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
开国六公爵,李善长为第一功臣,其他五位公爵分别是徐达、李文忠、冯胜、邓俞、常遇春之子常茂。论功劳,李善长虽没有战功,却在很早就投奔了朱元璋,且大多在幕后工作。最为难得的是李善长勤勤恳恳却任劳任怨,并是真心来辅佐朱元璋。
李善长主要的工作是调动粮饷、处理政务、恢复钱制等等,这些工作很杂乱,而在李善长的管理下都井井有条,为朱元璋开疆扩土做好了铺垫和基础工作。虽无战功,却是朱元璋最信赖的人之一。
如果李善长比喻为汽车的底盘,那么刘基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和变速箱。刘基在军事战略和
战术方面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且处处能预料到事情的走向,并绝无差错。至正二十三年,安丰被张士诚围攻,小明王韩林儿被围攻在其中。刘基就和朱元璋发生冲突,朱元璋要求前去救援,刘基则不同意救援。
当时的陈友谅正蓄势待发,准备大肆报复朱元璋。一旦朱元璋出兵救援,南京城内空虚,可能被陈友谅利用,那样就极其危险。刘基建议,韩林儿被救出后也无法安置,还不如任其困死在安丰。“先是,太祖救安丰,刘基谏不听”最后事实证明刘基的策略是正确的,而朱元璋却不听,非要出兵安丰。
在朱元璋出兵安丰之后,陈友谅得知消息,开始进攻洪都(今南昌)。陈友谅度量比较小,因为洪都守将胡美叛变了他,所以他必须先夺回洪都再进攻南京。好在朱文正在洪都镇守,没有让陈友谅得手,这才为朱元璋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最后证明刘基的策略完全正确,而他朱元璋也因此更加忌惮刘基。
在先攻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的问题上刘基出谋划策,在陈友谅大兵压境之时,群臣都要逃跑,是刘基呵斥群臣,力求在南京和陈友谅决战。这所有的一切刘基都预料到了,而且极其准确。理论上按照功绩来说,刘基绝对是第一功臣。
而问题就出在朱元璋的身上,朱元璋贫农出身,身负大才。刘基智慧过人,且生性秉直。并非刘基的功劳小,只是朱元璋容不下刘基这个人。刘基实在太过于聪慧,他擅长的都是权谋手段和阴谋诡计,这些东西往往是帝王最忌惮的。
所以最后刘基被封为伯爵,俸禄只有二百四十石,李善长的每年俸禄是四千石。这就是明显的差距,李善长功劳大,对朱元璋的威胁小,刘基功劳更大,但对朱元璋的威胁大。就算刘基有着天大的功劳也不会被大肆封赏。
这两人都是能人,却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胡惟庸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毒死了刘基。而李善长被胡惟庸案牵连,也一并被处死,李善长只不过比刘基多活了15年。时间流逝,早已物是人非,人们依旧记着那位强悍的智者刘基,而李善长则被淹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