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自身实力和唐朝内部不合的实质以及自身的不安全感使其造反

安禄山自身实力和唐朝内部不合的实质以及自身的不安全感使其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4/1/20 20:30:09

于是,安禄山就在这种自以为很强,自以为对方很弱,自以为一定会害死自己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安禄山自认为很强

安禄山起兵之前,唐军总兵力约六十万,其中安禄山的关东军十八万;哥舒翰郭子仪等人的河西军二十二万;中央军九万;封常清高仙芝的西域兵四万。剩下的就是一些散布在各地的藩镇部队了。

当时,安禄山的部队虽然只占唐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兵力不占绝对优势,但他的实际统领兵力是最多的。比如河西军,总兵力二十二万人,比安禄山多,但这些部队分别交给三个节度使统领。单个来看,没有一个节度使是安禄山的对手。

由此也可以看出,唐玄宗确实老糊涂了,他居然给了安禄山那么大的权力。

如果说,玄宗只让安禄山管一个藩镇,其它两个藩镇,分别交给另外两个人。就是借十个豹子胆,安禄山也不敢谋反。因为就算安禄山敢造反,他手下的将领也不敢跟着他造反。毕竟道理摆在那里:安禄山只管一个藩镇,当安禄山想造反时,周围另外两个藩镇必然要出兵打他。等中央军赶到时,安禄山就只有挨打的分了。

刘秀

可惜的是,唐玄宗给了安禄山一个足以造反的资本:三镇节度使,就相当于河北、辽东、山西的兵马都掌握在了安禄山一个人的手上。当年光武帝刘秀建立霸业时,他能掌控的地盘也就这么大。

既然有光武帝占据山西、河北、辽东成就帝王霸业的先例,那么安禄山为什么就不能试一试呢?

安禄山认为唐军很弱

安禄山造反之前,狂妄得不得了。当时唐军能入得了他法眼的将领,一个都没有。

比如说郭子仪,他在安史之乱前,还没当上节度使。安禄山身为三镇节度使,压根就瞧不上郭子仪这种低阶人物。

还比如李光弼,他是郭子仪当上节度使,并且坐稳了之后,经郭子仪的推荐,才当上的节度使。这种比郭子仪更低阶人物,安禄山更是一万个瞧不上眼。

至于其他后来在安史之乱中,通过攻打安史叛军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唐军将领,安禄山就更瞧不起他们了。

因此,安禄山起兵之前,郭子仪、李光弼这一帮人都还算不上名将,根本不在“自认名将的安禄山”眼中。

高仙芝

就连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这些当时的名将,安禄山也瞧不上。

首先是封常清,他比安禄山大十三岁,但是晋升得很慢,他是在安史之乱事发前两年才做上节度使的位置。在安禄山看来,封常清就是个碌碌无为之辈。并且,安禄山也不认为封常清在西域能碰上什么很强的敌人。

再就是哥舒翰和高仙芝两位,他们两位都不是汉人,在朝中没有根基,如果老皇帝唐玄宗一旦不信任他们,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被玄宗所猜忌,甚至是弄死。后来玄宗果然就弄死了高仙芝,不信任哥舒翰。

并且,高仙芝和封常清都是西域节度使,他们两人的兵马加起来还不到五万人。别说他们回援不带自己的部队,就算他们带了,区区五万人而已,安禄山也不怕。

哥舒翰

而哥舒翰虽然是河西军的领袖,可惜他因为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已经无法指挥大兵团作战了。后来灵宝之战,哥舒翰的临场指挥确实是很差。

因此,在安禄山的眼中,自己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而唐朝方面的将领都是无能之辈,能用的将帅要么是无根基的藩人,要么是老迈之身的残疾人,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安禄山认为自己肯定会杀他

其实安禄山的造反,就是唐玄宗一辈子搞政治平衡,让大臣斗来斗去的报应。

唐玄宗是靠政变上台,他一辈子都怕别人也篡他的权。因此他十分热终于平衡政治,一辈子都在让大臣内斗。李林甫没死之前,他的政治平衡非常得奏效(安禄山被李林甫压制得死死的)。

可是当李林甫死后,新上台的宰相杨国忠完全就是个只会敛财的废柴玩意。他无法有效的控制安禄山,就只能靠简单粗暴地打压和排挤对付安禄山。

玄宗认为这会破坏平衡(既要压制武将,又不能让宰相坐大),就拉拢安禄山,甚至还让他认了杨贵妃当干儿子,借以拉拢。

安禄山

结果杨国忠还是不依不饶。他为了能让安禄山作实造反的罪名,不惜主动给安禄山的叛变创造种种条件。因为只有安禄山真的造反了,才能证明他是对的,玄宗才会继续信任他,重用他。

虽然当时玄宗并没有表示不信任安禄山,但站在安禄山的立场来看,杨国忠这么不依不饶地整他,他最后肯定是必死无疑的。

首先,当年掌管四镇兵马的王忠嗣跟玄宗的关系非常好,玄宗也表示非常信任他。然而李林甫在玄宗耳边反复说王忠嗣会造反。结果玄宗就信了,将王忠嗣贬官,导致其抑郁而死。因此,玄宗的表态在安禄山看来,完全没有任何信用保证。或者说,唐玄宗在安禄山看来,根本就没有信用可言。

第二,玩命整自己的是杨国忠,自己的干妈杨贵妃可能会救自己一次两次,但是肯定不会为了自己,跟杨国忠撕破脸皮。

第三,当初为了求宠于唐玄宗,安禄山已经和太子李亨闹翻了。就算玄宗不杀自己,太子一旦继位,他也肯定会杀自己。

李隆基

既然宰相一心一意地要弄死自己,皇帝又靠不住、干妈也靠不住,太子还直接就是自己的死敌。那么安禄山想造反,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总是一死,还不如搏一把。

