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 其中哪一种死法最可信

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 其中哪一种死法最可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8 更新时间:2023/12/5 17:59:51

太子朱标的三种死法,哪种最可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突然薨逝,朱标的薨逝在精神上对朱元璋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因为朱元璋从公元1377年就将部分朝政交由太子朱标打理,朱标当时已经算是钦定的皇位接班人了,老年丧子令身体每况愈下的朱元璋不得不另做打算。

那么,朱标为什么会突然薨逝,《明史》中对朱标的死表述得很隐晦,只是写道他自秦中返京后不久得病了,次年四月薨逝。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就给人留下了许多猜想的余地,民间有关朱标的死有三种说法:吓死、药死、病死。

那么,这三种死法哪种最为可信呢?

太子朱标

1392年4月的一天,朱元璋正在寝宫中休息,突然一位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他诚惶诚恐地向朱元璋汇报:“太子朱标薨逝”。朱元璋听闻这个消息呆若木鸡,他浑身颤抖着想要站起来,但是两条老腿根本不听使唤,两行老泪顺着朱元璋的眼角流了下来。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是太子,是他的钦定的继任者,太子朱标的逝世,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传位大计,使他不得不考虑将皇位继承权的问题。

朱标生于1355年,他是明太祖朱元璋马皇后的儿子,是朱元璋的长子。虽然后来朱标贵为太子,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礼遇,但是朱标可不是出生的时候就口含金钥匙,他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朱元璋创业初期,当时的朱元璋还四处征战,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突然间多了一个儿子,令朱元璋狂喜不已。为了保护和教育这个儿子,朱元璋将他交给一代名儒宋濂,让宋濂教导栽培小朱标。

对于这位长子,朱元璋倾注了殷切的期望,朱标打小就是按照皇位继承人来栽培的。朱标也的确没辜负朱元璋的厚望,他在宋濂的用心教导之下不仅心地善良,还仁慈宽厚。朱标的弟弟妹妹众多,虽然大部分都是同父异母,但是对待他们都与同胞弟妹无异,他们犯了错事,朱标都会替他们在朱元璋面前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由于自幼跟随大儒宋濂生活学习,朱标还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学者,他谦虚好学、彬彬有礼,颇具儒者的风范。

公元1377年,眼看已经22岁的朱标已经成大器,朱元璋下旨让太子朱标参与国政,为自己交权做准备。朱标也确实很努力,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半夜,协助朱元璋处理日常政务。

然而造化弄人,公元1392年,还没有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朱标就病死了。朱标死后,朱元璋痛苦不已,他三日未上朝,下旨将其葬在自己的孝陵东侧,谥号“懿文太子”。

朱标年仅37岁就病故,这对一个身处高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的太子来说显然并不正常。历史上对于朱标的死因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吓死、药死和病死。那么,哪种才是朱标真正的死因呢?

吓死

虽然朱彪早早就被朱元璋钦定为皇位继承人,他也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和信任,但是实际上执掌皇权的还是朱元璋,在辅佐朱元璋处理朝政的过程中,朱标对朱元璋日渐忌惮,日子过得战战兢兢。

众所周知,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乱用重典,大兴杀伐,很多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被他杀死了,而朱标心慈仁厚,他主张以仁德治国,他的理念与父亲朱元璋背道而驰,因此两个人在杀人的问题上曾出现多次尖锐对立。

例如在处理胡惟庸一案时,朱标的恩师宋濂也被牵扯其中,朱彪多次为恩师求情,但朱元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后来还是马皇后出面,宋濂才免于一死。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这在心理上对朱标是一个强烈的冲击,他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伴君如伴虎,对朱元璋越发忌惮,他不了解哪天这个杀人如麻的父亲,会不会将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标病死之前曾与吏部尚书詹辉一起巡视监狱,朱标在查看了犯人的卷宗之后,认为有些犯人的罪行并不致死,他请求朱元璋特赦一批罪行较轻的犯人。但是吏部尚书詹辉一点都没给太子朱标面子,他以法典为据,当面反驳了太子的特赦建议。朱元璋听了两人的意见后说道“辉所执是法也”,意思是:詹辉说得对,我向法不向人。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后跪在地上说道:“臣闻立国之道,仁厚为本,法者,附也,非所以附”,意思是:治国要以仁厚为本,不能依靠用严酷的历法去制服人民。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以后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对朱标大吼一声:“等你当了皇帝再这样做吧!”然后甩袖而去。

