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09年晚清政府强势收复东沙岛

1909年晚清政府强势收复东沙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37 更新时间:2024/1/13 8:51:39

一面鲜艳的黄龙旗在东沙岛的上空冉冉升起,与广海舰上猎猎迎风的黄龙海军旗遥相呼应。震耳欲聋的炮声从广海舰上响起,这是21响的最高军礼,献给刚刚降下了日本国太阳旗、回到了大清怀抱的东沙岛。

这是1909年11月19日,宣统新朝的第一年,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广东候补知府蔡康和日本驻广州副领事掘义贵代表两国政府,参加了交接仪式。站在这块仅有1.8平方公里、却控制着南海门户的小岛上,两人的心情是不同的。南海上空的礼炮声,同样也惊动了整个世界。此前的一年间,西方报纸对中日之间围绕着这个被称为“普拉塔斯”小岛的争斗,进行了大量报道。如今,这艘吨位和火力都无法与当年北洋巨舰相比的广海舰,却让世界看到了绝不逊于北洋舰队的骨气。

1909年,正在重建中的大清海军,并没有因自己的弱小而龟缩在“黄”海之内韬光养晦,而是积极地走“深蓝”。早在七年前,大清海军就开始巡视南海,升旗树碑,宣示主权。在有关海军南进的“中央件”中,明确指出:军舰出洋,一是“上宣威德”,二是“下慰商侨”,“军政、商政洵属两有裨益”,大清国已经在全球视野下谋求国家利益。小小的东沙岛,成为1909年外交乃至军事的焦点。这个控制广达5000平方公里海域的战略要地,是渔民眼中淘金的宝库。

这样的金矿,也吸引了已经占领台湾的日本人。西泽吉次,一位日本商人,1901年其商船因风暴而偏离航道,飘到了这里,发现了岛上丰富的磷质矿沙。次年,西泽吉次再次率船前来,挖掘了大量磷质矿沙,运到台湾贩卖,这是他从东沙岛攫取的第一桶金。这一年,南澳总兵准率领“伏波”、“琛航”、“广金”三舰,前往西沙、东沙群岛巡视,在各主要岛屿包括东沙岛勒石为碑,宣示主权。就在这次巡逻中,大清海军第一次注意到了日本人对东沙岛的野心。

西泽吉次决心大规模开发东沙岛,但不久日俄战争爆发,他的雄伟计划只好搁置。战后,西泽在1907年夏带领120名工人登上东沙岛,将这块“无主荒地”命名为“西泽岛”,升起了日本国旗。这一年的冬天,日本军舰满载日本移民和军火前来助威,护送商船“二辰丸”号,计划在东沙长期据守。

大清政府的反应是相当敏锐和迅速的。两江总端方首先得到消息,迅速向外务部报告了该情况,他在电文中明确指出:“凡闽粤人之老于航海者及深明舆地学者,皆知道该岛为我属地。”同时,端方也将情报电告两广总督张人骏,并强调此岛“确是中国之地,不可置之不问”。

照理说,两江总督插手两广的事情,本是官场大忌,但难得的是,无论端方还是张人骏,对此并不在意。两位封疆大吏开始了频繁的电文来往,积极调动一切资源,查资料、找依据,并在1908年年底,共同要求南洋海军协助进行实地调查。1909年春节一过,南洋海军副将吴敬荣便率飞鹰舰远航东沙,确认了该岛已被日本人强占,并拍摄了照片作为证据。

张人骏随即将有关东沙岛的各种文献,包括英、法海军的相关海图,连同飞鹰号拍回的照片,急送北京外务部。在公文中,张人骏指出:日本人“私占有据,若不设法争回,则各国必援均沾之例,争思攘占,所关非细”,希望外务部“迅与日使交涉,饬将该国商民一律撤回,由我派员收管,另筹布置,一申主权”。

1909年初夏,飞鹰号协同一艘海关巡逻艇再度远航东沙取证,还顺道巡视了西沙群岛。张人骏在提交给北京的报告中,提出东沙、西沙“适当欧洲来华之要冲,为南洋第一重门户, 若任其荒而不治,非惟地利之弃,甚为可惜,亦非所以重领土而保海权也”。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报道说,大清特遣舰队的“吴司令”吴敬荣建议朝廷向所有可居住的南海岛屿尽快移民。

《基督教箴言报》的报道同时也说,北京政府要求广东地方当局不要公布有关事件,以免刺激已经兴起的抵制日货行动。其实,并没有史料证明,大清中央政府在东沙问题上,有任钳制舆论的计划。东沙岛事件成为1909年庶民参政问政的焦点之一。此时的民意主流,依然是抵制日货。

