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齐开国功臣段韶有多厉害?段韶生平简介

北齐开国功臣段韶有多厉害?段韶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94 更新时间:2024/2/25 7:01:10

段韶善于骑射,从小就被称为有将帅之才,后来得到高欢重用并且视为心腹。段韶在战场上的确没让高欢失望,消灭尔朱兆、抵御宇文泰、征讨玉壁,立下无数战功。段韶作为北齐开国功臣,为北齐立下的汗马功劳天地可鉴,而且参与朝政段韶也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不过历史上真正能获得不错结局的开国功臣并不多,段韶到最后也要靠“自污”保命。这次就为大家简单讲讲段韶的一生,一起来看看吧。

(一)初露锋芒

在事关高欢存亡的广阿之战中,段韶第一次展示出“长于谋略”的战略家风采。当时,高欢羽翼渐丰,抛开旧主尔朱兆另立门户,在信都城西(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拥立安定王元朗为帝,与尔朱兆在洛阳拥立的魏节闵帝公开叫板。尔朱兆恼羞成怒,亲率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信都。高欢率三万步骑兵迎战,两军在广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县)对峙。

由于军力对比过于悬殊,高欢表面强硬,内心却很担忧,于是虚心向段韶问计。段韶高瞻远瞩分析:“尔朱兆杀主立君,外害天下,内失贤良,失道寡助;我军虽弱小,必定能战败敌军!”高欢信心大振,率三万人马打得尔朱兆的二十万大军狼奔豕突,溃不成军,光俘虏就抓获了五千多人。

在追击尔朱兆残部的几次战斗中,段韶总是一马当先“督率所部,先锋陷阵”,重创敌军,逼得尔朱兆兵败自杀,迅速肃清了尔朱氏势力。高欢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改立元修为帝,自己盘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把晋阳变成第二个首都,遥控东魏实权。段韶马不停蹄随高欢东杀西挡,以卓著战功被封为侯爵。

段韶武艺高强,曾上演过单骑救主的好戏。他随高欢到前线抵御西魏进犯时,曾建议高欢改换士兵服,混在队伍中指挥战斗。西魏将领一眼认出“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少有豪杰表”的高欢,亲率特种兵猛打猛冲进东魏队伍中,打算擒贼先擒王。

段韶及时识破敌军阴谋,急催高欢后撤的同时,催马拉弓回身一箭,把追在最前面的敌军一箭射落。出神入化的箭法吓坏了其他人,追兵们面面相觑“莫敢前者。”高欢得胜回朝后,重赏段韶,“进爵为公。”

(二)托孤重臣

凭借出众的军事才华和“善于御众”的人格魅力,段韶成为高欢托孤的不二人选。公元546年10月,高欢为打通西进西进道路,亲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重镇玉璧(今山西省稷山县)。由于西魏严防死守,加之瘟疫突然爆发,高欢部队伤亡惨重,战死病死七万多人。

高欢忧愤成疾,召集众将商议:“以前每次作战,我都能从段韶口中听到许多高见。这次如果让他随军参谋,就不会打成这种局面了!现在军情急迫,我又身染重病。为防万一,我想委托段韶留在邺城辅助次子高洋,大家认为是否恰当?”众将异口同声回答:"知臣莫若君,的确没有比段韶更合适的人选!"

高欢又把段韶和高澄(高欢长子)紧急召至玉璧前线,嘱托段韶必须不遗余力辅助高洋。弥留之际,高欢再次嘱咐高澄:"段韶忠亮仁厚,智勇兼备。亲戚之中,唯有他值得信赖。今后所有的军旅大事,你都必须向他请教!”