朱标眼看朱元璋龙颜大怒,被吓得呆若木鸡,他如行尸走肉般地走出了皇宫,走到金水桥的时候他略做犹豫,然后一头扎进了金水河。太监一看太子朱标跳河了,赶紧喊人来救他,朱标才没被淹死。这一次跳河之后朱标就大病不起。《明太宗实录》记载,太子“坐病悸薨”,“悸”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这句话隐晦地表述了朱标是被吓死的。

的确,有一个杀人如麻的父亲,自己还是待接班的太子,做事肯定会畏畏缩缩、心惊胆战。朱标长期活在朱元璋强权的阴影之下,心理难免会发生变化,最后朱标被吓破了胆,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至于吓死。

药死

有一些野史中记载朱标是被药死的。朱标当时已经是太子,从法理上他已经是下一任皇帝,但是毕竟朱元璋还没退位,从过往历史上来分析,朱元璋的其他儿子还是有机会上位的,因此有皇子对朱标的太子之位心怀觊觎也是很正常的。那么,怎么能让朱标让出太子之位呢?下药被证实是一个非常隐蔽而又可行的方法,因为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

在明朝何乔远所著的《名山藏》及佚名所写的《奉天靖难记》这两本古籍中,都对朱标被人谋害这一情景做过描述,而谋害朱彪的人则是他的亲弟弟秦王朱樉。

1392年春天,朱元璋收到密报说秦王朱樉意图谋反。为了搞清朱樉到底是不是有谋反之意,朱元璋特意派出了秦王朱樉的亲哥哥朱标去调查此事。

这两本书中均写道:朱标从秦中回来之后,向朱元璋汇报秦王朱樉的确在招兵买马,训练士兵,并添油加醋地列出了许多朱樉的罪证。朱樉在宫中的眼线将朱标的汇报情况报告给了朱樉,朱樉怀恨在心,他花重金买通太子府的太监,在朱标的膳食里下药,将朱标毒死。

然而,这两本书并不是官方文献,都是野史小说类的杂记,里边有虚构和杜撰的成分。对于朱标去调查朱樉一事,《明史》中有详细的记载:朱标到秦中调查了朱樉谋反一事,他回到金陵之后不仅没汇报朱樉的朱爽的坏话,反而对朱樉的一些不法行为进行掩盖,为朱爽做了开脱,朱元璋也没有责罚朱樉。

另外,朱标作为太子,他的饮食是有严格规定的,即使身边太监想下药毒死他,也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做到的,更何况朱标身边的太监都是他最信任的人,怎么会为区区蝇头小利而干灭九族之事呢?因此,朱标被药死的说法可信度不高。

病死

对于朱标之死,明朝官方文献《明史》中记载得非常简略,只用:

“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

几句话交代了朱标因病而死,至于朱标到底得了什么病,根本就没有做过多介绍,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

众所周知,朱棣是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玟赶下台之后才当上的皇帝,所以他并不愿过多提及朱标之事。史学家认为,朱棣当上皇帝后,对朱标的这一段历史进行了改写,因为《明史》中将朱标描绘成一位性格怯懦、胸无大志、优柔寡断的傀儡。很明显,这与其它史籍中对朱标的评价背道而驰。

但是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朱标是病死的。而朱标之所以在37岁的时候就病故,很可能是因为他得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明太宗实录》中对朱标的描述很多,但是并没有朱标常年患病的记录。从秦中调查完朱樉回京之后,朱标突然间就得了一场病,并且于次年四月病逝,他很有可能得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以当时的医疗水平,脑出血或脑血栓一类的心脑血管疾病根本就无法治愈,所以朱标很快就薨逝了。