安史之乱爆发前,唐玄宗过分高估了安禄山的理智,低估了他的智商,给了他太大的节度权力。而安禄山对唐朝的局势判断也存在误差,他过分高估了自己起兵造反的胜算,全然无视唐军的实力。并且,唐玄宗和安禄山君臣之间又缺乏默契,导致安禄山一直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最终也就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巨大悲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为何李鸿章坚决只租99年,如今才知他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不得不说,前一种说法确是极端了。站在客观角度,李鸿章始终不是掌舵人,他所能做的,不过是为掌舵人买单,实际上为水深火热的中国,做出了诸多贡献。譬如,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在无法逆转形势的情况下,却坚持与列强为中国争得一分利益、是一分利益,为此说什么都坚持只租99年。99年与100年不过只差1年的

  • 3月网剧备案 | 《长生与不老》《一如年少》《我在顶峰等你》影视化,《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已备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现实题材占比69%,涉及题材广泛,包括都市题材19部,科幻题材2部,传奇题材1部,青少题材2部,革命题材1部,农村题材1部,其他题材16部。在本次备案名单中,《唐朝诡事录2》之《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正式备案;《长生与不老》《一如年少》《我在顶峰等你》等小说ip将影视化。《唐朝诡事录之西行》202

  • 宋代“办公经费”:公共招待费制度,为何会随着南迁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从上述来看,公使钱能够在合理的制度下被规范地使用的话,对于朝廷维护统治还是很有帮助的。但随着宋朝社会发展,公务支出增加,还有实际使用过程中官员的滥用、贪污、挥霍,“公使钱”制度逐渐没落。尤其到南宋时期,南宋朝廷与其说不作为,莫如说无能为力。“白财动人心”,前期公使钱的消耗确实使国力亏损,以至于官场愈

  • 因兴国有功而获世袭的明代勋臣,如何成为明朝衰弱覆灭的罪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开讲# 大明朝开国时期,一大批将领跟随太祖朱元璋四处征伐,立下了汗马功劳。立国之后,朱元璋举行了“开国”大封,对这些将领进行了爵位的分封,还给予其世袭的地位及特权,以奖励他们立下的开国功劳。之后,朱元璋又进行了两次大封,逐渐完善了明朝的勋臣制度,勋臣群体就此延续了下去。然而,晚明时期,功勋后代

  • 魏晋南北朝(五):进击的四帝,造就了上市集团-北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北魏,北朝,一个特殊的朝代,能够与偏安于长江以东、汉人统治的南朝并称,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胡人统治划分朝代的国家。北魏的前身,鲜卑先祖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可是北魏却完成了从森林到草原,草原到农耕的彻底转变。一路升级打怪、 从弱鸡小弟成长为强国大哥,不得不提到这四位,如果没有他们,南北朝可能不止十六国

  • 狄仁杰之运河惊龙:又是一部狄仁杰探案网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自网络武则天带领众多大臣夜巡大运河。图片来自网络原本,武则天在运河里头自己制造了一场祥瑞!却没有想到,假的祥瑞神龙背石碑,却遇到了一只真正的龙形怪兽!图片来自网络武则天原本希望通过神迹、祥瑞巩固自己的统治。却没有想到,让人感到受到了天谴。因此马上传召第一救星狄仁杰查清这件案件!图片来自网络与很

  • 河南惊现朱元璋真人画像,朱家后人传600余年,原来他一点也不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他英明无双,有人却觉得他嗜杀暴虐。或许是因为评价两极分化,朱元璋留给后世的画像,也呈现了2种不同的风格,一种奇丑无比,另一种却是英明神武。那么,朱元璋到底长啥样呢?而今,河南一户农家竟惊现朱元璋真人画像,朱家后人代代相传了600余年,原来朱元璋长得真不丑。这幅朱元璋的真人画像出现在河南一户农家

  • 波斯的末代王子身在何方?史料记载:在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西亚大国,萨珊王朝的历史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像是名声远播的拜火教,就是在萨珊王朝统治时期逐渐成熟。对外,萨珊王朝也在正面战场上和罗马帝国打得你来我往,热火朝天。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少人重视,但是历史地位挺高的一个国家。不过,萨珊王朝虽然强大,但是最终还是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公元651年,萨珊王朝国王

  • 唐朝皇帝好朋友:曾雄踞漠北草原的回鹘汗国简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出现在漠北草原上的族群集团众多。失势的霸主要么是少量统治者西迁,要么是大批底层融入中原。彼此之间的联合与争斗,也与同时期的中原王朝相互影响。从古典是的匈奴再到中世纪前期的突厥,莫不是如此。随着突厥的霸权衰落,新的回鹘势力也就悄然登场。漫长的蛰伏回鹘最初源自匈奴时代的丁零人回鹘也称回纥,由几个

  • 明朝的皇后为何都选自民间?皇帝为何要与平民百姓之女通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最出名的皇后,明朝的皇室之间能通婚吗,明朝最神秘的皇后是谁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仅立一后,即郭子兴养女马皇后。马皇后9岁丧父,随母、姐在堂叔马玉芝家寄养成人,并非名门出身。明惠宗朱允炆一生仅立一后,即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皇后。光禄少卿在明朝建文年间是正四品官,因此马皇后也算出身显贵之家。明成祖朱棣一生仅立一后,即徐达之女徐皇后。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被封为魏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