大将侯景听说高欢病入膏肓,马上叛投西魏。高欢回到晋阳病逝,段韶建议高澄为稳定军心,应该“秘不发丧”。他请高澄速回邺城调兵遣将平叛,自己留守晋阳。高澄采纳建议,把侯景打得投奔到南梁并成功稳定政局后,才回晋阳为高欢公开发丧。

段韶镇守晋阳半年间,枕戈待旦,严密封锁高欢死讯,为高澄平叛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高洋接受禅位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澄被暗杀后,高洋改朝换代建立北齐。

(三)化解攻势

新政权建立伊始,就面临南梁和北周虎视眈眈的严峻形势。南梁将领东方白额在边境宿豫(今江苏省宿迁市)“招诱边民,杀害长吏,淮、泗扰动。”段韶奉诏讨伐,抵达宿豫后,才发现南梁采取多路开花战术袭扰北齐:严超达部从水路围逼泾州(今甘肃省平凉市),陈霸先部将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尹思令部计划暗袭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

面对三箭齐发的险恶态势,北齐“三军咸惧”,军无斗志。段韶却谈笑自若,他留下一部兵力在宿豫做疑兵牵制敌人,自己亲率几千步骑兵以强行军速度昼夜兼程增援泾州。

部队途径盱眙时,顺手牵羊虚张声势攻击敌军,吓得尹思令望风而逃;段韶长途奔袭到泾州后,大败南梁军,缴获敌军所有舟船器械,连破两路强敌。

段韶回师广陵,陈霸先果然早已逃之夭夭。段韶一路追击到扬州城外,才带着战利品回到宿豫。经过几场战役,段韶彻底消灭了东方白额,打得南梁不敢再犯江北,江淮一带从此和平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平定江淮后,段韶马不停蹄随武成帝高湛(高欢第九子)兵发晋阳抵御北周联军。部队刚进晋阳城,北周的步兵前锋就冒着漫天风雪,冲到离城仅两里的地方。众将请求趁其立足未稳,即可发动反击。

武成帝征求段韶意见,段韶不同意,认为以逸待劳,一定可以战胜敌军。

敌军在城外被风雪摧残得饥寒交迫锐气全消时,段韶突然命令开城攻击,全歼了城外敌军。北周后续部队见前锋全军覆没,军心大乱,连夜逃走。段韶率骑兵痛打落水狗,一直追击到塞外才凯旋而归。武成帝视其为战神,令他镇守塞外。

(四)抵御北周

一天,段韶突然收到武成帝特使转交的一封信。原来,北周权臣宇文护不甘心失败,写了封亲笔信要求武成帝归还他一直滞留在北齐的生母阎氏,并表示愿意消除干戈,两国通好。武成帝拿不定主意,特意派使者拿着这封信来征求段韶的意见。

段韶进言:“宇文护请求归还母亲,于情于理很正常。但是,宇文护狂傲到不派个会说话的使者来求情,单凭这张纸就想让我们放人,这摆明是蔑视我北齐!我建议先口头答应他,过段时间再考虑再让他母子团聚。”

武成帝没有采纳,直接派使者以隆重的礼节把闫氏送到北周。

宇文护见北齐如此软弱,果然背信弃义,派兵奔袭洛阳。北齐大军开进到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与北周军队对峙。段韶被从边塞紧急召回,率部增援洛阳。他率一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五天后就渡过黄河与大部队会合。“聊观周军形势”后,段韶迅速制定出诱敌深入的破敌方案。

段韶率一千骑兵与敌交战,且战且退,渐渐把敌军主力引上邙山。段韶的骑兵部队退守到山顶,敌军得意忘形,迅速缩小包围圈。由于爬山仰攻,敌军个个累得汗如雨下。

段韶见战机已到,命令骑兵全体下马,飞奔着从山顶杀下去。骑兵养精蓄锐,敌军疲惫不堪,短兵相接,敌军一触即溃,丢盔曳甲往山下跑。

段韶再令骑兵上马追击,敌军“一时瓦解,投坠溪谷而死者甚众。”段韶以一千骑兵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解了洛阳之围,还缴获无数军资器物。武成帝大喜,到洛阳“亲劳将士”,重赏段韶。

北周不甘失败,再次侵扰北齐。段韶率部抵御,到达战略要地柏谷城。

柏谷城是一座石城,易守难攻。北周前锋盘踞此地,居高临下挡住段韶。将领们见石城高千仞,守军旌旗扬,个个面面相觑,没有人敢主动请战。段韶鼓励众将,全军万箭齐发,烧得城头一片火海,将士奋勇攀爬,一鼓作气攻陷柏谷城。

