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势力扩展极快,他是如何管理军队的呢?

朱元璋势力扩展极快,他是如何管理军队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13 更新时间:2024/1/23 10:19:39

朱元璋深知军队就是自己政治事业的坚实支柱,军队可以帮他打下,也可以帮他看守天下,没有军队,旧朝是不可能被推翻的,自己的政敌也不可能被消灭,新王朝就会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所吞没。

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做后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那是断然行不通的,因此朱元璋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

就要按照军队的纪律来对其进行约束与要求,必须要培养出一支能够打仗并且能够打胜仗的军队,否则要一帮庄稼汉来是不可能自立于群雄、自立于天下的。

朱元璋重视军队的纪律,他在检阅新军时,特别指出了这一点。朱元璋恳切地劝诫将士们说:“你们原来是很大的部队,可是我毫不费事就收编了你们,原因在哪里呢?一是将官没有纪律,二是士卒缺乏训练。现在我们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够建功立业。”

尤其重视军风、军纪军队的素质方面的建设。在攻下大都之后,他对军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朱元璋认为创建一个新的王朝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夺取了天下之后,仍然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来进行保卫,只有这样才会使内外的敌人没有可乘之机。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军队担负的主要职责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为此他一再告诫各部队将领:有备无患,不论和平时期还是战时,都要随时准备迎击敌人。

对军事机构的改革与调整,也是加强中央集权体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朱元璋登基后觉得大都督府的权力太大,在废除中书省的同时,他又采取了分权制衡的办法,把大都督府分成中、左、右、前、后等五军都督府。其长官为左右都督,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的卫所和都指挥使司。

在于化整为零,分散中央军事机关的权力,使军队的权力归皇帝直接掌握。为使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能够互相牵制,朱元璋规定,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无调遣权,只是负责各都司卫所军队的管理和训练,军队的调遣属于兵部。遇有战事,由皇帝亲自派遣带兵的将领,战事结束后,将帅回朝复命,军队返回卫所。这样的好处是使将不专兵,兵不专将,以避免将帅拥兵自立,从而威胁了朝廷。

将武装力量和生产力量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灵活指挥,又可以避免财政上出现过重的负担。

它是明代独有的军事管理制度。在明朝时,军人有特殊的社会身份。在明代户籍中,军籍、民籍和匠籍是主要的户口。军籍属于部督府,军人不受普通地方行政官吏的管辖,在身份上、法律上、经济上的地位,也都是和民户不同的,军和民是截然分开的。

顾名思义,卫所是由卫和所组成的。卫即卫指挥使司,所即千户所、百户所。在建制方面,如果是单一的一个郡,就设所,两个郡在一起相连则设卫。卫所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管理基层部队的机关,就相当于现在的连、团、旅、师的建制。这种严密的体制在历史上无疑是个首创。在现实中,管理效果也是非的好。

卫所的兵源有四种:一种是从征,即起事时所指挥的部队;一种是归附,包括削平群雄所得的部队和元朝投降的军队;一种是摘发,指因犯罪被罚充军的,也叫作思军,这种人在军队中是没有地位的;一种叫探集,即征兵,是按人口比例进行的,一家有五丁或三丁出一丁为军。前两种是原有的武装力量,而后两者则是补充的武力,特别是探集军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四种来源的军人都是世袭的,为了保障固定的军人数量,法律规定军人必须娶妻,世代继承下去,如无子孙继承,则由其原籍家属中抽壮丁进行顶补。

明代的卫所大都分布在边地和各省内,卫和所都有固定军士人数,其下面还有总旗和小旗,军士数也固定。

大体上是五千六百人为一卫,长官是指挥使。卫又分五个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长官被称为千户,千户所下分有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有一百二十人,长官被称为百户。所辖总旗二,小旗十,一个总旗领五个小旗,小旗有军士十人。

