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康梁戊戌变法之前,谭嗣同早已对清王朝产生了绝望。然而,这一切只能在诗作中,表达自己的绝望之情,对清王朝的腐败痛恨。当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康有为组织的公车上书,对清政府的腐败极其痛恨。此事被谭嗣同知道后,认为自己一直埋藏在心中的绝望,终于可以爆发了。然而,此时的谭嗣同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官场上可以说是前途无量,绝非还在科举路上奔波的康有为等举人可比。
第二年,谭嗣同就因为父亲的关系,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但是谭嗣同并不把这腐败的官场看在眼里,他始终注意着戊戌变法的动向。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变法添一把火,促进变法顺利进行。此时,他已经没有当时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深感国家危殆,充满无尽愤怒和忧伤无法宣泄的绝望。现在他已经有了新的计划、新的方案,甚至有了一些民主革命的思想方案。
1897年,谭嗣同来到湖南,并且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一些地方官员的支持。当时的湖南是维新变法力量最强大的地方。此时,谭嗣同变法的决心越来越大。他居然打算以湖南为基地,建立维新国中之国,然后,把维新思想推向全国。曾作诗:“莫嫌南宋小京都,勾践钱镠有霸图。他以此认为湖南地盘虽小,但也可以在将来以图霸业,建立民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