段韶趁胜追击,直逼战略要地姚襄城(今山西省吉县城西)。敌军为加强防御,在城南重建新城,挖出深堑,断绝了大道。段韶采取各个击破战术,抽调壮士从旧城北部突然发起袭击的同时,派精锐秘密渡过黄河进入姚襄城做内应。两军交战,敌军大败,段韶顺利拿下旧城。

他留下一部建城,挥师转围定阳(今陕西省宜川县一带)。定阳城主帅闭城固守,段韶登山观察城中敌情后,下令猛攻,很快夺取了外城。

在全力以赴夺取内城的关键时刻,段韶因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在奉诏回京治病之前,他念念不忘前线,向部下面授机宜:“定阳城三面是深涧,没有退路,只有东南与外面沟通。敌军如果突围,只能走东南。你挑选精兵把守出口,自然可以瓮中捉鳖。”

部下“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敌军将士在北齐军队的猛烈攻势下,果然弃城从东南涧口逃窜,被伏兵一网打尽。捷报传到京师,段韶终于微笑着合上双眼,安静地逝去。

(五)人生智慧

段韶作为军事家,一生戎马倥偬,为北齐立下不朽功勋;作为政治家,他入朝参政“有宰相之风”,在外担任军政一把手期间,同样“有惠政,得吏民之心”,名望超出常人;作为孝子和兄长,他孝顺继母,曾向高洋“乞封继母梁氏为郡君”,先后把凭战功挣来的爵位推让给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作为慈父,他严格“教训子弟”,把子女们管教得个个知书达理,为北齐高干们树立起为官为子为父的楷模。

北齐从立国到被北周纳入版图,仅存28年,连高欢在内的皇帝大都变态凶残、暴虐嗜杀。段韶身为皇室宗亲,前后辅助了七个皇帝,能在云波诡谲的北齐政坛保持金身不破,在素有“禽兽王朝”之称的北齐王朝得以善终,靠的只有三个字。

第一个:“慎。”这是段韶的本色。

他是高欢的侄儿,又是武成帝的亲家,虽战功赫赫,却从不邀功请赏,居功自傲。他性格“温慎”,谨言慎行,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在家里孝母爱弟管束子女,在军营“得将士之心”,在朝中受群臣尊重,充满人格魅力。

第二个:“色。”这是段韶的伪装。

北齐皇帝个个荒淫无耻,段韶为自保,只得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他经常换上便衣,走遍城市乡村,到处寻花问柳。皇帝们听说段韶也“僻于好色”,非常放心,投其所好,每次赏赐都搭配上十来个美女。为了把戏演足,段韶听说寡妇皇甫氏是绝色美女,便求皇上把寡妇赏给他。皇上因为皇甫氏的前夫死于谋逆,坚决不同意。段韶厚着脸皮屡次三番请求,皇上拗不过他,只得把皇甫氏赐给他。段韶如获至宝,把她弄到别墅金屋藏娇,当正妻礼待。这件事弄得京城沸沸扬扬,人人耻笑他好色到如此地步。

第三个:“啬。”这是段韶的自污。

段韶官高爵显,赏赐丰厚收入高。但他出于慎重考虑,对所有亲朋好友一毛不拔,由此被亲友们视为“尤啬于财”的守财奴;为了让自己吝啬的美名传遍朝野,段韶把戏演得很足:皇上把公主下嫁给段韶的儿子时,段韶的许多同事带着重礼登门祝贺,有些人还自愿下班后到他家加班,忙前忙后帮着张罗婚礼。段韶给这些“在家佐事十余日”的同事的回报,是在婚宴上每人“唯赐一杯酒。”这一杯酒如愿所偿,使段韶的吝啬美名震动朝野,多年传为笑谈。

段韶的生存智慧,以“啬、色”自污方式对今人已无多大借鉴价值。唯独一个“慎”字,道出了人在职场处世为人的不二法门!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王平一生有哪些功绩?王平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王平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虽然王平的名声在蜀汉不算太响亮,但王平对蜀汉后期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平原本是曹操部下,汉中之战曹操败给刘备,而王平则投靠刘备,此后被任命为牙门将。诸葛亮北伐,王平也是深受重用,第一次出祁山便和马稷一起镇守街亭。虽然街亭最后失守,但王平此后还是受到了器重,足以说明刘备和诸葛亮

