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惬苏26 苏轼的人生如寄:从嘉祐奇才到元祐乞郡

惬苏26 苏轼的人生如寄:从嘉祐奇才到元祐乞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41 更新时间:2024/1/20 7:07:20

转眼一年,这可是好漫长的一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太多事,令苏轼的人生急转直下。

元丰三年正月二十日同的周年忌日,苏轼即将抵达他的贬谪地黄州,路过麻城大安山岭,山中有雪,有梅,有沿途不断的溪水。

却没有了朋友。

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当时,苏轼在《梅花》诗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年之后,即元丰四年,同日,苏轼在前往歧亭访友,路过女城东禅庄院时,想到去年今日的翻山越岭,想到老友离世已经两年,又有诗作——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的后半部,全诗四韵,村、痕、温、魂。

到了元丰五年,还是这一天,还是在女王城,苏轼以同韵作诗,对老友的怀念之情不减。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诗末一句,似乎能感受到的情绪是,苏轼已经接受了在黄州的恬静生活,对于老友之殁,也算终于释然。

于是, 在元丰六年(1083)的正月二十日,当苏轼又一次用这四韵作诗时,所要表达的情绪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是苏轼最后一次在文同忌日作诗,但这次他没有到女王城,而是在路过黄州城的东城门时所作。

黄州东城门,对于苏轼有着一层很特别的意义。在他刚刚决定开垦东坡、而雪堂未成时,每天的耕作结束后,都要走这座城门,往返于东坡与临皋亭之间。

那时,东门守卒见到这位落魄的巨星拿着耕具,总觉不可思议:文化人怎么也来做农活?

苏轼当然看出了守卒们的想法,却不说破,写了首诗,算是回应,诗首即是这句:

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

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

诗中有一句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可以看出苏轼当时心境,多么开放。

但是,在元丰五年年中,元丰改制的动作越来越大,确认取消馆职,不再设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的编修官职。

按理说,苏轼此时几乎属于“无官一身轻”的状态,只有一个没有实职的“团练副使”,朝廷的官制改革,对他是没有丝毫影响的。

然而,取消馆职一事,却令苏轼心生波澜。

时间回退到嘉祐六年八月,那是苏轼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在汴京参加制科考试,位列第三等。

一代,制科分五等,一、二等皆为虚制,三等即头名,苏轼之前,只有一人曾经考过三等,苏轼堪称百年第二人。 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宋史: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就是在那一年,苏轼成为年迈的仁宗皇帝心中的“宰相接班人”,并被派到凤翔府,其实可以看作是对有前途的年轻干部的历练。

四年后的治平二年(1065)初,考察期结束,回到朝廷的苏轼顺利通过学士院考试,进入史馆担任高级研究员(直史馆)。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就是苏轼在老友文同四周年忌时,针对官制改革发出的感慨。

字面上看,苏轼已有定居黄州、耕田终老的意思,甚至连当年的旧官职,现在都不存在了。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第三联中诗意仍未见转折——苏轼每天在江边散步,和江上的水鸟都熟络起来,在江边垂钓的时日太久,所坐之石也有了体温。

直到末联,笔锋一转,竟有希图求进的意思了。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约今日”对应的,难道不是苏轼在元丰三年正月过麻城大安山岭的那一日吗?

那一日,到底发生了什么?值得苏轼年年相约,念念不忘?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那一日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时隔整四年,这一日,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前后照应,两相比对,你发现了什么?

东风,隐含着代指的,正是远方的 “君门深九重”

梅魂,又怎么甘心让自己 “坟墓在万里”?

苏轼的每一首诗,都不是没由来的,诗中的每一个字,或引经,或据典,或喻人,或明志,总有一些说辞。

时间继续往后快进,元祐六年(1091)五月,时任杭州太守的苏轼在《杭州召还乞郡状》中深情回忆了贬谪黄州时听闻的朝廷议论——

及窜责黄州,每有表疏,先帝复对左右称道,哀怜奖激,意欲复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臣虽在远,亦具闻之。

我当年在黄州,虽然远离朝廷,但也听说,先帝(神宗皇帝)对我的奏章是表示赞赏的,并且有过重新起用我的想法,却被朝中的一些人阻挠。

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

元丰六年初,在黄州度过三年远离庙堂的日子后,期待也好,犹疑也罢,彼时的苏轼,应该已经隐隐感觉到,所谓 “五亩渐成终老计”,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人生如寄”是他早已默认的宿命。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重新认识苏东坡》是我自2021年起之日更文章,以地点或事件为节,每月讲述苏轼人生片段,不求全,但求心与坡公片刻共鸣。

苏学已是显学,我不乞更多新颖之贡献,但求世人了解、理解苏轼这样一具历千年而不朽之伟大灵魂,已不枉生每日之“苏写时间”。

是为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晋时期天上掉下“1200米大肉”,随后一国灭亡,资治通鉴: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晋短命的真实故事,西晋东晋历史事实,西晋灭亡时有多惨烈

