有六类,非美大之称。请下翰林院更议褒称,垂示后世。”“上从其言,”才最终将陈皇后的谥号改为“孝洁”。

朱厚熜

陈皇后刚刚薨逝,朱厚熜就把造成顺妃张氏提拔为第二任皇后。但是仅仅过了六年,世宗就以“侮肆不悛”的理由把张皇后废黜,随即在次日立德嫔方氏为第三任皇后。说起来方皇后对世宗可是有救命之恩的。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发生了著名的宫女杨金英弑君案。这些宫女因为不堪世宗平日的虐待,铤而走险决心弑君。不过几个弱女子临事紧张,把绳子打成了死结。眼看着杀不死皇帝,同谋的宫女张金莲跑去通知了方皇后。方皇后匆匆赶到驱散了众宫女,这才保住了朱厚熜的性命。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十八日,方皇后薨逝。野史传说“二十六年十一月,宫中火,中宫请救后,上不应,后遂崩。已而复悼曰:‘后救我,而我不能救后。’”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说,一来据说是因为方皇后趁着当年宫变,趁机除掉了自己的情敌曹端妃。以世宗白眼狼的性格,必然会对此怀恨在心。二来世宗借着方皇后薨逝的机会,强行将其按照“元后”的身份祔享太庙给自己占位置。

世宗朝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大礼议”,朱厚熜一步步把自己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从“叔父兴献大王”,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再到“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以睿宗的庙号祔享太庙。

方皇后

在睿宗祔庙之后,太庙之中的九个牌位已经满了,分别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睿宗朱祐杬和武宗朱厚照。但是世宗担心自己驾崩之后,文官们会不迁祧仁宗的牌位,而把睿宗的牌位祧走。因此借着方皇后薨逝的机会,世宗在将其谥为“孝烈皇后”的同时,还强行迁走仁宗的牌位,让孝烈皇后去太庙为自己先占位置。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世宗驾崩,临终前还是强调要将孝烈皇后以元后的身份与自己一起祔享太庙。但是死皇帝的话,不如活皇帝管用。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新继位的裕王朱载坖(即明穆宗)同意了礼部官员的建议:“恭惟孝洁皇后为皇考大行皇帝元配。礼应合葬永陵,祔享太庙。先年神主回京时,本部曾请祔享。以其时未有本室,暂祔奉慈殿侧以俟。孝烈皇后虽曾正位中宫,然非元配。今先已祔庙,又奉孝洁皇后同祔。则二后并配,非祖宗旧制。若因孝烈皇后先祔而遂使孝洁皇后不得升祔。则舍元配而祔继配,亦非祖宗旧制。况孝洁皇后宜祔之礼,皇考先年已有钦依,近日复有遗命。臣等窃以为皇考大行皇帝升祔太庙之时,宜请孝洁皇后祔享,而移奉孝烈皇后于别所。仍于大行皇帝发引之先迁奉孝洁皇后梓官于永陵,与圣母梓宫同日祔葬。”将孝烈皇后的神主牌位迁出太庙,而以孝洁皇后祔享太庙。

当年二月,朝廷为孝洁皇后上谥号为“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简称孝洁肃皇后)”,孝烈皇后上谥号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可怜方皇后为世宗在太庙之中抢占了十多年的位置,最终还是被一脚踢开,不得不让位于皇帝的原配陈皇后。

皇后的谥号跟皇帝有关系吗?从明朝的经验教训来看,关系太大了。毕竟只有从帝谥的皇后才能祔享太庙,接受后世子孙的供奉。像孝肃太皇太后周氏虽然是明宪宗生母,死后依然不可以从帝谥,甚至都不能被尊为皇后(世宗即位后才将其改谥为孝肃皇后)。像孝洁肃皇后那样虽然不为皇帝所喜,而继后孝烈皇后甚至还是世宗救命恩人,最终还是由原配祔享太庙。至于标准,对于明朝来说,正牌皇后的谥号必须要有十三个字,就这么简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爱唐宋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词豪放派作家,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原文,以白衣卿相自诩的北宋词人

    宋代的科考宋代的科考,与唐代已有不同,唐朝时期,读书人在礼部考试及格就叫进士及第,就有做官的资格,却又不立即授官,还要由吏部再考一次,也就是教育部考了人事部再考,这相对合理。但是到了宋代,读书人只要科举及第,立即就委以官职,不必再经吏部考试,这其实不对,因为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做事,而国家需要的是管理