一年前,那艘曾向东沙岛运送移民和军火的日本商船“二辰丸”号,因走私携带大量军火接济革命党,在澳门海面被大清海军成功拦截,当场缴获大量弹药,愤怒的中国水兵扯下了船上的日本国旗。但在日、葡两国巨大的外交压力下,当年3月19日,清政府被迫释放“二辰丸”号,并鸣礼炮21响向其“致歉”。粤商自治会当即宣布当日为“国耻日”,号召全国抵制日货,应者遍及全粤及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最后,日本只能取消赔款要求,澳葡当局承诺从严管制军火走私,并与中国政府进行划界谈判。

“二辰丸”号事件刚刚平息,东沙岛又响起警报。广东绅商学各界在粤商自治会的统筹下,连续举行数千人的群众集会,上书主持中央工作的摄政载沣,要求“切实保护我国渔业并该岛财产”,而即使政府放弃,也要“竭尽我国民之能力以挽救之”。

在最初的外交交涉中,日本政府坚持认为该岛是“无主荒岛”,但当张人骏提供了大量资料及人证、物证后,日本人不得不承认中国对于东沙岛的主权。随后,日本人提出要对西泽吉次已经建设好的基础设施进行补偿,中国方面则针锋相对地要求,日本商人必须向中国政府补缴偷漏的渔业和矿砂税。

此时,因日本方面强行改筑安奉铁路,中日两国在东北的关系开始紧张,东北和华北均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新浪潮,日本人也只能在东沙问题上放手,以避免两线“作战”。

几番唇枪舌剑后,中日双方终于在1909年10月11日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明确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

在东沙岛事件中,清政府无论在尊重民意,还是在各部门协同配合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可圈可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军力并不强大的大清政府,并没有用“顾全大局、韬光养晦”之类的自欺套话搪塞甚至堵塞民意,而是展现出了“亮剑”的勇气和相当灵活的谈判手段。1909年,大清士兵开始武装镇守东沙岛等南海各岛。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大清传奇人物--苏麻喇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历史

    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死后葬于孝庄太后昭西陵东,现地面建筑已无存,只剩一个宝顶尚在。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

  • 历代清朝皇族都注视习武骑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清代武士 满族人在关外时,主要以畜牧、游猎为生。因此,扬鞭策马,弯弓射箭,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必备的本领。加之努尔哈赤为狩猎和军事行动的需要,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民的必修之课。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为清王朝造就了成千上万能骑善射的将士。这些将士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创建清王朝的过程中

  • 盘点近代中国8大屈辱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向中国贩卖毒品,每年约45000万箱毒品运入国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机,引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毒品,人民无不称快。英政府正式派兵侵略中国,48艘舰船和数千英军入侵广东、进犯厦门

  • 勿忘国耻:八国联军侵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清历史

    辛丑条约1、战争的起因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英、法、德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

  • 太平天国俘虏大部分都被清军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清代统治者对农民起义俘虏的处理,一般都是凌迟处死。如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等人被俘,都押解到北京凌迟示众。捻军首领张洛行、赖文光兵败被俘、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被俘都受到了凌迟之刑。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向四川总督骆秉章投诚,但还是没有受到宽大处理,清廷传旨将石达开

  • 多铎-大清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清历史

    多铎多铎生于1614年二月初九,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是努尔哈赤最年幼的嫡子,大福晋阿巴亥所出的第三子,兄弟中排行十五。作为努尔哈赤最心爱的老儿子,自幼恃宠而骄是可想而知的。同多尔衮一样,多铎短暂的三十六年人生大半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乾隆给他的评语也恰如其分,清朝入关多铎“实为开国诸王战功之

  • 大清开国八大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

  • 勿忘国耻--近代中国签订的35个不平等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不平等条约 1840年至1842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开始把中国历史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战争结果的《南京条约 》后,中国成为越来越多的资本主义国家猎取的对象,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越来越多。强迫中国签定不平等条约的,先后有英、俄、法、美、德、日等十多个国家。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给中国社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清历史

    刘春霖中国古代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到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有1300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陆陆续续产生了600多名状元(武状元除外)。那么究竟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呢?笔者通过查阅史籍得知:清光绪年间的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1872年1944年),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

  • 历史上刘墉和乾隆、和珅、纪晓岚的真实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乾隆皇帝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1、刘墉与乾隆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