  • 关羽武圣称号怎么来的?还有谁能被称为武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关羽是一位在民间逐渐被神话的历史人物,古人也十分崇拜关羽,将其称为“关公”。其实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等于是享受了男主角的待遇,很多故事都把关羽当做核心描写,同时也凸显出了关羽的强大。很多人都知道关羽被崇为“武圣”,不过他这个名号是在清朝被赐予,当时还有另外几位候选人,为什么最后偏偏选中了关羽呢?下面

  • 苻朗怎么死的?苻朗做人讲究最后却被冤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苻朗是前秦将领,前秦宣昭帝苻坚的侄子。苻朗从小喜欢经籍,手不释卷,一生著有苻子数十篇。苻朗为人十分讲究,他曾在宴请上不用唾壶吐痰,而是让自己的奴婢以口接唾,虽然看上去十分重口味,但的确是史书所记载。当然苻朗奇特的地方不止这一处,当时究竟到了一个极端便会无意间处处得罪人。这也导致苻朗最后被冤杀,想要了

  • 平阳公主曾三次出嫁,平阳公主最爱的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汉景帝刘启长女,刘彻的姐姐,在汉武帝时期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不过平阳公主的感情之路并不顺利,她曾出嫁三次,但每任丈夫都比她先走。平阳公主第一次是嫁给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曹寿,曹寿去世后改嫁夏侯颇,不过夏侯颇和他父亲的御婢通奸,最后选择自杀。平阳公主第三次出嫁,是嫁给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平阳

  • 齐景公一生有哪些功绩?齐景公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史上对于齐景公的评价其实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齐景公有远大的抱负,但平日又贪图享乐。齐景公在位一共58年,期间齐国国情算是有好转,国内相对比较稳定,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因为当时晋国和楚国等诸侯国都不敢攻打齐国,但齐景公晚年却在立嗣上选择废长立幼,为此后“田氏代齐

  • 庞德公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其实他们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庞德公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和庞统是叔侄关系。为诸葛亮起名“卧龙”的人就是庞德公,也正是因为有庞德公的推荐,才让他有了不错的名声。庞德公以耕读为业,一生友善好客,和襄阳一带的名士交往密切,所以真正的有才之人都跳不过庞德公的眼睛。其实庞德公和诸葛亮还有一个隐藏关系,就是他们二人是亲戚,下

  • 起底刘邦真实身家 刘邦平民出身却能俘获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刘邦是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但他早期的条件并没有那么不堪,而且要比周边的人宽裕不少。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刘邦总能俘获人心,这是刘邦为人的优势之一,但主要还是因为刘邦有一定的家底,所以才能招揽帮手,不然在强大的个人魅力也不管用。毕竟身在乱世,能吃饱饭才是王道。下面就为大家起底刘邦真实的身家,看看刘邦究竟是

  •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只是因为马屁拍得太着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说起焚书坑儒,相信大家对这个词都不会太陌生了,这是发生在公元前213年到钱212年期间,秦始皇焚毁书籍以及坑杀范禁者460多人的历史事件。那么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只是因为马屁拍得太着急?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焚书并非始于秦始皇,早在秦之前,便有焚书。秦始皇焚书,起因并非因

  • 曹操四大谋士排名 郭嘉只能排在末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曹操爱才,为了招揽天下才子更是推行唯才是举,所以曹操身边的能人也是最多的。其实像刘备和孙权身边的谋士,根本就没必要做什么排名,因为本身就没几位。但跟随曹操的著名谋士起码不下十位,这绝对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例如大家十分熟悉的郭嘉、荀彧、荀攸等人,把他们放在任何一国都是具有王佐之才的本领。下面就为大家分

  • 梁武帝萧衍怎么死的?梁武帝竟被自己的梦给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梁武帝萧衍出身兰陵萧氏,是梁朝的开国皇帝。在位初期,梁武帝纠正了之前宋、齐留下的种种弊端,还把各州的控制权收回朝廷,并且重用亲信。当时他还宽待宗室,恢复了各个门阀子弟的地位,使得南朝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不过梁武帝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沉迷佛教,导致侯景之乱爆发,最后死于建康台城,享年86岁。梁武帝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