借此制度使军队兵源得到了充分保障。

国家政权在统一的基础上也显得更为牢固了。因此,朱元璋的一系列改革,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重要的是统治全国的官僚机构更具有权威性,也更加集中、完备了,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标签: 历史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张郃的大军很快就到了,果然如王平所料,魏军在经过短暂的观察之后,就在山下截断了蜀军的水源,而后向南山驻军发动了攻击。蜀军没有向马谡预料的那样奋勇杀敌,而是在干渴难耐之下乱成了一锅粥,最终蜀军溃败,街亭失守,马谡和王平带着残兵逃了回去。这下子可麻烦了,本来打算让马谡守住街亭,方便蜀军的大队人马顺利通过

  • 陈阿娇失宠的真正原因真的是未生育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汉朝,陈阿娇

    她是陈阿娇,汉武帝刘彻的原配皇后,真真正正的豪门贵女。提起陈阿娇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金屋藏娇的主人公就是她!图片来源网络陈阿娇的外祖父汉文帝刘恒,外祖母是大名鼎鼎的窦太后,母亲是最受宠的馆陶公主,父亲则是世袭的堂邑侯陈午,这样的出身无论放到那时候还是现在都是无法比拟的,自她与刘彻成婚后,两人青梅

  • 为何战国时期会有那么多国家发动改革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国,燕昭王

    他们也都发现了别国因为改革和变法而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加,因此也就开始谋划本国的改革。战国纷争如:一面采纳牛畜的建议,提倡“仁义”,施行“王道”,这一思想其实非常的先进,后世很多朝代一般都采用的这一思想来治国;另一面,他还采用荀欣和徐越的建议,在用人上选择贤能的人,任用官职也选择有能力的官员,这样的作用

  • 赵云为何要背叛公孙瓒去投靠赵云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三国,赵云

    说起三国历史,肯定能说出几个名人。毕竟,在中国,众多的历史中,三国时期是相当有名的。自古以来,三国时期就有人非常热衷于对这些将领进行排名。说到这些人,我们最熟悉赵子龙赵子龙是忠勇的榜样,他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在许多情况下,当刘备处于极大的危险中时,他会尽力去救他,并且忠于刘备。但是你知道吗?事实上,

  • 韩信死后萧何一句话被人诟病至今 萧何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韩信,萧何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和萧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到底说了什么,竟被人诟病至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刘邦作为一个典型的痞子英雄,建立了为历史所称颂的大汉王朝,一直被

  • 西汉封侯那么难 万户侯到底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西汉,万户侯

    对西汉封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西汉,“万户侯”到底有多牛?唐代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李贺生活的年代,是唐代末期,皇帝是唐宪宗,是李隆基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当时

  • 西汉开国功臣先后有一百三四十人 刘邦都对谁下手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刘邦,功臣

    对刘邦和开国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一百多位开国列侯,被刘邦干掉了多少?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对那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进行了封赏,根据《史记》的记载,先后有一百三四十人。这些人被封为侯,享有不同数量的食邑,还可以世袭罔替。可是,后世对评价刘邦时,都认为他比较残酷,对那

  • 历史上真的有莫愁女这个人吗?莫愁女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莫愁女,战国

    历史上真的有莫愁女这个人吗?她是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据说貌美如仙,爱好歌舞,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十六七岁时被楚顷襄王征进宫作了歌舞姬女。由此民间歌舞走进了楚王宫廷。在楚王宫,得以与屈原、宋玉、景差结识并受其指导,歌舞技艺日进。后将古传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骚、赋和楚辞乐

  • 韩信真的是被宫女捅死的吗 吕后等人就没有其他武器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韩信,宫女

    对韩信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真的是被宫女用竹签刺死的吗?难道吕后、萧何就没有兵器?韩信被宫女用竹签刺死一说,源于野史。话说,刘邦建立大汉不久,各地的异姓诸侯王为了争夺天下,于是纷纷起兵反汉,为此逼得刘邦只能是多次御驾亲征,前往各地平叛。而此时,韩信虽未反,但刘邦、

  • 穷亲戚去投靠和珅 和珅为什么让他们晒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对和珅和穷亲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穷亲戚来投靠和珅,和珅让他们帮忙晒银子,不料15天后全都走光了。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指家中只要有一人出人头地,那其他人都会借着他的光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众所周知,和珅乃清代第一大贪官,他的家中有万千银两,有从古至今众人得不到的奇珍