  • 美妙!它把《清明上河图》演绎“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 《文博日历》今天,一起来认识大晟(shèng)编钟336枚大晟编钟“出生地”开封仅存1枚距今900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的起家之地(今河南商丘)出土了六枚春秋时期的古钟钟上刻着“宋公成”三字铭文当朝皇帝宋徽宗视其为国运昌盛的好兆头立即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选用最好的

  • 他本是唐朝大将,被吐蕃国王杀死前多看了一眼,国王突然痛哭不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吐蕃王朝最厉害的五个大将军,吐蕃占领长安暴行,唐朝哪位名人被一个地方官杀死了

    在公元的678年,吐蕃的军队活捉到了一个唐朝的大将,吐蕃国王想要羞辱与其对战多年的唐军一番,就准备杀死这个唐朝的将军,在准备行刑之前,吐蕃的国王不经意看了即将死去的唐朝将军一眼,没有想到的是,却被这个唐朝将军的相貌所深深吸引,于是上前仔细看过之后,国王竟然伏地痛哭了起来,身边的大臣一副不解的样子,都

  • 乾隆84岁禅位,不怕成为下一个李渊?你看看他谕旨上写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继承皇位弘历自幼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在他十岁时,康熙皇帝第一次在雍亲王府看到了他。康熙很喜欢聪明伶俐的弘历,便将他养育在宫中,亲授书课,还带着他前往热河避暑山庄。据传,康熙也正是因为弘历的原因,才在最后关头将皇位传给了雍正。而在雍正的几个儿子中,比弘历年长的只有三弘时。但弘时偏偏与八爷党走得

  • 辛弃疾的这一首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宁宗嘉

  • 【探秘历史悠久的哥窑——一座中国古陶瓷产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哥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是中国著名的古陶瓷产地之一,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哥窑陶瓷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其瓷器以青釉瓷出名,素有“哥窑青瓷”之称。哥窑的发展源于丰富的陶瓷资源。哥窑周围有多个矿区,其中的白瓷土和坤瓷土是制作陶瓷的重要原材料。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期

  • 农民捡到武则天金简,上交国家后,拿到1000元和一面锦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上交文物500元奖励是哪年定的,武则天金简价值100亿,老农上山捡到武则天金简

    河南一个小村庄的农民从在嵩山上发现了一块有关于武则天的牌子,这块牌子被藏在了石缝中间,而且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这个农民原本以为这是一块铜制品,准备当废品卖掉。但是后来让村里的一位老人看到后却说这是一块金子,而且价值不菲。曾经有一个山东人闻讯赶来这里,准备用三千元的价格买下这块牌子。并且还承诺,

  • “无款”官窑瓷不值钱?真相让你口瞪目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域鉴2023-04-15 17:28湖南匠心计划创作者,湖南域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官方帐号,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关注文章导读款识,被认为是官窑的“身份证”。官窑瓷历来是艺术品市场的宠儿,然而“款识”并不是评价瓷器是否为官窑的唯一标准。近几年数件无款官窑瓷均以高价成交,使人们对官窑有了全新的认识。官窑可能

  • 一代女皇武则天谋略无双,为何母子关系搞不好?三个原因不妨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的四大秘密,武则天历史趣事,一代女皇武则天的5个事实

    母子关系恶化的三大原因: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孩子缺少足够的陪伴与交流。皇家的孩子在出生之际,就可谓是拥有了非常好的物质条件。吃穿用度肯定是最好的,再加上武则天又一直拥有比较受宠的地位,额外的赏赐肯定也是常常有的。李弘,作为第一个孩子,享受了很多父母除了物质上更多是感情上的宠爱。而到了后期,因为忙于满足

  • 朱祁镇真的只是个废柴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明明之前是数十年的碾压,五年前征讨兀良哈还是顺风顺水,怎么到了明英宗朱祁镇这里就变成了皇帝都被俘的惨败了呢?很多人说宦官王振霍乱朝纲,也有人说是"薄来厚往"的朝贡体制,还有人说是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失当,导致发生大溃败。这明显是一出为了亲政所做的失败尝试,不光没亲政,自己还身陷囹圄,兵败被俘。朱祁镇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