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国时期的特殊性,有许多有能力的将才被发掘出来。甚至就算一开始并不那么优秀的人,在时代的锻炼下,也成为了一代杰出的伟人。那个时代,有义薄云天受人钦佩的关羽,也有因勇猛善战而流传后世的张飞,还有虽并非桃园三兄弟,却始终忠心耿耿的赵云,还有那个智谋无人能敌的诸葛亮…...
这些来自三国时期的人物,几乎我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看过《三国演义》之后,对于蜀国这些英勇的将领更是钦佩之极。当然这些将领之所以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作用,少不了一个人的凝聚力与领导力,那就是刘备。
作为三国鼎立时期蜀国的君主,刘备没有曹操的雄心与策略,也没有孙权的聪明与智慧,那为什么他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成为三足鼎立时期的其中一支主力呢?这样的成就主要还是归功于他过人的识才能力与一颗谦卑的心。能够将所有猛将聚集在一起,并且让他们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刘备最大的能力。
刘备是如何将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召集在一起并纳入麾下的,想必大部分人都烂熟于心。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无一不在赞颂着刘备坚毅、谦卑的品质以及惜才的特点。只要是他看上的、欣赏的人,他一定会用尽最大的努力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阵营,并且将他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也是刘备最厉害的能力。
可能会有很多人好奇,刘备如此厉害,有没有他看走眼的时候呢?老马失前蹄这种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即使是非常识才惜才的刘备也不例外。刘备四处征战之时,就错过了三位非常具有能力的将士。若是能够将这三位虎将纳入麾下,一定会为蜀国如虎添翼。但刘备错过了这三位人才,非常可惜。这三位这么厉害的人才都是谁呢?又来自哪里呢?
第一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的陈群,他的祖父是东汉太丘长陈寔,父亲是大鸿胪陈纪看,有着殷厚的家底。
兴平元年,刘备作为豫州刺史,前往徐州接任,陈群当时为别架。当时徐州牧陶谦已经去世,刘备前往徐州前,陈群劝说刘备不可贸然前往。因为当时袁术还拥有着很强的势力,若是直接进驻,很容易与其发生冲突。
假如在起冲突的时候被吕布偷袭,一切都会变得非常麻烦。不仅会损害士气不说,还会白白浪费自己的兵力。完全可以先等待片刻再进入徐州继任,保险为主。
但急不可耐的刘备根本听不进去陈群的劝说,执意进入徐州,最后的结果便和陈群说的一模一样。刘备即使拿下了徐州,也损失惨重。正是因为这一件事,让陈群对刘备失望至极,之后便离开了蜀国,转而投靠曹操。
进入魏国后,曹操看到了陈群的能力,重用陈群。先是提拔他为御史中丞,建国后又直接命陈群为尚书令。陈群在魏国的表现也是非常亮眼,辅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皇帝,为魏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位是一位年轻的小将,田豫。刘备投靠公孙瓒的时候,田豫只有20岁。他看出了刘备的野心,同时也认为此人忠厚,且具有其他君主没有的能力,便在当时投靠了刘备。田豫极具军事才能,刘备相当赏识这位年轻的干将。
但没过多久,田豫却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乡照顾,没能再与刘备并肩作战。之后又因为公孙瓒败于袁绍,田豫投靠了曹操。之后的田豫为魏国抵御了许多外敌,在曹操手下也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若是当时刘备能够挽留田豫在身边,可能他也能成为和赵云、关羽一样,才胆过人的一名猛将。
第三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神射手太史慈。这位天才被人熟知还是因为他过人的射击天赋,以及在孙权手下时达到的成就。但为何说这位也是刘备错过的虎才之一呢?
曾有这样一段往事,便是太史慈于都昌营救自己的恩人北海相孔融时,由于势力单薄,被黄巾军重重包围。急于突出重围的太史慈只得求助于当时担任平原相的刘备。以刘备的性格,自然不会拒绝。
他立刻派出三千精兵来到都昌,帮助太史慈完成了营救任务。但两位的交情也就到此没有了下文。之后太史慈被孙策纳入麾下,成为吴国的能将之一。不过或许是天妒英才,这位勇猛的将军在41岁便英年早逝,并未见到三国统一之时。
刘备如此惜才识才之人,在整个三国时期错过了许多人才。有些是由于缘分尚浅,有些则是因为他自己的固执而错过了。试想一下,若当时的刘备并未错过这三位虎将,能够统一三国的君主,或许就会和现在不一样了。不过毕竟人无完人,一切必有因果。后人不论如何分析,也无法再修改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