    醒来之后,人们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腐臭味,这味道就像是夏天里,没放进冰箱里的猪肉,散发出的腐烂味。在巨大的恐慌下,人们毫无睡意,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之后,竟见证了一奇观:地上躺着1200米的大肉。天上掉下“1200米”大肉。看来人们猜测得没错,那股难闻的味道,就是这块“从天上掉下来的大肉散发出来的”。这

  • 士大夫的天堂,一文带你看懂,宋朝士大夫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宋朝时期,士大夫阶层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待遇。在政治上,士大夫们是官僚体系的主体,几乎所有的高级官职都是由他们担任。他们还被赋予了评定学术成就和才华的职责,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担任官职。在文化上,士大夫们也是重要的文化生产者和传承者,他们主导了宋朝文化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 唐朝有多开放,相对于我们现代人只是皮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这个伟大的朝代是我们屹今为止最令我们自豪的朝代,经济的发达,政治的开明,造成了这个泱泱大国极其博大而自信的胸怀,这时的妇女地位,可能是历朝历代中最高的,当然这也和中国出了一个唯一的女皇帝有关。唐朝女性的衣服可以概括为三点;“薄,透,露”。从之前电视剧《武媚娘传奇》里面的服饰,我们也可以勘探初当时

  • 从考古发现认识繁荣昌盛的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人们给唐朝的标签是:炫目的宫殿、华丽的服饰、高耸的造像、胡姬的舞步、敦煌的飞天,想象中这就是唐朝。那么,历史上的唐朝真的是这样的吗?惊世宝藏的发现文物不会说话,却可以让你看清历史,通过什么文物可以认识唐朝?那一定是何家村窖藏。何家村,在1970年之前,还是一个寂寂无

  •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在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老婆和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成功为啥杀妻灭子,郑成功为何临终前杀死自己的妻子,郑成功为什么杀他后人

    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什么会年轻有为?就是因为他能吃苦。为何他在39岁猝死,是因为内忧外患、急火攻心。为何他在临终前,要下令杀死自己的老婆和儿子呢?他的老婆、儿子犯了什么事呢? 为何下令杀死老婆和儿子? 众所周知:郑成功收复了台湾,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那为什么他在临终前,要处死自己的老婆和儿子呢?这得从他

  • 安史之乱后,唐代六大都护府都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唐朝的行政区划。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分为九州、河南、江南、东北、荆南、湖南、西南、陕西、燕山九大区。其中,军事区划是将大区再分为若干个都护府。都护府是唐朝的一级特派军政机关,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单位。在都护府之下还有州、县等一系列行政划分。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六大都护

  • 杨雪梅、仝涛:四处考古遗存,拼接唐朝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青海都兰热水、乌兰泉沟的两座吐蕃时期墓葬、甘肃天祝的一座吐谷浑王族墓葬和新疆孔雀河畔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这是四处基本上同一时期、同等重要的遗存。当考古学家拨开干烫的沙层,打开尘封的墓穴,好似开启了时光机器,1300多年前的那段岁月,一股脑地涌现在公众面前……公元663年,吐蕃噶尔家族率大军攻灭了

  • 朱元璋抢了陈友谅的妻子,后生下一儿子,晚年朱元璋却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与陈友谅啥关系,朱元璋陈友谅之妻吻戏,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

    1363年之前,大多数人认为最后的胜利者应该是陈友谅,因为在决战之前,占据江西和湖广的陈友谅的势力远大于朱元璋。1363年(至正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军六十万,百舟南下,与朱元璋大战。朱元璋缺人手,朱元璋却在打仗,所以决战地点比陈友谅还熟悉。由于船小而灵活,陈友谅的大船成了靶子,很快就被打败了。陈友

  • 《李白》剧本杀复盘解析+真相剧透+复盘剧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剧本杀《李白》复盘解析剧本类型:架空、情感、还原、进阶、城限玩家人数:3男3女游戏时长:5h登场角色:女生角色:道服残剑的女子、顽皮可爱的女子、知书温婉的女子男生角色:年长俊朗的男子、瘦弱深沉的男子、文武双全的男子剧本介绍: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吐就半个盛唐。且邀各位共

  • 杨贵妃睡觉有个“坏习惯”,平常人难以忍受,唐玄宗反倒十分迷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有多宠爱杨贵妃? 杨贵妃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但唐玄宗迷恋她的美貌无法自拔,就变着法儿将她占为己有。抱得美人归之后,唐玄宗对她也是极其宠爱,基本上对她有求必应,她的家人也因为她得宠,而加官封爵。杨贵妃的3位姐姐分别封了夫人,她的哥哥更是从市井无赖一路上升到官至宰相,而这一切的荣耀,全都是因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