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
辛亥革命后,四川的政务长期由各路军阀把持,而铸造铜元也為其一大财政来源。為支撑军阀混战的庞大军费开支,割据一方的大小军阀,除田赋上横徵暴敛外,还纷纷自设币厂,铸造铜元。其品质日渐低劣,面值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轻。民国十四年(1925)五月,佔据成都的四川军务督办杨森,因不满段祺瑞任用军阀刘湘来取代其军务督办之职,发动意在独霸四川的“统一全川”的战争,结果被刘湘、邓锡侯等组成的联军击败,逃至汉口。随后,邓锡侯率所部进驻成都。為括充财源,邓锡侯控制了成都造币厂,并亲自兼任厂长。
国十五年(1926),在所部被编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的当年,為维持扩充军力等经费开支,决定铸造减重的新版铜元。在此背景下,大為减重的民国十五年四川嘉禾铜元开始铸发。其面值,分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等。其中,二百文重约15克,一百文重约9克,五十文重约6克,分别与民国初年的五十文、二十文、十文铜元重量相近,可见其减重之甚。
除流通币外,传世尚有存世极為稀见的试铸样币,面值分一百文、五十文两等。其图文样式,与流通币大致相仿,惟币面中央无纪地“川”字,以及币背没有纪值数字而显与不同。之外,与流通币相较,样币的币胚厚度稍薄,直径略大,图文製作也明显精於流通币。依据其币身所呈诸多特质,以及存世均极稀罕的情状,钱学界判定其為属四川嘉禾铜元正式铸发前的设计试样,并素為藏界公认无疑。而究其未被正式发行採用的原因,藏界有因未铸“川”字地名而被弃用之猜想,此确也在乎情理。
此枚“中华民国十五年川版铜币(100文)”直币面整体设计和谐,图案精美,工艺技术特别精益求精。此枚铜币,包浆明显,表面平整光洁,100文清晰可见,欣赏价值及市场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是一组难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