结语

综上所述,吓死、药死和病死三种死法中,朱标病死的说法更为可信。

朱标自从当成太子之后一直活在朱元璋杀戮的阴影之下,对于一个性格温顺、仁慈宽厚的人来说,这种生活肯定是一种煎熬,但是“虎毒不食子”,朱元璋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朱标能顺利继位扫平障碍,以朱标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他还不至于吓死。药死之说多出于野史杂记,不是正规的文献资料,因此只能把它当成八卦来看,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

朱标的死因,唯一可信的实据就是病死,因为在《明太宗实录》和《明史》中都有朱标病死的记载,这些史籍是官方文献,是可信的资料。

标签: 历史明朝朱标

更多文章

  • 秦国灭亡时都是打着楚国的旗号 灭秦的国家为什么不能是其他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楚国,秦国

    还不了解:楚国和秦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灭亡秦国的不能是其他国家?楚国与秦国都是战国时期非常强大的国家。《战国策》中记载苏秦曾言“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历史上秦国和楚国的关系十分微妙,两国联姻达数代之多,但两国的关系

  • 唐朝的武氏没被灭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朝的武氏没被灭门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女既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国土,悉来承奉,无拒违者。—《大云经》古代王朝政治斗争中,在巨大的机遇背后,同样有着对应的风险,成功了是一步登天,失败了是身死族灭。可武则天是个例外,81岁的她遭遇政变,被迫退位,李氏皇族重新掌权。然而,之前在

  • 武则天已年老,为何还要找“面首”进宫伺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已年老,为何还要找“面首”进宫伺候?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唯一的女皇帝,也正因为如此,她在死后立了一个“无字碑”,被后人解读为“功过任人评说......”而关于武则

  • 李世民放过嫂子郑氏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放过嫂子郑氏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世民干掉弟弟李元吉和哥哥李建成后,将弟媳妇杨氏纳入后宫一起翻云覆雨,最终生下了儿子李明,而嫂子郑观音也是一个貌美如花、风情万种的女人,李世民自然也是想要据为己有的,可惜的是人家不答应。李世民虽然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他的上位史一直被世

  •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 秦始皇为何没有立扶苏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秦始皇,扶苏

    还不了解:秦始皇和扶苏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为何不直接立扶苏为太子,派扶苏去边疆,原来因为这个传统。说起秦始皇的儿子,我们了解最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子扶苏,另一个就是十八子胡亥。扶苏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扶苏本人非常贤能,礼贤下士,名声在全国都非常好。而胡亥之所以出名

  • 李渊能成开国皇帝是儿子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渊能成开国皇帝是儿子功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唐是中国古代历史长卷中最辉煌灿烂的一章,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至今读来仍然使人荡气回肠。但是在很多史料比如《旧唐书》、《资治通鉴》等记载中,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平庸无能。既无魄力,也不勇武。大唐的开基立业全靠二儿子李世民的南征北讨。历史真的是

  • 李世民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武则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人!李世民就是太低估武则天了,结果导致李唐江山被武则天篡夺,李氏子孙被武则天杀戮。那么李世民为什么不杀了武则天呢?这件事还要从武则天第一次侍奉李世民说起,在当晚武则天还不小心创造了一个记录,至今都无人

  • 李治执意立武则天为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治执意立武则天为后的真相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治是大唐的第三位帝王。我们一提起他先想到的是他为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而不惜和辅政大臣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翻脸,通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最后成功的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此后更是重拳出击打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政大臣。李治的种种让后世颇多议论

  • 年仅十岁就被赐死的皇子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年仅十岁就被赐死的皇子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古代,是一个皇权集中的时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能够生在帝王家,可以说是一种荣幸,意味着你一生吃穿不愁,过着人上人的生活。古代皇帝有很多的妃子,自然孩子也很多。因此帝王间的父子关系,和寻常人家的并不相同。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父亲对于

  • 李世民是怎么吃到无脂肥羊肉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是怎么吃到无脂肥羊肉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世民是历史上称得上文治武功的好皇帝,他在做秦王的时候,为平定天下出生入死,直接领导了数次大战,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就因为这样,他身边聚集了大量的文臣武将,而自己也成为天策上将,为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积攒了力量。虽然玄武门之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